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选票的背后
3381700000027

第27章 你们比四年前过得好吗?——总统大选如何改变美国(1)

经济衰退就是你的邻居丢了工作,经济萧条就是你自己也丢了工作,经济复苏就是卡特总统丢了工作。

——1980年大选唐纳德·里根的名言

2008年6月15日,初选的硝烟已经落下,******和希拉里,昔日的对手相逢一笑泯恩仇。

此时,大家纷纷猜测:******和麦凯恩谁会赢?

关心大选的中国人猜,美国的普通百姓乃至政治学家们也在猜。在诸多的预测中,美国《政治周报》的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篇题为《历史学家“看空”麦凯恩》的文章宣称,尽管美国共和党总统竞选人约翰·麦凯恩11月时才会与民主党对手巴拉克·******对决,但在众多历史学模拟预测中,他已输掉了这次总统选举。历史学家们依据所知的美国选举规律,判定麦凯恩获胜机会渺茫,唯有利用民主党分裂或******定位失误才有机会翻盘。

且不说最终谁能获胜,美国学者从历史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无疑值得借鉴。这种方法,我们的老祖宗运用得最为纯熟。唐太宗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大约和美国学者的分析方法如出一辙。

不了解历史,往往导致很多人对现实问题产生种种误解,也导致很多人不关心时事,或针对时事问题发表一些简单的看法。比如说,2008年美国大选期间,国内有些报道的大标题是《今年两党主打经济议题》。你说它错了吗?没错,可仔细想想又觉得这是个正确的废话。从美国选举史来看,大多数选战主打经济议题,少部分主打外交话题,还有几次选举集中精力搞个人攻击。所以,主打经济议题不是新闻,不主打经济议题才是新闻。

翻看历史的厚书,看看美国选举的经典案例吧!杰克逊杀死银行 ——美国大选中的银行存废之争 不好意思,回顾历史的时候我们又要提到我们的老朋友——超级猛人安德鲁‘杰克逊了。1832年大选,他谋求连任,第二美国银行成了焦点。银行,毫无疑问,是经济议题。

这件事说起来很复杂,还要追溯到汉密尔顿和杰斐逊相争的时代。

汉密尔顿是联邦派的旗手,他的眼睛向上看,认为国家应该由高尚的贵族统治,主张贸易立国,他的对手杰斐逊却认为淳朴的农民才应该是国家的统治者。

具体在经济方面,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主张成立类似于英格兰银行的私有的中央银行,负责发行货币。1791年12月,当汉密尔顿的方案被提交国会讨论时,立即引起了空前激烈的争论。最终,参议院以微弱多数通过了这项提案,而在众议院也以39对20票过关。第二年,华盛顿总统于1792年2月25日签署了美国第一个中央银行的授权,有效期20年。

1811年,银行有效期满,时任总统的杰斐逊决定消灭这个庞然大物。当时,双方的角力达到了白热化程度,众议院以65对64仅一票否决了银行授权延期的提案,而参议院是17对17打平,最后,副总统克林顿打破僵局,投下否决票,第一合众国银行只好关门歇业。

1812年,美国和英国开战,连白宫也被一把火烧成断壁残垣,债务缠身的美国政府只有向银行界屈膝。麦迪逊总统于1815年提出成立第二家中央银行,结果是1816年诞生了美国第二银行。美国第二银行得到了20年的营业授权,总股本3500万美元,80%由私人占有,剩下的20%属于政府。

美英战争期间保卫新奥尔良的英雄安德鲁·杰克逊讨厌银行。1828年大选时,他就在一次面对银行家发表演讲时不假颜色地说道:“你们是一群毒蛇。我打算把你们连根拔掉,以上帝的名义,我一定会将你们连根拔掉。如果人民知道我们的货币和银行系统是何等的不公正,在明天天亮之前就会发生革命。”

安德鲁·杰克逊在1828年当选总统后,决心废除第二银行。他指出“如果宪法授权国会发行货币,那是让国会自己行使这个权力的,而不是让国会授权给任何个人或公司的。”在11000人的联邦政府工作人员中,他解雇了2000多与银行相关的人员。

1832年是杰克逊总统竞选连任的年头。选举之前,他否决了延长美国第二银行有效期的提案,银行家怒极,于是拿出300万美元的重金,不惜血本地资助杰克逊的竞争对手亨利·克莱。大选期间,杰克逊被描绘成无恶不作的暴君、独裁者。要知道,这个年轻的共和国骨子里有着对皇权根深蒂固的厌恶。杰克逊则针锋相对,提出的竞选口号是“要杰克逊,不要银行。”杰克逊成功地使美国普通选民相信,他在保护底层人民的利益,遏制那些贪婪的精英分子。结果,杰克逊得到.55%的****票,克莱只得到37%。

1845年6月8日,杰克逊总统去世。他的墓志铭上只有一句话,“我杀死了银行。”他两度竞选总统的对手亨利·克莱选择了终生和杰克逊为敌。杰克逊称克莱为恶棍,并在晚年一直遗憾没有亲手枪毙克莱,克莱也称杰克逊“无知、冲动、伪善、腐败”。

