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戴尔·卡耐基全传
3379800000032

第32章 讨价还价,权衡利弊得失

在卡耐基开办培训班期间,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在培训班开办了几期之后的一天早上,卡耐基如往常一样来到培训班的教室时,酒店的一位工作人员递给他一封信。卡耐基不知道这封信里会写些什么,于是赶紧打开,原来是酒店经理写给他的。

信中是这样写的:

尊敬的卡耐基先生:

如果你想继续租用酒店的场地办培训班的话,必须支付比原租金高出三倍的租金,否则酒店将收回您对场地的使用权!

卡耐基没想到会是这样,感到非常气恼,酒店经理怎么能毫无理由地增加租金呢?这不是坐地起价吗?卡耐基很想立即去找酒店经理理论一番。但他知道那样的结果。他抑制住自己冲动的念头,但是该怎么办呢?卡耐基心想:“我现在另寻其他上课地点已经来不及了,不仅培训地址都已经印好并分发到学员手里了,而且上课的时间、地点等信息也都已经公布出去了,该怎么办呢?”卡耐基内心很焦急。“看来只能和酒店经理好好谈一谈,争取有一个好结果。”

卡耐基是个有条不紊的人,为了谈判有个好的结果,他想起了美国一位叫富兰克林的推销家的发明,每当富兰克林要决定一件事情之前,总是拿出一张纸来,两边分开,左边写表示肯定,右边写表示否定。也就是说将一切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写在左边,右边写出一切对自己不利的理由,看哪边理由充分而做决定,然后请顾客也写出一张,权衡利弊,再决定是否购买。卡耐基想:“我为什么不尝试着用一下这种方法呢?”卡耐基拿定了主意之后,马上去见酒店的经理。

见到酒店的经理之后,卡耐基开门见山地说道:“尊敬的经理先生,你的信真让我吃惊。但是我绝对没有埋怨你的意思,因为如果换了我,我也可能会发出一封类似的信。你身为酒店的经理,让酒店尽可能地盈利是你的责任,因为你也要向酒店的股东负责,你看我说得对吗?”

卡耐基首先认同酒店经理的话,而且说得非常中肯。酒店经理原本以为卡耐基一定是来找他理论的,听到卡耐基这样说,酒店的经理笑着点点头。

卡耐基从口袋里取出了一张白纸,在中间画了一条线,一边写着“利”,另一边写着“弊”。然后这样说道:“尊敬的先生,现在让我们权衡一下,如果你坚持要增加租金的话,是否可以得到更多的好处?下面我们就用这张纸,把你因此可能得到的利弊分析一下。”

他在“利”这边的下面写下这些字:“舞厅空下来”。接着他说:“你把舞厅租给别人开舞会或开大会是最划算的,因为像这类的活动,比租给我当培训教室讲课能得到更多的收入。如果我把你的舞厅占用20个晚上来讲课,你的收入当然就要少一些。

“现在,我们再来考虑一下‘弊’。首先,如果你坚持增加租金,你不但不能从我这儿增加收入,反而会减少自己的收入,事实上,你将一点儿收入也没有,因为我无法支付你所要求的租金,我只好被逼到另外的地方去开这些课。”

听了卡耐基的话,酒店经理若有所思,卡耐基继续说道:“除此之外,你还有一个损失,这些课程吸引了不少受过教育、修养高的听众到你的饭店来,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不是吗?如果你花费5000美元在报上登广告的话,恐怕也无法像我的这些课程能吸引这么多的高层次人士来你的酒店。你要知道,在我的培训班上不乏一些事业有成的商界人士、社会名流,这对一家酒店来说,难道不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社会资源吗?”

酒店经理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卡耐基继续说道:“你不让我在你这儿讲课,会使你的酒店失去多少潜在顾客啊!我认为,你作为一个经理,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而不应只顾眼前!”

卡耐基一边说着,一边在纸上简单地写着,然后把纸递给酒店经理,说:“我这完全是站在你的角度,请你好好地权衡一下吧,如果你执意要增加三倍的租金,我只能说遗憾。”

第二天,卡耐基接到了酒店经理捎来的一封信,信中说:“尊敬的卡耐基先生,非常抱歉我先前做出的租金上涨三倍的草率决定,为了酒店利益考虑,现在我希望只将租金上涨一半,希望你能够接受。”

这是卡耐基的口才技巧应用于日常生活的一次成功实战。

卡耐基与酒店经理的整个谈判过程中,始终都是站在酒店经理的立场上,让对方时时感受到卡耐基是在为酒店的盈利着想。也正是这种态度,致使二人最终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在培训期间,卡耐基常常是就地取材,他曾将自己与酒店老板讨价还价的经历作为案例,讲给了学员们听。

卡耐基问学员们:“假设我按照一般人的反应,在收到酒店经理的提价通知之后,怒气冲冲地闯到经理办公室与他大吵一通,那么情形会怎样呢?”

