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前,先和主人打好招呼
当我们经过很好的同事家附近时,有时会想顺便去拜访一下。而此时不事先联系就直接上门访问,是很失礼的。必须先打电话,询问对方自己能不能去拜访,对方是否方便。
连电话也不打就直接前去拜访,要是遇到对方正好在接待客人,恐怕对方和这位客人都会感到不自在吧?因此,突然前去拜访,会为对方带来麻烦。
此时,绝不能因为"我只待几分钟就回去"或"只在门口稍作寒暄",而由自己随意作出决定。对方或许请你进去,或许会为你张罗饭菜。但对方越是对你极尽地主之谊,越是会使你增加精神负担。
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无论在何种情形下,前去拜访都必须事先约好。
步入中学后,小威并没有忘记小学时的班主任马老师。小威还清楚地记得以前自己成绩下降时,马老师特别着急,经常给他补课。小威生病了,她也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小威考入重点中学,其中也包含着老师的心血啊!
教师节快要来了,小威决定去母校拜访一下马老师,祝她节日快乐。
妈妈知道了,忙提醒小威:“你想去拜访老师,老师肯定很高兴,但是不能冒冒失失地去,要是赶上老师有事情,你去了肯定会让老师为难,所以,去之前先打个电话跟老师约一下。”
“妈妈说得很有道理!不能给老师添麻烦啊!”于是,小威拨通了老师的电话,“喂,马老师,您好!我是您的学生小威。”
听到小威的声音,马老师显然很高兴,她关心地问小威是否习惯新学校,学习成绩怎么样,和同学相处得好不好。
老师的声音还像以前那样热情和温和,小威见老师还那么关心自己,更加想念老师了。
“马老师,教师节就快到了,我很想去看看您呢!”小威感觉老师亲切得像妈妈一样,他的话音里满是喜悦。
马老师高兴地说:“当然好啊!”
“那马老师,我9月8日下午没课,两点半钟来看您,您看好吗?”小威征求马老师的意见。
“可以啊,只是两点半我还在上课。三点半钟怎么样?”
“嗯,好的。”小威说。
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没有预约就突然访问,不但容易让自己扑个空,还很容易给对方造成麻烦。所以应尽量预约,而不要做“不速之客”。
在有关做客的诸项礼仪中,给所要拜访之家的主人打个电话、通个气儿就是首要的要求。一般说来,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尽管对方说:“请有空来玩。”但是不事先联系就登门拜访也是违反礼仪的。
(2)提前预约,能让主人事先打扫房间,准备接待客人。
(3)拜访的时候,一般要提前2~3天打电话预约。即便是顺便来访,想临时见面,也要用电话联系,确认对方是否方便。
(4)去别人家里拜访时,必须注意时间,特别是留意吃饭时间。早上的访问应在11点之前结束。如果太早,就会和早餐发生冲突;如果太晚,又会涉及到吃午饭的问题。如果临近中午,最好应选在10点半至11点之间。超过11点半的访问,是绝对应当避免的。在此时访问,好像摆明了要对方为自己准备午饭似的。
与傍晚时一样,过了5点,一般家庭都会开始准备晚饭。最迟应在下午4点左右访问,并在5点之前离去。
(5)万一中途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时,预料将会延迟抵达或必须取消会面,应尽早与对方取得联系,以便重新约定见面时间,并且对于这一变故让对方尽早作出调整。
敲门也是一项重要的礼仪
做客拜访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际形式,但大多数人在拜访时都忽略一个细节:敲门礼。
这是个美丽的星期天,阳光明媚,鲜花开满了山坡,阵阵芬芳迎面扑来。小鸭、小狗和小猪手拉着手,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小鸡家的门前。原来今天是小鸡的生日,三个小伙伴一起给小鸡过生日来了。
“小鸡家真漂亮,连门都那么好看!”小鸭最先跑到门前,对着小鸡家的门一阵猛踢,一边踢还一边用粗粗的大嗓门喊着:“小鸡!小鸡!我们来啦!快给我们开门啊!”
可是,半天了,门纹丝不动。
小鸭心想:难道是小鸡不在家?它挠了挠头,后退着走开了。
“去!看我的,你的动作太粗鲁、太野蛮了。”小猪摇着短短的小尾巴走上前去,小鸭正想着,小猪会用什么“好办法”呢,原来,小猪的“好办法”就是用它的大鼻子在门上拱来拱去,大耳朵还不停地扇啊扇的。
“哈哈哈,笑死了!就你这样小鸡就愿意开门了?”小鸭在一边跳着脚直乐!
果然不出它所料,小鸡还是没有开门。
小猪懊恼地退了回来,还不忘瞪了一眼正在大笑的小鸭。
再一看,漂亮的门上满是小猪拱门时留下的口水,虽然拱门的声音比起踢门小了很多,但同样没有让主人愿意打开门。
轮到小狗了,只见,小狗不慌不忙地走到门前,轻轻地敲了三声,然后响亮地问:“你好,有人在家吗?”
里面传来了小鸡的声音:“谁呀!”
“我是你的好朋友小狗啊,我给你过生日来了!”小狗说。
“快请进!快请进!”小鸡打开门让小鸭进去了。
小鸭和小猪都明白了,于是,它们都学着小狗的样子,轻轻地敲响了门。
就这样,小鸭和小猪也得到了小鸡的欢迎,被请进了屋。
拜访别人,一定要掌握敲门的礼仪,这是一个人学识、修养和风度的集中表现。一个把门拍得震天响,或者不经允许就直接进屋的人不但非常不礼貌,还会因此受到别人的排斥,所以,千万不要忽略了“敲门”。
那么,敲门有何讲究呢?