亨利.克莱是美国历史上参加总统大选最多、也失败最多的政客,五次参选无一获胜,但这并不妨碍他名留青史。他曾担任美国国务卿,是美国参众两院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家与演说家之一,辉格党的创立者和领导人,美国经济现代化的倡导者,1957年,亨利·克莱被评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五位参议员之一。

1852年6月29日,亨利·克莱在华盛顿去世,享年75岁,遗体被运回莱克星顿安葬在莱克星顿公墓,遗体每经过一个城市,都有大量市民为其送葬。下葬当天,当在队伍最前面的克莱的棺木到达公墓时,送葬队伍的最后面刚刚离开5公里外的克莱的住所。克莱的墓碑上写着简单的一句:“在我看来,地不分东西,人不分南北。”穆奇森信函改变大选结果 ——美国大选中的自由贸易之争这几年采访美国高官,听到最多的词就是“呼吁中国开放市场”。他们堂而皇之的谈论自由贸易,却完全忘记了他们自己就是在贸易保护的幌子下度过创业阶段。

早在19世纪初,美国就盛行贸易保护主义理论。181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保护性关税法案,到1824.年和1828年曾两度提高。1890年10月通过的《麦金利关税法》全面提高进口关税税率,达到创纪录的49%。

1890年当总统的是本杰明·哈里森,他1888年大选时正是依靠提高关税的立场击败对手克利夫兰。

当时,主张自由贸易的是当时的头号超级强国英国,而今,曾经主张贸易保护的美国却成了自由贸易的拥趸。由此可清晰地看出,所谓自由贸易、金融开放不过是强者控制弱者的武器。

克利夫兰1884年凭借诚实的人格当选总统,上任后坚决推行文官制,反对实行保护关税。1887年,克利夫兰向国会提交国情咨文,提出大幅度降低关税,从而导致第二年大选关税问题成为热点。

那时的美国还怀着对前宗主国英国的恐惧和不安。既然英国主张自由贸易,那么,赞同自由贸易的就是“亲英派”。这顶帽子可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亲英派”如同我们的“汉奸”,人人得尔诛之。在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摇摆不定的爱尔兰移民最恨英国,因此成了共和党争取的对象。

共和党人可是大大的狡猾,他们抓住了克利夫兰的软肋。加州共和党员乔治·奥斯古德比给英国驻美大使莱昂内尔·萨克维利一韦斯特爵士写信,把自己描述成居住在加州的英国移民,请大使告知大选期间应该选谁,这位老实巴交的大使还认真地回了信,告诉他,从英国的角度看,克利夫兰可能是最佳人选。

共和党这下大喜过望,他们把大使的回信通过报纸公诸于众,爱尔兰移民集体声讨克利夫兰,他在老家纽约败北,在普选票领先一个百分点的情况下,选举人票以168比233落后,被迫离开白宫。112年后,乔治·布什同样是在****落后的情况下,凭借选举人票的优势当选总统,难怪美国人质疑:“凭什么得票多的人不能当总统?”

克利夫兰失败,英国驻美大使韦斯特先生也因为其不智之举被解职,那位写信的先生本名淹没在历史的海洋中,可他写信用的匿名“查尔斯·穆奇森”却流传下来,史称“穆奇森信函”。

克利夫兰的对手本杰明·哈里森是前总统威廉·亨利·哈里森的孙子,可谓名门之后。他得到实力雄厚的共和党大佬的资助,在家里的阳台上发表演讲,以雄辩打动大众,演讲内容登上报纸头条,开始了美国总统大选的选战时代。

选举期间,除了滔滔江水般的口才外,哈里森以沉着冷静为人所铭记。选举前夜,当来自纽约的早期公报显示他处于不利地位时,哈里森显得漫不经心,他说:“大家都振作起来,这并不是一件你死我活的事情。我在家乡印第安那波利斯很快乐,如果没有选上,我会继续快乐下去,家乡是个很好的地方。”

他似乎只对自己的家乡印第安纳州感兴趣,以极大的注意力观察来自每个来自该州的选举公报。接近夜里11点时,他高兴地说:“这个公报决定了结果,我赢得印第安纳,对我来说足够了,我要睡觉去了。”助手认为他睡得太早,应该等结果出来再睡,他懒洋洋地说:“如果我被击败,熬夜不能改变结果;如果我被选上,辛苦的一天等着我,所以,我认为休息一下是最好的。”

得票多,但失败了,还是在家乡遭遇失败,这让克利夫兰异常沮丧,可他的妻子却依旧信心十足,在哈里森作就职演说的那个早晨,她对白宫的仆人杰丽说:“我希望你保管好这个房子里的所有家具和装饰,别让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件丢失或损坏,因为我们再回到这里的时候,我希望一切都是现在的样子。”仆人吃惊地问:“对不起,克利夫兰夫人,请问,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回来呢?我是说,我要保管几天?”“四年后的今天。”克利夫兰夫人自信地说。

