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贵公
<原文>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尝试观于上志,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故<鸿范》①日:“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惑作好,遵王之道。无惑作恶,遵王之路。”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②。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日:“利而勿利也。”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日:“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日:“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日:“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
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⑧。
管仲有病④,桓公往问之,日:“仲父之疾病矣。渍甚⑤,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⑥?”
管仲对日:“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
桓公日:“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日:“公谁欲相?”公日:“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日:“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己,则隰朋其可乎⑦?”“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己乎,则隰朋可也。”
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日:“大臣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
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刁而虫出于户⑧。
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饰服⑨,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注释>
①《鸿范》:《尚书·周书》中的一个篇名。
②阿:偏袒,庇护。
③三皇五帝:都是指古代的贤明君王。三皇一般认为是太吴伏羲氏、炎帝神农氏、皇帝有熊氏;五帝则是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④管仲:春秋初期政治家。名夷吾,字仲。曾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被桓公尊为“仲父”。
⑤渍:沾染。
⑥属:通“嘱”,托付,请托。
⑦隰朋:齐国大夫。
⑧竖刁:齐桓公近臣,管仲死后,与易牙、开方专权。
⑨饰:整治。
<译文>
古代圣明帝王治理天下,首先必须公正,公正就能治理好天下,由此可见,天下太平来自于公正。翻一翻古代的典籍,发现得到天下的人很多,他们得到天下是由于公正,他们失去天下,是由于不公。所以,天子的确立,出自于公正。因此,《尚书·鸿范篇》里说:“不偏私不结党,王道平坦又宽广。公正无偏颇,谨守先王之法。不谋私利,谨遵先王之道,不作恶,沿着先王的道路走下去。”
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天地间的阴阳和气,不只滋养一类生物。甘露和时雨,也不只给某一类生物。所以,作为万民之主的天子,也该不偏私任何一人。伯禽将要到封地去以前,请教周公怎样治理鲁国。周公说:“为百姓谋利而不为自己谋利。”荆人中有人掉了弓,却不愿去找回,他说:“一个荆人掉了,另一个荆人拾到,有什么必要找呢?”孔子听到后,说:“去掉其中的荆字就行了。”老子听说后,说:“去掉其中的人字就可以了。”由此可见,老子是最无私的。
天地真伟大啊!生育万民却不以万民为子,生成万物却不独占,世间万事万物都受它的滋养,得它的好处,却从不追究这些滋养和好处是从哪里来的,这正是三皇五帝的美德啊!
管仲生病后,齐桓公前往探视,说道:“您的病已经很严重了,国人都在议论您不久于人世,您百年之后,我用谁为相,好呢?”
管仲说:“以前我用尽心智也没有找到完全适合的人选,现在我病情严重,危在旦夕又能说什么呢?”
齐桓公说:“这是件大事,还请您不吝赐教。”管仲恭敬地回答:“您想以谁为相国?”齐桓公说:“鲍叔牙可以吗?”管仲答道:“不可以!我了解鲍叔牙这个人。鲍叔牙为人清正廉明,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不会和他们亲近;听说别人的过失,会一辈子记在心里。实在要我说,那么隰朋可以吗?隰朋做人,能听取比自己强的人的建议,也会征求不如自己的人的意见;以不如黄帝贤明而羞耻,也能为不如自己的人着想;对于治国,不该他知道的,他不去打听;对于事物,不该他管,他不去了解;对于人,可以原谅的,他装做没看见,实在要我说的话,我认为隰朋还行。”
相国是大官,作大官的,就不要盯住小事情,不要耍弄小聪明。所以说:“大匠人不用刀斧,大厨师不用刀俎,大勇之人不辽强斗勇,正义之师不侵犯他人。”
齐桓公不存私心,公正办事,任用管仲,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当他内存私心,偏向宠爱的人,用竖刁专政时,死后尸虫都爬出棺木也未能下葬。
