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乔布斯的24个工作哲学
3504500000016

第16章 工作哲学8 用右脑思维来指导创新(2)

第一点就是不断实践。哈佛大学心理学专家霍华德·加登纳说:“直觉本能基本上是一种模式识别形式,你实践得越多,直觉认知的模式就越多。将你做出的决定列出来,看看正确与否。将你对新事物的直觉写下来,留作以后验证。如果是正确的,反思一下正确在哪里;如果是错误的,也要反思一下当时作出直觉判断时的情形,哪些因素误导了你。只要这样反复实践,你的直觉判断能力就会大幅度提升。”

第二点是学会“倾听”自己直觉的声音。当你有一种灵感时,记下它,然后进行比较和判断。

第三种锻炼方法是讲故事。将一个难题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这可以激发你的想象力。你要对一个项目作决断前,不妨先编造方案失败后大家一起讨论原因的故事。

锻炼直觉型决策会大大提高创造力,这对员工的工作大有裨益。但也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靠直觉来作判断,比如:由规则主导的问题需要采取理性的决策方式;复杂局势问题,还可能需要通过理性判断解决问题,需要精确的判断和专业知识;复杂问题难以分解,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这种状况下需要用直觉做决定;混沌不堪的局面,这时直觉强于分析,这种情况下,就是要行动,秩序要由自己“支配”,此时的决断必须快速而果断,行动第一。

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一是不要完全依赖数据表格;二是不要完全靠直觉。我们要将直觉和数据性决策结合起来,在不同的问题上有所侧重地选择决策方式。

左脑和右脑密切配合

过多的分析会占用你的精力,有时右脑的直觉会让你产生伟大的创意。

——乔布斯

乔布斯之“道”

在思维方式上走极端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我们需要灵光一现的直觉与创意,同样需要精确的分析与理性。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学会左脑与右脑相配合。

乔布斯天马行空的右脑管理给他的公司带来了创意,但同时也带来了伤痛。离开苹果后乔布斯创立的两家公司都因这种不平衡性而饱受困扰。不得已,乔布斯为公司引入了左脑管理者。然而,由于左脑管理者是后来人,与乔布斯没有形成多年合作才能具有的那种默契,结果强扭的瓜不甜,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但是在乔布斯重新回到苹果后,他也注意了这个问题,对于自己左脑的训练,以及寻找合适的左脑管理者,都成了他必要的工作内容。

乔布斯的右脑思维产生了很多大创意,但是实施起来却需要严密的逻辑,而这不是他所擅长的。好在乔布斯及时地认清了这个问题,作出了改变,这才使苹果公司运行正常。

乔布斯之“工作法”

乔布斯也清楚自己左脑思考的短板,所以他努力作出改变。但他认为,之所以平衡自己的左右脑,不在于说哪种方式更好,而是为了能更好地创造价值。

人的大脑分左脑和右脑,左脑是我们正常人所经常使用的,我们称为意识脑。右脑是客观存在的,但在主观上不经常主动使用,我们称为本能脑、潜意识脑。

全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它可以任意改变思维方式,从多角度、多视野去生发和联想;它无所顾忌,也无正确、错误之分;它不必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更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具有新颖、独到、变通、灵活的特点。全脑思维的精髓就是不墨守成规,敢于标新立异,它不受现代知识和方法的束缚,能多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先生说过:“新经济这块看不见的大陆,企业人需要的就是具有逻辑思考的回路。”所谓的逻辑思考,其核心要素就是洞察力,透过大脑的感应器,了解市场、了解客户、了解竞争的趋势。所以大前研一先生说:“21世纪,感受比知识重要。”他同时强调,在这个知识碎片的时代中,真正重要的是面对困难时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所谓的逻辑思考回路,指的正是决策思维路径,从了解市场的需求(D象限黄脑)、了解客户(C象限红脑)到了解竞争趋势(A象限蓝脑)。所以,面对市场挑战,必须具备对外部环境及客户的洞察力,更要依照竞争趋势分析,找出因应之道。

