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凭实力说话
3457700000026

第26章 改掉坏毛病(2)

患了抑郁症,应当想方设法使自己高兴愉快起来。例如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从中获得人生的乐趣,减轻抑郁悲观情绪。只要一个人融人集体之中,就能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同时也体会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力量。这样就可以增强自己生活的信心,减轻情绪上的抑郁。

消除失落感

有的人整天情绪低落,时间长了,就会变得性格孤僻。这不但对人的健康极为不利,容易加速衰老,也使亲属和周围朋友不好接近。这样,就使人更加孤独寂寞。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得从防止低落心理做起。从自身方面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向充满希望的方向迈进。

从原来有技能特长和健康状况出发,自觉地适应社会需要,不计较工作报酬,志在发挥作用,为社会多作贡献,使生活过得更有意义。这样的人,也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对人自身来说,重新生活在集体之中,必将生活得更充实快乐。

2、自尽量丰富生活内容。

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就要挤出闲暇的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满足自己各方面的爱好。如钓鱼、养花、音乐、戏剧和摄影、下棋等等,以丰富精神和文化生活。

3、自扩大生活面。

适时地探亲访友。与老友亲朋谈谈心里话,既可联络感情,又可抒发情怀。还可以参加住所附近的社会活动。包括街道、居委组织的各种活动。如俱乐部、活动室、读书会等,这不仅可以学到新的知识,而且扩大了接触面,很快融人新集体里。那里有许多来自各方面的同龄人,有共同的话题和生活节奏,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欢乐。

改变急躁的脾气

要改变脾气急躁,就要找出急躁的原因。脾气急躁的人不理解事物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单凭主观愿望急于求成,这是急躁的重要原因。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要求别人的想法、情绪和行为完全符合自己的愿望,一旦发现别人不顺自己心意,就会勃然大怒。很明显,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也是很不公正的。正像自己不乐意受别人支配一样,别人也喜欢按自己的意愿办事。如果从内心上承认他人和自己不同,他人有权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行事,就会学到一种宽容的态度。因此,想改变自己急躁脾气的人,要经常向自己灌输“三思而行”、“不强加于人”的信念,坚持宽容忍让的精神,以珍爱友谊的态度和他人交往。

克服偏激急躁

偏激就是个人主张超出适当的程度。偏激心理可理解为盲目自信或主观偏执而导致情绪急躁的一种心理状态。急躁是偏激心理的一种反映形式。偏激的人一般遇事急躁、沉不住气。偏激心理的主要表现为:

一是看形势“一团漆黑”;

―是在是非面則感情用事,不是肯定一切就是否定一切;

三是处理问题易走两个极端,不是左,就是右。

年轻人由于心理上完全成熟,偏激心理较成年人更为严重,主要表现在:情绪易激动;行为易盲从;处理问题难以把握分寸;遇到刺激易失去控制能力。如何消除偏激心理呢?有以下几点供参考:

1、克服偏见。

思想偏激的人容易用主观理想来认识客观现实。因此,要克服偏激,首先要客观地分析处理问题。其次,要善于体谅他人的处境和困难。另外,看问题不能把自己当做局外人,而要用辩证的观点去全面、客观地分析。既要看到问题,还要看到成绩;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并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改革的实践中去。

2、冷静行事。

偏激急躁的人容易出现行为偏差,把好事办坏。如果知道自己有思想偏激,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要提醒自己冷静、沉着,不要急于做出反应。如果对事物有看法,一定要注意场合、对象和分寸,否则就与自己原有的动机相悖,带来消极的效果,还会带来是非,影响人们之间的关系。

3、学会等待。

偏激急躁的人,往往盲目而行,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等待。因为解决问题总是要等一定的主客观条件都成熟时,才能再行事。强者既有意志,又能等待时机。

4、善于自我调节。

克服偏激急躁的毛病,还要善于自我调节不良的情绪。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的方法是:

(1)要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不要为眼前的成绩得意忘形,更不要因小事而动怒。

(2)要通过自我暗示提醒自己在沉不住气的时候,要耐心、冷静,要有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大家风度。