人年轻时混沌未开,到年长时会变聪明。所以,聪明的人用偏私处事,还不如愚昧的人公正办理。整日醉酒,却想整治丧礼;自私自利,却想树立公正;贪得无厌,残暴狠戾却想称王天下,就是舜这样的圣人也办不到。
<故事>
帝尧让贤
帝尧,是儒家标榜的贤君典范。孔子在《论语》中说:“惟天为大,惟尧侧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帝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帝尧在主政期间,派神箭手后羿射日,派鲧治水,制定历法、整饬百官、寻贤访圣的传说和故事,至今流传在临汾大地,成为研究中国远古文化的重要资料。
帝尧,也是中国最早民主政治的典范。进入临汾尧庙,有座令人遐想沉思的五凤楼。高大雄伟的五凤楼,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五凤楼的得名,源于传说中的“五凤”。远古时期,帝尧和他的四个大臣,其中两位阁老、两位辅臣,经常共同出行。尤爱共同登高远眺,一边欣赏风景,一边议论时政。当时的人们,就把帝尧和他的四位大臣比喻为“五凤”。并有“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之说。五凤之间,虽然有主次之分,但彼此间畅所欲言,民主议政,指点江山的风气堪为后世典范,因而有了后来的五凤楼。民主政治,最主要的标志,是在继承人的选择上。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以此把民主与非民主区别开来。帝尧显然属于后者。据说帝尧的儿子叫丹朱,傲慢残忍,荒淫无度。帝尧对他极为痛恨。当帝尧年老的时候,一些拍马屁的人站出来说,丹朱是名正言顺非常合适的继承人。帝尧毫不犹豫就否决了这项提议。为了寻找合适的继承人,帝尧四处访贤。当他走到历山的时候,发现当地庄稼长势良好,百姓安居乐业。人们对部落首领舜赞不绝口。尧欣喜之余,并没有马上作出决定,而是对舜开始了为期三年的考察。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深入家庭内部考察舜的为人;把九位男子派到舜的部落,与其共处,从外部考察他的才干。三年以后,内外反应一致良好,尧这才决定把帝位“禅让”于舜,而没有传给他的儿子丹朱。
尧认为,“禅让”于舜是天下得利而一人无利,传位于丹朱是一人得利而天下无利。如此天下为公的思想,成为中国最早民主政治的佳话。后来的事实证明尧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舜继位后,把尧的民主政治进一步发扬光大,而且,舜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也采取了民主的“禅让”制方式,把帝位传给了有作为的大禹。
二,贵生
<原文>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在四官者不欲,利于生者则弗为。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
尧以天下让于子州支父①,子州支父对日:“以我为天子犹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它物乎!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可以托天下。
越人三世杀其君,王子搜患之②,逃乎丹穴。越国无君,求王子搜而不得。从之丹穴⑧,王子搜不肯出,越人熏之以艾,乘之以王舆。王子搜援绥登车④,仰天而呼日:“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
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颜阖守闾,鹿布之衣,而自饭牛⑤。鲁君之使者至,颜阖自对之。使者日:“此颜阖之家邪?”颜阖对日:“此阖之家也。”使者致币,颜阖对日:“恐听缪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己。故若颜阖者,非恶富贵也,由重生恶之也。世之入主,多以富贵骄得道之人,其不相知,岂不悲哉!
故日: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⑥,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今世俗之君子,危身弃生以徇物⑦,彼且奚以此之也?彼且奚以此为也?
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今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⑧,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所用重,所要轻也。夫生岂特隋侯珠之重也哉。
子华子⑨日:“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故所谓尊生者,全生之谓也;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⑩。亏生则于其尊之者薄矣!其亏弥甚者也,其尊弥薄。所谓死者,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所谓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获其所甚恶者,服是也,辱是也。
辱莫大于不义,故不义迫生也,而迫生非独不义也,故日:迫生不若死。奚以知其然也。耳闻所恶,不若无闻;目见所恶,不若不见,故雷则掩耳,电则掩目,此其比也。凡六欲者,皆知其所甚恶,而必不得免,不若无有所以知。无有所以知者,死之谓也,故迫生不若死。嗜肉者,非腐鼠之谓也;嗜酒者,非败酒之谓也;尊生者,非迫生之谓也。
<注释>
