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被封杀的卧底事件
3530700000005

第5章 汉尼拔的“极盛帝国”与“滑铁卢”——成亦“谍”,败亦“谍”

一山不容二虎,罗马和迦太基作为海上贸易的两霸,它们之间的战争是难免的。战争造就英雄,汉尼拔就是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最杰出的英雄之一。英雄谱写传奇,汉尼拔谱写的不仅仅是一场场战争的传奇,更有一出出曲折离奇的间谍故事。

时间: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11年

地点:罗马

人物:汉尼拔

关键词:叛变

公元前218年,一支迦太基军队突然出现在罗马本土,带领这支军队的是汉尼拔,他被称为“西方战略之父”,是迦太基将领哈米尔卡尔·巴尔卡的儿子。25岁时,年轻的汉尼拔已经成为迦太基驻西班牙部队的最高统帅。有人曾这样描写他:“没有一种劳苦可以使他的身体疲乏或精神颓丧。酷暑也好,严寒也好,他一样受得了。无论在骑兵还是步兵里,他总是把其他人远远抛在后面,第一个投入战斗,最后一个退出战场。”

汉尼拔带领这支军队跨越阿尔卑斯山远征而来,行程近900公里,军队也由原先的九万步兵、一万两千骑兵和几十头战象组成的大部队只剩下两千步兵、六千无马的骑兵和一头战象了。可就是这支困顿之师,却在未来的16年内,成为不可一世的罗马军队有史以来最惧怕的敌人。一本关于汉尼拔的传记中这样评论道:“一个军人对于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强大民族表现出如此巨大的精神、智力和技术上的优势,这在全部人类历史上是无与伦比的。这就是汉尼拔值得我们景仰的缘故。”

细致入微的战略部署

汉尼拔在罗马纵横驰骋,战无不胜,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战役是发生在公元前216年的坎尼战役。当时汉尼拔以约四万的兵力对垒罗马约八万的军队。迦太基军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以8000人的代价,消灭了罗马军队五万余众,其中包括80名罗马元老院的议员。《剑桥古代史》称之为“汉尼拔的最高成就,以其时机选择上的无比精确,骑兵、步兵战术的高度协调,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一个无与伦比的军事艺术典范”。

一支优秀的军队是由众多因素构成的,除了优秀的统帅和训练良好的士兵外,出色的后勤支援部门是不可或缺的。对汉尼拔来讲,他的后勤保障主要在于他那发达的情报系统。汉尼拔拥有当时地中海地区最大的间谍网,对于罗马人的征兵活动、罗马元老院关于和战的讨论情况,以及后来的罗马军的数量部署,汉尼拔都了如指掌。汉尼拔手下有庞大的情报机关,他的谍报人员甚至渗透到了罗马城内,并在那里居住了许多年。汉尼拔注意利用罗马和意大利各同盟之间的矛盾,目的在于孤立和削弱罗马。与此同时,他还与地中海沿岸的罗马邻国结成反罗马联盟。

在坎尼战役中,汉尼拔优秀的谍报系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依靠谍报系统收集来的信息,汉尼拔能够进行知己知彼的准备,并采用恰当的战术,在战争中有效地把握战略实施的分寸,正是这一切决定了这场战役的胜负,也最终成就了汉尼拔西方“战略之父”的美誉。

迦太基遗址

其实,包括汉尼拔的远征也是汉尼拔优秀的谍报系统的一个成果。汉尼拔首先获悉到波河流域的高卢人与罗马不和,因此认为将根据地首先建立在那里是最理想的。汉尼拔还派出密使与高卢人进行了长期的联络,详细地询问了高卢使者当地的情况,如地形、气候、人口、兵力以及合适的进军路径。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远征是一次冒险,阿尔卑斯山常年被冰雪覆盖,山高坡陡、气候恶劣、岩多路滑。但高卢人告诉汉尼拔,阿尔卑斯山并非不可翻越,还主动做了他们的向导。汉尼拔利用马其顿和罗马之间的矛盾,获得了马其顿的支持。综合所有的情报和对敌人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后,汉尼拔决定出征,把战火烧到罗马境内。

利用敌人营垒中的内部矛盾分化和瓦解敌人,充分利用间谍在敌人内部进行策反,内外夹击攻破敌人的营垒,这是汉尼拔在对罗马的作战中创造的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战略战术。

