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凭实力说话
3457700000016

第16章 好习惯是成功的资本(2)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实,细菌可以在高温下杀死,食物可以煮沸后保存。英国科学家汤姆逊推想,细菌也可能在低温下被杀死或使其停止活动,食物也可以通过冷却过程加以保存。经过深人研究后,他终于发明了冷藏新工艺。

一个著名学者曾说:“我的成功在于我对什么问题都倒过来思考。”

用自我暗示改掉坏习惯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自我暗示。所谓自我暗示,就是一个人强迫自己的心理活动。自我暗示就像在心理上反复地给自己做广告。自我暗示既影响自己的意识,又影响人的态度和行为。

自我暗示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如果我们反复进行消极的自我暗示,潜意识里就会相信它,并会在日常行为中反映出来。

当人们长期坚持某种信念时,这种信念就会进人潜意识中,并变成现实。如果谎言重复的时间久了,就被当成真理,并不知不觉影响你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我们希望在头脑中形成积极的画面,那么这些画面是我们希望拥有的东西。我们头脑中形成的每一个画面都可能成为现实。

自我暗示最好不用否定的方式来练习。譬如,不要对自己说我不紧张,我不生气等。最好用肯定的话来进行自我暗示。因为我们都是用画面来思考的,而不用语汇来思考。如果一个人说“不要想起大象”,头脑里出现的第一个画面是什么?正是大象。

我们如何利用自我暗示消除不良习惯,形成良好习惯呢?首先明确我们都在无意识地使用自我暗示。例如,当你要赶清晨的飞机时,你会自动地告诉自己必须早起,而且你肯定能早起(有时甚至没有闹钟,你也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是潜意识的准备使你产生某种预感。不要夸大自我,让他人说话爱吹嘘自己是很多人的弱点。在社会交际学中,凡是爱吹嘘自己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生存危机,即易遭人厌恶,实际上,这一点注定这种人已是一个失败者。因此,我们应当记住谦逊之美。

让我们从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故事开始:

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以后,有记者到其家乡采访杜鲁门的母亲。记者首先称赞道:

“有他这样的儿子,您一定感到十分自豪。”

“是这样,但那主要是他的事。”杜鲁门的母亲平静地说,“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

“他是做什么的呢?”记者问。

“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当人称赞她的“当总统的儿子”时,想到的却是“挖土豆的儿子”,这正是一种平常人的心态。

如果你不同意他人的意见时,既不要反驳,也不要排斥,因为这样做没有什么效果。当他人还有许多意见要发表时,他是不会注意你的。所以要忍耐一点,用一颗开放之心听取他人讲话,并诚恳鼓励他完全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一原则确实有其价值。

广东最大的一家汽车工厂,正在接洽采购一年中所需要的坐垫布。3家有名的厂家已经做好样品,并接受了汽车公司高级职员的检验。不久,汽车公司向各厂发出通知,让各厂的代表做最后一次的竞争。

有一厂家的代表张先生来到了汽车公司,此时他正患着严重的咽喉炎。“当我参加高级职员会议时,”张先生叙述他的经历说,“我嗓子哑得厉害,差不多不能发出声音。我被引进办公室,与纺织工程师、采购经理、推销主任及该公司的总经理面洽。我站起身来,想努力说话,但我只能发出尖锐的声音。大家都围桌而坐,所以我只好在本上写了几个字:‘诸位,很抱歉,我嗓子哑了,不能说话。’‘我替你说吧。’汽车公司总经理说。后来他真替我说话了。他陈列出我带来的样品,并称赞它们的优点,于是引起了在座其他人活跃的讨论。那位经理在讨论中一直替我说话,我在会上只是做出微笑、点头及少数手势。

“令人惊喜的是,我得到了那笔合同,订了48万码的坐垫布,价值120万元一这是我得到的最大的订单。我知道,要不是我实在无法说话,我很可能会失去那笔合同,因为我对于整个过程的考虑也是错误的。通过这次经历,我真的发现,让他人说话有时是多么有价值。”

不要让自寻烦恼折磨自己

在现代社会的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自寻烦恼。但他们却没有想过,自寻烦恼的结果只能是伤害自己。

下面是几条消除烦恼的办法。

1、反其道而行之。

有一次,小于和朋友同乘的一辆汽车正要靠在一个十字路口的停车指示牌前。他还没来得及把车停稳,他们后面一辆车的司机就开始按喇叭了。“那个家伙有点耐不住性子了。”朋友说。

小于一面让车慢慢向前滑行,一面环顾两边的路,说:“那是他的问题,我的问题是要在继续通行之前,确保这个十字路口是安全的。,’小于就是拒绝承担应属于别人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就会自寻烦恼。假如你认为某个人不喜欢你,然后就把责任归于自己,那么,你要不了多久就会心情忧郁:“这都是我造成的”。因此,看待问题时须多一些客观因素。

