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凭实力说话
3457700000015

第15章 好习惯是成功的资本(1)

俗话说得好,命好不如习惯好。习惯是后天养成的,它虽然与性格有关,更重要的是靠一个人后天的努力和修养塑造出来。养成种种好习惯,受益最大的还是自己。

习惯决定机遇

假如我们习惯了晚饭后坐在电视前看电视剧,习惯了玩游戏逛商场,习惯了得心应手的工作,那么,我们已经忘却一切都在习惯中运行的时候,机会就会从身边偷偷地溜走、

有个年轻人,很想发财。每每听到哪里有财路,他便不辞劳苦地去寻找。有一天,他听说深山中有位白发老人有求必应。于是,那年轻人便连夜收拾行装,赶上山去。

他苦等了5天,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老人。他向老者请求,赐珠宝给他。老人说”“每天早晨,

太阳东升时,你到村外的沙滩上找一粒‘心愿石’。其他石头是冷的,而那颗‘心愿石’却与众不同,握在手里,你会感觉到很温暖而且会发光。一旦你寻到‘心愿石’后,你的愿望都可以实现。”

此后,每天清晨,那个年轻人都在沙滩上寻找石头,只要发觉不发热也不发光的,他便丟下海去。就这样那个青年在沙滩上寻找了大半年,始终也没找到温暖发光的心愿石。

有一天,他如往常一样,在沙滩开始捡石头。发觉不是“心愿石”,便又丟下海去。一个、二个、三个……

突然,哇的一声,年轻人哭了起来。因为,他刚才习惯地将一颗石头随手丟下海后,才发觉它是“温暖”的、

由此可见,习惯让我们放弃了许多发现的机会。当因习惯而对事物熟视无睹的时候,我们不仅仅遗失了思想,更放过了许多机遇。

好习惯能成大事

国内有家工厂,为了能从日本引进一条先进的生产流水线而长期努力,并终于说服了对方。可是,就在要签下协议的刹那,中方厂长突然将一口痰吐在了墙角,那些日本人见此情景不由地皱了皱眉。

日本人也由此拒绝在合同上签字一中方将近一年的努力在转瞬间前功尽弃、

办事要大胆,也要心细。许多时候,细节直接关系到成败,正所谓“成也细节,败也细节”。

米芾是宋朝的大画家,专爱收集古画,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程度。他在闲逛时,只要发现有人在卖古画,总会上前细细观赏,有时还会要求卖画者把画让他带回去看看。卖画者认得他是当朝名臣,也就放心地把画交给了他。而他却连夜复制一幅假画,第二天将假画还去而将真画留下。由于他极善临摹,那假画的确足以乱真,故此得到不少名人真迹。

又一日,当他又临摹一幅足以以假乱真的假画还去时,画主人却说了一句:“大人且莫玩笑,请将真画还我!”米芾大惊,问道:“此言何意?”那人回答:“我的画上有个小牧童,那小牧童的眼里有个牛的影子,您的画上没有。”米芾听罢,叫苦不迭。

上述这个极易被人忽略的小牧童眼里牛的影子,就是细节。而一向“稳操胜券”的米芾,也正是忽略了这个小小的细节、尽管我们不提倡米芾的这种做法,但是我们还是从中得到教训。类似的情节还常常见于文学作品,如《聊斋志异》中就有一篇。

有个老人一向为人豪爽,常常主动接济四方。有个好赌的无赖听说此事,就找到老人借钱,老人答应了他。可就在这时,老人却发现这位借钱者见案头放着几枚铜钱,便伸出手来,将那几枚铜钱“高下叠放,如此再三”。老人从中看出,此乃赌徒的习惯动作,故此不再借钱给他。

如此看来,“成也细节,败也细节”的说法肯定不错。既然如此,在重要的场合中,请千万注意细节。

用小事培养一个人的好习惯

好的习惯让人立于不败之地。

老罗抽烟特别凶。一次,他度假经过长沙,那里刚好下大雨。于是,老罗在一家小宾馆过夜,吃过晚饭后,又很快睡去。

老罗在凌晨两点半醒来,很想抽一支烟。他打开灯,伸手去拿桌子上的那包烟,却发现是空的。他又在随身携带的行李中寻找,结果仍一无所获。老罗知道宾馆的酒吧和餐厅早已关灯,这时若把值班人员叫醒只能自讨没趣。他唯一的办法就是穿上衣服,去长沙火车站买烟,而外面的大雨仍未停,路面还很泥泞。

但是,老罗想来一支烟的念头越来越浓。于是老罗开始穿上外衣。他刚要出门又突然停了下来。

老罗想:“一个自认为足够理智的人,竟要半夜冒着大雨走过几条街,去买一包烟。”老罗生平第一次注意到这个细节问题。他很快作出决定,迅速脱下衣服上床睡觉,并带着一种战胜自我的感觉。自那以后,老罗再也没有抽过一支烟,也没有抽烟的欲望了。

