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凭实力说话
3457700000006

第6章 把握心态有窍门(3)

高忠宪说:“静如是,动不如是,这是气静。静如是,动也如是,这是理静。理静,理明想静,胸中畅然无事而静。气静就是定久气澄,心气交合清静。理明则气自静,气静理也就明了。两者交相辉映。默坐澄心,体验天理,为延平门下最高的教诲。如果是虚假地用气静,动就会失去,有什么益处呢?默坐澄心,体验天下,说的是在默坐之时,这个心澄然无事。”高忠宪进而揭示出默坐澄心,要以体验天理为人圣的直截功夫。所以龟山门下,教人在静坐中观察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是什么样的气象。这是明心见性和融彻天地的不二法门。

静,实则要达到孟子所说的“养浩然之气”与“不动心”的境界。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倘若心浮气躁,又怎么可能达到呢?

朱熹教导子弟说:“学者半天静坐,半天读书,如此三年,没有不长进的。学者不肯修行静坐的功夫,就是虚度人生。这太令人可惜了!”心中一静,就不会发生一点事情。没有尘沙之念,跳出功名利禄的圈子,跳出现实尘世的圈子,又怎么不会超凡脱俗,怎么不会神清智明呢?

静就能使心明神清,慧增开悟,神采万千,适应方圆。以它来临大事,处大难,解大疑,定大计,自然毫无阻碍。道家修身的宗旨是:炼心法,炼气法,炼精法,炼神法。全部都是以练静为人门宗旨,也就是收放心的方法。

治心妙方

一个人只有在情绪安宁之后,才能清楚地看清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心地情绪安定后,内心才不被物欲所蒙蔽,才没有声色名利的邪念。心如止水,心净如一潭清泉,人的本性真相就能显现出来,也就是反璞归真。这样,心中的杂念,自己以前行为的过失,自然也就毫无遮掩了。

梁启超说:“治心的功夫,必须心地洁净,不追逐于外缘,没有纷乱于内心,超脱于尘世之外。心中没有一点杂念,没有渣滓在里面,就有鸢飞鱼跃,自呈活泼的气象。然而我辈并非厌世脱尘之流,不得不接触万事万物,志愿越多,所接触的事物越多,不像有道的人有自然之心,即使有秩序,就像百万之师,而没有主帅,号令纷乱,怎么会不崩溃呢、所以,凡是遇事惶恐,丧失自己的操守,都是乱为之害,有损存养的功夫,所以古今中外的哲人,没有不是以恳切之心作为第一大事。存养用功之法,大都以主敬主静两条为宗旨。敬的妙用,大都以制外为养中之助,因为我辈的德业之所以不长进,其原因虽很多,仍然不外乎是受外面环境所牵累。受外面环境牵累,就是眼耳鼻舌身五官,也就是孟子所说的物交换于物吧。眼耳鼻舌身既受牵累,人的本意就会随之动摇,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引神罢了。”

“志一就会动气,气一就会动志,辗转缠缚,主客易位,势就不足以相敌。静的妙用,全在于存中作为外应的根本。我辈被缠缚于这个境界,这个心受惊扰,没有一刻来顾及。如果没有静坐来制约它,就会成为躯壳。心有存养功夫,自然就会坚实,没有它就会动摇。孟子的得力,在于不动心。而他的功夫,在于善养浩然之气。静坐不足,尽主静之功,而主静之功,必然从静坐人门,所以前代儒人都以此作为方便的法门。”

梁启超这番话说明沉静不但可以作为圣哲的门槛’而且也是成大事、立大业的基本要素。

要有承受能力

人如果都对过去自己的错误产生自责,从而学到经验,则是正确的克服危机的方法;但只是自责而不愿接受现实就会贻误自己日后的工作和生活。我们要学会承受一切的事实,这样才有长足进步。

