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架桥呀!赶快报告参谋长,坚决架桥!”一阵欣喜而有力的喊声从河中传来。他怕岸上的同志听不清楚,又派人送去亲笔书写的命令:“河水不深,流速甚缓,速告李参谋长可以架桥!”
信发出后,刘伯承对汇报情况的旅政委和身边的同志们严肃地说:“粗枝大叶真害死人,害死人!”而后才又缓和下来,语重心长地说:“同志们,越是到紧要关头,领导干部越是要亲自动手,实地侦察!一定要实事求是啊!”
刘伯承走后,旅政委写了一封信,向刘伯承报告河水能够徒涉。原来经过查问,得知一个马夫掉了队,就从上游某处徒涉过去了。信刚装入信封,刘伯承的信就到了,他写道:“我亲眼看见上游有人牵马过河,证明完全可以徒涉。立即转告李参谋长,不要架桥了,叫部队迅速徒涉!”
旅政委把文字命令迅速交给李参谋长,他也乘船到了对岸。船未靠岸就远远看见刘伯承站在岸边,翘望着部队过河。
刘伯承正是靠他的实事求是,自己亲自动手,最终找到渡河的最佳地段。正是他的这种态度赢得了广大指挥员及士兵们的尊敬,并对他是心服口服。
作为领导,一定要靠这种态度来鼓舞、激励你的下属,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决不能以假乱真。
君子虚怀若谷,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缺陷。一般人对自己的缺陷都很敏感。其实人无完人,缺陷并没有什么,关键是自己在心理上能接受这一事实,不要总试图掩饰,往往越掩饰越糟糕。勇敢地承认自己的某些不足,更有利于其他人将目光转移,看到你更优秀的地方,从而提高他们对你的总体评价。
德国前总理科尔身材很胖,有一次,在欧洲各国首脑会议上正当大家全神贯注地开会时,只听得“咔嚓”一声,紧接着又是“扑通”一声,大家扭头一看,只见科尔蹲在了地上,在他的旁边,是一把被他坐垮了的椅子。
科尔把这一切都接受下来,而且自信地到处讲演,结果科尔连任了好几届。在这里,科尔并不认为他的身体肥胖而影响了他在公众面前的形象。一个能正视自身弱点的人,往往能因此而更加努力,从而博得众人对他的尊重。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形成一些小毛病、小缺点、小嗜好,一下子改掉也不容易。对于这些缺陷,要能自我接受,充满自信,但也并不是等于说可以不加注意,大大咧咧了。有的时候,你可以想出许多聪明的办法,不让你的这些缺陷给他人造成坏的影响。
从前有一个国王,在过去的战斗中失去了一只眼睛和半条腿。有一次他的画工为他画像,第一个画工把他画成了一个高大完美的男子,国王很不满意;第二个画工很老实,按他的原样子画了下来。国王看了之后,十分满意,重赏了这个画工。而事实上,正是因为这位国王能够正视自己的缺陷,所以他很受臣民的拥护,人们对国王十分信服。
在聪明人眼里,缺点也都是“宝贝”,有些人善于用自己的缺点开点小玩笑,幽默横生;从而可以为自己的语言增光添色,也因此赢得他人的信服。
一位女劳模被邀请做先讲事变报告,几家电视台都准备直播。不巧的是,这位女劳模天生哑嗓,讲起话来很不好听。可她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幽默地来了一个开场白:“我虽然嗓子哑,但是却很时髦,现在许多摇滚乐歌星不是都兴哑嗓吗?”
一席话,让台下的听众哄然大笑,赢得了长时间的掌声。因而,她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针对自己的缺陷,要勇于自嘲,这样容易打破僵局,融洽气氛,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在与人交往时,不管他有意还是无意地感触到我们的缺陷,这时都需要运用幽默来解脱一下。这更能表现出我们宽宏大量的胸怀,增强个人威信。
有一天晚上,柏林空军军官俱乐部灯火通明,这里正在举行一个盛大的招待会,欢迎著名的乌代尔将军。
招待会上,一位士兵一见到将军就发慌,结果不小心把酒洒在了乌代尔将军的秃顶上。士兵吓得魂不附体,手足无措,在场的人也目瞪口呆。
乌代尔将军笑着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方法能治好我的秃头吗?”