人们经常会养成某种习惯,而习惯的力量是相当大的,它会使你的思想成为它的俘虏。

我们知道,习惯是在点滴的小事中养成的。要想养成好习惯,那么你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要力求正确。而坏习惯的养成,则正是因为有些事虽是不正确的,但看上去并没有太大的危害,便不去加以注意。在人的一生中,你的行为要受到俗念、偏见等巨大影响,其中最可怕的就是坏习惯。

克服坏习惯的办法就是培养好习惯。因为,只有习惯才能改变习惯。其实,每天早晨醒来你都应该告诉自己:“我要让好习惯克服掉坏习惯”,并坚持不懈地去做。

养成自主的好习惯

善于驾驭自我的人,是最幸福的。

要驾驭命运,从近处说,要自主地选择学校,选择书本,选择朋友,选择服饰;从远处看,则要不被种种因素制约,自主地择定自己的事业、爱情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我们要学会做自己命运的主宰。

受人“奴役”的人,享受不到创造之果的甘甜。人的发现和创造,需要一种坦然的、平静的心理状态。自主是创新的催化剂。人生的悲哀,莫过于别人替自己选择,结果成为被别人操纵的机器,从而失去自我。

成功者总是自主性极强的人,而决不会让别人驾驭自己。懂得坚持原则的同时也要有灵活运转的策略。在人生中,有许多既对立又统一的东西,能辩证看待,方能取得人生的主动权。

只有独立自主的人才能成功,一切成就完全取决于自己。

一个人应该把握住目标,让目标似灯塔在高远处闪光。你得独立思考,独抒己见;做人得有自己的主见,懂得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得到他人的认同,勇于驾驭自己的命运,规范自己的情感,善于分配好自己的精力,自主地对待求学、就业、择友,这是成功的要义。要克服依赖性,不要总是任人摆布自己的命运,让别人推着自己前行。

的确,人若失去自我,则是天下最大的不幸;而失去自主能力,则是人生最大的陷阱。赤橙黄绿青蓝紫,无论是谁都应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和色彩。相信自己,创造自己,就是证明自己。一个人总要在多变的世界面前,打出“自己的牌”,勇敢地亮出你自己。

专注是最好的习惯

“一生磨一镜”是专注做事的好习惯。

在荷兰,一个初中毕业的青年农民来到一个小镇,找到一份替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工作了60多年。他一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

就这样,一磨就是60年。他专注细致,锲而不舍。他的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了。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专业技师还要高。

在魔镜片过程中,他终于发现了当时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

从此,他名声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

这个创造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鼎鼎大名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他老老实实地把手头上的每一个玻璃片磨好,用尽毕生的心血。他致力于每一个平淡无奇的细节的完善,终于他在细节里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用60年时间来换取一个伟大的发现,人们都会说:“值得!”而这种60年的专注和毅力正是我们常人所缺少的。一生能做好一件事也并非易事。

长期苦练方有成果

有个国王听说有位画家擅长水彩画,于是便专程前往拜会。

“如果你能为我画一只美丽的孔雀,我可以满足你的所有要求。”国王开口对画家说道。于是,他们约订好一年后取画。

很快,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国王再次登门拜访画家,并迫不及待地问起那幅画。“请稍等,我马上就可以为你画好。”画家回答道。

于是,他迅速地拿出了笔和画纸,一转眼的工夫,就为国王画出了一只异常美丽的孔雀,如同真的一般。

国王见后十分满意,只是画家提出的要求却使他颇为吃惊。国王生气地说道:“这么一会儿的工夫,就完成了这幅画,而你却提这么高的要求,这也太无理了!”

画家听后没有过多地回答,只是领着国王走进了每间屋子。那里面堆满了画着孔雀的画,到处都是。

“在你看来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却花了我无数的时间和全部的精力。为了给你画好这只活灵活现的孔雀,我可是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准备、现在你还觉得我的要求过分吗?”国王无言以对。

每次大的成功,总是由无数个小小的成功而积累下来的。有些人总是抱怨自己运气不好,而没有取得成功。其实那都只是一个极小的因素,而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重视和积累这种阶段性的小小成功。

成功,是时间的积累;灵感,是积累的爆发。有些看似容易的事,其实都是长期苦练的结果。

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朱卡西买了一幢豪华的别墅。此后,他每天下班回来,总看见有个人从他的花园里扛走一只箱子,装上卡车拉走。

他还来不及叫喊,那人就走了。这一天他决定开车去追。那辆卡车走得很慢,最后停在城郊的峡谷旁。

朱卡西下车后,发现陌生人把箱子卸下来扔进了山谷。山谷里已经堆满了箱子,规格式样都差不多。

他走过去问:“刚才我看见您从我家扛走一只箱子,箱子里装的是什么?这一堆箱子又是干什么用的?”

那人打量了他一眼,微微一笑说:“您家还有许多箱子要运走,您不知道?这些箱子都是您虚度的日子。”

“什么日子?”

“您虚度的日子。”

“我虚度的日子?”

