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人人都看得懂的财报书
3541900000006

第6章 把利润表的外衣脱掉,其实跟流水账没多大区别(3)

当然,除了国债利息,购买了股票的人还能收获股息。比如,你买了某企业的股票,该企业今年赚了很多钱,然后以现金形式发放股利,每股派发1元。如果你有100股,可以获得100元的股利。因为你投资了这家公司(不论你的动机和行为是投资,还是投机),所以这也是你的投资收益。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投资收益还包含了另外一个子项目,叫作“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这就需要投资者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联营企业,什么是合营企业。

【概念说】联营企业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改制的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按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投资组成的经济组织。而合营企业是指按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是指由两个或多个企业或个人共同投资建立的企业,该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必须由投资双方或若干方共同决定。

联营企业不是哪个单位或哪个人的子公司,你有20%到50%的表决权资本时,只能表明你对企业的影响力很大。无论如何,你对联营企业有的仅仅是重大的影响,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决策只有参与决策的权利,却不能去控制它。而合营企业只要你有权,就可以决定它的经营决策和财务政策,但也不要忘了,这种控制权是由几方共同控制。所以,无论是联营企业,还是合营企业,都不是真正意义上自己的企业,也不是自己的子公司,所以它要单独列出来。

表2.10为上汽集团的投资收益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就可以清楚地发现上述概念的影响。

对于上汽集团来说,其年报投资收益除了传统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负债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收益等,还存在成本法核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多次交易分布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之收益等项。从后三者的名称中,不难看出,上汽集团的旗下不乏被投资企业、长期控股企业及被合并的企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上汽集团年报投资收益的多样化。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意外的惊喜与损失

什么是营业外收入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在街上走,然后捡了1元钱,这1元钱就是你的营业外收入。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第一,“捡”并不是你的主营业务;第二,它不需要你花费任何的成本。

如果企业也可以像捡到钱的人一样不付出成本就可以收到收入,这样的收入被视为纯收入,它不需要减掉上面提及的任何一项费用或成本,所以在核算的时候,纯收入,也就是营业外收入,需要和主营业务要区分开。下面就让我们以贵州茅台的营业外收入数据为例(如表2.11所示)来具体感受一下。

从表2.11中不难看出,贵州茅台2011年的营业外收入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它们分别是固定资产处置利得、政府补助、罚款及赔款利得。其中固定资产处置利得通常是处理了某些废弃资产而获得的收入,罚款和赔款多半是维护自身品牌的结果,而政府补助就是政府对于重点企业的扶植。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虽然营业外收入能为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但是具有偶发性的,不能算成企业正常的盈利能力。这种情况就好像小孩子过年的时候总是能从长辈处得到压岁钱,一旦他有一年没有回老家或者成为了成年人中的一员,就不会再得到压岁钱了一样。

说完了营业外收入,再来看一下营业外支出。什么是营业外支出呢?有了营业外收入的经验,这个概念理解起来就并不复杂了。很多人都喜欢看《红楼梦》。《红楼梦》中有一个非常不幸的人物--甄士隐。他因为家中遭遇了一场火而破产了。说起来,这场火是从隔壁的葫芦庙蔓延过来的,而不是甄士隐放的,他只是受了牵连。所以,甄士隐所损失的一切,都是营业外支出。

如果一家企业也像甄士隐那样赶上了地震、台风、火山喷发或者泥石流等等不可抗力而遭受了一些损失,这些损失都应算作营业外支出。但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营业外支出和营业外收入并不像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它不像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一样是相对立的。它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并不是因为有了营业外支出才有的营业外收入。

不过,同营业外收入类似,营业外支出也种类众多,它包括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非季节性和非修理性期间的停工损失、职工子弟学校经费和技工学校经费、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的捐赠、赔偿金、违约金等。表2.12显示的山西汾酒的营业外支出数据就是对此最好的说明。

从表2.12中,我们不难看出,赞助支出是山西汾酒营业外支出的重头戏,这是出于企业塑造自身形象和进行公益事业的需要。除去赞助支出外,价格调控基金牢牢占据了第二的位置。价格调控基金是由国家控制的用于调控价格稳定市场的。某些产品的价格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稳定市场。

有了良好的外部形象和稳定的市场,企业自然会焕发活力,健康成长。当然,我们也不宜以防护企业安全为由过分依赖营业外支出,以免给企业造成过重的负担。

利润总额、所得税:秋后算账

有了收入,有了支出,就会产生相应的利润。只不过,当支出大于收入时,利润就变成负数了。(当然,按照习惯,我们一般不用“负利润”这个概念,而用“亏损”来表示)企业出现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时候,会不会产生营业外利润呢?它会不会计入企业的利润当中去呢?答案是当然会。

这是因为,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虽然是出于原计划之外的收入和支出,但产生它们的主体还是企业,而且它们还属于企业的纯收入和纯支出。正是基于这一点,用营业外收入减掉营业外支出后得出的营业外净利润与营业利润相加,得出的结果就是利润总和。这样,企业就能知道自己今年一共赚了多少钱了。

