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选票的背后
3381700000026

第26章 为什么伍德沃德如此受尊重——媒体与大选(4)

2004年9月,加利福尼亚、纽约、得克萨斯等倾向明显的大州已基本从竞选中消失,大选决战集中到了十个不确定的州:佛罗里达、宾夕法尼亚、俄亥俄、明尼苏达、威斯康星、艾奥瓦、内华达、新墨西哥、西弗吉尼亚、新罕布什尔。随着选情变化,布什的竞选班子调整策略,加大了在明尼苏达、宾夕法尼亚、新墨西哥和密歇根等州的广告投放。

在这些州的电视上,本·****和他的追随者的面容不时从电视屏幕上闪过,播音员说:“面对这些疯狂的杀手,你会信任克里吗?”而克里则反唇相讥:“在布什和右翼共和党的领导下,我们失去了270万个工作机会,为历年来最差。”可怜的“摇摆州”的老百姓,要天天面对这些无聊的广告,该有多烦啊!

在网络时代,聪明的竞选顾问自然不会错过因特网。

电视广告算是批发业务,候选人可向受众兜售自己的观念;而因特网、电子邮件则给候选人提供了另外一种和选民交流的方式。有经营头脑的人士便看中了这块市场。

一家叫“基层企业”的公司和我有过深入交流。这家公司在2003年花50美元建起一个网站,为克拉克将军筹集竞选资金,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获得了50万人的支持,募集到200万美元。这家公司的董事长是麦克·迈库里,曾担任过前总统克林顿的发言人。其副总裁约翰·希林科和比尔·麦克因特里,详细讲述了他们利用因特网为候选人提供帮助的情况,但是二人拒绝透露收入,只说这家只有30人的公司收入颇丰。

美国总统大选的成年选民投票率不到50%,选民一是没时间,二是没兴趣,三是认为政治和自己无关,于是,这家公司建起网站,鼓励人们去投票。当然,这并不是在做“好人好事”,而是受人之托。如果是受民主党雇用的,就会想方设法让民主党支持者或倾向民主党的人去投票。

公司的服务方式是发送电子邮件。首先,他们在网站上征集民意,然后向合适的人群发送电邮,邮件通常会是人性化、个性化的,里面会有让人落泪的故事或令人捧腹的笑话,后面链接相关信息。在筹款时,也很讲究说话技巧。比如说,他们不说让收到邮件的人掏钱,而是说我们支持的候选人需要钱,如果在某月某日之后再寄就来不及了。另外,他们还会给捐赠者送些小礼品。

约翰·希林科说,现在的总统大选不在于你有多少支持者,而在于你的支持者中有多少人去投票。他认为网站推出的个性化交流,有助于劝说民众去给自己喜欢的候选人投票。希林科说,布什和克里都有自己的宣传网站,他们每则电视竞选广告的结尾,都会注明自己的网址。克里早在2004.年年初就设立了自己的中文网站。

2004年大选被称为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大选,而用在广告上的银子也比以前多。据统计,平均每周有500万美元用在广告上。两党竞选阵营至今在全美各大电视收视网投入5亿多美元打广告战,与2000年大选的2亿美元多出了一倍多。

2004年大选,布什和克里筹集的资金虽然大大超过从前,但两人加在一起也不过3.8亿美元,这么看,支付电视广告都不够,更不用说支持电话推销、入户谈话的费用和雇佣顾问公司的费用了。好在他们有强大的后援——“527"’团体。

2002年,美国出台“麦凯恩一法因戈尔德法案”。法案规定,不限制非政党组织接受巨额软钱,只要他们在大选广告中不旗帜鲜明地支持谁或反对谁。美国税法第527条谈到了这类组织,这类组织因此被戏称为“527”团体。

根据竞选法,“527"’团体不得与总统候选人或两党有任何正式联系,不得支持某个总统候选人,但可以进行攻击。这些组织出钱做广告,设定议题,在大选期问出尽了风头,其中最著名的“527”团体有反对布什的“MoveOn选民基金会”和反对克里的“快艇老兵寻求真相”。中立的“公共整合中心”(Center for Public Integrity)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从2003年1月1日到2004年9月30日,这些组织筹集了创纪录的3.91亿美元,其中的28个组织筹集了1.75亿美元,专门用于总统大选。其中金融大鳄索罗斯一个人就给了2300万美元。社论有立场,报道需中立 ——美国媒体大选期间有堵“墙” 2004年大选,189家报纸宣布支持布什,208家宣布支持克里,可谓旗鼓相当。可深入美国报社内部调查研究,你会发现每张报纸实际上都很复杂。

我采访大选时,拜访了多家报社、电台,和美国的同行们有过深入交流。他们告诉我,总体上看,共和党属于保守派,代表的是大资本家、大公司的利益,因而大多数媒体老板支持共和党候选人;媒体从业人员是典型的中产阶级,他们愿意看到属于自由派的民主党执政。

《西雅图时报》的社论作者布鲁斯·拉姆希说:“记者倾向于自由派,这是职业习惯;而新闻机构倾向于保守派,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一桩生意。”这样问题就来了:老板怎样通过自己的媒体表示对某一政党的支持?媒体从业人员怎样保证自己报道的客观?

