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戴尔·卡耐基全传
3379800000019

第19章 激情澎湃,精彩亮相讲台

试讲的那天终于到了。卡耐基西装笔挺、精神饱满地站在熟悉的讲台上,他先用目光扫了一下教室里的听众,大约来了七八十人,既有公司职员,也有工厂里的工人。

卡耐基挥了挥手,示意教室里安静下来。然后他以洪亮的声音讲道:“女士们、先生们,非常欢迎各位来参加‘公众演说’课程。我来自密苏里州的乡村,在纽约打拼多年,我非常思念我的故乡。”

接着,卡耐基开始追忆他在密苏里州乡村的日子,他以詹姆斯·怀特坎姆·董利的《徜徉在六月里》这首诗作为开场白:

告诉你什么是我的最爱,

渴望徜徉在六月里。

大约是草莓成熟的季节,

某人午后,

总爱偷偷小憩片刻,

什么也不做。

卡耐基用这些优美的诗句,把自己的思绪带回了从小生活的密苏里州的农场,他仿佛又看到那绿油油的庄稼、悠闲吃草的牛羊,还有那给他带来无尽哀伤的102号河水……想到这里,卡耐基的眼中不禁噙满了泪花,他的朗诵也更加富有感情了:

我宁可待在果园里,

无拘无束!

头顶蓝天,足踏绿地,

有清新的空气可供我呼吸,

有如茵的草地可供我躺卧,

就好像有客来访时,

母亲在阁楼上布置的,

又厚又软的床!

当卡耐基朗诵完时,会场先是一片寂静,继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因为台下的人都沉浸在诗的意境中,幻想着乡间生活的优美宁静。在竞争激烈的都市里,对城市的厌倦是每个城里人的感受,大家都讨厌那灰色的街道、房子和天空。所以,卡耐基演说的切入点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听课的人们。

“先生们,女士们,我给你们念这首诗,目的在于向你们讲述一个故事。”

卡耐基挥了挥手,让大家静下来,又继续说道,“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我的故事!”听众不禁一怔,胃口被吊起来了,又满腹狐疑。

卡耐基滔滔不绝地讲完了自己成长的经历,言辞亲切又富有启发性和思辨性,他讲出了自己的困苦和忧虑,谈到了那些不眠的夜晚,涉及各种挫折和打击,还有自己不屈的奋斗。

最后,他饱含深情地说道:“记得我在农场里种了几十棵树,最初它们长得非常快,然而一阵风雪,每一根细小的树枝上都挂满了重重的冰。这些树枝却没有因重压弯曲着,相反地,都很骄傲地反抗着、支撑着,终于在沉重的压力下折断了—最后不得不被毁掉。这是悲剧啊!有时,我发现自己就像一棵小树,不同的是我深知在抗拒不可避免的事实和开创新生活之间,我只能选择一个!

“你们呢?你们可以在生活中,在那些无可避免的暴风雨之下弯下身子,或者因为抗拒它们而被摧折。如果每一个人在多难的人生旅途上,也能够承受所有的挫折和颠簸的话,就能够活得更长久,能享受更顺利的旅程。

“我在做推销员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名叫英格莱特的印第安纳州人。他曾告诉我,十年前他得了猩红热,随后又患了肾病。为了治病,他到处寻医问药,可都不见效。不久以后,他又得了一种并发症,医生说他的血压已经到了最高点,只有几个月的生命了,并让家人早些回家为他准备后事。

“这位英格莱特先生回到家以后,默默地沉思自己的这半生,心中痛苦不已,全家人知道他将不久于人世的消息之后也无限哀伤。然而,在经过一个星期的情绪低落之后,英格莱特先生对自己说:‘你真傻!既然只剩下仅有的几个月生命,为何还要在悲伤和沮丧中度过呢?’

