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凭实力说话
3457700000005

第5章 把握心态有窍门(2)

往日他卧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他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让他很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总是扰乱他宁静的生活。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不知该怎样处置这把茶壶。当那位商人带着18万现金,第二次登门的时候,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了左右邻居,然后拿起一把斧头,当场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

后来,老铁匠一直在卖拴小狗的链子,据说他活到了110多岁。

又一个老铁匠的故事告诉我们,追求生活与内心的宁静是多么重要。

心情要变得轻松豁达

在紧张工作之余,欣赏一下抒情的轻音乐或流行歌曲,既有了美的享受,又可以将紧张在优美的乐声中得以消除。当然,也可以下棋、散步或到花丛中赏花,还可以做气功、打太极拳以及按摩等。这些活动不仅会使肌肉松弛,还能让精神得到放松。

紧张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产物。实际上紧张是一种有效的应对状态,它可以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情境。因此,紧张并不是件坏事。但是,持续的紧张状态则能扰乱机体内部的平衡,甚至造成疾病。为了避免过度的紧张状态,最有效的措施是,学会运用各种松弛的训练技巧,来调节自己的心态,使之能适应和缓解紧张造成的压力。

假如,一个人在事业中遇到难题或必须完成的紧急任务时,不必焦急或急于求成,那样会乱了方寸。怎么办呢?首先应稳住自己的情绪,使心情平静下来。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对工作任务进行冷静的分析,并订出必要的行动计划。这时还可以做些松弛性的自我暗示:“事情再难再急,也必须一步一步去做,焦急是无济于事的,天塌下来也要顶住,一定能闯过难关。”这样精神将会松弛下来。

当一个人在工作中碰到挫折,或心里泛起阵阵愁云时,你必须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怎么办呢?首先,应当主动地让自己冷静下来,随后可向亲朋倾诉苦衷,从他们的劝告中求得支持和安慰。还可用理智去分析受挫的情境,找出发生问题的症结所在。但不可迁怒于人,0时自是家人;也不可闷郁于心,独自忧愁。这样既不能解决问题,还会火上浇油,增加新的问题,给他人平添紧张剌激,结果对大家都不利。

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突然的变故,往往会迅速进人强烈的紧张状态。这时,最重要的办法是镇静。不要抱怨命运,以至陷人极度的紧张而不能自拔。要记住:任何怨恨和悲伤都于事无补、应该转念地想,人有旦夕祸福,乌云过后必是晴天、这样,心情就会变得轻松自如。

要有“拿得起,放得下”的好心态

人生道路大都坎坷不平、波浪起伏,难怪古人有“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的感叹。

但是,当一个人集荣耀富贵于一身时,如果他有时事危机和窘迫的话,那就不要过分贪恋荣耀和风光,趁着事业巅峰将过未过之时,从容地撤离高地,或许下得山来还有另一番风光、譬如,有“羽毛球皇后”美誉的龚睿那,退出体坛后选择了工作的道路,不也取得了令人称羡的成功吗?其实,一切时髦的东西都会过时,一切的荣耀或风光也都会烟消云散的。

俗话说“拿得起,放得下”,这对于我们做人来说也是极富于启迪意义的。跌倒之后又爬起、“拿起”之后又“放下”,这里面的大勇气和大坦诚何其令人钦佩、

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了这样一种心境,就能对大悲大喜、厚名重利看得很小很轻很淡,自然也就容易“放得下”了。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拿得起”指的是人在踌躇满志时的心态,而“放得下”则是指遭受挫折或者遇到困难时应该采取的态度。一个人来到世间,总会遇到顺逆之境的各种变故。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王安石的这两句诗,将“戏事”与“真情”区分得十分明显。“戏事”就是指那些能拿得起放得下的事;能做到如此随缘地看待人生中的一切利害得失,岂有不会“道我赢”之理?

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在连任一届总统后便坚持不再连任。他离任时,豁然地出席告别宴会,豁然地向人们举杯祝福。次日,他坦然地参加了新任总统亚当斯的宣誓就职仪式。随后,他又坦然地回到了家乡维农山庄。这一瞬间,给历史留下了永恒的光彩。

人生旅途中,总会遇到不得不“放下”的时候。比如,一个人到了年迈体衰时,就有突然遭遇“被剥夺”生存权利的可能,这当然也是考验人如何对待“拿”和“放”的时候。

因此,一个人也可能有这样的遭遇:一个人因意外遭受到某种打击,迫使他直面“放得下”的窘迫。这时候,最重要的也许是尽快学会如何“爬起来”。常言道,“跌下去不疼,爬起来才疼”,这就是痛定思痛的一种表现了。如若长久地斤斤计较于“痛”上面,那反而是作茧自缚、手足无措了。

心是快乐的根

一个人快乐与否,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怎样看待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也就是说,谁都无法让我们“平安无事,无忧无虑”地过一辈子,唯有“苦中作乐”才能战胜忧愁,享受快乐。

终南山麓,水清草美。据说这一带出产一种快乐藤,凡是得到这种藤的人,一定喜形于色,笑逐颜开,不知道烦恼为何物。

曾经有一个人,为了得到不尽的开心,不惜跋山涉水,去找这种藤。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了终南山麓,在险峻的山崖上,他找到了这种开心藤。可是他虽然得到这种藤,却发现他并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快乐,反而赶到忧虑和失落。

这天晚上,他在山中借宿,面对皎洁的月光,他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主人闻声而至:“年轻人,什么事让你这样叹息呀?”

