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退、逗留时间过短都被视为失礼或有意冷落。一般说来,主宾退席后再陆续告辞。确实有事需提前退席,应向主人说明后悄悄离去;也可事前打招呼,届时离席。
请少数民族客人要谨慎
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在请客之前,必须先弄清客人的身份地位、饮食习惯及其饮食特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轻松成事。另外,可以设计一些余兴节目,以便于与宴者在轻松的环境下联络感情,沟通有无。总而言之,请客前必须多方斟酌,确保有备无患,这样才有助于你达到宴请的目的。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饮食习惯各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民族的交流越来越多,自然少不了互相宴请。宴请少数民族的客人贵在尊重,尊重对方的饮食习俗、饮食文化,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避免触犯对方的饮食禁忌。下面列举几个少数民族同胞的饮食特点和禁忌。
1.满族人的饮食特点和禁忌
满族人主要居住在东北三省、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他们一般以稻米和面粉为主食。用黏高粱、黏玉米、黄米等磨成面制作而成的各种黏饽饽是满族的特色食品。含糖、油较多的萨其玛是满族人常吃的特色点心。满族人的肉食以猪肉为主,部分地区的满族人禁食狗肉。
2.回族人的饮食特点和禁忌
回族人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而以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等省区较为集中。由于宗教信仰,回民忌食猪、马、驴、骡、狗和一切自死动物肉和动物血,禁食一切形象丑恶的飞禽走兽,牛、羊、骆驼、鸡、鸭等动物,都要经阿訇念安拉之名后屠宰,否则不能食用。常食的面点有馒头、花卷、面条、烧卖、包子、烙饼及各种油炸面食。回族人肉食以牛、羊肉为主,也食骆驼肉,食用各种有鳞鱼。回族人饮水讲究,凡是不流动的水、不洁净的水不饮用,并喜欢饮茶和以茶待客。
3.朝鲜族人的饮食特点
朝鲜族人主要居住在东北三省、内蒙古等地。他们喜食米饭,还常食用大米面制成的片糕、散状糕、发糕等。肉食以猪、牛、鸡和各种鱼类为主,普遍喜食狗肉。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是“克依姆奇”,即泡菜和冷面、打糕、狗肉汤。
4.土族人的饮食特点和禁忌
土族人忌吃圆蹄牲畜,如马、骡、驴的肉,并忌外人携带圆蹄牲畜的肉到家中食用。给客人倒茶,忌用有裂缝的碗,端送茶时,忌单手给客人,要双手递给。忌向客人问“吃饭没有”,或“吃不吃饭”。忌在客人面前吵架、打骂孩子。这是对客人的最大失礼。忌不打招呼就突然进入他人家门。
5. 苗族人的饮食特点和禁忌
苗族人多以大米、小麦、包谷等为主食。苗族喜食酸味,制作的酸食有酸辣椒、酸菜、酸汤、酸汤鱼等。苗族还常以酒示敬,以酒传情,不同时间、地点,不同的对象,饮酒的礼俗也有所不同,如拦路酒、进门酒、双杯酒、交杯酒,不一而足,体现了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酒文化。去苗族做客的时候不能夹鸡头吃,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因为鸡肝、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吃的。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忌杀狗、打狗,不吃狗肉。
6. 彝族的饮食特点和禁忌
彝族的食品主要为玉米、荞麦。彝族人喜欢饮酒、吃“坨坨肉”。饮酒时席地而坐,围成圆圈,依次轮流喝,这叫喝“转转酒”;逢年过节,彝族姑娘还会抱出一坛酒,插上几根麦秆放在家门口的路边上,供来往过客饮用,这叫喝“秆秆酒”。这两种喝酒的风俗体现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另外,彝族禁食狗、马、熊等动物的肉;过年三天内禁忌新鲜蔬菜进屋,否则对祖先是最大的不敬;妇女忌食难产而死的家畜之肉。
餐桌上,哪些话让人如临大敌
《论语》中有云:“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将这句话运用到宴会的场合,意思就是:如果在宴会上与客人交谈时,选对了话题,自然能让彼此的关系更近一步,交情更深,合作更盛;但如果选错了话题,不重视语言的得体运用,毫无顾忌地滥用词藻,不注意口才的锻炼,不仅会传递出错误的信息,让人如临大敌,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破坏彼此的合作关系,最后还会落得不欢而散、两败俱伤的惨烈局面。
有个人请客吃饭,看看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心里很焦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呗?”于是悄悄走了。
主人一看又走掉好几位客人,越发着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走了一些。
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较亲近的朋友,看了这种尴尬的场面,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了。”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哇!”朋友听了大为光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在上面的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正是不懂得顾及客人的心理,又不重视语言的得体运用,才把客人一一得罪光了,到最后连和他关系较亲近的朋友也得罪了。宴请时,许多人选错了话题,就会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地被客人纷纷厌弃,以后的生意自然也就难做了。
有些人说话不讲究方式,无意中得罪了别人,自己却浑然不知。其实,这与日常的说话习惯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想要在交谈中尽显风度,取悦于人,有一些讲话的方法需要特别注意。比如,美国人吃螃蟹习惯吃钳子,其余部分都不要;而中国人习惯吃黄吃膏,此时你就不能说“你真傻,吃螃蟹应该吃黄吃膏”。因为各个地区的风情有别,饮食习惯各异,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总的来说,在餐桌上,有下列几项交谈的禁忌需要尤其注意:
1.忌打断对方
双方交谈时,上级可以打断下级,长辈可以打断晚辈,平等身份的人是没有权力打断对方谈话的。万一你与对方同时开口说话,你应该说“您请”,让对方先说。
2.忌补充对方
有些人好为人师,总想显得比对方知道得多,技高一筹。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必须认识到这一点。譬如你说北京降温了,对方马上告诉你哈尔滨还下大雪了。当然,如果谈话双方身份平等,彼此熟悉,有时候适当补充对方的谈话也并无大碍。
3.忌纠正对方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考虑同一问题,得出的结论未必一致。真正有教养的人,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尊重别人就是要尊重对方的选择。除了大是大非的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地回答外,人际交往中的一般性问题不要随便与对方论争是或不是,因为对或错是相对的,有些问题很难说清谁对谁错。
4.忌玩笑开过度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商务宴会时和客人交流,你适当开开玩笑,可以活跃气氛、融洽关系、增进友谊。但如果开玩笑时不注意因人、因时、因环境、因内容而异,就可能因开玩笑过度而招人厌恨。
5.忌说不适宜话题”
在商务宴请的餐桌上,不能非议国家和政府,不能涉及国家和行业秘密,不能涉及对方内部的事情,不能在背后议论领导、同事、同行的坏话(要知道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不能谈论格调不高的问题,现代的人应当有现代人的修养,不涉及私人问题。
6.忌探听他人隐私
商务宴请是出于商务利益的需求,彼此之间的交流涉及的是彼此的商务方面,不宜探听他人的隐私,应做到不问收入、不问年龄、不问婚姻家庭、不问健康问题。在某些国家,询问他人隐私的某些行为甚至可能触犯法律,让你惹上麻烦。
此外,在宴请的交谈中,不想客户因你的话而如临大敌,就要规避说“粗话、脏话、黑话、气话”等“四话”,在言谈时做到有分寸、有礼貌、有教养、有学识,才能赢得客户的好感,也才能为生意赢得更多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