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工作、生活节奏,在忙碌中留点空闲给自己,以避免因工作安排太满而产生心理窒息。要有意地摆脱各种意义不大的信息的干扰,为自己营造一个安静的心灵小岛。为此,八小时以外可以关掉手机,离开文件与书报,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度过一段属于自己的平静时光,也可以拒绝一些不必要的人际应酬,腾出时间欣赏一下音乐和自然美景,或尽情享受家庭生活。
人的一生,总是有许多人际关系和事业上的不如意,这些不如意需要以智慧和耐心去解决,而不是靠你的喜恶和脾气。一定要记住,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很重要的,因为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有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存在。
我们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控制不住情绪往往会把事情搞糟,如果你学会了控制情绪和心志,以后碰到大的问题,自然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寻找到最好的时机再把问题解决,这样才能成就大事业,才是一个当领导的人所必备的姿态。
从今天开始,练习一下情绪控制吧,因为你还有一大段路要走呢!
宽容是做领导之本
有人说宽容是做人之本,其实宽容也是做领导之本。胸襟开阔、雍容大度是历代贤君名臣修身养德的高境界,是一个现代领导干部应有的基本素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领导干部如果胸怀狭隘,没有容人、容物的肚量,不仅难以成就大事业,恐怕也难以与人亲切地交往,和睦地与人相处。
我们先来看看古代具有宽容大度的人。
宋代富弼小的时候,有人骂他。一个人告诉他说:“他骂你呢!”富弼说:“恐怕是在骂别人吧!”那人又对他说:“他指名道姓地骂你,怎么是骂别人呢!”富弼说:“恐怕是同名同姓吧!”骂富弼的人很是惭愧。
宋代还有一个叫娄东顾的人与富弼有同样的度量,在处理同一件事时,用的是同样的态度和方法。娄东顾,其人勤奋好学,品行端正,在邻里间有很高的威望;他待人接物,和蔼平易,从不恶声恶气,给人脸色看。有一次,邻居某人夜里喝醉了酒,到他家门前骂街。仆人告诉娄东顾,娄东顾说:“他骂他的,与我有什么相干?”醉人又指名道姓地骂他,仆人又告诉了娄东顾。娄东顾说:“同名同姓的人多了,怎么知道他骂的一定是我?”也丝毫不在意。邻居酒醒之后,非常惭愧,登门道歉。娄东顾好心宽慰他,对他很有礼貌,当时人们被他的美德所感动,互相劝诫,一心向善。
再来看看现代具有宽容大度的人。
大家都知道,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政治生涯中有过“三落三起”的经历,而且每一“起”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高峰。他曾幽默地对别人讲:“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立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上,像******这样“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是极为罕见的,没有虚怀若谷的胸怀和超人的气量是绝对达不到这种境界的。
历览人生多少事,成败常常在胸襟。修炼宽阔的胸襟,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不仅于事业有利,而且于己有益。而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其胸襟大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有容人的度量。人各有所长,人无完人,都有其所短,能否容人之长,又能容人之短,是搞好工作、团结同志的重要一环。
二是乐闻直言,从善如流。只有听得进不同意见包括反对自己的意见,才能集思广益,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是甘于吃亏,不计小事。所谓计较小事,就是在个人名、利、权、面子等非原则问题上,以至在鸡毛蒜皮的琐事上,争长竞短,斤斤计较。计小事不是领导干部应有的胸怀的气度。能舍一池之水,便能做一池之主;能舍一江之水,便能成一江之气。对个人的名权利禄,则应尽量看得小些、淡些,真正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为琐事所累。
当然,宽容不同于软弱,为了追求一团和气,使人感到自己宽宏大度、和蔼可亲,而从不当面批评下属的过失。放弃原则,遇事采取规避、妥协的态度,就是软弱。软弱的结果只能削减领导的权威,甚至会有群小乱政的事发生,对组织造成极大的危害。
既然宽容能带来如此好处,我们一定要掌握宽容的要诀:
1.不要要求别人都和我们自己一样
就像天上的星星,虽然在一个共同的天空里,但却是千差万别的。社会上的人也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都有他不同的性格、爱好和要求,我们不能要求人们都和我们自己一样。美德和智慧是有多种表现形式的,我们不能只用一种标准来要求,要容忍别人与自己有不同的观点和志趣。不要企图改变别人,这不仅不能实现,甚至还损害了与对方的关系。
2.不要吹毛求疵
我们自己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但是我们常用十全十美去要求别人。因此我们常常为别人一些失误或缺陷而恼怒,这种做法除了带来我们同他人之间的裂痕或反目外,恐怕是一无所获。
3.不要怀恨
尤其对别人的过错不要怀恨在心。怨恨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破坏友好的情绪表现。怨恨不仅会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友情,还会严重地挫败自己,怨恨使你被苦恼所束缚,会引起你的疾病,扰乱你的思维,使你头脑混乱,效率低下。其实怨恨别人常常是一种不公平的事,因为我们或许就常爱犯这种错误。但是我们常常错误地以为自己的过错要比别人的过错轻微得多。这大概是由于我们了解自己所犯下错误的原因,于是就对自己容易原谅吧!那么当别人错怪了你的时候,你试着去站在他的角度想问题,也许就会谅解对方了吧!
