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使用令人不快的手势。双手背在身后,挥动拳头或双臂抱胸表示生气,而用手指点则意味着指责。手插在口袋中玩弄小物件是不礼貌的,也是分散注意力和粗鲁烦躁的表现。绞动双手说明你很紧张。这些手势都有其隐含的意义,但大多数人意识不到他们正在做这些手势。建议你看看自己的录像,你在录像中的表现往往和现实生活差不多。
手势使用得恰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领导者面对众人演讲的时候。五指合拢,摊开手掌表明开诚布公;握紧拳头则意义相反,有时甚至意味着威胁。
我们建议,使用手势时手的动作要在腰部以上。面对一大群听众时,手势的动作幅度要大些,面对少量听众时,这样的手势可能有些过于强烈。同时,还要注意变换手势,以免重复。
手势是信号语言的一种形式。尽管未发一言,但我们仍能有效、有礼貌地与人交流。
西方有句谚语:“站起来人们能够看见你。大声说话人们能够听见你。闭住嘴人们会喜欢你。”这是一句绝妙的患告。然而,还有其他一些你应该考虑到的诀窍。
同是讲话,有的人讲话分量重,有的人讲话分量轻,之所以有这种差异,除了讲话者本人的身份以外,讲话的方式也十分重要。如果你是这方面的权威,你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说话方式告诉他们你的身份。
自问你的讲话目的是什么。是让你的听众思考、通知、说服、决策,还是要采取什么行动?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干些什么,那么你就会以实现你的目标的方式去“设想”你的会议。
你的听众是谁?与会的关键人物是谁?他们是否有些你应该知道的怪病举止?他们有些什么主要倾向性或偏见你应善于回避的?
把你要讲的事列成提纲。要牢记那些你希望大家会后知晓的思想或中心议题。你的发言要围绕这一主题。
记住,念稿子是场灾难。不要照着念,列出发言提纲,发言时再详细讲。请你的家人、朋友或任何人当听众,先演习一次。或者把你的发言录在录音机上,然后再翻过来听听你说了些什么、效果如何。反复练习。不要死背讲稿。那样你会像一名中学生讲演者死背他的稿子一样,每逢忘了一行就要重新再来一遍。
如果你认为听众会提问,那你要预计他们提什么问题,事先准备回答,这样你便能够应付自如。如果你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就承认不知道。然后答应人做出回答,以后一定告诉他们。
向你的听众宣示召集会议的目的和作用。然后告诉他们你将谈些什么。发言开始,最后总结。
在你的讲话中,尽可能用些幽默语言,但不要硬扯一些可能打乱思路的笑话。在发言时要用日常用语。不要用长句子在听众面前哗众取宠。每个字都要发音清楚。许多字词听来相似,但意思可能完全不同。
人们思考和理解的速度每分钟500-600字,但为了便于理解,你的发言速度不应超过每分钟100或125个字。要一快就会使你的听众漏掉你所说的话,他们可能难以跟上你。因此,说清楚,说明白,不要太快。讲话放慢速度。
看着你的听众--不要看地板、天花板或窗户。把你的目光从一个人身上慢慢移向另一个人。当你讲话时让你的目光在每个人身上都停留片刻。如果你觉得这样不舒适,那就把目光集中在房间尽头的某一点上讲话。这比看天望地要好些只要你注视着你的听众而不把目光移开,你就能保持与他们的交流。
讲话要“言简意赅”、“长话短说”。某君写了很多很多封应征信,填了很多很多张申请表,--寄出,均如石沉大海。不料得着了一张回邮的明信片,仅有“某时面谈”简简单单几个字,他一定终身忘不了这张短短的回邮。
要最后出场讲话。说话时愈将重点放在后面,愈能显出所说的话的重要性了。“重点置之于后”的心理因素,中国人最具有代表性。开会时,官阶愈高的人愈后到;舞台上角儿露脸,最后出场的角儿,定是最最重要、最最顶尖儿的了。
要使用口头禅。口头禅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口头语,总是以这句话来介绍自己,来强调自己,使别人听来亲切自然,也为自己树立了一个独特的商标。
你可以采用幽默的讲话风格。幽默的话,易于记忆、又能给人以深刻印象,正是自我标榜的商标,藉此,必能使你永远活在别人的心目中。
句子短些。短句子说起来轻松,听起来省力,吸引力也强。最好一句话一个意义,一句话的含义过于复杂,听者费力,交流就多了一层障碍。
要有顺序,选择什么线索来整理说话内容,可看需要而定。要注意通俗易懂,忌讳言词语、中国洋文、专业用语。至少要吐字清晰,语速适当。
你在说话时要坚定而自信,力度要适中,眼睛正视对方,这样才显示你是充满自信和颇有能力的。若讲话时眼睛不敢正视,握手软弱无力,会使人觉得你意志薄弱,容易支配。
讲话时站起来,要站直。开口前先等几秒,等大家都望着你时再说。与别人谈话时,身体稍往前倾,会让别人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作强调时运用手势,但不可指着别人的脸晃动手指。讲话慢而清晰,语言简短,等于告诉对方:“我有能力控制一切。”
注意对方的眼睛。研究显示,一个人紧张,目光会游离不定,而且眨眼次数增加。注意对方的小动作,一个人可以做到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但他的小动作会透露他的心情。例如你在谈话时发现对方的腿在轻轻晃动,这表示他对你的话不以为然。
努力扩大知识面。知识面越广,越能令你在各种场合充满自信地加人别人的谈话。