2、盯着消极面,不遵从实事求是的积极原则不要有消极的思想。要牢牢记住你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者有多少次别人对你说话的态度不友善。你可以对自己说:“我总是被所有的人曲解和欺负。”这时要提防脑子里出现那些愉快的事情。如果一个人竟然会想到自己有什么优点,那就赶快记起一件与此相对应的弱点。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好的事情上,你就能熟练地运用这种消极的思想方法来制造出自寻烦恼的种种症状。比如说,这个人准备参加一个舞会,料想自己一定会十分难堪和狼狈,于是这个人就孤零零地站在一旁,呆若木鸡。然后,这个人就因没人理睬而叹息了。

3、做不可能实现的梦。

世界上最可怜的人是不切实际的人。如果一个人灰心丧气,就把自己的目标制订得高不可攀吧、

某女士正在修两门大学课程、学弹钢琴、照看三个孩子,并照顾两个体弱多病的亲戚一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她的固定工作之外的。她还补充说,如果学习成绩达不到甲等,她会很不满意。这真是一个不切实际的人、

4、滚雪球式地扩大事态。

当问题第一次出现时就正视它,那么就容易使其化为乌有。如果让问题太多而不去解决,它们就会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扩大,并恶化下去。

最爱滚雪球的人总是遵照一条简单的规则行事的:“如果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索性再往后拖拖。”比如,在婚姻关系中把你的苦恼埋在心底几个月、甚至几年,这就会积聚起足够的压力来拆散你们的婚姻。

自寻烦恼的陷阱清楚地说明了我们有能力支配我们的生活;我们不仅能够,而且的确是在按照自己的意图制造问题甚或病痛。

如果有在上列各条原则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希望他能够猛然悔悟:“嘿、我就是这样做的。以后我可不能这么办了!”

在生活中,一个人不会永远有特权去做自己高兴的事,但是这个人有权利从自己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最多的乐趣。人能够自寻烦恼,同样,也能克服它们。这个选择权就在于自己了。

振作一点,跟无限的烦恼战斗吧、

为了积极的创造生活,大家必须振作起来,把自己的心灵武装起来,以便在必要的时候使用它们。

如今,烦恼正把持着许多人的心灵,正是这种弱点,凝聚成了人们心里的病症。

不要形成等待机遇的坏习惯

一般人等待机遇以至于成为一种习惯,这是很可怕的事。如果是这样,那工作的热情与精力就在等待中逐渐消磨。那些不肯工作而只会胡思乱想的人,是根本看不到机遇的;只有那些勤恳工作奋发向上的人,才有看见机遇的可能。

有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来到海边,他认为即使他不会游泳也不会淹死。因为,他相信上帝会在重要时刻来解救他。就在他快被淹死的时候,有一艘船经过,船上的人叫他赶快上船,他回答:“不用了,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这个人一直在海中挣扎,这时又来了一艘船,船上的人又叫他上船,他还是说:“不用了,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

正当在这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空中飞来了一架直升机,一根绳子从空中放了下来,机上人员告诉他:“朋友快上来吧你会被淹死的。”这个人还是说:“不用了,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最后他错过了许多获救的机遇,还是被淹死了。等他到了天堂,他很不服气地责问上帝:为什么不肯来救他?上帝说:“我派了两艘船、一架直升机,是你自己没有把握住机遇。”

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许已经有许多机遇在等待着我们;或许机遇就在眼前,或许在你的问题当中就隐藏着机遇,然而你却一直忽略了它们。

机遇偏爱那些有所准备的人。所以当机遇来临时,必须多去尝试,若没有心理准备,即使再好的机遇也会溜掉。机遇一旦失去,便难以找回。

有的人一味地把自己的不如意归结为“运气不好”,这只是给自己的疏懒找个借口。如果我们在失败者的队伍中询问他们失败的原因,他们大多会说,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机遇。他们会说,优秀的人太多了,一切好的机遇都已被别人捷足先登,所以他们毫无机遇了。

能够成功的人却不会如此推托。他们默默地工作,不怨天尤人而稳扎稳打,他们不指望别人的帮助,他们依靠的是自己。

在一次战斗胜利之后,有人问亚历山大:“假如有机遇,你想不想把第二个城堡攻下来?”“什么?机遇?我从来不等待机遇,我会去制造机遇。”