左脑思考也好,右脑思考也罢,二者都是一种技术性的手段。不论你运用其中哪一种,或者兼有,最终都是为了达到更好地工作的目的,而工作最终要看是否能创造价值。

20世纪80年代的一天,乔布斯走进研发部门的办公室,用手中的电话本比画了一下,然后说:“我要求你们生产的电脑绝对不能比这个更大。”乔布斯的点子震惊了房间里的所有人,大家都认为乔布斯太异想天开,电脑的零件根本不可能装进如此狭小的空间。这是乔布斯右脑思考的一个写照。虽然下属很为难,但没有一个人说“不”,只能努力去实现乔布斯的设想。因为乔布斯右脑的异想很多时候都被证明是正确的,而这一次,苹果创造的Mac电脑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所以,在思维方式上不要走极端,创意和逻辑要密切配合。

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相结合

微软的东西太缺乏灵活性,你要把艺术性和人文性注入科技中,才能让科技更具美感。

——乔布斯

乔布斯之“道”

左脑赋予我们精确,而右脑赋予我们人性。工作不是冷冰冰的机械操作,而应该有一种人文主义的关怀融入其中。这样,不仅你在工作时更快乐,而且你工作的结果也因有了人性的力量而更容易被感知和认可。

2010年苹果召开了iPad发布会,乔布斯作了非常具有激情的演讲,他这样说道:“这是一款革命性的神奇产品,我认为我们做到了。已经有7500万人知道如何使用iPad,因为我们卖出了如此之多的iPhone和iPad,这同样令我们感动。我们总是设法将技术和人文科学地交叉——不光要植入最佳的技术,还要使这些技术更容易被感知。这正是我们推出iPad的两个重要原因。这是一款魔术般的产品,拥有无与伦比的价格。”

苹果的技术或许不是最先进的,但它的产品却是最有人情味的。人们选择苹果的产品,更多的是因为其中的人性化因素。现在这个时代需要的不再仅仅是冰冷的技术与机器,而是其中承载的对人的关怀。谁能把握这种趋势,便能够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乔布斯之“工作法”

员工在从事创新活动乃至日常工作中都应该注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把科学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

科技与人文好比硬币的两面,在现代社会生活与生产活动中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科学里隐含着巨大的艺术魅力和人文精神,艺术中同样隐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科学与人文是联系和相通的,它们都是人类知识的重要方面。所以在创新活动中不能有所偏废,而应该将二者有机结合,把人文精神和艺术性融入技术中。

企业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候,也要注重科学与人文、艺术结合,培养员工具有科学和人文的复合素养,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要多给员工以人文、艺术性知识的学习机会,左脑和右脑同时开发,这样才能使创新更有效。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我们克服传统模式的弊端,注重科学与人文结合的综合性、整体性,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思想基础之一。科学和人文作为人类文明的两大主要形态,长久以来被看做是两大不同的领域。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科学家和人文学家逐步认识到科学的创造发明离不开人文的情感和艺术的思维;艺术的创作也需要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一部好的汽车不仅要技术过硬,同样也要让人觉得舒服。科学与人文相融合,激发出的创新思维的耀眼火花成为自主创新的源泉。

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是未来思想和经济发展的主流;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将促进大胆新颖的想象和追求完美的品格融入科学发现和创造中,推动技术创新者在创新过程中不断借鉴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对瞬间灵感的捕捉能力,抓住关键因素,突破关键技术难题,为创新开拓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员工在学习或企业在培训时也要加强技术部门与艺术类机构的交流合作,要积极促使技术人员和人文学者或艺术工作者交流合作,通过不同学科的交流与学习,使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而这种技术与人文的结合同样要注入创新活动中,不仅是方法上更是产品上,要让我们的工作结果既有技术含量,同时也具备人文精神,让技术更易被感知和被欣赏。只有把技术与艺术想结合,才是新时代有效创新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