一天,赵林和几个朋友在一间废弃的阁楼上玩耍。当他从阁楼上爬下来的时候,先在窗栏上站了一会儿,然后往下跳。当他跳下的时候,手上的戒指钩住了一根钉子,把他的手指拉脱了。

赵林尖声地叫着,以为自己死定了,可是在他的手指好了之后,他就再也没有为此事而烦恼。烦恼又有什么用呢?他接受了这一不可避免的事实。现在,他几乎根本就不会去想,我的指头曾经拉脱过。

几年前,赵林碰到一个开运货电梯的人。他注意到他的左手齐腕都截断了。赵林问他少了那只手是否觉得难过,他说:“噢,不会,我根本就不会想到它。只有在穿针的时候,才会想起这件事情来。”

赵林常常想起一句话一“事情是这样,就别无他样。”

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一定会碰到一些令人不快的事情,它们既然是这样,就不可能是别的样子。但我们也可以有所选择,可以把它们当做现实必然来接受,并且适应它,或者用忧虑来毁了我们的生活,但这样只能弄得人精神崩溃。

认识现实生活的必然性,是一种克服心理弱点的方法。能够接受发生的事实,就是能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

良好心态使人更加健康

1.拥有爱心。

拥有爱心不仅会使世界变得美好,而且有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乐于助人还可使你广交朋友,这不仅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还会使人更长寿。

2、保持乐观情绪。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乐观的情绪不仅让你显现青春活力,还将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免受疾病的侵袭。

3、坦然面对现实。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会面临种种压力,勇敢地面对现实,把压力当做一种挑战将更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4、富有幽默感。

有人称幽默是“特效紧张消除法”,是健康人格的重要标志。许多事业成功者,都具有乐观后的幽默感。

5、要热爱生活。

当一个人患病时,热爱生活的人会多方听取医生的意见,积极配合治疗。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享受生活。

6、能抛弃怨恨,学会原谅。

怀有怨恨心理的人情绪波动较大,会整天抱怨,对人怀有敌意,自暴自弃,这样容易患上心理障碍的疾病。所以,平时应学会能抛弃怨恨。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

7、善于宣泄感情。

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感情的人容易患病,而压抑愤怒对机体也同样有害,更不能用酗酒、纵欲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逃避现实。

伤心的人痛哭一场,或与知心朋友谈谈心,或参加剧烈程度的体育运动后,常会感到心情舒畅,这就是宣泄感情的意义。

不必要的猜疑心会坏事

一次,阿倩见丈夫王旭正与一位陌生的年轻女子交谈,心里顿生疑窦。当她走过去时,两人却马上分开了。阿倩问王旭那人是谁,王旭说不认识,是向他问路的。阿倩疑心未退,觉得各种迹象都表明王旭有外遇倾向。一天,王旭打电话给她,说公司有事,要晚一点回来。阿倩不放心,跑到王旭上班的地方去打探,刚到公司门口,发现王旭与一位中年女士上了一辆小车。阿倩赶紧拦了一辆出租车,紧紧跟踪。最后,王旭和那位女士进了一家高级宾馆。阿倩觉得自己的猜测验证了,心想:“这么老的女人都要,真不要脸!”她几步追上去,将女士扯住臭骂了一顿。其实,这位女士是王旭的老板娘,是跟王旭去探视住在这里的一位客户。老板娘岂能受此羞辱、王旭随后被开除了。王旭很生气,跟阿倩离婚了。

猜疑是由于缺乏“自我安全感”引起的。人们常担心自己在人际关系中处于不安全的境地,对周围环境疑虑过多。因为社会生活纷繁复杂,人们对某种情况或某个问题缺少真实信息,无法做出合理判断,所以就会用猜疑来弥补对真实信息的缺乏。猜疑既影响人际关系,又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身心健康。那么,怎样消除交往中相互间的猜疑呢?