容不得人的领导者是最危险的
江****曾经指出:“中国古语中有雅量这个词,就是倡导人们特别是从政为官的人,要有容人容事的大气量。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具有心胸宽广的雅量。”不弃土石,泰山才巍峨;吸纳百川,大海才无边。“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身为领导干部,在待人处世和处理大小事情时,应当反躬自问,是不是已经有了大海般宽广的胸襟。
不能容人的领导者是最危险的。领导者的个性若是多疑闭锁,和周围的人斤斤计较,没有宽容豁达的心态,就会给组织和个人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明朝的崇祯皇帝,虽一直想中兴大明的百年基业。但由于生性多疑,刚愎自用,中了敌人的反问计,错杀了国家的栋梁之材袁崇焕,结果使自己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可见,心胸小,本事大,容不得人的领导者是最危险的。
宽容是一种涵养的体现。它包含了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谦让和理解,它要求人们在明白事理后,适当地放弃和忍让。
宽容大度是赢得拥护的法宝。一名领导者,如果拥有宽容之心,就会让你的下属对你产生感激之心,进而更加忠实于你。
公元199年,曹操与实力最为强大的北方军阀袁绍相持于官渡,袁绍拥众十万,兵精粮足,而曹操兵力不及袁绍的十分之一,又缺粮,明显处于劣势。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曹操这一次必败无疑了。曹操的部将以及留守在后方根据地许都的好多大臣,都纷纷暗中给袁绍写信,准备一旦曹操失败便归顺袁绍。
相持半年以后,曹操采纳了谋士许攸的奇计,袭击袁绍的粮仓,一举扭转了战局,打败了袁绍。曹操在清理从袁绍军营中收缴来的文书材料时,发现了自己部下的那些信件。他连看也不看,命令立即全部烧掉,并说:“战事初起之时,袁绍兵精粮足,我自己都担心能不能自保,何况其他的人!”
这么一来,那些动过二心的人便全部都放了心,对稳定大局起了很好的作用。
这一手的确十分高明,它将已经开始离心的势力收拢回来。不过,没有一点气度的人是做不到的。具有这样的胸怀的人,别人当然愿意尽心竭力地为他做事。
可见,宽容能得到别人的拥戴。胸怀宽广的管理者,在工作和生活中会游刃有余,既能成就大事,又能活得轻松。
容人就要做到贤人、能人、庸人等都能以诚相待。
1.“容人”,要能容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作为领导者,不能搞“一言堂”,不能搞“唯我独尊”,要广开言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所谓“持不同意见者”,绝大多数是真心帮助领导,真心想把工作搞好的人,他们常有“高见”与“高招”,对其若能从善如流,为我所用,对工作则大有裨益。
2.“容人”,要能容比自己能力强的人
身居领导岗位,不能搞“武大郎开店”那一套:凡比自己高的都不要。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做一把手的不一定事事都比副手强,做领导的不一定事事都比下属强。很多地方和单位都可能“藏龙卧虎”,各色能人无处不在,若碰上比自己强的人,决不可嫉贤妒能,施以压制、排挤或打击,应该把强者的长处充分利用起来,把他的“高见”取过来化为己有。这样,既可提高自己,又能集众人智慧之大成,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此实乃领导者应有的大智慧。
3.“容人”,要能容有毛病、有缺点的人
领导者要有大气量,包括别人的一些缺点,该宽容时须宽容,只要他大节不亏,小节不可过于计较,不可处处求全责备,更不可拿着放大镜去看别人的缺点,以致把人家的优点也掩盖起来,把人完全看“走样”。领导者应具备这样的气度与本领:在共同的目标下,各色人等都能容纳,而且都能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或说容其所短,在此前提下再尽量帮助克服其“所短”。这样,就能把每个人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齐心协力投入工作。
能否“容人”,对于领导者而言确非小节,它直接关乎大事全局,甚至关乎事业的成败。领导者能否大度容人尤为重要,它对于人心的向背、力量的分合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领导者应立公心除私念,弃“小气”而树“大度”,努力做个襟怀坦荡能容人、会办事的高明领导者。
有容德乃大,无私品自高。领导干部要做到心胸开阔、宽容无私,就要在处理工作和人际关系中,不计个人恩怨,不搞亲疏远近,更不能搞“窝里斗”,从事业的大局出发,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求大同存小异,遇事多沟通。思想境界提高了,心胸才能宽广,品德情操才能日臻完善,才能做到胸怀宽广如海洋、心灵明亮如日月。
越是地位高,越是要懂得容忍
