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凭实力说话
3457700000017

第17章 好习惯是成功的资本(3)(1)

孔子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伟大教育家。他有“每事问’们更有必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每事问”就是遇到了不明白的事就勇于向人求教,由不懂到懂,懂的事情多了,水平不就高了吗?实际上,即使是一些伟大人物,他的知识也是这样得来的。比如,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很多人都认为他天生的博学多才,而他却坦诚地说:“我知道的都是向别人问来的,比如向我的姑妈就学来好多东西。”

让诚实变为一种习惯

英国戏剧家萧伯纳说:“我们必须使自己能够诚实地做人,我们才能诚实地对我们的孩子说:诚实才是上策。”

一个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故事:

在战争进行到白热化阶段的时候,有位姑娘找到林肯,要求总统开一张去南方的通行证。

林肯说:“战争正在进行,你去南方干什么呢?”

姑娘说:“去探亲。”

“那你一定是个北方派,你去劝说一下你的亲友们,让他们放下武器。”林肯高兴地说。

那姑娘说:“不、我是个南方派,我要去鼓励他们,要他们坚持到底。”

林肯很不高兴,“你以为我能给你通行证吗?”

姑娘沉着地说:“总统先生,我在学校读书时,老师就给我们讲诚实的林肯的故事,从此,我便下定决心要学习林肯,一辈子不说谎。我不能为了一张通行证而改变自己说话、做事都要诚实的习惯。”

林肯被姑娘诚挚的话语打动了,他在一张卡片上写道:“请让这位姑娘通行,因为她是一位信得过的姑娘。”

诚实应该从我们自身做起,诚实应该从教育我们的孩子做起,诚实应该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准则。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满腔热情地赞扬过一个叫平老静的老者,称他“平凡而伟大”。平老静当年在河北保定开一家肉包子铺。有一次,他拿了镀金的银子去当,赎回来的是真金,就去当铺还掉。

大家都知道平老静是诚实人,就都去他的铺子买包子,他的铺子因此而生意兴隆。这就是社会对诚实的认同。也就是《围炉夜话》里说的:“到底忠厚人颠扑不破。”

春雷是上海航运线的老板,还兼着一家卡车运输公司的经理。他回忆道,自己10岁时,他在一辆大运货卡车上工作,每天要向100家商店递送特别食品,干12小时工作只能挣到一点点钱。

在没有食品递送的时候,他在一家糖果店工作。一天,他在桌子底下拾到10元钱,他交给了老板。老板承认,这是他故意放在那儿的,是为了看看他是否诚实。后来,他一直在那家糖果店工作,直到上完高中。

春雷说:“我知道,是诚实使我在最困难的时期保住了自己的工作。”在这以后他干过很多工作,直至当了老板,但他一直记得自己在糖果店学到的那一课,它是使我同别人一起工作、创建事业,并最后获得事业成功的关键。

诚实是生活中的好习惯,有了好习惯,你就会在生活中畅通无阻,一帆风顺。

独立自主的习惯

一位老人,有一次带他的小孙子爬梯子玩。可当小孙子爬到不高不矮(不至于摔伤的高度)的高度时,他原本扶着孙子的双手立即松开了,于是小孙子就滚了下来。这不是老人的失手,更不是他在恶作剧,而是他要让小孙子的幼小心灵感受到:做什么事都要靠自己,就是爷爷的帮助有时也是靠不住的。

“自立者,天助也”,这是一条屡试不爽的格言,它早已被无数人的经验所证实。自立的精神是个人真正的发展与进步的动力和根源。它体现在众多的生活领域,也成为国家兴旺强大的真正源泉。从效果上看,外在帮助只会使受助者走向衰弱,而自强自立则使自救者兴旺发达。

自助和受助这两个事物,虽然看起来是相互矛盾的,然而它们只有相互结合才是最好的一高尚的依赖和自立,高尚的受助和自助。

自力更生将教会一个人从自身力量的源泉中吸取动力,从自身的力量中品尝到甜蜜的味道,学会正确地以劳动供养自己。

最穷苦的人也有登及顶峰的时候。在他们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已经被证明没有根本不可战胜的困难。

成功的大门时刻为那些吃苦耐劳的人敞开着。

无论别人的感激显得多么明智和多么美好,从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说,只有自己是自己最好的救星。

节俭的好习惯等于积累成功

节俭是人生的导师。一个节俭的人勤于思考,也善于制订计划。节俭不仅是积累财富的一块基石,也是许多优秀品质的根本所在。节俭可以提升个人的品性,厉行节俭对人的其他能力也有很好的助益。节俭在许多方面都是卓越不凡的一个标志。节俭的习惯表明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也证明不是其欲望的牺牲品,他能够支配自己的金钱,主宰自己的命运。

节俭不仅适用于金钱问题,而且也适用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从合理地使用自己的时间,到养成勤俭的生活习惯。节俭意味着科学地管理时间与金钱,意味着最明智地利用我们一生所拥有的资源。

我们知道一个节俭的人是不会懒散的。他总是精力充沛,勤奋刻苦,而且比起那些奢侈浪费的人更加诚实。

如果养成了节俭的习惯,那就意味着你具有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意味着你已开始主宰自己,意味着你正在培养一些最重要的个人品质,即自力更生、独立自主以及聪明机智和独创能力。换而言之,就表明了你将会是一个卓有成就的人。

绕开节俭的误区

如果一个人把消费当做是一种最恰当的投资,他就不会为错误的节约观所困惑。

通常人们认为,节俭这两个字的含义应该是“最省钱的方法”。其实不对,节俭应该解释为“会用钱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怎样去购置必要的家具,怎样把钱花在最恰当的用途上,怎样安排在衣、食、住、行以及教育和娱乐等方面的花费。总而言之,我们应该把钱用得最为恰当和有效,这才是真正的节俭。

舍不得播种的人只能收获微薄的果实。对于农民是如此,对于商人亦如此。明智地节约有时意味着慷慨地消费。

慷慨大方有时却是一种最佳的节约。友好的帮助和激励,以及与有教养的人交际,都是用钱买不来的。

要培养节俭的习惯,但同时也要注意绕开节俭的误区。

“没有投资就没有回报”,“小处节省,大处浪费”,还有许多家喻户晓的谚语都反映了错误的节约不仅无益,反而有害的常识。

有些人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用错误的方法来节省不该节省的东西。曾经有个老板制定了这样一条规矩,让员工不顾一切地节省包装绳。即使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也在所不惜。他还要求尽量省电,而昏暗的店面让许多顾客望而止步。他不知道明亮的灯光其实是最好的广告。

一个过于谨慎的人往往缺乏大的智慧。许多人因节约而误了大事。他们为了蝇头小利疯狂地节省,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做使自己越来越呆板,也失去了许多干大事的机会。你不能以心智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为代价来拼命节约,因为这些都是你事业成功的资本和达到目标的动力;所以不要因此扼杀你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一个人能否拿得出500块钱参加一次宴会,这本身并不是问题。他可能为此花掉了500块钱,但他也许通过与成就卓著的客人结交,获得了相当于1000块钱的鼓舞和灵感。那样的场合常常对一个追求财富的人有巨大的剌激作用。因为,他可以结交到各种博学多闻、经验丰富的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任何有助于增进知识、开阔视野的事情进行投资都是明智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