你不妨从身边开始,找寻下一个成功的机遇,或是把握现在的机遇,把它做到最好。

赌博为万恶之源

赌博是生活中一大恶习。即使一个富翁也会因这个恶习而倾家荡产。因赌博而导致妻离子散的例证不胜枚举。

赌博意味着模糊的视线、脆弱的神经、睡眠不足、不规律的饮食、污浊的空气、过度兴奋……这些都是生活不健康的表现,最终人们将迎来的是耻辱、疯狂、死亡及坟墓。

任何赌博都会影响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有一位老板曾明确表态:“在我的雇员里以打牌为嗜好的人都不会得到升迁。”

一个赌徒会变成无赖和骗子,其实这种人欺骗最多的是他自己,最后也只能欺骗自己。

从社会的角度看,赌徒是寄生虫,他们只消费不生产。

如果4个人开始坐在一起玩牌,他们不论带有多少赌资,只要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就可以知道他们最终都将一无所有。

没有人能够在竞赛中一直保持冠军的地位。一名忏悔的赌徒说过:“失败,除了失败没有其他事情。每个赌徒的结果都是如此。”他还说:“我在数年前就退出了赌博,如果我再进赌场,那将会使我家破人亡。”

归根结底,我们就是要远离赌博,养成不赌的习惯。

赌博的恶果并不仅仅显现于赌徒自身,就像酒鬼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承受酗酒的恶果一样,每个在赌徒周围的人都要忍受他带来的困扰。

好逸恶劳为最大恶习

有一位外国人周游世界各地,见识十分丰富。他对生活在不同地位、不同国家的人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当有人问他不同民族的最大的共性是什么,或者说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时,这位外国人用不大流畅的英语回答道:“好逸恶劳是人类最大的特点。”

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不管他多么令人尊敬,不管他的名声如何响亮,他从来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生活就是劳动,劳动就是生活。有人认为只有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两耳不闻窗外事,才能避免种种烦恼和不幸。许多人都已经这样试过,但结果总是一样。无论是谁,他既不可能躲避烦恼和忧愁,也不可能避开辛苦的劳动。劳动和烦恼乃是人类无法逃避的命运之神。那些无力躲避烦恼的人,烦恼却总是找上门来,忧愁也总是光顾他们。

懒惰、懈怠从来没有在世界历史上留下好名声,也永远不会留下好名声。懒惰是一种精神腐蚀剂。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去战胜那些困难;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爬过一座小小的山冈。

懒惰是一种恶劣而卑鄙的精神重负。人们一旦背上了懒惰这个包欲,就只会整天怨天尤人,精神颓丧。这种人完全是无用之人。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一个民族而言,懒惰都是一种堕落的、具有毁灭性的东西。

好逸恶劳是万恶之源。懒惰会吞噬一个人的心灵,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毁掉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

亚历山大征服波斯人之后,他有幸目睹了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亚历山大注意到,波斯人的生活十分腐朽,他们厌恶辛苦的劳动,却只想舒适地享受一切。亚历山大不禁感慨道:“没有什么东西比贪图享受更容易使一个民族奴颜婢膝的了;也没有什么比辛勤劳动的人们更高尚的了。”

无论王侯、贵族、君主还是普通市民都具有这个特点:人们总想尽力享受劳动成果,却不愿从事艰苦的劳动。为了维持社会的和谐、统一,往往需要一种强制力量来迫使人们克服懒惰这一习性,不断地劳动。由此就产生了****政府,英国哲学家穆勒这样认为。

因此,真正的幸福决不会光顾那些精神麻木的人们,幸福只在辛勤的劳动和晶莹的汗水中。懒惰,只有懒惰才会使人们精神沮丧、万念俱灰;劳动,也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生活,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

一位智者认为劳动是治疗人们身心病症的最好药物。我们认为:“没有什么比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更为有害的了。”劳动的哲理是:一个人的身心就像磨盘一样,如果把麦子放进去,它会把麦子磨成面粉;如果你不把麦子放进去,磨盘虽然也在照常运转,却不可能磨出面粉来。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无论一个人处在什么样的社会阶层,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身份,他都必须有义务去劳动。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也无论是达官显要还是普通市民,都必须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各尽所能,为社会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不懂就问是好习惯

不懂就问不但能让我们提高学识,还能给我们带来好生活和好运气。

春秋时期的孔子,被历来的封建统治者说成是最有学问的圣人。但实际上,他的知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勤奋学习、不断积累的结果。

一次,孔子来到鲁国太庙,参加各国国君祭祀祖宗的典礼。本来,孔子年轻时做过办丧事的职业,而传授礼乐又是他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他对那套礼乐仪式是比较熟悉的。可是,他一进太庙就问这问那,把祭扫的每一个礼节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说:“谁说叔梁(即孔子的父亲)的儿子懂得礼呢?他到了太庙,每件事都问别人。”孔子听到这些话以后,对别人说:“我对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

“每事问”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它的意思是,每件事情都要问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