大家一听全都哈哈大笑,暗中都为这位士兵松了一口气。招待会的气氛也因此而更加高涨。 一个小小的士兵把酒洒在了他的上司的秃顶上,秃顶正是将军的缺陷,使得众人目光都集中在他的缺陷之处。但将军却巧妙地以自嘲解开尴尬的局面。
作为领导,就应该像乌代尔将军一样,要正视自己的缺陷,不能因为下属有意无意地暴露了你的缺陷而大发雷霆,这样有失风度。而且只会在你的下属面前暴露出你的虚荣心,自然是不能使他们信服你了。
对于自己的缺陷,就应该正确面对,不能掩掩盖盖。当然,缺陷虽然有时可衬托出整体的优秀,但一些严重影响外部美观的习惯、毛病,还是尽快改掉为好。
君子之交见人心
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抗战英雄冯玉祥将军虽官至“副委员长”,却一生刚直不阿,从不趋炎附势,他奉行“只求为民,只求为国”的操守,被人称为“布衣将军”。他为人正直坦率,常常为人所不敢为,讲人所不敢讲。
1922年,北洋军阀直系首领曹锟开始发迹,湖南军阀赵恒惕、奉系军阀张作霖均成为他的手下败将。这年正逢曹锟六十大寿,于是大肆操办起来。
尽管当时西北数省由于连年灾祸,人民苦不堪言,但大人物办寿,下属怎敢不从。于是,各级官僚开始搜刮民脂民膏给曹锟祝寿。
12月9日这天,张灯结彩,装饰一新的曹锟府邸门前,车水马龙,送礼祝寿者络绎不绝,直、鲁、豫巡阅副使兼两湖巡阅使吴佩孚亲自任总招待员。为了给曹锟拜寿,当时的北京政府各部出动了七百多名官员,交通部也特地开了两次专列。
看着珠光宝气、价值连城的贺礼堆积如山,曹锟不由得喜笑颜开。
令他惊奇的是冯玉祥居然也派人送礼来了。他从来不理会官场这一套,也从来不给上司送礼,所以这次送礼格外引人注目。
等大家拿出礼物一看,全怔住了:
原来他派人送来了一坛清水!封口还写着:君子之交淡如水。
这让曹锟哭笑不得。
为了抵制官场歪风,杜绝上司敛财和下级行贿以及低层官兵忍痛送礼、出份子的风气,保护中下级军官和士兵的利益,冯玉祥规定:只准上级请下级吃饭,不准下级请上级吃饭;只准上级给下级送礼,不准下级给上级送礼。
五原誓师后,冯玉祥担任了国民联军总司令。当时的西北军生活非常艰苦,他和士兵们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不享受任何特殊待遇。冯玉祥生就一副铁塔般的身躯,但由于吃不饱,他明显地消瘦了:颧骨突出,眼睛布满血丝,脸色蜡黄。见此情景,副官和厨师们急得团团转。
正在副官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五原县县长刘必达得到消息后,连忙从家里抓起两只鸭子,送到国民联军司令部。
俗话说,“当官的不打送礼的”,但是,冯玉祥却一点也不领情。不仅如此,他还命令刘必达背出“送礼准则”,并责问他为什么明知故犯。刘必达回答说,因为考虑到冯玉祥是全军的主帅,吃不好饭会影响大事。冯玉祥坚持认为官兵应该同甘共苦,只有这样,官兵才能心无二致。他情绪激昂地对刘必达说:
“你想想看,士兵们吃糠咽菜,我坐在司令部里吃鸭子,我成什么人了?我的士兵还能和我一条心吗?这样下去,好端端组织起来的国民军不就完了吗?告诉你刘必达,今天我轻饶不了你,来人哪,给我拉下去,打二十军棍!”
