书城哲学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3547500000014

第14章 思考成就大学问(1)

智慧接生婆

苏格拉底(公元前468年—前400年),雅典人,我亲切地称其为苏大先生。

苏大先生的DADDY是位雕刻家,MAMMY是位接生婆,他人很丑,却很爱智慧。

苏大先生长着大肚子,头顶光秃,鼻子又短又宽,嘴唇很厚,算得上是丑八怪。他主要帮助别人接生智慧,有时也客串做做石匠工作,一年四季穿着破旧的长袍,赤脚走路。据说,苏格拉底饮酒不嗜酒,喝多不醉酒。他平时很少喝酒,但当他豪饮之时,没有谁是他的对手,从没有人看见他喝醉过,因为,等他喝好后清醒的人已经没有了。他极其喜欢与人聊天、辩论,觉得那样就非常快乐了,教人学问也不收钱,真正是觉得“谈钱就俗了”。有时候,他呆若木鸡,站在某处发呆,神游天外。有时候,他却非常活泼,有一次,他在街市上闲逛,忽然HIGH起来,欢呼道:“这里竟然有这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啊!”

苏格拉底人很丑,但品德很高尚。在****方面呢,他哪怕是在最强烈的诱惑之下,也始终保持着没想法、没动作的高尚节操。坊间风传,有位大美女阿尔西比亚斯,某年月日晚上投怀送抱,想色诱他,见到床上活色生香的美女,苏大先生居然像中国圣贤柳下惠般地拒绝了。多大的自制力呀!现如今有多少博导、局长都恨不得屏幕上的美女,都变身为金莲投怀送抱呢!

苏大先生果然是酒品好、人品也好的双好先生。

苏大先生学问大,可光说不练,没有写过一本书。我想这可能主要是因为没人付版税造成的,版税很重要哦!但是,他的言行举止都有人全面地记录,这多亏有两个好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他们把苏格拉底的言论统统记录了下来。

智慧接生术

怎么给智慧接生呢?

苏格拉底有办法,他就像一只牛虻,紧紧叮住谈话者的言语中枢,通过一串串讽刺、诘问,帮助谈话者从混乱的思想中幡然醒悟,最后,隐藏在谈话者头脑中的真理无所遁逃,被顺顺利利地引导出来。

苏格拉底的观点是,知识就存在于人们自身,只要通过正确的推理和引导就可以发现知识和智慧。他得意地说,我妈是接生婆,她接生的是婴儿;其实,我也是个助产士,不过我是帮助真理出世的助产士,咱这方法叫辩证法。

下面,请看智慧“孕妇”欧泽德谟和他的智慧接生婆苏格拉底讨论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的案例,看看苏格拉底究竟是怎么给真理接生的。

欧泽德谟自信地说:欺骗、偷盗、奴役等是非正义。

苏格拉底:如果一个统帅带领自己的军队和非正义的敌人作战,战争中欺骗敌人,夺取敌人的财富,奴役敌人,算是非正义吗?

欧泽德谟脸红了:对敌人这样做,不算非正义。

苏格拉底:那父亲骗儿子服药治病,说药很好吃,算不算非正义?

欧泽德谟额角开始冒汗,连说:不算,不算。

这样苏格拉底使用他的辩证法,也就是通过揭露对方议论中的矛盾求得真理的方法,步步紧逼,欧泽德谟节节败退。

经过苏格拉底几番开导,最终,欧泽德谟获得了最重要的知识:知道了自己很无知。

有哥们儿说过一句名言:不知道自己无知是双倍的无知。很有道理啊!

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青年时代热衷学自然哲学,可研究来,研究去,先哲们大讲什么水、火、土、气,什么存在、无限者、种子、原子,苏格拉底觉着他们都没讲到正点子上。

苏格拉底觉着,研究什么元素啊,本原啊,有什么用?自然有啥好研究的?一切都是神策划好的,你们凡人惦记自然规律,是越俎代庖,考虑了神应该考虑的事,是用了自家的牛耕了神的一亩三分地,这是亵渎神灵啊。

人只要本本分分考虑人的事就够了,要研究也应该研究一下道德问题。

究竟道德是怎样的东西呢?

美德即知识;知识乃是对永恒不变的道德概念的认识。

哲学家就要教导人们过美德的生活。

苏格拉底说:“人的智慧没有多少价值,或者根本没有价值。”所以,过去哲学家研究自然毫无用处,这就是知道自己无知了,可以关注自己心灵,改善自己的心灵了,这是美德的第一步。

无人有意作恶,只是因为无知,才会无德。道德即知识。“没有一个人是明知而又故意犯罪的,因此使一切人德行完美所必需的就只是知识。”人们认识到何者为善,才会做出善行。

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莫过于把自己的想法装入别人的脑袋,把别人兜里的钞票装入自己的口袋。很明显,苏格拉底在教导别人美德时,却没把美德灌输到自己老婆脑袋里。不幸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家有悍妇。苏格拉底如此善辩,吵架却吵不过老婆,只能落荒而逃。却不料,他那雷倒人的老婆却依然不善罢甘休,追将上来,兜头一盆冷水,将苏大哲学家浇成了落汤鸡。

苏格拉底不愧为一代名嘴,随即讲出一句彪炳史册的经典名句:“雷鸣过后,必有暴雨。”

苏格拉底的美德就是这样修炼出来的!

