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民国才女的爱情往事
3452000000006

第6章 张爱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2)

在南京有一个妻子,在上海有一个情人,胡兰成的日子非常幸福。他本来就是一个情场高手,浪荡的个性再加上四处横溢的才华吸引了很多女人,他的一生都交织在女人的世界里,可是他从来没有给过谁什么承诺,他是爱她们的,而且都爱,不分高低,不分贵贱,更无法舍弃。如今张爱玲便成为他众多女人当中的一个。

如此精致的世俗世界在她的笔下逐渐绽放盛开,让人欣喜惊奇。当时才华横溢的张爱玲已经在文坛上逐渐崭露头角,成为首屈一指的才女作家。继成名作《沉香屑?第一炉香》和《沉香屑?第二炉香》(又有一说张爱玲的成名作其实是《倾城之恋》)之后,她又相继在上海月刊《杂志》上陆续发表了《倾城之恋》、《金锁记》等许多著名篇章。1943年11月,她在上海《天地》月刊上发表了《封锁》。这也只是像之前那样极为平常的一件事情。她或许从来没有想到会因此遇见那么一个让她倾心一生的男人。

当时的张爱玲性格极为孤僻,从来不愿意跟任何人多做任何交谈,除了几个好友——苏青、柯灵等人之外。她的生活圈子就是那么狭小,仅仅就只是她的卧室而已。她不会客,也不接见任何慕名而来的远方读者。但是,最终却被胡兰成的坚持改变。他们第一次见面交谈,或许只是一场风华绝代的戏场的开始而已。

她不傻,只是爱低落到了尘埃里

1941年胡兰成便已经完全摆脱了《中华日报》转而投向《国民新闻》,并且担任总主笔。1943年12月胡兰成被汪精卫下令逮捕,从那时候起他与汪精卫彻底决裂,转投日本。聪明机灵的胡兰成也许是一个很难说得清道得明的政客,他浓厚的政治背景让人难以捉摸,并且使人唾弃。可是依然有人不在乎他的这些缺点,更不在乎他在别人眼中是汉奸还是才子。那个人就是张爱玲。她爱他,而且是用全部的心思来爱,深深地爱,一直爱着,即使知道也许没有结局,甚至知道自己会因为这份爱而变得卑微。

用今天的话来说,当时的张爱玲应该是夹在胡兰成和他的原配应英娣之间的小三。张爱玲知道胡兰成是有家庭、有妻子的,但是依然无法抑制对他产生的情愫。在最美妙的年华遇见并且爱上一个已为人夫的男人,这不是所有女人都能够抗拒的事情,即使是尘世之上的张爱玲亦不能避免。那一段时间,胡兰成每天都会出现在张爱玲的公寓里,他们在一起度过美妙的下午,直到太阳完全下山,余晖逐渐消失。那个时候,张爱玲感觉胡兰成不像是有妻子的人,他好像完全是属于她一个人的。但是自从胡兰成去了南京,而且每次总要待一段日子才能回来,即便他一回来就立即到张爱玲的寓所里去看她,她还是有点心酸失落的。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她才感觉到,她是在与另外一个女人分享一个男人,分享他的时间,分享他的生命,分享他的躯体,甚至是分享他的爱。

骄傲如此的张爱玲又怎么可能忍受得了这样的委屈?再加上姑姑的好心劝告和叮嘱,张爱玲更加苦恼了,她的内心乱成一团。

在胡兰成身在南京的日子,他们经常通信,互诉思念。她盼望着他的出现,渴望他立即来到她面前。那个时候她甚至想要委曲求全,她不想去在乎他是一个已经结过几次婚的人,不想去关心他此时和谁在一起,甚至不奢求与他之间有什么细水长流,她只是想要好好地去享受当下的这份浓郁的爱,好好地去感受这份恋爱所带来的一切。

张爱玲曾经在写给胡兰成的一封信中对他说道:“我想过,你将来就是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以。”这句话显然已经表明了她自己坚定的立场,她想要做他的情人,并且心甘情愿委身于“小三”这个被众人唾弃的身份。从第一次遇见他开始,她便被他风趣智慧的谈吐所吸引并且牵着,一步一步走向他,然后恋上他,并且深深地爱着他。为了这份爱,再怎么艰难的困境她都是那么勇敢地去面对,甚至踏过去。

两个人之间互相吸引的确有很多原因:有时候是因为才华,有时候是因为美貌,也有的时候只是因为某一种感觉……感觉对上之后,一切就都那么顺其自然了。他们于千万人的拥挤世界里,遇见对方,从相知相惜一直到相爱相守。事情的发展就仿佛是一下子完成的。那段时间胡兰成常常出入于张爱玲的房间,并且与她交往越来越亲密。他们之间已经不需要用太多的言语去解释什么,或者说是描述各自的内心。自从她递给他一张上面提有那些字迹的照片的时候起,她便已经无可救药般地爱上他,倾尽全部地去爱,全心全意地去爱。

也许是张爱玲一直以来都不怎么跟周围的人交往的缘故,在她遇见胡兰成之后,就那么顺其自然地被他的才华以及谈吐所吸引。如此冷傲的她,竟然愿意为了胡兰成而妥协。她不知道这种妥协日后会成为一种变本加厉的伤害,她更不知道这些伤害会成为她今生最灰暗的回忆。

