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3547500000013

第13章 终于从自然想到人这码事儿了(4)

普罗泰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经典名言,其实只代表他相对主义者的心声。普罗泰哥拉说,对同一行为,大家的看法都是相对的。打比方说,同样都是奔跑如飞,在战场上逃跑被看做可耻行径,但在运动竞技场上却被视为值得赞美的;同样是杀人,战场上杀敌的成为英雄,在和平生活中却要受到严厉惩罚。所以,善恶是相对的,一切皆由人约定的。

可这样的解释,还是觉得不解渴啊!

所以,普罗泰哥拉还要辩解:虽然没有公认的真理,不能说什么更正确些,但可以说,一种意见可能比另一种意见更好一些。例如一个人有黄疸病的时候,看起一切东西来都是黄的。说这些东西实际上并不是黄的而是一个健康人眼里所看到的那种颜色,这种说法是没有意义的;然而,我们可以说,既然健康要比疾病好一些,所以,健康人的意见就比黄疸病人的意见好一些。

那该怎么理解普罗泰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呢?

苏格拉底提出了一种非常有趣的解答:“人是万物的尺度”对于我来说,就是我所看到的那种样子;对于你来说,就是你所看到的那种样子。一个判断虽然不见得比另一个判断更真,但是就其能有更好的后果这一意义来说,它却可以比另一个判断更好。一个有智慧的人比起一个傻瓜来,乃是万物更好的尺度。

尺度这事儿咱就扯到这儿,还有更有趣的事儿呢。

普罗泰哥拉教人哲学启迪智慧,还教人论辩之术。他收个刺头儿愤青做学生。二人相约,愤青跟普罗泰哥拉学辩论术,第一期学费入学时交,第二期学费在愤青第一次打官司胜诉时交。愤青学成后没有去做律师,也早把交钱的事忘在脑后。普罗泰哥拉很生气,决定拿起法律的武器,起诉他的学生,他对愤青讲:你死定了!如果你在此案中胜诉,你就应按合同交付学费;如果你败诉,就必须按法院判决付给我学费。我还搞不定你,你个乳臭未干的小东西?!无论胜诉还是败诉,你都要付给我学费,哈哈哈!

没想到这愤青相当可恶,他说:普老师您错了,这场官司无论胜负我都不用付学费。如果我胜诉,根据法庭判决我不用付学费;如果我败诉,那么根据合同我第一次出庭胜诉才付学费,我也不必交付学费呀!

法官听得抓耳挠腮,不知如何是好。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也抓耳挠腮了吧。那法官该如何是好呢?

要在后世啊,简直好到不要太好了,太EASY了。法官大人可以理直气壮地“吃了原告再吃被告”,关键看谁会孝敬法官大人了,因为怎么判决都有道理嘛,判谁败诉都没错,别人抓不到把柄的。

普罗泰哥拉的这个官司实际上就是逻辑学里讲的两难推理,二律悖反。

在我念大学时,教我逻辑学的老师曾讲过一个《喜脉》故事让我记忆犹新。老师说,古时候,有个还没有出嫁的公主,私通帅哥,结果没多久,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又呕又吐,于是赶紧请来御医。御医搭上丝线一摸脉,傻眼了,是喜脉,公主怀上了!御医愁死了,这要命的喜脉,咋办哩?说公主怀小宝宝了,那死定了!公主没结婚怎会怀孕,知道这样的秘密的人只能被灭口,人死了才最保险嘛。说公主没怀孕,那死定了!你不跟皇上说实话,这么个病,皇上过两天都看得出来,你瞧不出来,养你这么多年,渎职之罪,杀。

咋个办哩?咋个办哩?

御医跟那希腊法官一样抓耳挠腮,可是腮抓破了也没用的呀。

幸亏御医有个聪明的老婆。

老婆说,怕啥,咱咋说咋有理,说公主怀孕,咱就是忠君,咱就是一看一个准儿的神医!咱不说公主怀孕,就是保护公主清誉,为皇上分忧,为尊者讳,有功该赏!

说完这个故事,我问我家聪明孩儿,你明白了吗,这是讲个什么道理?

小聪明人儿心领神会,点点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娶老婆不光靠她洗衣做饭做家务,救命也要靠她了,所以,一定要怕老婆,更要爱老婆!乖乖,你这是多深刻的领悟啊!