于是,他说出了心中的疑问:为什么已经得到开心藤的自己,却不开心呢?

主人一听乐了,说:“其实,开心藤并非终南山才有,而是人人心中都有。只要你有开心的根,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能够得到快乐。”

主人的话让这个年轻人觉得耳目一新,就又问:“什么是乐观的根呢?”

主人说:“心就是乐观的根。”让心放松,让心宁静,快乐就会从心开始。

虚心是做人的最好心态

作为人来说,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虚心才好。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耿定向说:“我们只要严格对待自己,谦虚对待别人,用一颗欣赏的心去看待别人,你不久就会发现,每一个人都有可取之处,都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朱天麟说:“做人不应该过于自我依恃。如果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高高在上,都希望自己胜人一筹,这个社会就会处处充满竞争,处处充满冷漠。那么,这个社会还有存在的意义吗?”这些都是一针见血的见解。

吕坤说:“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做人气势切忌太盛,心地切忌自满,才干切忌过分显露。气盛、自满和逞才这三者是息息相关的。气盛的人大多恃才傲物,逞才的人必定自满自大,自满的人目空一切,必然盛气凌人。有这三种毛病的人,不仅在社会上搞不好人际关系,而且易招人忌恨,甚至遭到报复和陷害。老子说,一个人不显露自己,反而能显明;不自满,反而能是非彰明;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有功劳;不自高自大,反而能长久。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谦虚一点。卡耐基告诫大家:“人生道路上谦让三分,就天宽地阔。”朱熹说过:“做人要谦虚、恭敬,否则会自取其辱。”曾国藩也说过这样的话:“君子最大的优点,就是他比别人谦虚。”谦恭自守,必然大得人心;虚下自处,必然受人尊敬。做人做事不因自己有智慧而笑话别人愚蠢,不因自己贤能而瞧不起别人笨拙,不因自己的长处能克制人们的短处而沾沾自喜,就会赢得别人的欢迎。因为谦虚,你的心量也能承载大的福禄。

人们称狂妄轻薄的少年为“狂童”,称狂妄无知的人为“狂夫”,称举止轻狂的人为“狂徒”,称自高自大的人为“狂人”,称放荡不羁的人为“狂客”,称狂妄放肆的话为“狂言”,称不拘小节的人为“狂生”,等等。可见,狂者无为、

《三国演义》里,有一个祢衡,堪称目空一切的“狂夫”。他第一次见曹操,把个曹营中勇不可挡的武将,深谋远虑的谋士,人人贬得一文不值。他贬低起人来,如数家珍,如“荀使吊丧问疾,荀或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诏,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槽,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祢衡称别人是酒囊饭袋,称自己却是“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岂与俗子共论乎!”更有甚者,当曹操录用他为鼓更时,祢衡击鼓骂曹,扬长而去。对这种人,曹操自然不肯收留。祢衡又去见刘表、黄祖,依然边走边骂,最后被黄祖砍了脑袋,做了个无头鬼。

《礼记》上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聂大年说:“短处不能护,护就永远短缺;长处不能持,持就不会长进。”有错处就不能掩饰,掩饰着的错误会越来越大;尊贵千万不可骄傲,骄傲就会失去尊贵;功劳不可盈满,盈满就会亏损。

王阳明说:“做人最大的缺点在于骄傲。社会上的种种罪恶,都是因为骄傲而诞生。人一骄傲,就会自高自大,不肯让人。身为儿子的如果骄傲,就不会孝敬长上;身为弟弟的如果骄傲,就不会尊敬兄长;身为臣子的如果骄傲,就不会忠诚办事。”

做人不应以财富傲人,不应以学问傲人,不应以权势傲人。以气色傲人固然不应该,以态度傲人也不应该,以言语傲人更不应该。一身傲骨,只能面对卑鄙小人、贪官污吏、鱼肉百姓的坏人。面对善良的人们,不能心存半点傲气。

人们常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自己本事有多大,别人都看得见,心里都有数,不用自吹,更不能狂妄。没有人信赖一个言过其实的人,更没有人帮助一个出言不逊的人。

做人,要用谦虚对付骄傲,要用空虚对付盈满,要用礼貌对付狂妄。做人拥有一分虚心,就会增加一分谦让;恪守一分礼貌,就会减少一分狂态。

要坐得住冷板凳

心浮气躁就坐不住冷板凳。明代吕坤说:“为学第一工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又说:“学者万病,只一个静字治得。”所谓消除浮躁,心平气定,就是要“静”。

许多人认为,不仅读书做学问要坐得住冷板凳,干事业也要坐得住冷板凳,因为只有心静气沉才能把握机会,稳固事业。同时,更要戒除功名利禄之心。事实上,做人做事如果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心浮意躁,任何事情都会一事无成。因此,不论是古代圣贤,还是今天的人们,要静得下心来,如此才能享受生活,学习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