“在爱玲面前,我想说些什么都像生手拉胡琴,辛苦吃力,仍道不着正字眼。”胡兰成曾经在日后写作的《今生今世》里面这样说过。面对那样一个锐利而傲慢的张爱玲,他有时候是吃不消的。才女可比不得名媛,随便哄几句便可以了。倔强的她遇到这样一个玩世不恭的他,两个人之间的确存在某一些较劲儿的地方。因为他们一个是写爱情故事的才女,另外一个则是谈情说爱的高手。两个人在尖锐的相撞之后,必定有一方要陨落。

胡兰成在认识张爱玲之前就已经结过三次婚,一个是最初与之订婚的唐玉凤,另外一个是女教师全慧文,还有一个是舞女应英娣。而且他当时虽然已经辞去《中华日报》总主笔的职务,但是依然在为汪伪政府工作,成为人人攻击的汉奸。但是张爱玲根本不介意这些外在的言论与抨击,她是一个极度想要自由的人,从小的时候起就开始向往自由——真正的从内而外的自由。即使被父亲锁在房间里,她也会撕心裂肺地叫喊,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努力抗争。

张爱玲一直都是一个极为叛逆又倔强固执的人。但是遇到胡兰成后,她的锐气慢慢消减,几尽不剩。她的姑姑曾经提醒过她,要她看清楚胡兰成这个人,还问她与胡兰成究竟是怎么回事。她什么也不多说,只是在内心里悄悄藏着。但是,家里的人也渐渐知道了一些。

每一次胡兰成留下来与张爱玲过夜,她就十分担心姑姑他们会知道,弄得事情不好说。于是清晨起来,在胡兰成离开之前她总是叮嘱他,不要穿鞋子踩在地板上,以免发出声音,惊扰了家里人,让他们听见之后不高兴,她叫他拎着鞋子赤脚走到屋外再穿上。可是胡兰成怎么可能会听,他毕竟也是一个政客要人,向来都是我行我素习惯了的。他根本不畏惧张爱玲,也不听她的劝说,他为了维护自己高大的男子汉形象,直接当着张爱玲的面穿上鞋子就大方地走出去了。他一点都不介意鞋子撞击地面发出的声音,也一点都不在意张爱玲惊讶的表情。那个时候,他尊贵的个人形象比什么都重要。可是即使是这样一个极度自私的男人,从来没有为她改变过自己,始终我行我素,张爱玲依然爱得无法自拔,她完全被他潇洒的形象吸引住了,无法逃离,更不愿意逃离。有时候,张爱玲会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在心里面默默地崇拜他,欣赏他的独特。

但是张爱玲还是闹过脾气。有几次胡兰成从南京回来之后去公寓看她,但是她却故意表现得很冷淡,而且还在他离去之前说叫他以后不要再来了,她不想再看见他了之类的一些诀别的话。胡兰成知道张爱玲内心的委屈,他也知道那是她在耍小性子,他根本没有把她的那些诀别之话当真,因为他知道她深爱着他,又怎么可能离开得了呢?

张爱玲的确是已经无法离开胡兰成了,整日朝思暮想着,很害怕他会真的不再出现。等到他再一次出现的时候,她依然欢快地迎接他的到来,并且欢快地与他进行交谈。这个男人俨然已经狠狠地抓住了她的心,并且游刃有余。只是因为她爱他,所以她终究逃不掉,也仅此而已。即使他根本无法给她任何承诺。

1944年8月期间,应英娣在各方力量的煽动之下又哭又闹,并且把胡兰成与张爱玲搞婚外情的整件事情弄得满城风雨之后,便提出与他离婚。这次离婚倒是给胡兰成行了方便,他再也不用辗转于两地之间,纠缠于两个女人之间了。胡兰成在与妻子离婚之后,便毅然与张爱玲结婚了。但是当时由于战乱等各种原因,胡兰成知道自己的身份背景日后可能会给张爱玲带来不安全的隐患,所以两个人并没有举行正式的结婚仪式,而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证婚仪式。胡兰成还亲自写了一纸婚书,作为定证:“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前面两句是张爱玲写的,后面两句是他写的,旁边还写了“炎樱为媒证”。

就这样,一纸简单的婚书,便把两个根本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牵到了一起。无论是从学问还是为人处世上来看,他们都不是能够说到一块儿的人。但是,就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不一样的人,也会产生爱情,并且因为爱情而相聚相守。

那年胡兰成三十八岁,然而她只有二十四岁,他比她大很多,但她没有任何怨言的,甚至还享受着这种独特的结婚方式。她就这样任凭一纸婚书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完整地献给了他。当时她甚至坚信这纸承诺重于一切。