学员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一场争论不可避免!”

卡耐基继续问:“那你们可知道,争论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学员们七嘴八舌地回答着,虽然答案各异,但中心意思都差不多—卡耐基和酒店的合作关系将破裂,闹个不欢而散的结果。

卡耐基静静地听着,最后这样总结道:“大家说得没错!争论只会导致两败俱伤。即使最后我能让酒店经理相信他的决定是错误的,但他的自尊心也会使他很难屈服和让步,最后将导致我租不到教室。”

“因此,请大家记住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的一句至理名言:‘如果成功有任何秘诀的话,那就是了解对方的观点,并尽量站在他的角度去权衡利弊,这包括你自己的,也包括对方的。’”

卡耐基在其著作中,曾针对“争论中没有赢家”这一观点,写过这样的文章:

大战结束后不久,有一个晚上我在伦敦,得到一个极宝贵的教训。那时我是澳洲飞行家史密斯的经理人;大战期间,他曾代表澳大利亚在巴勒斯坦担任飞行的工作。战事结束宣布和平后没有多久,史密斯在三十天中,飞行地球半周这件事举世为之震惊,澳洲政府颁赠五万元奖金,英皇授予他爵位。

在这一段时间,史密斯爵士在英国国旗下,是一个备受瞩目的人物……可誉称他是不列颠帝国的“林白”。有一个晚上,我参加一次欢迎史密斯爵士的宴会,那时坐在我旁边的一位来宾,讲了一段很幽默的故事,还用了一句成语。

说故事的那位来宾,认为那句话是出自《圣经》!其实他错了。我知道那句话的来历,我确实知道,那时我为满足自己的自重感,并且要显出我的优越、突出,而毫无顾忌地纠正了他的错误。那人坚持自己的见解……什么?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那句话出自《圣经》,他也认为他是对的。

这位讲故事的来宾坐在我右边,我的老朋友贾蒙坐在我左边。贾蒙花了很多年的时间,研究莎士比亚的作品,所以那讲故事的和我,都同意把这问题交给贾蒙先生去决定。贾蒙静静听着,在桌下用脚踢了我一下,然后说:“戴尔,那是你错了……这位先生才对,那句话是出自《圣经》。”

那晚回家路上,我向贾蒙说:“你明知道那句话是出自莎士比亚的作品,为什么竟说我不对呢?”

贾蒙回答说:“是的,一点也不错……那是在莎翁作品《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上。可是戴尔兄,我相信你应该知道,我们是一个盛大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一定要找出一个证明,指责人家的错误呢?你这样做会让人家喜欢你,对你发生好感?你为什么不给他留一点面子呢?他并没有征求你的意见,也不要你的意见,你又何必去跟他争辩呢?最后我要告诉你,戴尔,永远避免正面的冲突,那才是对的。”

“永远避免正面的冲突!”说这句话的人已经去世了,可是他给我的教训却仍然存在。

那个教训,使我受到极大的影响。我原来是个固执、倔强的人,小时候就喜欢跟兄弟们争辩,当我进大学后,我研究逻辑和辩论,而且经常参加各项辩论比赛。后来我在纽约与教授辩论,甚至,计划写一部辩论方面的书,几年后的今天,我一直羞于承认。

从那时开始,我曾静听、批评,从事数千次的辩论,同时注意事后所发生的影响。由于这些,使我得到一个结论,那也是一项真理,就是:天下只有一种方法能得到辩论的最大胜利,那就是尽量避免辩论……避免辩论,就像避开毒蛇和地震一样。

一场辩论的终了,十次中有九次,那些辩论的人,会更坚持他们的见解,相信他们是绝对正确的。

你辩论不能获胜,那你是真的失败了,可是你如果胜了,还是跟失败一样。为什么呢?假定你辩论胜了对方,把对方的意见指责得体无完肤,几乎指出他是神经错乱,可是结果又怎么样呢?你自然很高兴,可是对方如何呢?你使他感觉到自卑,你伤了他的尊严,他对你获得胜利心中感到不满。

你必须要知道,当人们逆着自己的意见,被人家说服时,他仍然会固执地坚持自己是对的。

巴恩互助人寿保险公司,为他们的职员定下一条规则,那就是“不要争辩”。

一个真正成功的推销员,他决不会跟顾客争辩,即使轻微的争辩,也加以避免……人类的思想,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有这样一个例子:数年前,有一个好争辩的爱尔兰人叫“奥哈尔”,来我的讲习班听讲。他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可是喜欢争辩,喜欢挑剔别人。他做过司机,后来是汽车公司推销员,由于他发现自己业务表现并不理想,才来找我的。我跟他说过话后,才知道他推销汽车时,常不愿接受顾客的批评而发生口角。他对我说:“我听了不服气,教训那家伙几句,他就不买我的东西了。”

