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萤光集:流萤作品及其他
3371200000011

第11章 作品(11)

我听后觉得很可笑,解释说:“根本不需要。我们甘肃海拔比内地虽然高些,但多在海拔一千米到二千米之间,只有甘南州高一些,但也不需要带氧气袋。”他接着问:“你们甘肃都吃青稞吧?”我回答说:“我们甘肃主要种小麦、玉米,而不是青稞,群众吃的也以面粉为主。”可见外地一些人多么不了解甘肃!这几年,我们接待了一些内地的同志,据反映,人家来之前,总是疑虑重重,想法很多,可是一来,印象很好。今年,参加全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的代表,一下火车,看到兰州宽阔的马路,鳞次栉比的高楼,不相信这是兰州。他们很有感慨地说:“真没想到兰州这么漂亮。”内地的同志来甘肃前想法很多,走时变化很大,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宣传部门应该很好地宣传甘肃,以便增进相互间的了解。

近几年,情况有变化,中央领导这两年多次来甘肃,对宣传甘肃起了大作用。自一九七八年我省对外开放以来,外国客人来的很多,一年达一万多人。国内从去年开始,已经感觉到兰州不错,今年仅宣教口就接待了三十三个全国性的各种会议。对这些送上门来的宣传对象,我们尽可能多地做好宣传工作,热情地接待他们。接待本身就是宣传。有一次,我接待日本秋田县卫生代表团,听翻译讲,他们来时带着好多食品、水果,结果我们招待他们的食品很美,而他们带的食品都搁在房间不去问津了。去年,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兰州召开,著名学者、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来以后,思想触动很大。他说,他没有想到甘肃变化这么大,这么好。记者采访了他,并请他写篇稿子,老先生写了,文章在报纸上登了,结尾是“上有天堂,下有皋兰”。后来,我见到他,我说:“季先生你把兰州与天堂相比,有些过奖了。”

他说:“我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也就这么写了。”我们的商品供应在全国也是相当不错的。有一次我接待《南方日报》社的社长,他对我们的自由市场很感兴趣,当他看到我们的牛肉面一碗才二角八分,大吃一惊!他说:广州这一碗面起码得一元多钱。

为什么提出宣传甘肃这个问题,这是从开拓西北、建设西北的大局出发的,从甘肃对外开放,搞活经济,振兴甘肃的大局出发的,也是从外国人、外地人不了解甘肃出发的。我希望,各级宣传部门一定要好好地宣传甘肃,以便使外国人、外地人全面地了解甘肃。

第二点,我们要宣传甘肃,自己应当对甘肃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了解,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甘肃观”。

我们甘肃有其不足,但是,我们也确有优势。比如气候,甘肃的气候比较干燥,河西风沙大,甘南高寒,但我们气候本身就有优势,七、八、九三个月,其他地方赤日炎炎,汗流浃背,而我们这里气候宜人,是天然的大空调,是旅游、避暑的胜地。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我们甘肃的地理位置很不错,地处西北五省的中央,铁路线贯穿东西南北。我省的版图呈宝葫芦形,东西一千六百公里,国内外的一些人不了解甘肃,以为到了兰州就到了敦煌,来后一听说兰州离敦煌还有一千多公里,大吃一惊。由于我省地域辽阔,各地差别性很大,色彩是多色彩的,层次是多层次的,潜力也是多方面的。李准拍《牧马人》来甘肃,到山丹后,当他看到祁连山头终年的皑皑白雪,山丹军马场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草原时,大为感慨,原来他认为甘肃是一片黄色。这种多色彩、多层次,为我们搞文学、艺术、摄影的同志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我们的资源也是多方面的,我们有色金属、水电的储藏量很丰富,现在我们只开发了一百多万千瓦,只占十分之一。我们宣传甘肃内容非常多,我省丰富的矿产资源、水电资源完全可以用图片、电影、电视、文字材料等多种形式进行介绍,以吸引外资到我省投资。文化上值得宣传的东西就太多了,过去对外交往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走向中亚、欧洲的,敦煌就是当年的“上海”。敦煌是谁建设的?我想大部分还是当地甘肃人搞的。那些栩栩如生、色彩鲜艳的壁画,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近几年,我们发现了原始社会的文化遗址——大地湾,距今六千多年,据考古的同志讲,大地湾比陕西的半坡村还要早,还要完整,内容还要丰富。我们打算花点本钱,把它搞成原始社会的展览点。我们还要宣传甘肃的历史人物、石窟、雕塑艺术等。像李广、张芝、皇甫谧等历史名人,可以宣传嘛。

