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最好的健康给父母·身卷
3397900000101

第101章 中老年人洗澡有讲究

洗澡是一件非常舒服的事情,他可以消除疲劳,增进身体的健康。中老年人在洗澡放松及享受的同时,不注意讲究,常会出现心慌、头晕、四肢乏力等现象,严重者会失去知觉,跌倒在浴室内。因此,中老年人在洗澡时要注意。

洗澡是保持个人卫生的基本要求,对于上了岁数的中老年人来说,洗澡很有讲究,特别是患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不适当的洗澡方法不仅影响着身体健康,还会导致意外的发生。

中老年人洗澡有讲究

1.中老年人的洗澡时间应在饱餐后1~2个小时进行。因为随着中老年人的年龄上升,他们的胃肠消化功能较年轻时弱,有着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如果饭后马上洗澡,全身血液都会充盈着表皮的毛细血管,使腹里血液供应量减少,加重中老年人消化不良。

2.如果是体质胖、出汗多的中老年人,洗澡的次数可以适当增多;体瘦的中老年人则可以减少。每次洗澡的时间应该保持在15~20分钟以内。洗澡后还可卧床休息半小时。

3.避免洗澡水过热,原则上水温在37~42摄氏度可引起血压暂时升高,心跳加快,心脏负荷加重。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洗澡时应注意水的温度。

4.有的中老年人洗澡时,喜欢用力搓擦皮肤。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容易损伤上皮细胞,降低皮肤自然防御功能,细菌入侵,会引起疖肿、癣类等皮肤病。

5.中老年人洗澡时注意防滑,动作应该放慢,以防跌倒。

中老年人洗澡不能太频繁

洗澡是中老年人保持个人卫生的基本,但对于那些上了岁数的中老年人来说,频繁洗澡却不是件好事。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更加需要呵护和休息。比如,适当的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而过度的锻炼对身体有伤害,同理,适当的洗澡有利于皮肤清洁,但过于频繁的洗澡却能造成伤害。中老年人的皮肤跟年轻人不一样,由于老化,皮肤油脂少,比较干。如清洗太多,不仅对皮肤是一种刺激,而且容易损伤鳞状上皮细胞,使皮肤的自然防御功能降低,细菌入侵,从而引起疖肿、癣类等皮肤病。

中老年人洗澡过于频繁,很容易对皮肤造成伤害,一般情况,一周1~2次即可。

中老年人洗澡的次数还要看皮肤的情况和具体的季节来决定,一般冬天洗澡一周一次就够了,春秋天一周两次为宜。夏天天热出汗多,如果是体质较胖、出汗较多的中老年人,洗澡次数可适当的增多;但体瘦出汗少的中老年人最好控制洗澡次数,特别是冬天和春秋天不出汗的时候,可以用擦澡等方式来代替泡澡。

中老年人什么情况下不宜洗澡

1.饱餐后和饥饿时不应洗澡

饱餐后洗澡,全身表皮血管经过热水刺激而扩张,较多的血液流向体内,腹腔血液这时供应相对减少,从而影响消化的吸收,甚至使中老年人虚脱、昏倒。

2.酒后不应洗澡

中老年人喝酒后,酒精会抑制肝脏的活动,阻碍身体内葡萄糖的恢复。洗澡时,体内的葡萄糖消耗量会增多。如果中老年人在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容易发生头晕、眼花、全身无力的现象,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发生低血糖甚至昏迷。

3.劳动后不应立即洗澡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后,均应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引起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晕厥。

4.血压过低时不应洗澡

人的血压过低时,在高水温的刺激下,血管扩张,低血压的人在这时候容易出现一时性脑供血不足,出现虚脱。

子女奉孝箴言:

父母们无论是春夏秋冬,洗澡的时间都不能过长,每次洗澡时间以15~30分钟为佳,防止心脑缺氧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