(3)让家人和朋友在自己偏激急躁时,及时开导,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克服猜疑

猜疑心是主观臆测的复杂情感。人们面对生活大多免不了猜疑。猜疑心重的人整天无中生有,对人对事起疑心,认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算计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察言观色猜疑。

这种猜疑的突出表现是对他人的言行做出直觉判断。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有一丝异常,就猜疑是对自己有成见;见到某人与领导谈话,便怀疑是与领导“套近乎”,甚至怀疑两人在说自己的坏话。

2、逆向思维猜疑。

这种猜疑是一种背离原义的感觉和判断。如在其生病或有困难时,同事、领导给予关怀、帮助,这本来是友好的表示,但他却怀疑他人“葫芦里没装好药”。猜疑心理产生的根源:一是小农经济的狭隘心理和乡俗思想观念的消极影响;二是缺乏事实依据,一切从假想出发,作茧自缚的思维方式;三是缺乏对他人的基本信任,因而怀疑一切;四是缺乏文化知识修养,认识问题偏激,思想狭隘;五是个性怯弱,缺乏自信,因而敏感多疑。

3、主观联想猜疑。

有些人当遇到挫折或欲望不能满足时,往往猜疑某某人作祟,或疑心同事、领导说自己坏话,给自己穿小鞋等。

猜疑心理还把他人善意的信息纳人错误的轨道上,以致“越看越像,越看越真”,从而造成与交往对象的对立情绪,恶化人际关系,也使自己陷人整天提心吊胆、是非重重的痛苦之中。那么,如何克服自己猜疑心重的毛病呢?有以下几点供参考:

(1)培养豁达的性格。

首先要相信世间大多数人是善良可信的。人际关系的矛盾常常多于恶意攻击或诽镑。

其次要待人宽宏大量,不要吹毛求疵。人有七情六欲,他人对你态度冷淡一点,可能心情不好,不一定对你有什么成见。最后要充分认识到人际行为和态度也是互换的。你信任他人,他人才能相信你;你以诚待人,他人才能以诚而应;你喜欢他人,他人才会喜欢你。因而,要以信任、尊重、热情、善良、友好的态度去对待他人,那么,也会得到对方的友好回报。

(2)保持理智、冷静的头脑。

现实生活中,许多猜疑说白了是很可笑的。因此,当出现猜疑的征兆后,要促使自己去寻找证据,切不可感情用事,凭空猜疑。如果疑点很多,证据实在,就应以诚恳的态度,鼓足勇气找对方坦率交换意见,切不可针锋相对,使矛盾恶化。如果证据不足,要尽快用暗示法提醒自己,不要想得太多,别把人想得过坏等等。

(3)用“自我开脱法”

一旦产生猜疑心理时,暗示自己:人生在世,怎能不受他人议论!走自己的路,让他人去说吧以这样的方式使自己从疑惑中得到解脱。

克服羞怯

羞怯是逃避行为的最常见形式,特别是与陌生人或异性交往时,产生的一种紧张、拘束乃至尴尬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往往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之不敢在集体当中发言,一到大庭广众讲话就脸红心跳,遇到陌生人局促不安、手足无措等等。

从心理角度讲,羞怯的原因是神经活动过于敏感和缺乏自信,这固然与人的气质特点有关,但主要是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怎样才能改掉羞怯的毛病呢?

1、增强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只有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羞怯”,成为一个社交能手的人,才能敢于去说、去干、去争取成功。羞怯心理是可以改变的,关键是不要自惭形秽,心里总想着自己的弱点,要有自信心,大胆地去说、去干。愈注意自己的缺点,就愈无法改善、

2、多加锻炼,不怕“出丑”

怕当众露短、出丑、被别人嘲笑,是一些人怯于在大庭广众中讲话或与人打交道的主要原因,他们习惯采取自我封闭的方法来藏蠢守拙。这样,越怕越退缩回避,越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能力就越得不到提高,就越被别人瞧不起,形成了恶性循环。其实,任何人的社交能力等都是经常锻炼才逐渐提高的,关键在于能否摆脱“怕”的束缚,去大胆主动地争取机会,抓住机会升华自己,使自己由被议论的对象成为被尊敬的对象。否则,将永远是一个怯弱、无能、被他人议论、瞧不起的人。

