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最好的健康给父母·身卷
3397900000121

第121章 孔子不同年龄各有所戒

孔子不仅是一位思想家、政冶家、教育家,而且还是一位养生学家,孔子的一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政治纷扰,生活纷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的平均寿命几乎不能达到30岁,可是他却活了73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孔子的长寿与他的晚年养生息息相关。

孔子对于养生的精辟论述主要反映在《论语?季氏》中,他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提出的不同养生要求,不同年龄各有所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意思指的是,人生在少年时,身体尚未发育成熟,气血也还未完全充实,这时候要警戒自己不要过早过多地贪恋****。孔子的此观点与现代医学的观点基本相同,人在少年时期,身体正处于迅速发育和生长的阶段,刚刚具备生殖的能力,身体中的各个系统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且缺乏自控的能力。如果过早地介入性生活,不仅不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而且对一生的健康都会有着严重的影响。

“及之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的意思是指,人生在壮年的时候,身体发育成熟,气血已完全充实,这时候要警戒自己不要过于争强好斗。孔子所说的“斗”是指喜欢“斗气、斗勇、斗胜”的人,这与现代医学所说的A型行为人的性格相似。A型行为的人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很高,这个他们长期处于情绪紧张的状态有关。因此,人在壮年时要克服争强好胜的心理状态并注意调节心态,“知足常乐”是预防疾病和健康长寿的措施之一。

“及之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意思说的是,人生在老年的时候,身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已经减退,精力和体力都明显下降,要警惕不能过“贪”。“得”即“贪欲”,贪欲是想得到却又得不到的欲望,这些欲望是造成精神痛苦的根本原因。人生本来就应该以身体健康为主要,不断地清除那些自己不可能满足的“贪欲”。孔子的“戒之在得”与道家强调的“少私寡欲”和佛家强调的“四大皆空”有异曲同工的妙处。也就是说,只有贪欲少的人才能处世豁达,淡泊名利,性格开朗;才能精神内守,邪无所容,气血调和,百病不生;才能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从而享受生活所带来的乐趣。所以说,对于中老年人,晚年的生活应强调追求自己的身体健康。

子女奉孝箴言:

父母想要长寿,与晚年的养生是脱不开关系的,子女应该提醒父母“及之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方能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