不只是刘必达,连副官们的脸也吓白了。
“你们还愣着干什么?执行命令!”
“唉,走吧,刘县长。”
在副官的引导下,刘县长拎着两只鸭子,垂头丧气地退了下去,挨了二十军棍。
感化人的道理,首先要自我感化;端正他人的思想,首先要自我端正。自我感化才能感化他人,自我端正才能端正他人。这主要是指心术而不是言语说教。
作为领导,要想号召下属清廉,首先自己要做到清廉;而想使下属公正,首先自己要公正;要想使下属努力工作,首先自己要努力工作。
信守承诺动人心
乱开空头支票,用一文雅一点的话来说,就叫“轻诺寡信”,即很轻易地便答应别人这样那样,实际上却无法做到。
从理论上来说“轻诺”是必然“寡信”的。
身为领导,手中当然握有一定的权力。但谁的权力也不是至高无上的。领导本身也受着种种制约,很多事情都不是一个人能说了算的。
轻易对别人许诺,说明你根本就没考虑所办一件事情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这样,困难一来,你就只会干瞪眼。从而给人留下了“不守信用”的印象。许诺越多,问题越多。所以,“轻诺”是必然“寡信”的。
林肯七岁那年发生了一件让他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事:
他和几个小伙伴在一起玩球,玩得兴起,他飞起一脚将球踢了出去。只听“哗啦”一声,好像有什么东西被打破了。等林肯发现是什么东西时,他吓傻了。因为,那只皮球不偏不斜正打在旁边一户人家的玻璃上。而且,那家应该是比较富裕的,因为他们家用的玻璃是当时比较奢侈的上等品,房子的装修也相当考究。该怎么办?林肯想不出办法,因为他身无分文,根本赔不起那块豪华的玻璃。
但是,最终林肯还是敲开了主人家的大门,告诉了他们所发生的一切。主人非常欣赏这个诚实而又坦率的小男孩。因此,他告诉林肯,他不用赔偿这块玻璃。没想到林肯却一本正经地说:“不,先生,谢谢您的好意。但我必须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负责,我一定会赔偿您的。”
当时,那样一块玻璃售价12.5美元,虽然对他来说数目不小,但他决定先向父亲借钱。当他把所发生的事告诉爸爸之后,又说了一句,“爸爸,能不能先借我12.5美元。但我一定会还您的,最迟在一年后还您。”
当然,做父亲的无法拒绝孩子这样的请求。于是,林肯兑现了他对房子主人许下的诺言。可是,为了按期归还爸爸的贷款,小小年纪的他开始打工。终于,半年过后,他积攒到了对他来说不亚于天文数字的12.5美元。
当林肯将钱如数交给父亲时,父亲欣喜万分,他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最终那12.5美元作为了他对林肯的奖赏。
南昌起义后,由于当时领导人对革命局势的复杂性估计不足,革命浪潮暂时跌入低谷。于是,党组织决定派贺龙秘密返回家乡,组织农民运动,发展革命力量。
当时,由于严重缺乏活动经费,曾一度使贺龙的许多行动无法实施。于是,他决定外出筹款,以解燃眉之急。迫于组织上的强烈要求,本想一人外出的他才决定只带一名随从前往。
于是,两人经过简单的化装之后便上路了。一路上他们顺利地通过了敌人的关卡,并没有遇上什么麻烦。当他们筹集到部分款项往回走的时候,却发现情况突然变得很不利。不知是走漏了消息,还是出了内奸,敌人在各个关卡都布了重兵。而且仔细搜查每一个过往行人。贺龙觉得两个人在一起目标太大,决定两人各带一部分钱款,分别过卡,然后在前面一处树林会合,不见不散。
当贺龙顺利通过敌人的关卡到达会合地点时,发现空无一人。他不由地替战友担心,怕他出什么危险。他等了好长一段时间还不见有人出现,再等下去是很危险的,因为这一段时间敌人会出来巡逻,发现可疑的人都要带回城里详加审讯。这可怎么办?贺龙急得团团转。但他还是决定留下来,因为,如果那名警卫到达这里而没有发现贺龙,他会更着急。毕竟,警卫的职责是保卫贺龙的安全,况且,他们约定在此不见不散,于是,贺龙决定继续等下去。
