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厉王虐民,国人皆谤。召公以告日:“民不堪命矣。”王使卫巫监谤者,得则杀之。国莫敢言,道路以目③。王喜,以告召公日:“吾能弭谤矣④。”召公日:“是障之也,非弭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⑤,败人必多。夫民犹是也。是故治川者决之使导,治民者宣之使言。是故天子听政,使公卿列士正谏,好学博闻献诗,曚箴师诵⑥,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下无遗善,上无过举。今王塞下之口,而遂上之过,恐为社稷忧。”王弗听也。三年,国人流王于彘。此郁之败也。郁者,不阳也。周鼎着鼠,令马履之,为其不阳也。不阳者,亡国之俗也。
管仲觞桓公⑦,日暮矣,桓公乐之而征烛。管仲日:“臣卜其昼,未、其夜。君可以出矣。”公不说,日:“仲父年老矣,寡人与仲父为乐将几之?请夜之。”管仲日:“君过矣。夫厚于味者薄于德,沉于乐者反于忧;壮而怠则失时,老而解则无名。臣乃今将为君勉之,若何其沉于酒也?”管仲可谓能立行矣。凡行之堕也于乐,今乐而益饬;行之坏也于贵,今主欲留而不许。伸志行理,贵乐弗为变,以事其主,此桓公之所以霸也。
列精子高听行乎齐湣王,善衣东布衣,白缟冠,颡推之履⑧,特会朝雨祛⑨步堂下,谓其侍者日:“我何若?”侍者日:“公姣且丽。”列精子高因步而窥于井,粲然恶丈夫之状也,喟然叹日:“侍者为吾听行于齐王也,夫何阿哉?又况于所听行乎?万乘之主,人之阿之亦甚矣,而无所镜,其残亡无日矣。孰当可而镜?其唯士乎?人皆知说镜之明己也,恶士之明己也,镜之明己也功细,士之明己也功大。得其细,失其大,不知类耳。”
赵简子日:“厥也爱我,铎也不爱我。厥之谏我也,必于无人之所;铎之谏我也,喜质我于人中,必使我丑。”尹铎对日:“厥也爱君之丑也,而不爱君之过;铎也爱君之过,不爱君之丑。臣尝闻相人于师,敦颜而土色者忍丑。不质君于人中,恐君之不变也。”此简子之贤也。人主贤则人臣之言刻。筒子不贤,铎也卒不居赵地,有况乎在筒子之侧哉?
<注释>
①蠹、蒉:蠹,蛀虫。蒉(kLi),草编的筐子。《论语·宪问》:“有何蒉而过孔氏之门者。”
②决:开水道,导引水流。《孟子·告子上》:“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③道路以目:指百姓慑于****,路上相见,仅能以目示意,不敢交语。《三国志·魏志·董卓传》:“百姓嗷嗷,道路以目。”
④弭(ni)谤:遏止非议。
⑤壅:阻塞。《左传·宣公十二年》:“川壅为泽。”
⑥曚:即“蒙”的繁体字,指睁眼瞎子。
⑦觞:向人敬酒或自饮。
⑧颡(sang):推,这里指鞋头高的意思。
⑨祛:撩起。《韩诗外传·卷三》:“祛衣请受业。”
<译文>
人都有三百六十个关节,有九窍、五脏、六腑。想使肌肤细腻,使血脉通畅,使筋骨强健,使心志平和,使精气运行,如能这样,则疾病在体内无所居处,病痛也就无处产生。疾病停留,病痛产生,都是因为精气郁结。所以水郁结不疏通,就会变成污水一潭,树郁结不通就会生蛀虫,草郁结则干枯终为草筐。国家也会有郁结。君主的德行不通达,人民的愿望无所实现,这些都是国家郁结。国家郁结时间太长了,许多毛病都会冒出来,各种灾难都会接踵而至。上上下下相互残害,就是由于国家有郁结。所以圣明君主贵在重用豪杰之士和忠贞之臣,因为他们敢于直谏君主,从而疏通国家的郁结和栓塞。