“于是,这位英格莱特先生努力让自己显得快乐起来,他挺起胸膛,在家人面前露出微笑。他告诉我说,尽管这样做很费力,但他强迫自己这样做,因为这不仅对自己有帮助,也能让家人不至于太难过。

“后来,奇迹慢慢出现了,英格莱特先生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好转,血压也降了下来。一年之后,他仍然好端端地活着。后来当他再到当初那位医生那里复查的时候,医生非常惊讶地对他说:‘上帝啊!我以为你现在已经在坟墓里了!’

“最后,英格莱特先生告诉我说,如果他一直想着自己会死掉,那么医生的预言可能就真的实现了。而正是这种对待疾病的乐观态度,给了自己的身体一个自行恢复的机会,也才捡回一条命。

“各位想想看,英格莱特先生对待疾病的这种既不消极,也不过于激进的态度,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呢?

“如果我们不吸取教训,而去反抗生命中遇到的挫折的话,我们会碰到什么样的事情呢?答案非常简单,我们就会产生一连串内在的矛盾,我们就会忧虑、紧张、急躁而神经质。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抛弃现实世界的不快,退缩到一个我们自己所编织的梦幻世界时,那么我们就会精神错乱。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事实将会这样发生,想一想你们的生活经历,难道不曾如此吗?”

卡耐基说完,掌声响起来了,这掌声足足响了大约五分钟。卡耐基的试讲相当成功,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演说结束了,但是有些人却还不想离开。甚至有人优雅地走过来,和卡耐基握手、拥抱和问候,周围是一片称赞之声!卡耐基更是满面春风地对待一个又一个前来祝贺的人。

卡耐基看到学员们如此热烈的表现,心里很激动,认为自己的建议一定会被青年会会长采纳,专门为他开设一门“公共演说”课程。

当试讲结束后,青年会的会长立即将卡耐基请进办公室。

“先生,很对不起!你的演说是非常成功的,但是我们不需要心理医生,而只是想找一位可以教授如何演讲的老师。”卡耐基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内心里猛地一沉,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可是,会长,我也同样能启发学生怎样演说呀,甚至完全可以专门传授演讲的技巧和方式!”

会长一脸的迟疑,这时站在一旁的老教授说话了:“那有什么关系呢?社会关系学本来就是一项综合性的知识,一门复杂的学问。这位先生在这方面的造诣早就超过了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他完全可以当教授!”

这种难得的好话促使青年会会长下定决心,聘请卡耐基为讲授“公共演说”的老师。卡耐基很高兴会长的决定。

但是,会长又说:“工资按课时计酬,基本薪金是每节课一美元,没有什么异议吧?”

卡耐基马上摇摇头说:“我想应该是每节课两美元,夜校教师的工资都是这种水平!”

听卡耐基这样说,会长一脸的不高兴,又没有办法,发作不起来,他只好抱怨道:“青年会还要支付各种租金、税金和其他费用,学生又不多,给你这样高的薪水后,你能否保证能招来足够的学生呢?”

要知道卡耐基可做过推销工作,所以不知不觉中用上了销售时的绝招,“我给你吃回扣,怎么样?你付我两美元一节课,我以利润分享的方式为你工作。”

“好,一言为定!”会长满脸平和地说着,并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一张合同,“来,现在就可以签合同了。”

卡耐基非常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他有了一份安稳而固定的收入。从此,他白天写作、读书和备课,晚上在青年会里授课。只要他一站上讲台,他就可以启发他的学生,尽管他的学生中很多是商人。许多商人都精于赚钱,却不能侃侃而谈,他们急切地想获得演讲的技巧。卡耐基就成了众望所归,他的课程被冠名为“卡耐基课程”,他的教室被称为“卡耐基教室”。

最初,卡耐基每周有两节课,但人们对卡耐基的演讲课十分感兴趣,因为他们不仅可学得自己所缺的演讲技巧,而且能够在卡耐基课程里看到这个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历。因此,他不得不每个晚上都上课,学生太多了,几乎每次都要挤破教室。看到应卡耐基要求所开设的“公共演说”课程如此地受欢迎,青年会会长的心里也乐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