①子州支父:古代贤人,相传尧曾想禅天子之位于他,不受。
②王子搜:越王翳之子无颛。
③丹穴:朱砂矿井。
④绥:登车时用以拉手的绳。《论语·乡党>:“升车,必正立执绥。”
⑤颜阖、饭牛:颜阖,战国时期鲁国贤人。饭牛,喂牛。因宁戚饭牛击角而商歌,为齐桓公举用,后多用饭牛为贤才求用之典。
⑥土苴(Ju):粪草。比喻轻贱之物。
⑦徇:通“殉”,以身从物。司马迁《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⑧隋侯之珠:即“隋侯珠”,大蛇衔来报隋侯救命之恩的宝珠,极其珍贵。
⑨子华子:亦称华子。战国时哲学家,魏国人。继承并发扬杨朱的“为我”思想,由贵生而偏重养生之道,思想接近于道家。
⑩分:一半。《列子·周穆王》:“人生百年,昼夜各分。”
<译文>
圣人深刻思考,发现天下事物没有比生命更珍贵的。眼耳口鼻,是生命的仆役。即使眼睛想看美色,耳朵想听美声,鼻子想闻芬芳的香味,嘴巴想吃美味,如果对生命有害,就不会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四种器官不想要的,一旦对生命有利,就不会不去做。由此看来,眼耳口鼻,不能独断专行,都会受些制约,就好比分官设职,不能恣意妄为,要受节制一样,这就是贵生的法子。
尧禅让天下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说:“让我做天子,也不是不行。只是,我正害着很顽固的病,正要抓紧时间治疗,没有空闲来治理天下。”治理天下是大事,尚且不让它来危害自己的生命,更何况是别的东西呢!只有不让治理天下来拖累自己身体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越国人连续杀掉了三世君王,因而王子搜害怕了,逃到朱砂矿井里藏了起来。越国没有君王,到处找不到王子搜。找到朱砂矿井,王子搜却不肯从矿井里出来,越国人只好用艾草熏,然后,用君王的车帐把他迎回朝中。王子搜拉着绥绳登上马车的时候,仰天长叹道:“君王啊!为什么偏偏不让我逃脱啊?”王子搜并不是讨厌作君王,而是害怕当君王会被杀掉。像王子搜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不因为国家而伤害自己生命的人了。这也是越国人要王子搜做君王的原因。
鲁国君王听说颜闽是得道的贤人,派人用钱财来请他。颜阖守里弄大门,穿粗陋的衣服,自己在喂牛。鲁国国君派出的使者到时,颜阖亲自接待他。使者说:“这是颜阖的家吗?”颜阖回答说;“正是。”使者交付钱财的时候,颜阖对他说:“恐怕弄错会使你受责罚,还是再回去核实一下的好!”于是使者带着钱财,回去核实无误后,又来登门拜访,却找不着颜阖了。本来像颜阖这样的人,并不是讨厌富贵,而是由于看重生命才讨厌它的。世间的君主,多数只知用富贵来娇宠有道的贤人,如此不了解得道的贤人,难道不觉得悲哀吗?
所以说,道的本真,主要是保全生命的完美,残余的,才用来治理国家,其中的糟粕,用来治理天下。由此可见,帝王的赫赫功劳,对圣人来说不足挂齿,不是怡养生命、保全身体的好方法。当今世俗的君子,为追求身外之物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舍弃自己的性命,他们这样做想要什么结果呢?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呢?
大凡圣人要做一件事之前,一定会先考察它的结果和做它的理由。现在,这里有个人,用珍贵的隋侯珠,去弹高空的鸟雀,世人一定会笑话他。为什么呢?因为所耗费的贵重,追求的却很轻贱。生命哪里只有隋侯珠那么贵重!
子华子说:“保全完美的生命最好,亏损生命次一等,舍生取义的死又次一等,苟且偷生最差。”所以,所谓尊生,说的就是全生;所谓全生,指的是人的欲望都得到了恰当的满足;所谓亏生,就是指人的欲望只有一半得到恰当的满足。亏生就是薄待自己所看重的生命啊!亏生越厉害,对生命也就越薄待。所谓舍生取义的死,是对六欲一无所知,又恢复到人还没有出生的状态。所谓苟且偷生,是人的欲望没有一个得到恰当的满足,得到的都是些令人生厌的东西,就是屈服、耻辱。
耻辱没有大过不义的,所以,不义逼迫生命,使人苟且偷生,而逼迫生命的又不止不义一个,所以说:苟且偷生不如为义舍生。为什么这样说呢?耳朵听到的是令人生厌的声音,还不如不听;眼睛看到的东西令人生厌,还不如不看。所以,雷鸣的时候,人会掩住耳朵;闪电时,会遮住眼睛,这只是一种类比。大凡人对欲望,都知道最令人生厌的是什么,如果最终不能避免它们,还不如对人的欲望一无所知。对人的欲望一无所知,说的就是为义而死,所以说苟且偷生不如为义而死。喜欢吃肉的,并不是连腐烂的老鼠也喜欢;喜欢喝酒的,并不是连腐臭的酒都爱喝;看重生命,也并不是说要苟且偷生。
<故事>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伯夷和叔齐是古代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父亲原想立叔齐来继承君位,父亲死后叔齐不想当君王,想把君位让给大哥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不能改。”于是逃走了。叔齐不肯继承君位,也逃走了。
他们二人居住在北海之滨和东夷人一起生活。后两人都投奔到周,赶上周武王伐纣,伯夷兄弟两人拦马谏阻周武王,武王不接受他们的谏阻,伯夷和叔齐一气之下便跑到首阳山上隐居起来。后来听说武王灭了纣,两位老先生感到吃周朝的粮食可耻,便每天采些薇菜来充饥。
一天,两个人正在山上采薇,遇见一个妇人走过来问他们说:“我听说你们二位都是贤人,为了大义而耻于吃周朝的粮食,可是你们采的这薇菜也是周家的呀,为什么又要吃它呢?”问得两个人羞愧难当,无话可说,感情上受了很大刺激,从此身体一天天瘦弱下去,每当采薇时,耳边就回荡起那个妇女的声音。于是,他们什么也不吃,吟诵着:“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最后饿死。
三,圜道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