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时尚经济漫谈
3422800000032

第32章 历峰集团的入主

收购的理由

历峰集团(Campagnie Financiere Richemont Group)来自瑞士,是世界上第二大奢侈品集团,旗下拥有卡地亚(Cartier)、伯爵(Piaget)、万宝龙(Mont Blanc) 等许多知名的奢侈品牌,主要涉及的领域是手表、珠宝、配饰与时装。主要持股人和主席约翰·鲁伯特(Johann Rupert)先生是一个富有远见的人。他认为中国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市场之一,因此历峰集团有必要加深对中国的了解。

在历峰集团看来,如果想要在中国创立一个新的品牌,必须要从零开始,通过密集的广告、举办大型派对和一连串公关活动,注入大量的资金才有可能萌芽。但是,收购一个好的、纯粹的概念再加以雕琢,比白手起家从头开始创立品牌要容易得多。在历峰集团眼中,上海滩是个拥有很多无形资产而且独特的中国品牌。1994年上海滩成立后,这个品牌的风格已经建立起来,并拥有自己的追随者与支持者。上海滩的品牌背后有自己的故事和概念支撑,该品牌在香港、纽约与伦敦已经具有认知度(Brand Awareness)。当时有许多类似的品牌概念在中国兴起,并且向历峰集团寻求资金的支持。然而,唯有邓永锵所打造的中国概念,已经通过其公关营销手法为品牌的知名度打下了绝好的基础。上海滩的品牌基础与历峰集团本身对于进军中国市场的渴望,便在这样的契机下结合了。

上海滩早期的资金,主要来自一个美国的投资基金,邓永锵拥有95%的股份,其他则是由许多小股东组成。由于纽约旗舰店的亏损,邓永锵需要重募资金,本着与约翰·鲁伯特的私交,以及上海滩品牌所具有的特质与元素,历峰集团于1997年以大股东的身份入股上海滩,并很快持有了60%的股份。到2001年时,历峰集团的股份已经达到了70%。历峰集团旗下所有的品牌都是全资持有,对于上海滩他们也抱着同样的态度:若要发展壮大一个品牌,除了要了解这个品牌的经营方向之外,还要投入额外的资金并且全力主导品牌的发展。于是2008年,上海滩成为100%由历峰集团拥有的品牌。

历峰集团收购上海滩品牌,借助邓永锵已经创造的中国元素概念和在世界时装界的知名度,雄心勃勃要创造第一个中国的奢侈品品牌。

历峰集团旗下的上海滩品牌形象

“当我刚加入上海滩时,我到毕打街旗舰店的一楼找上班穿的制服,但是找不到任何适合穿的服装。所有的产品都太民族了,作为一个西方人,我不能穿一件中式衣服在香港招摇过市,会显得很滑稽。”行政总裁雷富逸回忆道。

历峰集团收购上海滩之后,要从香港毕打街的旗舰店开始,创造出一个适合全球消费者的国际奢侈品牌。除了保有上海滩原有的中国风格之外,更要使伦敦、纽约、东京的消费者都认为上海滩是一个与他们的时尚品位有关联性(Relevance关联性(Relevance):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对服装产生认同感,并且可与消费者的品位吻合。)的品牌。于是上海滩聘请了一位创意总监——黄明翠,她的主要工作便是让上海滩与全球消费者有关联性,并使得上海滩产品有适穿性(Wearability适穿性(Wearability):指服装可以适合地与其他服装搭配而不感觉突兀。),目的是设计出适合于全球消费者的服饰,并让上海滩成为一个在所有国际城市都可行的品牌。在历峰集团收购之前,上海滩还称不上一个真正的品牌,虽然在欧美的顶端消费者之中颇具名气,但是仍然仅以上海风情作为唯一的卖点,并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因此,当时的上海滩只能说是一个在********值得一看的、卖着昂贵旅游纪念品的、服务“鬼佬”鬼佬:早期香港人用来称呼外国人的俗语。的百货店罢了。

因此,历峰集团收购上海滩后的目标便是:坚持上海滩的中国风格,在产品风格上寻找国际的共同语言。在消费者定位上,将目标族群锁定在25~50岁的中高收入客户,而产品发展上则在既有的女装基础上加入男装以及更符合年轻消费者的款式,并且运用全球布局的展店策略,创造一个全球通行的品牌。