对于奥哈尔,我开始不是教他如何讲话,我训练他如何减少讲话,和避免跟人争论。现在奥哈尔已是怀特汽车公司的一位成功推销员了。奥哈尔是如何做的?他说出自己的那一段经过:

“假如我现在走进人家的办公室,如果对方这样说:‘什么?怀特汽车……那太不行了,就是送给我,我也不会要的。我打算买胡雪公司的卡车。’我听他这样说后,不但不反对,而且顺着他的口气说:‘老兄,你说得不错,胡雪的卡车确实不错。如果你买他们的,相信不会有错。胡雪牌汽车是大公司的产品,推销员也很能干。’

“他听我这样说,就没有话可以说了,要争论也无从争起。他说胡雪牌车子如何好,我毫不反对,他就不得不把话停住了……他总不会一直指着胡雪牌车子,说是如何好,如何好。这样,我就找到一个机会,向他介绍怀特牌车子的优点。

“如果在过去我遇到这种情形,我会觉得冒火,我会指责胡雪牌汽车是如何的不好……我愈说哪家公司出品的汽车不好,对方愈会指它如何好,争辩愈是激烈,愈使对方决心不买我的汽车。

“现在回想起来,我真不知自己过去是如何推销货物的。由于这样的争论,不知使我失去了多少宝贵的时间和金钱。现在我学会了如何避免争论,如何少讲话,使我得到了许多的好处。”

就像聪明的老富兰克林常说的:“如果你辩论、反驳,或许你会得到胜利,可是那胜利是短暂、空虚的……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给你的好感。”

你不妨替自己作这样的衡量……你想得到的是空虚的胜利,还是人们赋予你的好感?这两件事,很少能同时得到的。

波士顿一本杂志上,有次刊登出一首含义很深,而且有趣的诗:“这里躺着威廉姆的身体,他死时认为自己是对的,死得其所,但他的死就像他的错误一样。”

你在进行辩论时或许你是对的,可是你要改变一个人的意志时,就是你对了,也跟不对一样。

玛度是威尔逊总统任内财政总长,他由从事多年的政治经验中得到一个教训,他说:“我们绝不可能用辩论使一个无知的人心服口服。”

玛度先生说得太温和了。据我的经验,不只是无知的人,任何人你都别想用辩论改变他的意志。

这里有这样一个例子:所得税顾问派逊,同政府一位税收稽查员,为一笔九千元的账目发生问题,争论了一个小时。派逊指出这是一笔永远无法收回的呆账,所以不应该课征人家的所得税。那稽查员反对说:“呆账?我认为这是必须要缴税的。”

派逊在讲习班上说:“跟这种冷厉、傲慢、固执的稽查员讲理,那等于是废话……跟他争辩愈久,他愈是固执,所以我决定避免跟他争论,换个话题,赞赏他几句。

“我这样说:‘这问题在你来讲,是一件很小的事,由于你处理过很多这一类的问题……我虽然研究过税务,但都是从书上得来的知识,至于你所知道的,都是由实际经验中得来的。我羡慕你有这样一个职位,我跟你在一起,使我获益不少。’

“我跟他讲的,句句都是实在话。那稽查员在座椅上挺了挺腰,就开始谈他的工作经验,讲了许多他所发现的舞弊案件。他的语气渐渐平和下来,接着又说到他孩子身上。临走的时候,他对我说,回去后再把这问题考虑一下,过几天给我答复。

“三天后,他又来见我,他说那笔税按照税目办理,决定不征了。”

这位稽查员,显露出一种最常见到的人性的弱点,他需要的是一种自重感。

派逊跟他争辩,他就施展他该有的权威,来获得他希求的自重感。如果有人承认了他的重要性,这争论也就自然停止了。由于他“自我”已伸展扩大,就随即变成一个和善,有同情心的人了。

拿破仑家里的管事,时常和约瑟芬打台球游戏。在他写的“拿破仑私生活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我知道自己球艺不错,不过我总设法让约瑟芬胜过我,这样会使她很高兴。”

我们要让顾客、爱人、丈夫,或者是妻子,在细小的争论上胜过我们。

释迦牟尼曾这样说过:“恨永远无法止恨,只有爱可以止恨。”所以,误会不能用争论来解决,而需要用外交手腕,和赋予对方同情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