3、讲究锻炼技巧。

加强预备训练。即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条件,反复进行社交登场前的预备练习。达到内容熟悉、语言流畅,最后开会发言就心中有底、胆大不慌了。

暗示性训练法。有时面临来不及先做准备,又自感心情紧张的场合时,可采取自我暗示的方法,提醒自己“镇静、不慌、什么都不去想”,用意念控制自己的恐慌紧张心理。

模仿性训练。即经常观察和模仿一些活跃、开朗、善于交往的人的言谈举止,有针对性地克服自己怕羞的弱点。

4、从生活小事做起。

(1)遇到让你胆性的人时径直迎前走上去。

(2)训练自己盯住对方鼻梁,让人感到你在正视他的眼睛。

(3)开口说话时声音要洪亮,结束时也会强有力;相反,开始软弱,那么收场时也就软弱。

(4)学会适时地保持沉默,以迫使对方讲话。

(5)会见一个陌生人之前,先列一个话题单。

(6)熟记演讲的首尾,那么你从头到尾都会从容镇定。

(7)想方设法接触强者,并和他交往。这样会学到知识,同时还可以观察强者的弱点和缺点,从而增强信心。

(8)不断给自己出难题,以获得克服羞怯的方法。

注意,这些只是窍门与法则。首先还需精通本职工作,有能力才会有信心,也才有自己作为一个强者在社会上的价值。

矫正“气量小”的心态

“气量小”也是人们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它主要表现为:心胸过于狭隘,爱斤斤计较,爱挑剔他人的毛病。办事刻板,谨小慎微,一点小事就会形成严重的思想负担,有时甚至发展到吝啬、自我封闭的程度。气量小的人既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也不会从别人那里得到温暖,因而阻碍了人际间的正常交往,影响了个人的身心健康。

人的一切心理都是可以改变的。同样,偏激、狭隘的行为通过自身修养,也可以变得宽宏豁达。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宽宏豁达之人呢?

1、充实知识,提高修养。

人的气量小与自身的修养有很大关系。一般说来,缺乏修养的人遇事比较容易想不开。一个人知识多了,立足点就会提高,眼界也会开阔,也许这种人不加强修养,危害会更大,只能说明我们应该知行一致而已。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因此,经常读一些名人传记、人际交往、心理卫生等方面的好书,对于矫正自己“气量小”的毛病,是大有裨益的。

2、加强自我监督。

人的气量的改变需要日常生活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循序渐进地为自己规定性格陶冶日程,经常自我检查和监督,并逐日记录自己的性格表现,就会使自己的性格一点点地完善起来。

3、拓宽心胸,宽以待人。

如果一个人只想到自己的私利,甚至到处想捞好处,必然会心胸狭隘,患得患失。因此要克服“小心眼”的性格缺陷,首先要拓宽心胸,不计私利。

4、淡化自我意识。

气量小的人大多强调自我意识。一件小事,也会庸人自扰。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在交往中的付出与收获是等价的。如果遇事豁达,谦让对方,对方大多也不好意思斤斤计较。反之,将自己困扰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中,最终将“得来皮毛输去牛”。总之,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淡化自我意识,气量就会不知不觉地大起来。

克服嫉妒

嫉妒不仅害人,而且害己。大部分容易嫉妒的人,都会出现一些身体的疾病,如胃痛、背痛等。

人们大多都有嫉妒的心理,那么如何消除嫉妒的心态呢?

1、自我反省。

就是要彻底认识嫉妒的危害性’并有意识地克制嫉妒感的产生。

2、拓宽心胸。

嫉妒感严重的人往往目光短浅。因此,要铲除私念,拓宽心胸。一个人在学习生活中,既要不服输,又要服输。要善于博采他人长处,不断完善自己。这在很大程度上可驱除嫉妒的心理。

3、敢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