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被封杀的卧底事件
3530700000004

第4章 秦赵间谍影重重——无处不在的离间计

战国末年,秦国终于在群雄之间的战争中脱颖而出,并最终统一了中国。当很多人把目光聚焦于秦国士兵在战场上谱写的神话时,往往忽视了秦国间谍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

时间: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29年

地点:长平、邯郸

人物:范雎、郭开、廉颇、李牧

关键词:离间

公元前262年,秦赵之间著名的长平之战爆发。战争初期,赵国处于劣势,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营垒以待秦兵进攻的战略。廉颇的策略遏制住了秦军的进攻势头,造成两军对峙于长平三年的僵局。

一场四十万大军的“葬礼”

长平之战,秦军约60万,远离本土约500公里,而赵军是在本土作战,廉颇采取守势是一个很英明的策略,秦赵双方的相持状态事实上对秦军是一种消耗,是特别不利的。在2000多年前,要从500公里远的都城为一支60万人的军队运输粮草是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秦军眼看就要输掉这场关系国家命运的战争了,但出人意料的是,这支远离本土作战的秦国军队却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秦赵两国的僵持中,赵军损失巨大,这给国力相对较弱的赵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这时的赵国迫切需要“国际援助”。而秦国的间谍系统很快发现了这一点,于是秦国的范雎游说各国,诈称秦赵联盟将攻击诸国,各国误判秦赵将和好,从而使得赵国寻求诸国兵力与粮食支援的努力失败。

更重要的是,秦使人携千金入赵行反间计,言秦军不惧廉颇,只怕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而赵王也正在为廉颇与秦国长久的僵持而造成的国力衰弱不满,于是便派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为将对抗秦军。秦国闻知此事后,暗中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决战时刻,赵括冒险出击,致使赵军全军覆没。从此,赵国一蹶不振,淡出了统一中国的历史角逐。

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因为战争频繁,军事情报、外交情报、农业情报(某国的丰收和歉收往往决定别国对它是守还是攻)、人才情报、君王和大臣的性格情报,等等,都成为收集的对象。当时,各国互派间谍,各种间谍活动此起彼伏。而秦国的间谍无疑是优秀的,秦国通过一系列的情报系统,或者情报链,或者情报方法,最后达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他们对对手,就是敌方的核心人物,首先进行笼络,如果不奏效,便暗杀,在长平之战中,秦国间谍的精彩表演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个案而已。

秦赵战争背后的手腕

长平之战的胜利,向世人展示了秦国间谍系统的威力,而在间谍较量中,赵国也不甘示弱。长平一战,赵国精锐尽失,这时是秦国歼灭赵国的最佳时机,而秦国却在这时做出了让世人不解的行为,它与赵国签订合约,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国之所以出此“昏招”,在于赵国同样在秦国内部进行了策反。秦国长平大胜之后,韩、赵两国合谋派苏代携重金游说在长平之战中一直起正面推动作用的秦相范雎。苏代以白起灭赵会使白起的爵位高于范雎,不如让赵国割地求和而不让赵国灭亡对其个人更有利为由说服了范雎。范雎随后以秦军疲惫急需休整为由劝说秦王,最终使赵国免于白起的彻底进攻。

秦赵的间谍较量并没有至此结束,虽然,在这场较量中,赵国也小有胜绩,但在秦赵两国的间谍较量中,还是秦国技高一筹。秦国在利用间谍对赵国进行的颠覆中,起关键作用的一个人就是赵国的郭开。郭开是一个擅长吹牛拍马的小人,郭开身为赵国的大夫,且深得赵王宠信,正是他一手导演了逼走廉颇、谗杀李牧的悲剧,而他之所以做起坏事来有恃无恐,是因为秦国早就对他的将来给予了保证。所以赵国灭亡后,郭开到秦国照样做官,可见秦国间谍系统在赵国已经是无孔不入。

郭开之所以逼走廉颇,除了接受秦国的策反外,更是为了报一己私仇。疾恶如仇的廉颇看不惯郭开,曾在一次宴会上当面斥责过他,郭开因此对廉颇一直怀恨在心。孝成王死后,其子悼襄王继位,悼襄王昏庸无能,好听谗言,宠信小人,于是郭开大得信任。郭开向悼襄王进谗,使悼襄王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廉颇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后来,秦国大举进攻赵国,悼襄王在大臣们的提醒下想重新起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王派遣使者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但郭开用重金贿赂了赵王派出的使者,结果使者给赵王带回的考察报告是:“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这不足20个字的结论,断送了一位宿将的一腔报国热情,也断送了赵国的生存机会。

秦国间谍王敖曾就郭开谗间廉颇之事问郭开道:“你不怕赵国灭亡吗?”郭开答:“赵国的存亡是整个国家的事,可廉颇是我个人的仇敌。”

哀之而不鉴之

赵正迁七年(前229年),趁着赵国干旱闹饥荒,秦王派大将王翦、羌瘣、杨瑞和率军,南北夹击赵国首都邯郸,赵王派李牧与司马尚率军抵抗。公认的战神李牧将军采取一贯的逐垒固守、避免仓促决战的方针,秦军屡攻不胜,形成漫长的对峙,一直相持到第二年。

但同样是军事天才的王翦利用赵王的庸碌,着手运营秦国的间谍系统。他遣间谍携重金入赵都贿赂郭开,郭开在宫内散布恶毒流言,毁谤李牧私自与秦军议和,相约在秦军破越后分地代郡。昏聩的赵王迁对诬陷过廉颇的秦国间谍郭开宠信不疑,马上派赵蓖及齐将颜聚取代李牧。李牧治军有方,在边境与匈奴战斗多年,又曾大败秦军无数次,深受军民爱戴,邯郸城的老百姓大骂赵室无情。想当初,赵王以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老将廉颇,以致长平一战惨败,赵兵遭秦坑杀四十万。有了悲惨的前例,李牧为社稷军民考虑,毅然决定拒交兵权,继续奋勇抵抗。昏庸的赵王惊惧万分,百般算计,终于捕杀了李牧。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优秀的将领,他的无辜被害,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息。

三个月后,王翦大破赵军,杀死赵蓖,俘虏了赵王迁及颜聚,攻占邯郸,灭掉了赵国。

胡三省注《通鉴》时曾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赵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赞》中说赵王迁:“其母倡也,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开。”

秦能够统一六国,其间谍利用的纯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六国之所以灭亡,其自身君主的昏庸则难辞其咎。“物必先自腐,而后虫生。”间谍之所以在赵国大行其道,赵国之所以屡屡战败,与赵国国君昏庸有直接的关系。

谍海掠影

李牧常年驻守在赵国北部代郡(今山西大同东)、雁门郡(今山西代县西北)等边境地区防御匈奴。他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有力措施,有效地防备了匈奴的侵扰。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重视警报系统,增设侦察人员,刺探匈奴的情况。《史记·李牧列传》说:“匈奴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所以匈奴每次入侵,严密的警报系统就发挥威力,士兵迅速退回营垒固守,不敢擅自出战。如此反复多次,匈奴掳掠无所得,赵国军队却因此保存了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