除此之外,你还要注意行动轻捷,笨手笨脚对你的形象损害最大。穿着上要整洁,避免刺眼的色彩和繁复的配饰,保持干净、挺括。并要注意身姿,含胸显得畏缩,昂首挺胸可以创造出你居于领导地位的形象。
有时要“研究研究”
在领导活动中,“研究研究”是一项经常运用的领导手段。其基本含义是:在推行既定目标或新的举措过程中,对所遇到的诸多障碍因素不采取直接的消除措施,而是运用时空的自然跨度,促使障碍因素自我化解或消除,从而促成与领导意志相一致的行动。
不要把“研究研究”的艺术同优柔寡断等同起来,与当机立断、果断处置对立起来。
“研究研究”的艺术既有明确的目标,又有实现目标的行为。“研究研究”的艺术的产生和运用,在主观上不是领导者的主观冲动,也不是领导者的无能失控,恰恰相反,是领导者全盘把握。合理控制的高超策略和审时度势的能力在行为上的集中反映。
“研究研究”的艺术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大到战略问题,小至一次谈话,长到一个时期,短至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钟都可以成为“研究研究”的艺术运用的时空。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产生、壮大、暴露的过程,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领导人判断一个事物可以不可以“研究研究”,主要是看这个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否得到显现,解决这个问题的主、客观条件是否成熟。“研究研究”就是选择最佳时机、最佳环境。
当有人提出某件事情要求处理时,你对这件事情一无所知,情况不明,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简单地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这时就可以说:让我了解一下情况再答复你。
“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然后再做决定。
当然,领导者不可以以此为借口,对事情推而不管,置之不理,失信于民。
领导者遇到属于自己下属职权范围内的事情时,如果下属能够B行处理的,领导者不要越组代疮,取而代之,而应把“研究研究”的任务给下属,对下属没有把握或感到无力处理的事情,领导者也不应急于处理,可先让下属拿一个处理意见,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指导和纠正。
这样,既可以发挥下属的主观能动作用,又可以锻炼下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和提高下属的目的。
当某人面临某个问题或某种情况,需要正确对待,思想认识也有待提高时,”研究研究”就用于等待提高认识。
人们认识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有些事情和问题,在当多人真正认识之前,往往固执己见。因此可以推一推,让事情适当发展,用事情发展的过程或结局,引导他们改变看法,提高认识,达到纠正其错误的目的。
这种“研究研究”不是回避矛盾,而是运用人的认识规律,更自觉更有效地去解决矛盾,处理问题。
玩弄权术是玩火
身为领导,要应付各方面的关系:同下属之间,同同事之间,同上级之间等,这时候最能考验一个人的领导艺术。而有些领导则不积极完善自己的领导艺术,而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玩弄权术,欺上瞒下。岂不知“玩火者必****”这一最简单的道理。
秦朝的赵高在玩弄权术方面堪称“一流”。
当时,秦始皇共有18个公子。长子扶苏自幼聪明过人,成人之后能文能武,通情达理,颇得众人喜爱。而诸公子中年龄最小的胡亥,虽无什么过人之处,却深得始皇的宠爱。
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长子扶苏持有异议,多次进谏,结果触怒了始皇,被派往上郡做监军,蒙恬为将军。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丞相李斯和兼管府玺及颁发诏令的赵高随从,少子胡亥也随从前往。
结果,秦始皇一到平原津就一病不起,他深感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急忙下诏,召回扶苏。但赵高却别有用心,竟然私自将诏书扣押了下来。
秦始皇到了沙丘,就一命呜呼了。赵高等人对始皇驾崩一事隐而不宣,一场巨大的政治阴谋开始了。
为了各自的利益,胡亥、赵高、李斯三人经过一番密谋,诈称丞相在沙丘接得始皇遗诏,立公子胡亥为太子,认为扶苏不孝,令他自裁。蒙恬也被押入狱中,服药而死。
这样,胡亥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二世皇帝。赵高自然也升任郎中令,常侍用事。九月,始皇被葬于骊山,胡亥下令后宫凡服侍始皇而未生子者,一律从死,修筑陵墓的工匠,全部被杀于墓内。
胡亥为了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而又能永远统治天下,采用了赵高的主意,实行严刑酷法,令有罪者连坐受诛,夷灭族属,凡先帝故臣,当行淘汰,由胡亥的亲信填补空缺。
不可想象的后果出现了,百姓惊恐,宗室、官员人人自危,赋税、摇役繁重,思谋造反的人越来越多,天下已如干柴,星星之火,即可燎原。