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也许张爱玲当时真的是那么想的,因为她爱胡兰成,爱到无法再低落的程度了。所以她宁愿去相信“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样的承诺。只是不知道这样的感情究竟可以持续多久,不知道胡兰成会为她沉迷多久,也不知道张爱玲是否能够真正一直迷恋深爱胡兰成。但是此刻,她就只是愿意这样安静地去享受这一刻的温情与幸福。她会在两个人执手相望,深情款款,没有言语却万千情愫涌动的时候喜滋滋地看着他,掩饰不住由衷的爱恋轻声说:“你的人是真的么?你和我这样在一起是真的么?”她不是怀疑他,而只是想要听到他从嘴里亲口对她说出来。

张爱玲曾经在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里描写过这样一段话,后来还成为她的经典语录广为传诵:“男人憧憬着一个女人的身体的时候,就关心到她的灵魂,自己骗自己说是爱上了她的灵魂。唯有占领了她的身体之后,他才能够忘记她的灵魂。”

爱上一个人的灵魂是什么样的?不知道,或许那只是一个美丽的借口。“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当张爱玲在给胡兰成的回信里写下这么一句话的时候,她的内心是激动的,因为她坚信胡兰成就是她的钟子期。她渐渐打开所有的防备,把自己的世界放大,大到足够装进一个胡兰成便可以了。只是不知道这样的爱,是否真的如她自己所期待的那样延绵持久。

也许世间的爱情都是美好的,只是婚姻里面有太多的心酸苦楚。俗尘之上的张爱玲如此深深地爱着胡兰成,深爱着,即使有一天她知道他已经不再爱她。

胡兰成和张爱玲结婚之后,各自的生活依然很自由,并不像是真正的夫妻,就和他们结婚之前没有什么两样。或许“闪恋”“闪婚”都是如此结局。并不是不爱,而是爱的方式不一样,爱的程度也不同。

惊世骇俗的总是急速消殒

1944年2月,他们第一次见面,互相吸引。8月,便喜结连理,匆匆成婚,私订终身。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有点仓促的。拿到如今的社会上,也是被称为“一见钟情”、“闪婚一族”的。或许这和张爱玲的个性是有关联的。早在几年前她便说过这样一句被人奉为名言的话:“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即使是恋爱和婚姻,她必定也是如此看待。毕竟她是一个渴望被爱、想要安全感的脆弱孤单的女人。无论是孤寂的童年时期还是封闭的少年时期,又或者是有了点名气的青年时代,她都在渴望着爱的出现,向往她笔下那开出灿烂的花苞来的美好爱情。即使她文笔斐然,名声震耳,但是她的现实生活却十分单调,甚至有的时候还很乏味无趣,特别是感情生活一直处于空白期。她就是留着这样的空白,一直等到了胡兰成的出现。偏偏是他的出现打破了原来宁静的一切。

胡兰成从小到大,一路经历各种磨难,历程让人心酸。他是一个有理想和抱负的人,并且有足够大的野心。他与张爱玲所处的生活背景完全不同,根本谈不上是一路人。胡兰成为人极其聪明,而且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年长于张爱玲的他,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拥有很大的魅力,并且因为年长还会让张爱玲得到一种踏实的安全感,以弥补她童年时期对父爱的向往。然而在政治圈里摸爬滚打多年之后,才有如今地位的胡兰成又怎么可能是一个轻易为情所困的小男人呢?每一次因为各种各样的事务不得不与张爱玲分开,他一点都不觉得难过,亦没有离别愁绪。他身边并不缺乏女人,而且他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想要什么样的女人。即使与张爱玲结婚了,但是他依然只是把她当成是知音,是一个精神世界的寄托。他枯燥乏味的从政生活里,自从出现了张爱玲之后,一度变得丰富有趣,他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文笔也进步很快,他自此跻身于文学圈,乃至学术圈。从那个时候起,他的身份不再只是一个反面政客。如果不是遇见张爱玲,或许胡兰成的学术研究不会有更多的人知道,更加不会有那么多的“胡粉”、“胡迷”。

可是胡兰成毕竟不是一个用情专一的男人,即使和张爱玲结婚之后,他依然风流成性,四处拈花惹草。1944年11月,他离开上海去了武汉,之后便迷恋上了医院里的一个年轻漂亮的女护士。某一瞬间,他内心里曾经想过这样做可能会对不起张爱玲,毕竟张爱玲不是他之前所交往的一般女子。但是他很快便又说服自己了,他觉得世间的情就是自然而然的。有时候他甚至不认为那是情爱,而只是某一种感情上的需要。他曾经在《今生今世》里说:“我与女人,与其说是爱,毋宁说是相知。”

男人和女人之间,有时候可以是爱情,有时候也可以是友情。就是相知,让他寻到了张爱玲,也正是相知,让他彻底读懂了张爱玲,甚至从心底里不再迎合迷恋这个骄傲的女人。反正他一直都是一个我行我素、任性自由的男人,他的爱情也许就像是烟花,只让人记得绚丽的瞬间,然后便忘却了。

1945年3月,胡兰成回到上海之后便把他与护士的这件事告诉了张爱玲,张爱玲的内心伤感痛苦,充满嫉妒与恨意,但是表面依然平静如常,没有任何反常。

每个人都会这样,总是留一个看得见的伤口,等一个看不见的人,那个看不见的人即使一直不出现也会一直等下去。毕竟这是她用全部的真心,深爱着的一个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