像“东方雕塑馆”麦积山,南、北石窟寺以及崆峒山风景点等,应大力宣传。我们有些同志有时候妄自菲薄,身在甘肃也不了解甘肃,好像有点自卑感,说不起话。汉简是甘肃的一宝,有很高的价值,日本人很注意,我们有些同志却不知道,不重视。同志,这样不行啊!我们甘肃的经济在西北还是不错的,我们的石化、冶金、轻纺、机械工业等是有雄厚的基础和力量的。农、林、牧业我们也有一定的基础。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创名牌、宣传名牌,一个好的产品可以宣传一个地区。福建在沿海地区属较落后的,但它和日本合作搞彩电,人家就出名了,谁都想要个“福日”牌的彩电。我们有些同志不注意研究这个问题。今年,我到北京、西安出差,在街上看到的白兰瓜,只有拳头大,样子很难看,很不好吃;摆的东乡大接杏,因为运输包装不好,成了杏酱,苍蝇乱爬,没有人要,再这样搞几年,我们的白兰瓜、东乡杏名声就臭了。还有,今年开全国人代会,我省拿去了一些不怎么好的产品到北京,闹得光毅同志不得不作检讨。展销就是宣传甘肃嘛!拿不好的商品到北京展销,人家一看你就不行。我们省上有好多值得宣传的东西,只要我们思想解放,研究和解决宣传甘肃工作中的问题,就一定能取得成效。宣传甘肃大有文章可作。

第三点,近几年宣传甘肃工作的情况。

自一九七八年中央批准我省对外开放以来,我省的对外活动日益频繁。在新的形势下,在省委领导的重视下,已经做了一些宣传甘肃的工作。

1.已经出版了一些关于宣传甘肃的宣传品。去年,子奇同志陪耀邦同志去青海回来以后,就提出要宣传甘肃,指示省委宣传部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编印一本全面介绍甘肃的大型画册;第二件事是拍摄一部全面介绍甘肃的电影;第三件事是搞一个全面介绍甘肃自然资源、建设成就、发展远景规划的展览。子奇同志还讲:“我不但给你们布置任务,而且也解决你们的问题。你们算一下办这三件事,大体需要花多少钱,然后报财政厅,由他们去解决。”按照子奇同志指示,我们就组织力量去做。《甘肃画册》,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已在今年国庆节前出版发行;由兰州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陇上行》大型彩色纪录片预计明年二三月份可搞出来;展览已初步搞了,还要继续补充内容。

近几年,我省外事旅游部门在宣传甘肃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据我所知,宣传甘肃的电影就搞了两部,一部是旅游局委托新影拍的旅游片,另一部叫《大西北奇观》,是和香港凤凰电影有限公司合拍的,共九十分钟,在香港上映以来,很受观众的好评。我们应在香港搞它个“甘肃热”。为了跟上新形势,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要,还出版了《甘肃》画册、《甘肃旅游指南》等宣传品,对游客了解甘肃起了很好的作用。

省电视台为宣传甘肃,也做了大量工作,成立了对外宣传部,并和日本秋田电视台合拍了《甘肃大地纪行》。另外,省电视台这几年还摄制了几部在全国获得好评的电视剧,如《山道湾湾》、《兵车行》、《命运在敲门》等,对宣传甘肃也起了作用。

文化部门近几年有几出戏在国内外很有影响,如《丝路花雨》、《西安事变》、《南天柱》等,饮誉国内外,也宣传了甘肃。

近几年,甘肃日报、省记协、省出版社、省电台、外贸部门,以及一些地县、厂矿企业也为宣传甘肃做了不少的工作。

2.积极做好送上门来的客人的宣传工作,用活生生的事实宣传甘肃。自一九七八年中央批准我省对外开放以来,我省已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并同日本的秋田县、新西兰的克赖斯特彻奇市建立了友好省、县(市)关系,外事活动日益频繁,游客与日俱增。据有关部门统计,这几年,到我省来旅游的外宾和海外华人达五万多人。另外,由于近几年我们加强了对甘肃的宣传,吸引了一些全国性的会议和大型文艺、体育活动在甘肃举行,也吸引了一些6国内游客到甘肃来观光、旅游。

对这些来宾,我们不分内外,都热情接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这儿我不用一一举例了。

3.主动走出去,扩大影响,宣传甘肃。今年,省委、省政府为了贯彻中央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把甘肃宣传出去,由侯宗宾副省长在北京举行了一次招待会,共有三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百多名客人参加,宣布了我省招标的六十个项目。我省驻上海办事处也举行了对外开放项目介绍会。

驻各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的我省工作人员,也做了不少宣传甘肃优势的工作,这些都起了良好的作用。

总的来看,宣传甘肃的工作虽然我们做了不少,收效也不小,但是,从形势发展对我们的要求来看,还差得很远。具体地讲,就像中央对外宣传小组讲的那样,我们的宣传东西少、实效差、不对路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的改变。