这有点跑题跑太远儿了,还回来说普罗泰哥拉吧。

这哥们胆子忒肥,在那个年代,他发挥过度,居然写了一本《论神》的书,开篇就敢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再加上他还说,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要这么说,那神存不存在,也都得人说了算,这个态度,分明就支持了无神论嘛!

他还公然说,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让他确认有神存在。这可如何了得,那会儿讲无神论是要处死的。还好他有个当大官的朋友伯利克利(执政官,很大的官,相当于雅典总理喔!)帮了个忙,在雅典法庭上,法官只判他有罪,烧毁著作,驱逐出境。

普罗泰哥拉虽然逃脱虎口,却落入漩涡:在去往西西里岛的船上,他落入海中溺水而亡,足令人惋惜不已。

怀疑派高尔吉亚

智者派另有一高手,名叫高尔吉亚(公元前483年—前375年),他是个怀疑派。

怀疑派比狐狸还狐疑,不相信这,不相信那,不相信任何东西,无论你在不在他眼前晃来晃去,他都熟视无睹,都说你不存在,可惜了一个个如花似玉的美女,孙悟空还看得出是妖怪,在怀疑论者那里都不存在。尤其是那个高尔吉亚摇着头,一口一个不存在,一口一个根本不存在。

高尔吉亚提出了怀疑哲学的三个命题:第一,无物存在;第二,如果有某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第三,即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

只说一个例子,让你看看高尔吉亚怎么证明“如果有某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

他又是举例,又是推理,颠来倒去来说明这个问题,着实让人眼花缭乱。

他说:

假如被思想的东西真是存在的,那我们想到天上飞着一个人(今天,我们管它叫“超人”,就是那个内衣穿在秋裤外面的哥们儿)或者海上行驶一辆车(我们现在管它叫“水陆两栖车”,海军陆战队的装备),那就真有个飞人和海上行车?!(在古代那会儿,什么“超人”、“水陆两栖车”,还没那玩意儿呢。)所以,高尔吉亚得出结论,被想的东西不一定存在。

反过来,高尔吉亚又说,如果存在的东西能被思想,那不存在就不该被思想到,比方六头十二足的女妖和吐火的怪兽。但现实与此相反,这些玩意儿却常常被人想到。

(其实,高尔吉亚这个论证站不住脚,他耍的是个逻辑手腕,有点忽悠人,我们由所有存在的东西能被思想,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说不存在的东西就不能被思想,这两者之间不存在这种逻辑推导关系。)

于是乎,高尔吉亚悠悠叹了口气,得出结论,人的思想常常是荒谬的,人没那个本事认识存在,或者说人的认识跟存在没啥关系。

高尔吉亚的证明,又繁琐、又诡辩,挺影响正常思维的,其他怪论不证明了,以免弄得您觉着“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不明白”。

哲学史回放:古希腊哲学的人类学时期

一种思维模式和探讨的话题,在一个时代不会那么轻易地就终结了,尽管关于人世间那些事已逐渐在人们的话题中占据主导,但自然哲学家关于本原的话题没那么快就消失。

后来的自然哲学家,爱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把千变万化的世界视为假相,认为唯一真实的东西是“存在”,“存在”是单一的、有限的、不变的、不可分割的。恩培多克勒又提出了水、火、土、气“四根”,阿那克萨哥拉提出了“种子”、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等概念,他们都是在探求世界的本原。当然,他们研究的范围比早期自然哲学研究更加广泛,比如,世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人能认识到世界真理吗?诸如此类的问题进入讨论的话题。这就已经是把目光转向人类了。

智者时代来临,反映出哲学家关于自然本原问题的兴趣减弱了。世界由什么构成,这种学问用起来终究不能很直接解决现实的问题,哲学家开始琢磨与人类相关的事,尤其哲学家也要生存这种事,使哲学更与人类那些事联系起来。这时的智者不相信有真正的存在和客观真理,普罗泰哥拉认为,一切都同样真,是非善恶都是相对的。高尔吉亚却认为一切都同样是虚假的。

普罗泰哥拉和高尔吉亚,一个是相对主义者,一个是怀疑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