终于,前边响起脚步声。贺龙心中不由高兴起来,可是,当他看清来的是两名还乡团士兵时已经来不及了,那两名士兵也发现了他。这两名士兵不由分说就要押贺龙回城,贺龙跟他们走了一程却发现原来这两名士兵并不认识他。于是,贺龙悄悄地在两个人的口袋里装了几块大洋,俩人心领神会,朝天放了几枪,贺龙就这样从容地脱险了。
回到驻地,贺龙才发现那名警卫早已回来了,但贺龙也没多说,只是说让一点点小事给耽误了。
人并不是机器,不是说你给它什么指令就会分厘不差地按你的要求完成。但每个人都应该记住一条准则:既然你说到了,你就一定要做到。这样才能赢得人心,让别人信赖你。你也才能有一个融洽的人际关系,才能开创自己的事业。
领导人首先要避免的是,不乱开空头支票,也即不“轻诺”。
有人说:“那好,我不‘轻诺’。我在对别人许诺之前,先认真想一下可能会遇上的麻烦,然后再考虑如何克服这些麻烦。等我考虑周全了,再答应人家,好不好?”
这样做比起“轻诺”来是进步多了。但是,还可以再进一步。想得再周全,实际做起来也可能有问题。
“那么,干脆就别许诺了!”
为什么要急着对别人许诺呢?你完全可以给自己留下充分的余地。你说你可能办成某件事,注意,仅仅是“可能”,而不是许诺。若办成了,效果一点也不比许诺差;若办不成,也是有言在先,不存在不守信用的问题。
当你没有十分把握的时候,不要向人许诺,有几分把握,就实事求是地说几分。有经验的人一看你“轻诺”,就知道“寡信”。而一听你说:“对不起,这件事我不能打保票,但我可以努力一下试试。”就知道你是靠得住的人。
以诚相见得人心
在生活或工作中,如果有求于一个素未谋面的人,而某件事非他不行,怎么办?也许你会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他。可如果此人软硬不吃,对金钱、名利等浮华之物视如粪土,那又该如何?就此而止,半途而废吗?
这时,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用你的诚意去感动他,感化他,让他明白你真的需要帮助,他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无人可以取代。人总是有感情的,他不可能对你的诚意无动于衷。毕竟普天之下,铁石心肠之人为数不多。
三顾茅庐的故事想必每个人都耳熟能详,刘备在这方面的确堪称表率。
当时,汉末纷争,天下大乱。各地诸侯纷纷招兵买马,划分势力范围。梦想恢复汉室的刘备,手下既无精兵强将,又无城池可做根据地,更重要的是他缺乏一位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士。此时的刘备求贤若渴,幸得徐庶推荐,他才得知在南阳卧龙有一天下奇士--诸葛亮。
于是,刘备便带上两位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前往隆中请诸葛亮出山。哪知,出师不利,诸葛亮家中的小童子告诉刘备“先生今早小出”。性急的张飞听罢,便对刘备说:“既然不在,我们回去吧。”刘备却说再等一等。最终等不到,方才回去。
过了数日,刘备派人打听,得知卧龙先生已回,便要二顾茅庐。张飞却不耐烦了:“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刘备叱责了张飞,说孔明乃当世大贤,岂可使人召唤。于是,便顶风冒雪二请诸葛亮。至诸葛亮家中,不料他又不在。无奈之下,刘备只好写下留言,表达他对诸葛先生的敬仰,然后告辞而归。
等到刘备想第三次再上隆中时,就连关羽也不耐烦了:“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见何惑于斯人之甚也!”刘备只得拿周文王与姜子牙的故事来规劝二位小弟。于是,三人便再次前往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