(1)最有绅士派头的做法是敲三下,隔一小会儿,再敲几下。
(2)敲门的响度要适中,太轻了别人听不见,太响了别人会反感。
(3)敲门时不能用拳捶、不能用脚踢,不要乱敲一气,若房间里面是老年人,会吓到他们。
(4)若是拜访住单元楼房的人家,在敲门的同时,喊一下被访者的名字更好。
(5)如果别人家的门虚掩着,也应当先敲门,得到主人的允许才能进入。
(6)现代家庭大都安装了门铃,按门铃时也要有礼貌,慢慢地按一下,隔一会儿再按一下。千万别乱按一气,弄不好把人家的门铃按坏了。
(7)当敲过几次门而没人来开时,应想到被访者家中可能无人,所以就不要再敲了。
(8)假如敲错门,应马上礼貌地向对方道歉,讲声“对不起”,切忌一声不吭,毫无表示地扭头就走。
开门、关门体现你的修养
拜访他人,尤其拜访商务客户,一定要注意开门、关门动作,莫让这些细枝末节损害你的个人形象。
一个推销员自认为公司与对方关系非常好,也自认为与对方公司的职员关系不一般,因而不拘小节,忽略了开门和关门这类看似简单却十分重要的礼仪。结果给人一种不讲礼貌、粗暴的印象。
有个推销员叫小李,他与中关村一家电脑公司业务上往来比较多。他为人诚恳,业务能力强,可就是有一个开关门不太礼貌的毛病。一天,小李由于工作原因,多次进出某公司,终于引起了对方忍无可忍的批评。
“你小子,怎么办事呀?有意见好好提嘛!你怎么开关门那么用力,我怎么说你才能记住呢?难道非骂你一次才行吗?小李,以后一定要注意!”
这样多尴尬呀!
礼貌待人,这个道理许多人都很清楚,也很明白,也时常这样来要求别人。可自己做起来却不一定就完美、轻松。这是一个教养和习惯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
加强修养,同时更重要的是小心谨慎地来培养好的习惯。
有的人时常或不小心地“嘭”地一声把门推开或关上,发出大的响声,给人的印象不是开门或关门而是在撞门,这都是极不礼貌的。所以开关门用力要轻些,用力过猛,便会使房门碰撞墙壁发出大的声响。但也不能用力过小,半天开不开,从而给人一种畏畏缩缩、鬼鬼祟祟的不良印象。
因此,对开门关门动作的轻重,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内涵和水平来,也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对方对自己的印象好坏,所以要格外注意。
现在,我们来设想一个人大声而粗暴地开门的情景,当然他不可能是有意的,而大多数人也是无意的,这都是不良习惯不加留心的结果。
对方的接待人员或秘书将他带领到会客室中,他也不在意,正在等待着对方,心里也想如何在见到对方时给对方一个好印象,可是秘书可能已经将这个信息传达给老板。下面可能是秘书与老板之间的对话过程。
“老板,客人来了。”
“哦,他还挺准时的,我马上去,我准备准备,他是什么样的人呢?刘小姐,谈谈你的第一印象。”
“老板,不好说。看他衣冠楚楚,时间也准时。可他开门的声音太大了,显得粗暴、不太礼貌。”
“哦……”
老板这样“哦”的一声,可能便决定了会谈的失败其实,大家也明白,行为礼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平时一定要注意。
即使对方是自己的老主顾或比较熟悉的公司,也要多加注意。因为自己与对方比较熟悉,一般人往往不再约束自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而易造成与上述例子类似的情况。
我们在进门与对方交谈、访问之前,就应想好自己开门、关门的方式与动作,尽可能礼貌些。同时也不必太紧张,而表现得太过拘谨,最好是形成好的习惯。古语说得好:“习惯成自然。”原则上应不管是以何种方式开门,在打开时,以自己能自由进入的程度为宜,不要太小,也不可太大。
以上是一个开门与关门的方式问题,一定要从平时做起,形成良好的习惯,不可因小失大。
不打扰左邻右舍
在别人的正常休息时间打扰别人是不尊重别人和不礼貌的行为。做客时,除了选择恰当时机,也应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不影响拜访对方、亦不打扰左邻右舍。否则,就失去做客的意义了, 更重要的是,你的行为会在别人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杨柯的生日到了,恰好是周末,同学们都来给他庆祝生日。
杨柯的爸爸妈妈看见杨柯的同学全都来了,非常高兴。
生日宴会的节目也特别精彩,杨柯的家里到处充满了欢笑声。生日快到一半的时候,为了让他们玩得更开心,家长们都出去了。
杨柯和同学们更放松了,他们唱啊、跳啊,把剩下的蛋糕互相往对方的身上摸,有很多同学都成了大花脸,为了表演节目,他们从沙发上跳到地上,又从地上跳回到沙发上。
就在他们玩得忘乎所以的时候,响起了敲门声,杨柯听到有人来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楼下的王爷爷。
杨柯非常礼貌地问王爷爷:“您好!王爷爷,有事吗?”
“哦,杨柯,是这样的,你们这么吵,还在地板上跳来跳去,我都没办法专心画画了。” “对不起,王爷爷。我们会注意的。”杨柯赶忙道歉说。王爷爷非常满意地走了。
杨柯回来跟同学们一说,现在不能跳了,更不能跳到地上,于是他们只能唱歌,他们把音响开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