大泽风雷响彻云霄,九百戍卒在陈胜领导下,一呼百应,揭竿而起,不到一月,陈胜拥众数万,建立张楚政权。
胡亥听到山东反叛的消息,大发雷霆。赵高却极力隐瞒事实,谎称:“群盗而已!郡守尉稍加逐捕,即可全部落网,不足为忧。”于是,胡亥信以为真,以此为乐。岂不知全国各地烽火四起,狼烟遍地,秦朝的政权已处于岌岌可危之中。
就在胡亥随时都有灭顶之灾的时候,赵高因杀人太多,结怨太深,怕大臣人朝奏事揭他的老底,劝胡亥深居简出,使臣下闻其声,不见其形。于是,胡亥便听信赵高深居官中,诸事皆决于赵高。
赵高深忌李斯,急欲置他于死地,遂设下一个圈套。他三次安排李斯在胡亥寻欢作乐时求见,这就惹怒了二世。于是,胡亥明令赵高节制李斯。后来,李斯被赵高陷害,腰斩于咸阳市上,夷灭三族。
李斯死后,胡亥拜赵高为中丞相,事无大小,皆由赵高决定。不久,刘邦攻占武关,赵高于是逼阎乐杀胡亥。
赵高恐百官不服,遂立胡亥侄子子婴为秦王。子婴知道赵高此举无非是为了掩人耳目。于是,他便将计就计,设计抓了赵高,夷其三族。
至此,这个善于玩弄权术的,曾风光一时、不可一世的赵高,终于得到了他应有的下场。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也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由此诞生,但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
这其中,袁世凯极尽其玩弄权术之能事。他一方面假惺惺电邀孙中山进京共商国事,以元首的隆重礼仪规格款待孙中山。花言巧语,曲意奉承,装出对孙中山毕恭毕敬、诚惶诚恐的样子。另一方面,却阴谋消灭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派,实现个人独裁,进而复辟帝制。
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接着镇压了孙中山的“二次革命”,解散了国民党,取消了国会,组织严复等人鼓吹复辟帝制。
1915年又导演了一幕“劝进”的闹剧,即以参政院为“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上书“劝进”,“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伪装其丑恶心态说:“今若帝制自为,则是背弃誓词,此于信义无可自解者也。”
当日,参政院又用15分钟写成2000多字的第二次推戴书,再度呈进。
次日,袁世凯以顺乎民意的姿态承认帝制,接受百官朝贺,大加封赏,决定1916年元旦正式登基。
结果,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各地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的北洋政府也分崩离析,而他自己也不久在抑郁中病死。
所以,身为领导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切不可玩弄权术。否则,你的上司虽然一时会被蒙蔽,但终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而你的下属会为你的行为所不耻,失去了人心,你的一切都岌岌可危。
领导不等于统治
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思想的领导,在下属眼里是不会有好印象的,“专横跋扈”会成为这类领导的代名词。作为领导,不管是处世,还是待人,都要坚持以理服人的原则,不能胡乱而为。在商朝时,最后一个帝王纣王,此人正是一个暴君。万事顺其者昌,逆其者亡。其叔比干劝谏其不要贪恋女色,应以国事为重。这本是对商朝社稷有利之事,而纣王却认为他触犯了龙颜,将其心肝给挖了出来。
这种领导就是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人,其结果众所周知,残暴的纣王将南朝的江山给葬送了。
作为领导,应该讲原则,不能万事只是一时冲动,要少发脾气。有些人脾气暴躁,情绪容易失去控制。这些人一旦成为领导,只要一碰到不如意的小事,便大发雷霆,把下属训斥得一无是处。这正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表现。
有一次一个小饭店的电线坏了,这照例是由电工来修理的。但是这必定会耽误时间,在这段期间,停电肯定会影响饭店的营业,有个厨师为了节省时间,便忍不住上前修理。虽说他的本意是好的,但这一次却事不凑巧,把事情搞得更糟。这时,饭店的领导恰好赶来,也不问青红皂白,就把这位下属给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这种做法必然严重地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以后等到店里再出现类似事情,恐怕他的下属们都会以其不是本职工作而默然处之了。
动不动便因为下属的言谈举止不合领导的意,便大发脾气,这种极为不明智的大吼大叫,出语不逊,不仅会对领导形象有损,还会造成更深的其他不利影响。
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种思想的领导人凡事好搞专权,喜欢把下属们管得严严实实,让他们服服帖帖,在具体事情上,喜欢对下属工作吹毛求疵,甚至过问干涉他们的私事,所有这些都是不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