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7S倍速考试法
3546900000026

第26章 S倍速考试法(3)

当你作答完毕,重新检查,改掉了原先猜的答案,怎么办呢?第一次猜题的可信度如何呢?令人吃惊的是,统计显示,它比想象中好得多,好到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可以改:

第一次只是随意猜猜,在经过仔细考虑之后,你得到的结论是该答案应该消去(也就是说第2次猜题,至少比较不是那么任意猜的)。

你记起了一些东西,完全推翻上次猜的(或者后面的题目让你找到这一题的答案)。

数学题目,你上次计算错误。

你发现题目看错了(没有注意到“不”、“未”、“总是”或其他重要的程度词)。

如果你猜了客观题中的任何一题,并且拿到了发还给你的测试卷,在这些题的旁边画一个小圆点,或者做上别的记号。这个方法将使你了解自己猜题的正确程度。

当你认为你已经完成了整张试卷,检查两遍,看看是否正确。查看答题纸,确信所有问题都已经回答完毕。

考试是一场长跑——你要定好自己的速度。如果有100道多选题,你可以分配给这部分题50分钟,你就不必计算着是否只能在每一个答案上花费30秒。不要依靠墙上的挂钟来告诉你时间。带上你的手表!

答题说明一定要看懂。你可能每一件事都做得很好,但是却因为没有依照教师的指示,结果等于什么都答错了。

如果题目要求的是选出所有正确的答案,而你以为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那么你会错得一塌糊涂。

如果题目要求的是从3个问答题挑1个,或5个中挑3题做答,那和每1题都做答就差很多了,你不愿意在这里浪费那么多时间吧!而且即使你真的每1题都答,教师可能也是只给前2题的分数,而因为你也要花时间在其他3题上,我们很怀疑你前2题能否答得够详细、够完整,能不能得好分数。

要随时注意时间,尤其如果各个部分和题目比重不同,你还必须确定留多一点的时间给比重最多的部分。最好是集中全力,把合起来达总分百分之九十的那两大题,答得很有把握,而占百分之十的大题,则利用教师收卷时,很快答完。

有的学生在开始做答之前,先从头到尾浏览一次全部的考题,然后分配各部分可以用的时间——第1大题20分钟,第二大题40分钟等等。甚至在选择题部分,他们还算算总共有多少题,用时间来除,然后设定目标,什么时候要答完第10题、第25题、第50题等等。这个方法很好——如果它对你而言是一个有效的组织工具,而不是又一层的压力的话。

如果你怕忘了什么重要的公式或事件,在你开始做答之前,先将它们写在考卷空白的地方,也是个不错的方法,这么做花费不了多少时间,但可以在后面省掉你很多宝贵的记忆空间。

每一次考试都要留一些时间检查答案。说到时间,不要养成提早交卷的习惯,抢在第一个交考卷,让教师和学生对你留下深刻印象,觉得你好聪明(你一厢情愿的想法),对你并没有什么好处。利用剩下的时间好好检查一下,确定你已经做到最好了,如果你对自己所有的答案都觉得很满意,那当然可以离开,即使是第一个也无所谓。不过,一般而言,做答速度放慢,可以避免粗心造成的错误。

同样的,不要管别的学生怎么样,即使你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又有什么关系?每个人都可能考不及格,不管他以多么自信的步伐、多早走出教室。因此,不要管别人,用你所需的时间,尽你最大的能力。

选择题的做答有三种方法:

从第一题开始逐题作答,一直到最后一题为止,每一题都一定要答完或猜完才进行下一题。

挑容易的题目——那些你完全不需思考就知道答案,或只需最简单计算过程的题目——先答,然后再从头做答比较难的。

先挑难的答,再从头答容易的。

这三种方法没有哪一种是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每一个人可能适合不同的方法(而且在此已经假设这三种方法都已经考虑了考试的题型,各部分的比重不同,也可能会影响你采取的策略)。

感觉上,第一种方法是最好的,因为不需浪费时间看过所有题目,才从中挑出最容易或最难的做答,又假如你不希望被某一题绊住,在上面花了过多的时间,这可能是你最适合采用的方法。

然而,采用这种方法还是要切记,不要太执着于那些从头到尾都让你感到困扰的题目,最后要留足够的时间,再回头看你还没做答的部分,并全部检查一遍。

第二种方法,可以让你增加有把握的题目——你等于在把所有一开始就有把握的题目做上记号。它也使你以最快速度解决容易的题目,让你有更多时间来处理那些不太肯定的。

很多专家建议采用这种方法,因为他们认为,一下子解决那么多问题,可以立即给你十足的信心去处理你不大确定答案的题目。如果你也同意这种说法,那你应该采用这种方法。不过,你也可以先浏览一遍考题,在容易做答的题目上做个记号,这种方法所需时间较少,而且对我而言,有同样的“信心激励”作用。