在生活中,我们会见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有了一些权力和地位后,就横行霸道,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告,为一点蝇头小利而费尽脑筋。而到最后,他们却并没有在高位上停留多久。其实,越是身处高位的人,越是要懂得容忍,否则升上去容易,跌下来就更容易了。宽宏大量是一种美德,尤其对于一个身居高位的人来说,心胸是否宽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是否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影响他在仕途上的升降与否。
在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有一条全长约l80米、宽2米的巷道,当地人称之为“六尺巷”。据作家姚永朴《旧闻随笔》和《桐城县志略》等史料记载:
清朝名臣张英便住在这里,张英历任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土、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名声显赫,桐城人习惯将他称为“老宰相”,其子张廷玉称为“小宰相”,父子二人合称为“父子双宰相”。
当年张英家和一户姓吴的人家比邻而居,房屋之间有块空地被吴家给占用了,张家的人就写信给张英,让他出面干预。张英看罢来信,就写了一首诗给家人,诗上说:“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明理,遂撤让三尺,吴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亦退让三尺,这样张吴两家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后人称为“六尺巷”。
张英轻启朱毫,四两拨千斤,简简单单的几句诗,就化解了原本剑拔弩张的邻里矛盾,为时人也为后人作出了谦逊礼让,与人为善的绝好榜样。
事实上,张英的做法不仅是与人为善,而且他身居官场,实在处处都是陷阱,步步都得小心,正如古人所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否则,稍不留神,就可能遭遇灭顶之灾,顷刻之间,身毁人亡。所以,张英从大局着想,也还是忍让为好,免得事情闹大了,虽然不至于影响他的前途,但从长远来看,未尝不是个祸患。而让他三尺,却不仅化解了无形的隐患,又解决了邻里的纷争,实在是一举两得。
宋太宗时,有一天官拜殿前都虞侯的孑L守正和另一位大臣****侍奉太宗酒宴,孔守正喝得酩酊大醉,就和****在皇帝面前争论起守边的功劳来,二人越吵越气愤,把太宗晾在一边,理也不理,完全失去了为臣应有的礼节。侍臣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奏请太宗将两个人抓起来送刑部去治罪,太宗没有同意,而是让人把他们两人送回了家。第二天,二人酒醒了,想起昨天的行为,不禁害怕,一起赶到金銮殿向皇帝请罪。太宗却不以为然,对昨天两人的行为不作追究,而是说:“朕也喝醉了,不记得这些事了。”
宋太宗说自己也喝醉了,对两位臣属对自己的冒犯不加追查,既没有丢失自己的面子,又让两位大臣警觉自己的言行,这是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古人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人处世,当以宽大为怀。宽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门高深的领导艺术。据史载,苏轼21岁进京应试,适逢欧阳修任主考官。欧阳修是当时北宋文坛领袖,当他读完苏轼的文章后,为其才气所动。因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他怕是自己门生曾巩写的,为避嫌,才将他列为第二名。后来,他逢人就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让他出一头地!”
正是有了这种能容超过自己的人的宽阔胸襟,他才提携了曾巩、“三苏”、王安石等人,为北宋文坛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宽容,这是领导者的一种美德和修养。领导宽容待人,就是在组织内部创造友好和谐的气氛、民主平等的环境,这不仅是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而且有助于解除下属的后顾之忧,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收姜维的典故中,常胜将军赵云在天水关一战中被姜维大败,丞相诸葛亮不但没有隆罪他,反而在客观分析敌我态势后主动检讨了自己的指挥失误,主动承担失败的责任,并宽慰赵云,使赵云备受感动,日后对蜀国更加忠心耿耿。
对领导来说,宽容、容忍是一种管理风格。为人不宽则孤独,为民不宽将离群。在管理模式中,并非只有严厉一种,宽容也是;如何把严格与宽容结合好,掌握精妙者是为“大师”。因此,请领导在工作中千万别忘了宽容。有宽容才有沉稳,有沉稳才有冷静;有冷静才有智慧,有智慧才能获胜!
以品德修养为做官根基
领导者的品德对个人权力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俗话讲“德高望重”,领导者如果具有高尚的品德,如正直、诚实、谦虚、果断、乐于助人等就可以扩大领导者的个人权威;反之,不良的品德,如虚伪、悲观、.武断等会减小领导者的个人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