周厉王对待人民暴虐残忍,国人纷纷非议指责他。召公把这种情况禀告给周厉王,说:“人民不能忍受你的统治了。”周厉王便派卫国的巫师监视非议的人们,一旦听到有人非议,便抓起来杀头。国人再也不敢非议,即使在路上遇见,也只能以目示意,不敢交谈,周厉王很高兴,告诉召公说:“我能够遏止非议了。”召公说:“你这是堵住人民的口,而不是消除谤言。堵塞人民之口的危害远远大于堵塞河流的危害。河水被阻塞,一旦决堤,必定会伤害很多人。人民之口被封,也如河水被阻一样。所以治理河流的应疏通水道,导引水流,治理人民的应开导百姓,让他们畅所欲言。因此,天子在处理朝政时,让公卿列士直言进谏,让好学博闻的人献上讽谏之诗,让乐师进献箴言,吟诵设喻之诗,让老百姓尽情言语,亲近之臣尽管直言,亲戚们以察补天子之漏,然后忠言劝谏,最后天子仔细考虑,再行取舍。就因这样,老百姓中不会出现遗漏的忠言,上层统治者也不会有错误的举动,现在君王堵塞老百姓的嘴,就是你的过失,这恐怕会成为国家的隐患。”周厉王不听劝谏。三年后,国人将周厉王流放到彘。这就是国家郁结而引发的失败。郁结,就是隐患,不表露在外的忧患。周鼎上刻着老鼠,再刻着马踩老鼠,因为老鼠是不属阳的。不属阳,就是亡国的征兆。
管仲宴请齐桓公畅饮,天已经晚了,齐桓公仍乐此不疲,要求秉烛对饮。管仲说:“我与你饮酒,只占卜过白天,没有占卜夜晚,请国君回宫吧。”齐桓公不高兴,说:“仲父你年岁己高,我与你在一起饮酒作乐的日子不多了,请继续夜饮。”管仲说:“你错了。凡是看重美味者德行必薄,沉醉于享乐者心必忧;壮年时懈怠就会失去好时机,老年时懈怠就会功名无成。我从今以后将时时劝勉你,怎能让你沉溺于宴饮中?”管仲可称得上是树立了高尚品行。大凡行为堕落者大都因为沉溺于享乐,现在正在享宴饮之乐,就更应谨慎,德行败坏往往因为地位过于尊贵,现在国君想留下来而管仲不答应。申明自己的志向,言行合乎情理,不因地位尊贵和享乐而改变这一切,有这样的人侍奉齐桓公,所以他能称霸诸侯。
齐滑王对列精子高的话言听计从,列精子高喜欢穿绢做的衣服,戴白绢的帽子,穿高头的鞋子,有一次黎明时分刚好有雨,他便故意撩起衣裳在庭堂上走来走去,并且向侍者问道:“我现在这样子怎么样?”侍者回答道:“你又漂亮又美丽。”列精子高便走到井边照着,看自己的样子,显然是一个丑陋的人的形象,他长叹一声说:“侍者仅因为齐王听我的,便说我美,这不是曲意吹捧我吗?又何况是对我言听计从的、拥有万辆兵车的齐王,人们曲意迎合他的情况会更严重,但他没有镜子照见自己的本来面目,长此下去,国家破败,自身灭亡的日子将不远了。那谁可以当镜子让他照见自身的缺点?恐怕只有贤士了吧!”人人都喜欢用镜子照自己,而讨厌贤士指明自己的过错。镜子照见自身形象,功劳很小,贤士指出自己的缺点,功劳很大。得到功劳小的,失去功劳大的,可以说是不知道类比。
赵简子说:“赵厥很爱我,尹铎不爱我。赵厥劝谏我时,一定会在没有人的地方,而尹铎劝谏我时,总喜欢在人多时当面指责我的过错,让我当众出丑。”尹铎说:“赵厥只害怕你当众出丑,而不担心你的过失;而我担心你的过错,而不害怕你当众出丑。我曾经从相面的老师那儿听说过,凡是相貌敦厚、脸色黄的人都能够忍受当众出丑。国君则属于这种人,不当众指出你的过错,我担心你不会改正缺点。”这就是赵简子的贤明之处。人主贤明,他的臣子劝谏之言就会很尖刻。假若赵简子不贤明,尹铎最终决不会居住在赵地,更何况是生活在赵简子的身边呢?