“对。您白白浪费掉的时光、虚度的年华。您曾盼望美好的时光,但美好时光到来后,您又干了些什么呢?您过来瞧瞧,它们个个完美无缺,根本没有用过,不过现在……”

朱卡西走过来,顺手打开了一只箱子。

箱子里有一条暮秋时节的道路,他的未婚妻正在慢慢走着。

他打开第二只箱子,里面是一间病房。他弟弟躺在病床上在等他归去。

他打开第三只箱子,原来是他的那所老房子。他那条忠实的狗卧在栅栏门口等他。它等了他两年,已经骨瘦如柴。

朱卡西感到心口被什么东西夹了一下,绞疼起来。陌生人像审判官一样,一动不动地站在一旁。

朱卡西说:“先生,请您让我取回这三只箱子,我求求您。起码还给我3天吧。我有钱,您要多少都行。”

陌生人做了个根本不可能的手势。意思是说,太迟了,已经无法挽回。说罢,那人和箱子一起消失了。

夜幕悄悄降临,把大地笼罩在黑暗之中。

这样深刻的故事还能让我多说什么呢?还是珍惜时间吧、

好习惯遏制思维惯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接收很多信息。而头脑在处理这些信息时,并不是对每一条信息都做必需的处理,而是像一台装电脑程序的机器那样自动处理。

这种处理的方式显然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思维定势的形成,与现实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个人的独特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一旦定型之后就极难改变。因为,支撑思维定势的是思维主体所具有的实践价值和知识储备等内在因素。

一个6岁的小孩放学回家后,拿起一只苹果就要切开来吃,但他不是像我们通常那样竖直着切,而是把苹果横躺着切。父亲刚要提醒他“切错了”,他已经一刀斩了下去。小孩放下刀,拿起一半苹果兴奋地朝他喊道:“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

父亲走过去一看,确实,在苹果剖面的中心,果核的轮廓构成了一颗十分规则的五角星。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思维具有无比强大的惯性。这种惯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定势的建立,二是旧定势的消亡。一般来说,某种思维惯性的建立要经过长期的过程,具有很强的稳固性,甚至顽固性。

养成反面思考的习惯

我们经常用养成习惯的思维方式去对待问题,而很少利用逆向思维去重新认识。

爱迪生发明留声机是一次意外的收获。有一天,爱迪生在研究改进电话机。他的耳朵不好,为了感觉振动,他用一根针固定在炭质薄膜上,让针的另一端接触手指。这样,他对电话机说话的时候,手指也能感觉到它的振动。

针的振动让爱迪生产生了一个很奇怪的想法。他想,要是这根针记下了声音的振动,不就可以把声音记录下来了吗?如果这根针能按照声音留下的痕迹振动,不就可以复现原来的声音了吗?

这真是一个大胆而有创造性的想法。古往今来,谁也没有想过要留住声音。要想贮存声音,就要让声音留下振动的痕迹。爱迪生想让声音在比较软的锡箔上移动,以刻下纹路。但这些纹路重复的声音总是含糊不清。为了留下不重复声音的刻痕,就要让锡箔围在一个圆筒上面。这样,说话的声音不停地引起钢针的振动,钢针不断地在转动着的锡箔上刻出纹路。

没有几天,爱迪生就按照这种构想做出了这架奇怪的机器。他把这架机器进行改进,自己觉得满意了,便把它带到办公室,在桌子上打开了这台机器。朋友不知道这是什么,便问:“这是什么呢?”爱迪生笑而不答。他摇了几下曲柄,机器转动起来了,并且说起话来:“早安,先生,你知道留声机是什么东西吗?”朋友听完大吃一惊,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在发出声音。爱迪生见了哈哈大笑起来。

就这样,留声机向新闻界宣布了自己的诞生。

我国宋代时的潭州城发生过这样一件事:财主王家的一个小孩子,正看见几个小伙伴用鱼钩引钓小鸡取乐,他也学着像小鸡那样用嘴去衔鱼钩。一不小心,鱼钩卡在了他的喉咙里。几位郎中看后都表现出束手无策。

后来,请来了一位姓孙的老人。他叫人准备了一串佛珠、一个蚕莖和一些猪油。老人先将蚕茧剪下一块,搓软涂了油。然后又在蚕苗上开了一个小孔,把残留在孩子嘴外的钩线穿了进去。这时,他叫王家孩子张开嘴,将剪下的那块蚕茧推人到小孩的喉中。接着他又将佛珠穿进钩线的另一头。他一边穿佛珠,一边叫小孩吞下蚕茧。当小孩咽下了蚕茧和几颗佛珠后,他用力把已串起来的十几颗佛珠在小孩的喉咙里抵紧。这样,串起来的佛珠就成了一根“硬棒”。他再向下使劲推这根“硬棒”,最下面的那个蚕茧便把鱼钩包住了。他才将钩线轻轻上提。由于搓软了并涂了油的蚕茧已包住了鱼钩,鱼钩未对小孩的喉咙造成任何伤害便拉了出来。众人见了,莫不称奇。

俗话说,你顺着河流走,可以发现大海;逆着河流走,可以发现源头。世界上常常是两极相通的。因此,一个人可以从这个方向思考,也可以从相反的方向思考。从正的方向思考可能会有收获;从相反的方向思考,有时还会有出人意料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