1.切忌感情用事,保持冷静。

一个人出现猜疑的想法后,首先要判断你的猜疑是否具备充分的理由。如果疑点很多,证据确凿,应设法核实情况,以求证实。如果证据模糊不清,甚至带有很强的猜想色彩,就该尽快结束自己的猜疑,用暗示法提醒自己:“管它呢,别想那么多”,“别把人家想得太坏”。

如果抱着“没有证实就等于不存在”的心态,就可以解除自己的疑心。

2、多往好处想。

建立自信,与别人真诚相处是治愈相互猜疑的根本。有许多事,别人本无心,自己却偏偏往坏处想,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许多情况下不是别人对你有成见或有不利于你的行为,而是由于你的多疑产生了错觉。

不要让坏消息把你拖入坏心情

有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有个铁匠把一根长长的铁条插进炭火中烧得通红,然后放在铁砧上敲打,希望把它打成一把锋利的剑。但打成之后,他觉得很不满意,又把剑送进炭火中烧得透红,取出后再打,希望它能做种花的工具,但结果亦不如他意。就这样,他反复把铁条打造各种工具,但全都失败。最后,他从炭火中拿出火红的铁条,茫茫然不知如何处理。在无计可施的情形下,他把铁条插人水桶中,在一阵嘶嘶声响后说:“唉、起码我能把根铁条弄出嘶嘶的声音。”

如果我们都有这位铁匠的心胸,还有什么失败和挫折能够伤害我们呢?

有一个童话对我们也会有启发:

有一对清贫的老夫妇住在乡村。有一天,他们想把家中唯一的牛拉到市场上去换点儿更有用的东西。老头牵着牛去赶集了,他先与人换得一头母猪,又用母猪去换了一只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把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口袋烂苹果。

在每次交换中,他都想给老伴一个惊喜。

当他扛着大袋子来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时,遇上两个年轻人。闲聊中他谈了自己赶集的经过,两个英国人听后哈哈大笑,说他回去准得挨老婆子一顿揍。老头子坚称绝对不会,年轻人就用1000元打赌,二人于是一起回到老头子家中。

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非常高兴,她兴奋地听着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每当听到老头子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时,她都充满了对老头的钦佩。

她嘴里不时地说着:“哦,我们有母猪了!”

“羊奶也同样好喝。”

“哦,鹅毛多漂亮!”

“哦,我们有鸡蛋吃了。”

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经开始腐烂的苹果时,她同样不愠不恼,大声说:“我们今晚就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

结果,年轻人输掉了一袋金币。

从这个笑话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不要为失去的财富而埋怨生活,既然有一袋烂苹果,就做一些苹果馅饼好了。这样生活才会妙趣横生、

和美幸福。

不听忠告害自己

有一只乌龟,住在小小的池塘里。有一天,一大群大雁排列成行地从长空飞过,姿态十分优美。乌龟心想:“如果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像大雁那样飞翔于天空,那该有多惬意!”

有一年,机会终于来了。有一对大雁,正飞过池子的上空,乌龟伸长脖子,着急地大声嚷叫着,并极力要求大雁带它上天。

大雁拗不过乌龟的哀求,只好无奈地答应道:“好吧,我们就答应你一次。你的身体如此重,我们一个用嘴巴叼住你的嘴,一个叼住你的尾巴,才能撑起你的身体。为了安全起见,飞行期间,你无论发生什么状况,都不能把嘴巴张开,否则从高空摔下来,必然会丧命。”

乌龟连连答应,就这样,大雁合力拉着乌龟,飞行于空中。乌龟多年来的梦想终于成真,它兴奋地俯视着地下的美景,原来展翅高飞的情境是如此的美妙呀、乌龟正沉醉在飞翔的快感中,忽然听到地面一阵喧哗声,原来是一群在河边戏耍的孩童,正在嘲笑着乌龟:

“哈哈、哈哈、大家快看啊、一只笨乌龟被两只大雁抓走了,看它那笨头笨脑的样子,真是可笑极了!”

气急败坏的乌龟,忘记了大雁的忠告,想破口大骂,但是乌龟才一张口,它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从高空上重重地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