<故事>
商纣王酒池肉林终亡国
中国古代的各个朝代末期,统治者多昏庸淫乐,残暴无度。相传,商朝的最后一个皇帝纣王也是这样一个人。纣王,又称帝纣,子姓,帝乙少子。纣青年时才思敏捷,武力超凡。但随着商朝的没落,他逐渐变得贪图享乐,荒淫无度,不仅喜好喝酒,还沉迷于女色之中,尤其宠爱妃子妲己,常常彻夜嗜酒寻欢。
为了讨妲己的欢心,商纣王不顾百姓的疾苦,下令从各地收集奇珍异宝,不断在宫廷里扩建园林楼台,举行各种宴会,表演各种音乐、舞蹈、游戏。他还让人挖了许多大池子,然后用酒把池子灌满,供数千人狂饮不止;他又让人把熟肉悬挂起来,看上去像树林一样,人们可随便伸手摘取食用,这就是着名的“酒池肉林”。
面对商纣王这样无度的淫乐,很多大臣都埋怨责备他,甚至背叛了他,商纣王于是加重刑罚。反对他的人,甚至向他提出劝谏的亲信臣僚,都被施以重刑,轻者终生残疾,重者全家丧命。商纣王还设置了名叫“炮烙”的酷刑,用青铜铸造一根中间空的柱子,让“罪人”赤脚在烧红的铜柱子上走,走不过去的就掉在下面的火里活活烧死。
商纣王知道大臣九侯有一个美丽的女儿,就要求献给自己。九侯不得已只能把女儿献给商纣王。但九侯的女儿看不惯商纣的荒淫无耻,商纣王竟一怒之下杀了她和九侯,然后剁成肉酱,赏给诸侯们分吃。大臣鄂侯来劝阻,商纣就把鄂侯也做成了肉干。
再也没有大臣敢劝谏了,商纣王更加****、残暴。这时,商纣的叔父比干认为大臣如果不能冒死劝谏国君,还算什么忠臣!于是,他态度强硬地劝谏商纣王。商纣大怒说:“你这样做是想当圣人吧?我听说圣人的心脏有七个孔,你有吗?”说着就下令剖开比干的胸膛,取出他的心脏。
商纣王的残暴,激起了越来越多诸侯的反对。此时,地处商朝西边的一个属国一一周日益强盛,最终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绝望的商纣王在鹿台穿上他的宝玉衣,投火****而死。残暴不仁的商纣王自取灭亡,周朝正式取代了商朝。
十八,爱类
<原文>
仁于他物,不仁于人,不得为仁。不仁于他物,独仁于人,犹若为仁。仁也者,仁乎其类者也。故仁人之于民也,可以便之,无不行也。
神农之教日:“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①。”故身亲耕,妻亲织,所以见致民利也。
贤人之不远海内之路,而时往来乎王公之朝,非以要利也,以民为务故也。人主有能以民为务者,则天下归之矣。
王也者,非必坚甲利兵选卒练士也,非必隳人之城郭②,杀人之士民也。上世之王者众矣,而事皆不同,其当世之急、忧民之利、除民之害同。
公输般为高云梯③,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荆王④日:“臣北方之鄙人也,闻大王将攻宋,信有之乎?”王日:“然!”墨子日:“必得宋乃攻之乎?亡其⑤不得宋且不义犹攻之乎?”王日:“必不得宋,且有不义,则曷为攻之?”墨子日:“甚善。臣以宋必不可得!”王日:“公输般,天下之巧工也,己为攻宋之械矣。”墨子日:“请令公输般试攻之,臣请试守之。”
于是公输般设攻城之械,墨子设宋守城之备。公输般九攻之,墨子九却之,不能入。故荆辍不攻宋。墨子能以术御荆免宋之难者,此之谓也。
圣王通士,不出于利民者无有。
昔上古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河出孟门,大溢逆流,无有丘陵沃衍⑥,平原高阜,尽皆灭之,名日鸿水。禹于是疏河决江,为彭蠡之障⑦,干东土,所活者千八百国。此禹之功也。勤劳为民,无苦乎禹者矣。
匡章谓惠子⑧日:“公之学去尊,今又王齐王,何其到也⑨。”惠子日:“今有人于此,欲必击其爱子之头,石可以代之。”匡章日:“公取之代乎,其不与?”“施取代之。子头所重也,石所轻也,击其所轻以免其所重,岂不可哉?”匡章日:“齐王之所以用兵而不休,攻击人而不止者,其故何也?”惠子日:“大者可以王,其次可以霸也。今可以王齐王,而寿黔首之命⑩,免民之死,是以石代爱子头也,何为不为?”