有人问苏格拉底为何娶悍妇臧蒂普为妻,他笑道:“如果你能驯服一匹烈马,那么其他马又何难驾驭呢?我能忍受她这样凶巴巴的女人,那天下人谁不能做我的朋友呢?”那人仍不死心,接着问他,到底应不应该结婚,苏格拉底叹口气答道:“无论怎么做,你都会后悔。”后世,尼采说:实际上臧蒂普把他们的家弄得像个地狱,使苏格拉底陷入哲学家的职业里不能自拔。看来,悍妇牺牲了苏格拉底的幸福,却成就了苏格拉底的哲学。

灵魂永存

有一隐喻说,人的肉体就是琴,灵魂就是音乐。

西比斯问苏格拉底,灵魂乃是一曲音乐,如果琴碎了,音乐还能继续存在吗?

苏格拉底回答说,灵魂并不是一曲音乐,因为一曲音乐是复杂的,但灵魂则是单一的。以灵魂为一曲音乐的观点是与“回忆说”已证明了的“灵魂预先存在”不相符合的;因为在琴出现以前,音乐并不存在。

苏格拉底言下之意,把肉体比做琴,把灵魂比作音乐,比喻不恰当。在现实中,先有琴,然后才能奏出音乐;可在灵魂问题上,是先有灵魂,灵魂后来才进入肉体。

关于灵魂问题的讨论,《斐多篇》对苏格拉底的看法有些记载:西比斯对于“死后灵魂的永存”表示怀疑,要苏格拉底拿出证据来。

苏格拉底张口就来,那套路跟我们上初中学几何学做证明题一样,先给你条“公理”唬住你,再拿几个论据证明。

苏大先生立马来了三通论证。

第一通话,苏大先生说的“公理”是:万物都有对立面,万物都是由它们的对立面产生出来的。

虽然苏大先生这“公理”我们现在的人可能不一定相信,可想必西比斯是有点相信的。这样就足够了。

苏大先生接着说,既然生与死是对立面,所以,生和死之中的每一个就必定会产生另一个。由“死”可以产生“生”。

最后,苏大先生得出结论,由此可知,死者的灵魂是在某个地方存在着的,并且会按适当的顺序再回到地上来。

这句话符合逻辑学的经典桥段“三段论”。“三段论”中所谓大前提,比如说“天下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是真的,小前提“有只鸟是乌鸦”也是真的,就可以保证结论“这只鸟是黑的”是真的。脑子正常的人不会说不对,是不是。你对照着比较一下看,苏大先生的说话的套路是不是这样?“三段论”的逻辑特征就是: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一定真,是必然性推理。

苏大先生真是高人啊,两千年后我们还在学这些玩意儿呢,人家苏大先生就已经拿这套路忽悠人了。

但是,西比斯还有些将信将疑。

苏大先生就追加一个论证。

第二通论证他这么说。

他说,知识就是回忆,所以,灵魂必定是在生前就已经存在的。

但这个“知识就是回忆”怎么就能说明灵魂是生前存在的呢?恐怕西比斯还不大信。

苏大先生就接着忽悠,他说,你看哈,我们在日常生活经验里能学到“大致相等”这样的经验(你可能见过,这个橄榄和那个橄榄大致差不离),但是“完全相等”却是永远不能在现实之中找到(你敢说有两个橄榄完全相等吗),但是我们所说“绝对相等”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很显然,必定是人从生前带来了这种知识(肉体在生前是不存在的,那只有灵魂在人生前存在了)。

苏大先生最后说,他还有类似的大把证据呢。

这倒不是空话,苏大先生的确拿出这么个证据来。柏拉图在《美诺篇》里记载,苏格拉底说:“并没有什么教学,有的只不过是回忆罢了。”他让美诺叫进来一个小奴隶,由苏格拉底来问小奴隶几何学问题。小奴隶的答案使大家觉得小奴隶当真是知道几何学的。那时候,谁会教个小奴隶几何学呢?肯定不会呀。所以,苏大先生理所当然地说,知识是灵魂从生前的存在里带来的。

回到现时代看,这就纯是忽悠人家不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了。人通过自己的实践可以获得新知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小奴隶在实践中完全可以自己总结出一些知识来的。

第三通高论,他这么讲的。

还不大信?!苏大先生我老人家再给你个论证。

照例先来一个共识,古希腊人的共识。那时候古希腊人相信,凡是人能看见的事物都是暂时的,但不被人看到的事物则是永恒的。苏大先生说,身体是看得见的,但灵魂是看不见的,因此灵魂应该是永恒的。

关于灵魂这通学问,不管你信不信,也不管西比斯信不信,反正苏大先生他自个儿信了。

永恒的灵魂们会干些什么事儿呢?