最后一种方法,事实上是从最难的题目先做起,然后逐渐降低困难程度,依序做答。这个答题策略听起来可能觉得很奇怪,因此,让我仔细就心理学层面来谈谈。

首先,时间压力愈接近考试结束时愈大,因此你宁愿在最后的时间来答容易的——通常题目很多——而不是必须动很多脑筋去想的题。

因此,第三种方法主要的好处就是:当你精神最好、最清醒、最振奋的时候,你处理的正是那些最需要分析、思考、解释的题目,而当你最累的时候——接近考试结束——你则可以处理那些基本上是送分的题目。

同时,这样也可给自己一种很实在的信心,当你答完第一道最难的题目时,会感觉好多了,而当你把所有难题都答完之后,那接下来都是下坡路了。这不一定是适合于每个人的方法,但或许你可以。

此外,你应该试着保有足够的时间答完每一道题目,宁可答错一题而答完了另外三题,也好过只答一题另外三题空白。

不要陷入“答题述思”之中——脑筋一片空白,整整十分钟,无法思考任何答案。想办法做点什么事,宁可因为继续做答而致答错一题,也比呆坐在那边,浪费时间什么都不做要好。

轻松应对是非题

以下是针对非数学选择题的另外两项答题的技巧。如果题目是要你先阅读一篇长文,然后回答一些相关的问题,那你应该先看一遍题目,这样可以让你知道该在文章里找什么,也会影响你阅读文章的方式,譬如,题目问到日期,你阅读时碰到的所有日期都用笔圈起来,而如果你要找的是事件而不是结论,那你阅读的方法就会有所不同。一个问题的数个答案中,最长且最复杂的那一个,经常也是对的——因为出题者不得不安排足够的语句,以确保该答案的完整,不模棱两可。另外,有两项技巧则对所有选择题皆然:如果答案里有“以上皆是”这一选项,它通常也是正确答案。希望不管遇到什么题目,都要把“以上皆是”视为可能的答案,因为它也许比你真的熟读考试资料,更能保证让你考得好成绩,甚至你可能没有一题有把握,但答对了所有题目,为什么呢?因为你不必确定“以上皆是”是正确的才选它,你只要相当肯定有两个答案是对的(而且确定其他答案不是一定错),就可以了。只要有——你觉得——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那么选“以上皆是”准没错。

还有一个方法是一位教授建议的,证明也相当好用:在你一看到问题时——但必须在你看到选择答案之前——先决定你认为的答案,如果你的答案在里面,就是它!50/50的机率也不错。是非题一般来讲,比选择题还要多陷阱,因为选择题至少还提供你正确答案,即使你不知道它是正确的,也可以去选择。

首先,必要的话,尽量去猜。前面曾经鼓励你,只要你能把选择题的答案消掉那些一定错的,剩下两个之中有一个对的,那就尽量去猜。好了,现在你就已经是处于这种状态了,因此,除非有倒扣,否则为什么不猜(而即使有倒扣,你如果有一丝丝线索,也是可以猜猜看)。

是非题的出题者会设什么陷阱呢?以下有三点值得特别注意:两个正确(或至少可能正确)的部分(叙述),以一种错误的方式连接起来,使整句变成错误。例如,“因为很多鸟都会飞,所以他们用石头帮助磨碎食物”,的确很多鸟会飞,鸟也的确会吞下石头帮助磨碎食物,但是以因果关系将其连接起来(用了“因为……所以”),则使整句话成了错误。

“一个问题的数个答案中,最长而且最复杂的那一个经常是对的——因为出题者不得不加入足够的语句,以确保该答案的完整、不模棱两可”,这是刚刚告诉你的选择题的答题技巧。把它反过来,则刚好可以适用于是非题:一个叙述愈长,或者愈复杂,它对的可能性愈低,因为要每一句都对才算对(有任何一部分错的可能性相当高)。

很少广泛性、一般性的叙述是完全正确的,因此特别注意“全部”、“永远”、“没有”、“未曾”或其他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字眼,只要你能想到一个例子证明这样的叙述不对,那它就是错的,但要小心,的确有这样的叙述是正确的,只是比较少而已。

世界上没有容易的考试,所有的考试都不容易。因为一般的“好”教师,似乎一点都不会由于把这样的考试搞得跟海底钻探指挥一样而感到自责。开卷考试你可以自由看书,这就好像是合法地带小纸条一样,对吗?糟多了!很多开卷(Open-book)的考试通常也是带回家考的,也就是说你还可以看你的笔记及你能想到的任何其他书籍和工具。

你必须有心理准备,这类型的考试不会出现任何容易的题目,因此不管你把考试资料读得多熟,在你走进教室之前,一定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用折角的方式、利用回型针,或用其他任何可以让你很快翻到重要图表的方法,在重要的页次做记号。

把你做记号的页次整理成一张封照表,以便你随时知道翻到那里有什么图形、什么表格。

另外用一张纸整理所有重要资料、公式等。

(如果也可以参考笔记,或考试卷带回家做答的),整理一张你的笔记的对照表(只要大标题即可),以便你知道翻到哪里有所需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