民寒则欲火,暑则欲水,燥则欲湿,湿则欲燥。寒暑燥湿相反,其于利民一也。利民岂一道哉?当其时而己矣。
<注释>
①神农、当年、绩:神农,书名,为六朝时人托神农之民所着,早佚。当年,丁年,壮年。绩,缉麻线,借指纺织。
②隳(hui):毁坏。《老子》:“或挫或隳。”
⑧公输般:即鲁班。战国时鲁国人,曾创造攻城的云梯等。
④荆王:指楚惠王。
⑤亡其:抑或,还是。
⑥无有、衍:无有,不论。衍,低而平坦之地。张衡《西京赋》:“尔乃广衍沃野,厥田上上。‘
⑦彭蠡:即今鄱阳湖。
⑧匡章、惠子:匡章,战国时人,孟子弟子。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善诡辩。
⑨到:通“倒”,颠倒。《庄子·外物》:“草木之到植者过半,而不知其然。”
⑩黔首:战国及秦代对国民的称谓。
<译文>
对其它的东西仁慈,对人类不仁慈,不能算仁;对其它的东西不仁慈,对人类却仁慈,还是算仁。仁,是对自己的同类仁。所以仁慈的人对于百姓,只要能让他们得到好处,什么事都会努力去做。
《神农》书上告诫我们说:“假如有壮年人不从事耕种,那么天下就会有人因他而受饿;成年女子不从事纺织,那么天下就会有人因她受冻。”所以神农氏亲自耕种,他妻子亲自纺织,这是为了显示他十分关心人民的利益啊!
贤明的人不嫌四海之内路途遥远,经常来往于王公贵族之间,并非是要谋取私利,是由于他们把为百姓谋利当作自己的责任罢了。如果君主能够把为民谋利当作自己的职责,那么天下的百姓就会归顺。
统一天下,并非一定要有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和经过选拔与训练的士兵;并非一定要毁坏别国的城池,杀害别国的百姓。古代统一天下的人很多,他们治理国家的作法各不相同,但努力解决社会的急难,关心百姓的利益,革除危害百姓的弊政,这些是相同的。
鲁班为楚国制造长云梯,将要用来攻打宋国。墨子听说后,从鲁国起身,撕裂衣服裹脚,日夜不停地走,经过十天十夜来到楚国都城郢。他拜见楚惠王说:“我是北方的鄙俗之人,听说大王将要攻打宋国,确实有这种事吗?”楚惠王说:“确实如此。”墨子说:“您肯定能攻占宋国才攻打呢?还是不能攻占,又冒不义之名仍要去攻打呢?”楚惠王说:“一定不能攻占宋国,又冒不义之名,我竭力攻打它干什么呢?”墨子说:“很好。我认为您一定不能攻占宋国。”楚惠王说:“鲁班是天下公认的能工巧匠,已经替我做好攻打宋国的工具。”墨子说:“请让鲁班试攻一下,我来试守。”
于是鲁班设置攻城的器械,墨子设置守宋城的防备。鲁班进攻了无数次,墨子防住了无数次,鲁班始终不能攻入宋城。所以,楚国放弃了攻打宋国的计划。墨子设法抵御楚国,使宋国幸免于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圣明天子和通达之士,没有一个不是出于为百姓谋利的。
从前上古时代龙门山没有凿开,吕粱山没有打通,黄河流过孟门,就四处泛滥,无论是丘陵沃野,还是平原高地,都被淹没了,这就叫做洪水。于是,大禹疏通河道、分泄江水,在鄱阳湖设立堤防,使东方土地远离洪水,一共挽救了一千八百国人民的性命。这是大禹的功劳。为人民辛苦奔走,没有人比大禹更能吃苦。
匡章对惠子说:“您主张去尊,现在又为齐国效力,言行多么不一啊!”惠子说:“现在这里有个人,坚决要打他心爱的儿子的头,如果可以用石头代替,您用石头代替呢,还是不?”惠子接着说:“我用石头代替。对我来说,儿子的头是贵重的,石头是轻贱的。打轻贱的东西而保全重的东西,难道不可以吗?”匡章说:“齐王对邻国用兵不止,攻打他人不停,是什么原因呢?”惠子说:“从大的方面说可以统一天下,其次可以当霸主。现在我为齐王效力,能够延长百姓的寿命,保全百姓的性命,正是用石头代替儿子的头,为什么不干呢?”
百姓在寒冷的时候就想要火,夏天就想要冰,干燥的时候就向往湿润,潮湿的时候就向往干燥。寒冷的冬天和酷热的夏天,干燥和潮湿是完全相反的,但在有利人民这一点上是统一的。为民谋利的道路难道只有一条吗?根据当时的实际来决定罢了。
<故事>
梁楚浇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