狼烟起,军情突变

公元前211年,汉尼拔带领军队开始进攻罗马的沿海港口城市,诺拉城成为他第一个进攻的目标。在这里,汉尼拔在罗马遇到了第一个能与之抗衡的对手——马凯路斯,也因为双重间谍的出卖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

汉尼拔在诺拉城外扎营,他屡次列出战阵企图引诱马凯路斯出城与他交战,但是罗马军不予理睬。许多天过去了,汉尼拔到城前列阵却未见城内有任何反应。

为了尽快攻下诺拉城,汉尼拔准备对诺拉城实行策反。汉尼拔将谍报人员派入城中,四处散布对罗马不满的谣言,并网罗对罗马统治不满的居民做内应。由于汉尼拔的威望,很快,由一些仰慕他的居民组成的内应部队便组建完成。按照既定的战略,一旦马凯路斯率部队出城应战,作为内应的部队就立刻关上城门,把罗马军队关在城外,而他们则趁机控制城内,与汉尼拔军队里应外合攻下诺拉城。

一切似乎正在朝有利于汉尼拔的方向发展,而夺取诺拉城也只是迟早的事。但他在内应部队中的亲信路西乌斯·本提乌斯的叛变,最终使汉尼拔功败垂成。本提乌斯原是汉尼拔在坎尼战役中的一名俘虏,当时他身负重伤,汉尼拔不但救了他,在他伤愈后还给了他自由。对汉尼拔感激涕零的本提乌斯总想寻找机会报答他。当汉尼拔的大军来到诺拉城下时,本提乌斯恰好在城内生活,他感激上苍给了自己报答恩人的机会,于是主动出城与汉尼拔联系。汉尼拔也对他深信不疑,并对他委以了在城内负责组织接应的重任。

开始的时候,本提乌斯没有辜负汉尼拔的期望,为了组织更多的人做内应,本提乌斯每天游走于诺拉城的各个角落。他的行为很快引起了罗马人的注意,在与汉尼拔商定好里应外合的计划后不久,他便被马凯路斯抓获。在生死的考验和利益的诱惑下,本提乌斯变节,成为马凯路斯在汉尼拔内应部队中的一个眼线。这样,本提乌斯最终背叛了汉尼拔,变成了效忠马凯路斯的双重间谍,并且在他的指认下,内应部队被马凯路斯一网打尽。此后,只有本提乌斯与汉尼拔继续联系“里应外合”之事,但这时的里应外合已经成为针对汉尼拔的一个阴谋。

后来,马凯路斯从情报得知汉尼拔正计划实施强攻,他在三座城门内列好战阵,将罗马步兵和骑兵放在中路,同盟国骑兵、步兵以及轻步兵团则居于两翼。同时,他派伤残病弱士兵与非战斗人员防守城墙,令其后备队保护城内补给。部署完毕,他就在城内等待汉尼拔上钩。

对城内发生的一切,汉尼拔毫不知情,按照原来的计划,他对诺拉城发起进攻。正当迦太基军接近城墙之时,马凯路斯命令打开城门,令其部下突然冲向迦太基军。马凯路斯主动率部出城应战让汉尼拔喜出望外,他马上派大军前去迎战。然而由于掌握了汉尼拔的作战计划,当汉尼拔攻城的时候,城内整队的士兵突然打开城门杀出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猛攻。马凯路斯还在城外安排了一支快速骑兵部队于汉尼拔部队的两翼,从而形成了夹击之势,很快就将汉尼拔的军队打得阵脚大乱。

汉尼拔没有料到会发生这样的变故,但仍然稳住了局势。他派骑兵发动反攻,阻止了罗马军的前进,然后成功地指挥全军撤出了战斗。玩鹰的人反被鹰啄瞎了眼,这次攻城失利不仅给汉尼拔百战百胜的神话画上了句号,更糟的是,这次攻城的溃败使他名誉受损。军中的部分将士甚至开始公开质疑他的指挥能力,一些曾跟随他攀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来到罗马战斗多年的老兵也弃他而去。而此后汉尼拔在对阵罗马的战争中也逐渐陷入窘境,迦太基也逐渐丧失了与罗马抗衡的实力,最终走向了覆灭。

谍海掠影

在战争中使用间谍的历史很悠久。古罗马的恺撒在征服高卢期间,曾多次指派间谍携带假情报潜入敌军,搞情报欺骗。古代印度的《政事论》中,已讲到了“伪装成商人居住在敌人要塞里的间谍,以及扮成放牧人或苦行僧在敌国边境地区的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