在《西雅图时报》采访时,该报的笔杆子、社论作者兰斯·蒂凯详细介绍了该报的“政治倾向”。他说,“2000年大选时,我们支持布什,2004年我们支持克里。”谈到出现立场变化的原因时蒂凯说,今年8月底,社论组收到老板的一个备忘录,告诉他们转舵支持克里。之所以发生180度大转弯,据说是因为老板反对布什的伊拉克战争。

如我们在上一章所说,美国大选期间,大公司都是脚踩两只船,给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捐助同样多,以避免选错支持对象的尴尬,可同样是大公司的媒体为什么要选择一方予以支持呢?兰斯·蒂姆说,这和传统有关,发展到现在,读者希望这样。“现在读者都很忙,很难从繁杂的事实中做出判断,我们帮助大家做出判断。”他说,在市一级的选举中,大家对许多候选人不了解,因此需要报纸帮助他们,这是报纸的一种服务。“当然,有时候我们反对的人当选后也有些尴尬,这时候我们就会给他做一个采访,慢慢双方关系就逐渐润滑了。”他告诉我,2003年他们在市长选举中站错了队,他们点名批评反对的人登上市长宝座。我问他后来怎么样了,这位大胡子的老兄耸耸肩说,还能怎么样,开始拒绝理会我们的记者。后来我们发表文章,说了他几旬好话,双方握手言欢。

不过,话说回来,社论作者好歹也算文人,有着自己的独立见解,老板从支持共和党转向支持民主党,让社论作者转而写支持民主党的文章,他们难道会心甘情愿、言听计从?兰斯-蒂凯告诉我,通常情况下社论作者会听从,因为这是他们的工作。但在具体问题上,作者偶尔也会拒绝写和自己看法相左的文章。对此,社论组也有考虑,他们一般不会安排人写有悖于自己立场的文章,而是找其他人。

另外,关键一点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由派的记者,一般不会跑到极端保守派阵营的媒体去自讨没趣。

老板控制社论,这在美国媒体是行规,但是,对于新闻,老板通常不加以干涉,在《芝加哥论坛报》采访时,政治新闻主编鲍勃·赛格特说:“我们的老板支持共和党,报纸的态度反映在社论版,但我们的报道是中立的,反映双方观点。在报道和社论中间,有一道隔离墙,大家彼此互不干涉。”

如果媒体越轨,在新闻报道中出现偏见,就会出现麻烦。底特律公共电台助理新闻主任杰罗姆·沃根接受我采访时说:“尽管努力保持平衡,我们还是经常接到读者的电话,批评我们偏袒某一政党。我们这家电台以前就曾经因为偏袒某一党派被人烧毁。”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磨合,美国媒体对大选的报道通常是客观的,至少表面看上去如此。然而,他们的倾向性也是尽人皆知的。《西雅图时报》的兰斯·蒂姆认为,美国媒体整体来说是“略带自由倾向的保守主义者。”著名记者艾瑞克·奥特曼在他的著作《什么自由媒体?偏见和新闻真相》中解读了美国媒体。奥特曼认为,美国的媒体总体而言实际上是保守和“****”的。右翼保守派把任何不符合保守教条的观点和言论,包括温和派和中问派的,都一概标为偏向左翼或自由主义并予以贬低,其结果是,媒体实际上主要反映的是保守右翼的观点,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多地主宰着美国的政治生活。

对此,兰斯·蒂姆认为,“9·11”后,大家都感觉美国处于战争状态,一般在战争时,媒体都支持政府的行为,后来随着事态的发展,会出现独立的批评声音。他补充说,20世纪90年代,自由派在媒体处于领先,许多人也曾非常担心。

媒体有政治倾向,人们就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媒体。共和党人看倾向共和党的福克斯电视台,而不看支持民主党的电视节目。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学生和我聊天时说,许多年轻人的新闻来源不是传统的新闻节目,而是MTV。于是,一个悖论出现了:媒体娱乐化,对于过分娱乐化的媒体人们又不信任。

也许是因为媒体的倾向性,美国人在保持对政党不信任的同时,对媒体的信任度也出现明显降低。据2004年度的美国新闻媒体状况报告显示:从1985年到2002年,美国人认为新闻机构很专业的人从。72%降到了49%,认为媒体讲究伦理的人从54%降到了39%,认为媒体有政治偏见的从45%提高到了59%。与之相对应的是新闻媒体的垄断性加强:22家公司控制了美国报纸70%的发行量,10家电视公司控制了30%的电视台,触角延伸到80%的家庭中,有线电视的拥有者也都是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