赚钱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它是企业活力的重要标杆。不过,赚钱之后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交税。这时,你也许会感到万分困惑,前面不是已经交过营业税了吗?就算是一些特定领域的企业不也交过附加税了吗?这里还要交什么税呢?是的,营业税和相关的附加税已经交过了,现在要交的是所得税。

提到所得税,可能大家并不陌生,因为每位工资超过3500元的人士都要向国家缴纳个人所得税。实际上,在我国,所得税主要包含三大类,除了个人所得税之外,还有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这里我们重点来介绍一下企业所得税。

所谓企业所得税,就是国家针对企业法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所征收的税种。它所征收的基础是建立在利润总额基础上的。用利润总额乘以相关的税率,得出的结果就是企业所得税了。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企业所得税采用的是固定比例税率。

利润总额减掉应缴的所得税之后,剩下的钱就都归老总所有了。经济学家为这些最后剩下的钱起了个名字叫净利润。关于净利润的相关问题,我们将在第3章展开。

每股收益:给你一个平均值

因为本书研究的财务报表绝大部分属于上市企业,所以企业的组织形式肯定是股份制。既然是股份制,在得出净利润之后,就得将净利润分摊到每股当中,看看收益如何。通俗地来说,就是看看每股能赚多少钱。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设这家上市公司的总股本只有100股,而公司有张三、李四、赵六三位股东,他们各自按照自己的出资额拥有股份。算明白了每股收益,每个人就能通过它来计算到底自己赚了多少钱了。

如果本年度公司赚了100元,分摊到每股中的收益就是1元。拿到了这样的利润表后,你可以默默地拿出计算器,计算自己的收益。若是你有1股,那么就将它与每股的收益相乘,得出的结果就是今年投资企业赚到的钱。好了,通过复杂的计算,你知道了,今年你投资的企业,给你赚了1元钱。

在这个例子里,每股的收益只有1元。虽然数额少了点儿,但构成它的内容却并不简单。实际上,在每股收益中还包含两项内容: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

最简单的情况下,基本每股收益最原始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总股本”。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净利润为100元,总股本是100股,那基本每股收益就是1元。遗憾的是,有些时候情况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某公司多年来的总股本一直是100股,但它在今年的10月末又发行了20股,净利润还是100元,那这要怎么算?是按100股算,还是按120股算。要按100股算,那新发行的20股怎么办?要按120股算,可这20股其实在本年只发行了两个月,它们没出现之前的老股东的利益就受损了啊!

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出现可能造成的某种混乱,我们可以采用加权平均法。

【公式说】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作为分子的“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非常好理解,就是上一小节提到的利润总和与所得税的差额,重要的是作为分母的“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尤其是普通股如何加权平均。

就上面的例子来看,原来的100股肯定没问题,是作为分母的。关键是新发行的20股,因为它们其实只存在了两个月(11月和12月),它们只占一年中12个月份中的两个月,就是2/12。因此,这20股新股要折合到全年中去的话,应该计算为20×2/12。那么基本每股收益为100/100+20×2/12,等于0.97元,这时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97元。

要是按照旧制会计制度呢?它不管是哪个月发行的,只按期末有多少来计算。到了年末,公司全部股本是120股,就用净利润100元除以总股本120股,为0.83元/股。这样的旧式算法称为摊薄每股收益。

稀释每股收益

说完了基本每股收益,再来说说稀释每股收益。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基本每股收益本来就是普通股收益方面的结算,而稀释每股收益则需要先将自己转换为普通股收益方面的结算。

还是引用上面的例子。该企业一直在外发行的普通股总股本为100股,在这一年的年初,又发行了100元的企业债券,利率为2%,为期5年,每年的年末付息。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普通的企业债券,只要你愿意,在期限内可以将这些债券转换为普通股,债转股的价格为1元。也就是说,你买了该企业发行的1元钱的债券,你随时可以转换成1股普通股。

这些债券转换为股票了,从现金流入的角度来说,因为这是他欠你的钱,他不用还了,这些债转股的钱变成了一种收益了,所以企业还要交33%的所得税。下面我们来分步计算一下。

由于你将债权转换成股权了,企业就不用再付利息给你了,但企业还得交所得税。假设全部债权都转换成了股权,那么转换所增加的净利润为:100×2%×(1-33%)=1.34元。

为什么不把100元的债券算成是收益呢?因为企业发行了100元的债券,这些钱已经被企业收走了。你得到的收益只是不用再支付2%的利息了,所以你得到的收益就是免付利息的收益。

由于全部的债权转换成了股权,每股转换价格为1元,那么一共增加的股数为100股。

再来计算增加了1.34元的收益,又增加了100股股票,所以多出来的每股收益为0.0134元。

在没有债转股前,每股收益为1元。债转股以后,增加的每股收益并没有原来的每股收益多,所以把新股加进来以后,会稀释原有的每股收益。所以叫做稀释每股收益。

最终的计算,原本收益为100元,加上增加的收益1.34元,共为101.34元。原本的普通股数量为100股,又增加了100股新股,共为200股,那么最后的稀释每股收益为0.506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