第四点,一九八五年宣传甘肃的安排,给大家讲一下。

这个问题根据讨论意见修改后,正式发文。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加快,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定要有强大的对外宣传工作为先行,在新形势下,对外宣传工作怎么搞,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宣传甘肃的工作,涉及面广,不是一个部门孤军作战可完成的,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优势,组织力量,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搞。一九八五年如何宣传甘肃我们拉了一个单子,希望大家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总的想法,我们宣传甘肃的口号是:“让世界了解甘肃,让甘肃了解世界”;目的是:增进了解,消除偏见,吸引人才,吸引资金,振兴甘肃,开拓西北;宣传甘肃的对象是:外国人、外省(区)人;方法是:走出去,请进来;宣传方式是:多侧面,多样式,多渠道;宣传内容是:我省的历史,现状,民族,自然概况,矿产资源,水电资源,文化遗产,农、林、牧业潜力,经济文化成就等。我们在宣传甘肃工作中,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好的,我们不夸大;差的,我们不回避。

以上讲的这些意见,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1984年12月28日

(注:该讲话于1985年3月6日在《甘肃日报》以《宣传甘肃振兴甘肃》为题发表,发表时有改动。)

甘肃农民报的通俗化编写工作

——为****甘肃省委党校新闻班写的讲稿(1956年10月)

引言

学习通俗化的编写方法,把我们的报纸办得生动活泼,使读者喜闻乐见,是目前整个报纸工作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特别是要办给工农大众直接阅读的报纸,更要重视通俗化的学习。目前,通俗化的死敌——党八股,还是非常跋扈的,毛主席早在1942年《反对党八股》演讲里指出党八股的八大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藉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不负责任,到处害人”等,可以说俯拾皆是。现实生活是那么丰富多彩,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群众语言是那么生动活泼,切实有力,风趣幽默,可是一拿起我们的报纸,又显得那么样呆板无味,使读者叫苦,不爱看。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里,毛主席曾为此写了一条按语,讲道:“我们的许多同志,在写文章的时候,十分爱好党八股,不生动,不形象,使人看了头痛。也不讲究文法和修辞,爱好一种半文言半白话的体裁,有时废话连篇,有时又尽量简古,好像他们是立志要让读者受苦似的。”怎么办呢?毛主席在同一条按语中教导我们:“这就要求我们的报纸和刊物的编辑同志注意这件事,向作者提出写生动和通顺的文章要求,并且自己动手帮作者修改文章。”为了肃清党八股,改进党的文风,我们这些做报纸编辑工作的人,应该十分自觉,在通俗化方面多多下些工夫。

究竟什么是通俗化,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怎样才能是一张通俗化的报纸,以及怎样办通俗报纸,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很复杂和细致的。今天只就甘肃农民报创刊五年多来所碰到的一些问题,和所采取的一些做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有用的加以吸取,无用的加以抛弃,错误的加以指正。

这一讲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讲些一般道理,属于我们对于通俗化的认识;第二部分是讲些通俗报纸工作中的基本问题,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第三部分是讲某些文章体裁和专栏的编写问题。

第一部分从农民报的特点谈起为了教育农民,指导农村工作,党创办了许多农民报纸,有的省上办,有的专区办,有的县上办,在我们省就有六十多种,以后还要陆续增加。这些农民报纸,和其他类型的报纸比较起来,是有其明显的特点的。

农民报纸最根本的一个特点,是面对农民讲话。一般报纸,比如甘肃日报,它的读者成分是很广泛的,有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商业从业人员、战士、干部、学生、知识分子、民主人士等,可以说,七十二行,三教九流,都是它的宣传对象。这就使得它的内部活动和版面配备、宣传锋芒,也是很广泛的,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要求它去研究和指导。可是农民报纸,它的读者成分是比较单纯的,绝大多数是农民,而且一切宣传要直接面对农民来讲,和一般报纸比起来,在各方面是迥然不同的。比如:在机构组织上,农民报纸只能就农村生活来分工,如农业合作化、农业生产、农村财经工作、农村文教卫生工作等,而不像一般报纸按照整个社会生活来分工,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财经贸易、政法等。在人力使用上,要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力量集中到农村工作方面来,了解情况,培养通讯员,编写稿件。虽然有时候也要派人到工业、交通等部门去了解情况和采访,那也是为了向农民宣传工农联盟,不是企图去解决工业交通方面的问题。在研究农村工作问题时,必须从领导(从省级领导一直到乡村领导)、干部、农民三方面去作全面了解,看各个环节存在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使自己心中有数,了如指掌,但在编写稿件的时候,要面对着农民,集中力量来解决农民当中存在的问题,至于领导和干部方面存在的问题,只捎带提一下,或者根本一字不讲,那是由其他报纸来解决的。总之,我们办农民报纸,虽然在内部活动的时候,左顾右盼,看上看下,是允许和必要的,但在报面讲话的时候,必须嘴巴对着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