果然,四年后,克利夫兰卷土重来,在竞选主要议题还是关税高低的形势下,打败哈里森,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卸任后重返白宫的总统,他的胜利再次验证“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贤惠的女人”这个颠扑不灭的真理。

遗憾的是,相比第一任清正廉明、不任人唯亲的名声,第二任的克利夫兰面对失业、罢工、骚乱等诸多难题,1897年离开白宫的时候,他成了全国最不受欢迎的人物之一,也成为最“虎头蛇尾”的总统。1908年,他去世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是如此努力地希望自己可以做到尽善尽美。”金子还是银子,这是个问题 ——19世纪末金银成大选话题 进入2008,全世界范围内除了工资什么都涨价,美其名日通货膨胀。这四个字在经济学家那里可以洋洋洒洒千万言,可最浅显、也最直白、最切中要害的一句话就是:钱印多了。

“二战”后,美国牵头搞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各国货币盯住美元,美元盯住黄金,这样,有多少黄金就印多少票子,可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黄金哗哗地外流,尼克松政府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狂印钞票,结果,美元贬值引发通货膨胀。

印多少钱,根据什么原则印钱,毫无疑问是经济问题,也毫无疑问会成为美国大选的斗争焦点。19世纪末的几次大选,就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

1892年克利夫兰卷土重来的这一年,关税高低依然是辩论的话题,但不是唯一。金本位制话题也提上前台。美国自开国以来,一向采用复金本位制,这就是说,政府随时把送进造币厂的金银铸成钱币。1873年,国会改变了货币制度,其中一项是把在国内流通的钱币里,剔除了银元。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关注,因为那时的银子很稀少。事实上,银币已有40年之久没有流通了。但是这一情形因西部各州的山地里发现了新银矿而发生剧变,同时,有些欧洲国家的银币也停止了流通,银的供应量大大增加了。

其时,适逢美国的经济减速,西部和南方主张土地均分者的领袖们受到东部工业中心劳工团体的支持,要求恢复无限制地铸造银币。他们相信他们的困难是因流通货币短缺造成的。这些团体认为,扩大货币的流通量,将间接地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和工人的工资,这样相对来说欠银行的债务少了,就可还清债务。另一方面,保守主义者却深信这一政策将引起金融危机。通货膨胀一旦开始,必将无法阻止,而政府本身也将被逼破产。他们认为,只有采用金本位,才能维持稳定。克利夫兰坚持金本位(这一向是共和党的立场),从而获得东部银行家和商界的支持,重返白宫。

克利夫兰的第二任鸡飞狗跳,乱七八糟,因此,到1896年大选时,共和党得以卷土重来,选出麦金莱角逐总统之位。他的对手,则是传奇人物威廉·詹宁斯·布赖恩。来自内布拉斯加州的布赖恩是民主党党员,也是民粹党党员,是银币的热烈拥护者。

大选期问,共和党猛攻布赖恩的银币政策,他们放出风声说,布赖恩太激进,太不明智,如果他当上总统,美元肯定大贬值。为此,他们大选期间印刷了大量假美元,把布赖恩的头像印在上面,还写上“我们信任上帝,为了那剩下的53分。”意思说一旦取消金本位,一个美元就只值四毛七了。

面对劣势,布赖恩选择了主动出击,他跳上火车,以中西部为重点,展开了全国巡回演讲,在100天内发表500场演说,和数百万人亲密接触,开创美国大选巡回演讲之先河。西部和南部的农民头一次见到大人物,于是夹道欢迎,像看到大救星一样准备投票选他。

之所以说布赖恩开先河,是因为此前的选举从来没有人这么做,最多是在自己的阳台上,像万岁爷一样对着“朝拜”的民众发表演说,坐着火车接触选民是件有失尊严的事情。布赖恩这么做了,很勇敢,但最终很失败;52年后,杜鲁门这么做,很勇敢,区别在于,后者取得惊天逆转,很成功。

共和党的麦金莱可懒得出门,他只是在阳台上发表演讲。可他的老板、共和党党魁汉纳却不简单。我们之前说过,在那个党魁年代,汉纳是政治运作高手中的高手。他花钱雇人四处演讲,宣称布赖恩是个危险的激进分子。选举前夜,有些工厂老板贴出告示,说如果布赖恩当选总统,工厂第二天就关门,工人们将面临失业的窘境。

最终,麦金莱赢得东部和东北部,布赖恩则在农民集中的南部、西部、中西部获胜;总得票方面,麦金莱以51%比47%的优势微弱领先,但选举人票以271比176的优势绝对领先。

四年后,选战硝烟再起,人还是旧人,话题也是老话题。

1900年的美国,歌舞升平,阿拉斯加发现金矿,南非的金子也运到美国,随着黄金供应的增加,货币供应业增加,金本位制带来的弊端减少,这是第一个对民主党的布赖恩的不利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