上海滩品牌的舵手——雷富逸

2001年9月,当日内瓦一家知名手表品牌向雷富逸招手时,他丝毫没有考虑加入,反而选择了历峰集团刚刚接手的上海滩,准备展开一场品牌改造大战。当时历峰集团的董事长对雷富逸说:“你疯了!你正在这个小品牌上浪费时间!”雷富逸说:“我没有浪费时间,我会把上海滩变成一个大品牌!”自此八年,上海滩便在雷富逸的麾下,营业额成长为当年的三倍。在雷富逸接手一年半以后,上海滩便开始赢利,达到资金自给自足的状况。2003年,上海滩还清了所有向银行与历峰集团借贷的债务。如今,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扩张是由上海滩的自有资金支持,并且在2009年金融海啸之下仍有足够的现金面对挑战。

是怎么一个性格的人造就了今天的上海滩?上海滩在雷富逸接手后有了什么转变?是怎样的品牌策略使上海滩从中国元素中萃取出奢侈品的基因进而迈向全球?是怎样的管理风格与经营理念让上海滩成为中国制造的奢侈品?

雷富逸的奢华之路

雷富逸毕业于法国南特高等商业学院(l′Ecole Supérieure de Commerce de Nantes Atlantique),在完成他的MBA学位以后,于1988年1月加入历峰集团负责Cartier伦敦业务的营运,自此便展开他在奢侈品行业的工作。随后,雷富逸加入Piaget,开始了他往后17年在手表品牌的工作,曾出任集团旗下数个品牌的高级管理职位,包括Piaget、Baume &; Mercier及Officine Panerai。

在负责伦敦业务营运的时期,雷富逸得以到世界各地工作。当时,来自法国的雷富逸已对亚洲生活非常向往,他努力了解中国文化,企图成为中西方之间的文化桥梁。担任中国区行政总裁的时期,雷富逸看见中国开放的关键年代已经到来,中国正渐渐成长为经济强国。雷富逸说服历峰集团的主席约翰·鲁伯特,让他接下上海滩的经营,开启了中国第一个奢侈品牌的开创之路。

雷富逸眼中的上海滩

雷富逸加入之后,开始着手重塑上海滩的DNA并令其更加鲜明。本着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上海滩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以吸引阅历丰富、眼光独到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不但要具有独特的品味,更要成为可以创造时尚潮流的领导者,能大胆地透过穿着表达自我意念以及风格,并能透过穿衣风格使自己在人群中独特闪耀。

雷富逸说,上海滩的品牌精神就是展示品牌的关联性、现代性与国际性。在奢侈品行业工作了22年之后,雷富逸如今生活在中国,在中国文化的氛围中,并且与中国同事共事。上海滩的品牌属于中国,不是法国品牌,也不是富人专有的品牌。他要将上海滩变成中国走向西方的品牌,成为第一个足迹遍布纽约、巴黎、米兰、马德里和法兰克福等国际城市的中国品牌。上海滩的每个产品,都必须植入上海滩的DNA,运用中国灵感与色彩吸引全世界的眼光,但却不是全身上下色彩斑斓,就像他常穿的中式领服装,适合他的外国脸孔但却富有中国的优雅美感。雷富逸说,上海滩的品牌精神,就是要让它变得更加适合全世界的每一种人。上海滩产品的转变,可以从雷富逸的穿着中得到最好的证明。访谈过程中他说:“今天我身上穿的都是上海滩的产品。看,我可以每天都穿这些衣服而不显得突兀。我今天晚上要去德国,我们要在法兰克福机场开一家新店,我穿这一身儿也挺合适。我可以穿着这一身儿去任何地方!”

2007年,首席设计师李文洋(Joseph Li)加入女装设计团队,他将上海滩的女装设计带入一个富于现代感与原创性的全新时期。上海滩的产品,如今是由一个15人的设计师团队创作而成,除了李文洋主导女装设计之外,还有专门负责男装、配饰珠宝、家品等产品的设计师。在设计师的挑选方面,雷富逸从来没有太在意设计师是哪国人,他在意的是他们的才华以及对国际时尚行业的理解,同时,也需要对中国文化有所理解和领略。然而凑巧的是,上海滩的设计师正好是一半中国人一半西方人。

凭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以及拉丁式的管理风格,雷富逸将他的全部热情投入进了上海滩,他相信一个人若没有在工作之中注入热情,不能享受工作的过程,那工作就只是浪费你的时间,不会开花结果。上海滩与他在历峰集团时期最大的不同是,它是一个全球仅有280名员工的公司。这个发源于中国的奢侈品牌,并没有众多的人力,也并非历史悠久的品牌。然而,他倾注热情去与同事沟通,并将上海滩视为一个大家庭。雷富逸将上海滩的品牌视为一个挑战,他要开创一个其他奢侈品牌没有做过的事情——使上海滩成为一个来自中国,灵活、有创意并且提供优质服务的奢侈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