它要观照事物的本质这类永恒的东西。可是,当灵魂观照现实世界时,就会迷乱。原因很简单,灵魂用的工具不够先进,它要依靠落后的肉体来感觉世界,结果可想而知:灵魂被拖累了!你想想,肉体这东西,有人管它叫臭皮囊,吃喝拉撒睡,样样不能离,还有欲望干扰,“由于欲念的缘故,它在自己被俘期间已经变成了一个主要的同谋犯了”,“每种快乐和痛苦都是一个把灵魂钉在身体上的钉子,直到最后灵魂也变得和身体一样,并且凡是身体所肯定为真实的,它也都信以为真”。永恒的灵魂困在肉体里,被这副臭皮囊局限住了,它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就是变化的世界,这下灵魂就晕菜了,它像一个醉汉一样,很难获得正确的认识。

灵魂什么时候能清醒起来呢?就是脱离肉体控制,进入自身无拘无束思索的时候。它就进入了纯洁、永恒、不朽与不变的世界。那里都是灵魂的同类,都是永恒的东西,就处于智慧状态了。

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驾驭灵魂、鄙弃肉体获得真理。

如果觉得没有快乐的感觉,不能享受身体的快乐,人就不值得活了,那肯定是当不了哲学家,探寻不到真理的。当人们局限于肉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苏格拉底说,哲学家不应该成为日常的快乐的奴隶。哲学家不该惦记着吃穿用度的俗事,而应该全心全意关怀着灵魂。当心灵沉潜于其自身之中,而不为声色苦乐困扰的时候,当它鄙弃肉体而向往着“真有”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理念,或形式,或本质,以及绝对的正义、绝对的美与绝对的善,“还有绝对的伟大、健康、力量以及万物的本质或万物真实的性质”都是有的,肉体的眼睛是看不见的,所有这一切都只能由理智的眼力才看得见。不用说,这些绝对的东西,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看见。

知识与知觉大不同

假如苏格拉底问你一个问题,知识从哪里来?你可能不假思索地说,那还用说,通过感觉和思考啊。

苏格拉底就会笑了,就像他笑你不知道自己无知一样。

“知识”在苏大先生那里是当真理看的,比黄金还珍贵;知识就是对于真理的认识,对待真理,那是要追着求的啊!你怎么敢说自己通过自己的小感觉就把真理给感觉、给思考出来了呢?

苏大先生说,没有任何一种配称为“知识”的东西是从感官得来的,唯一真实的知识必须是有关于概念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苏大先生这是觉着感觉不可靠。他认为,知觉是由于对象与感觉器官之间的互相作用而产生的。万物永远都在变化着,感觉的对象和感觉器官都在变,那你的知觉也肯定会变。

苏格拉底说,当他健康的时候他觉得酒很甜,但是当他有病的时候就觉得酒很酸。这里就是知觉者的变化造成了知觉上的变化。

什么样的东西才算得上知识呢?“1+1=2”之类的数学公理,恐怕才能算真知识。

哲人不会死

苏格拉底被判死刑,并于公元前399年就刑,年约70岁。

好端端一个哲学家怎么就被判处了死刑?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据说,有人向德尔斐神坛求问,苏格拉底是不是最有智慧。得到的答案是: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聪明。这事儿,在当今是大可以炒作一下的,约个编导,送点钱,上个卫视做个极客秀,风光无限,将来再代言个什么大脑保健品,那可真是名利双收啊。这么一桩好事,居然就被第一聪明人给搞砸了。

中国古话有说,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外国咋也这国情啊!

苏格拉底想啊想,可想不明白,他自觉怎么会,怎么可能,自己本来无知,怎么可能是最聪明的人?神有没有搞错啊,于是,他遍访政治家、诗人、工匠等传说中最智慧的人,最后,他发现还是他最聪明:“只有神才是有智慧的;他的答复是要指明人的智慧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或者全无价值的;神并不是在说苏格拉底,他仅仅是用我的名字作为说明,像是在说:人们啊!唯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

这话说出来,引得很多人忒不痛快。这些人心想,这个家伙太显摆、太狂妄,你自称一无所知,却还说比别人聪明,这分明是说自己是猪,那别人呢,当然就是不如猪,太恶毒的攻击了!你想这等犯众怒的事,当然很得罪人,得罪了有头有脸的人,必然群起而攻之,结果苏大先生算是摊上大事了。

他很快就被雅典法庭指控说,苏格拉底否认国家的神,而且还宣扬他自己的那些神;还有人说苏格拉底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理由是“他说,太阳是石,而月亮是土”。法官说:“苏格拉底是一个作恶者,是一个怪异的人,他窥探天上地下的事物;把坏的说成是好的,并且以这一切去教导别人。”据此,法庭认定他不信神,其言论腐蚀青年思想,判处死刑。

苏大先生把自己看成神派来警醒世人的牛虻,对那些审判他的人说:“你们别做白日梦了,你们以为你们可以像安尼图斯所建议的那样轻而易举地把我打死,然后便可以安稳地度过你们的余生吗?除非是神照顾你们,又给你们再派来另一个牛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