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萤光集:流萤作品及其他
3371200000010

第10章 作品(10)

我小时候听老师讲:“人为万物之灵。”长大了听人讲:“人是最宝贵的。”既然人是最宝贵的,也就是最有价值的,我们应该经常告诫自己,要自尊自爱,不要使自己贬值。

究竟怎样看一个人,我想最主要的就是看他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怎样对待社会。在处理这些问题当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人为什么活着,对社会是给予还是索取,这是一个根本问题。我们不否认个人利益,尊重、保护每一个人的个人利益,宪法就这方面写了许多条,但是我们反对个人利益至上,反对个人主义。有的人讲,我们过去在这个问题上要求多少有点“左”,我问怎么“左”?他说,“人是自私的动物”这一点是否定不了的。前几年《中国青年报》讨论潘晓提出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就有人提出,自私是人的本性。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论点,我国古代的荀子就著有《性恶》篇,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杨朱也讲:“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资产阶级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认为,调动干部的积极性,是有政策问题,是有经济利益问题,但是具有不同思想的人,对待问题是会采取不同的态度。思想比较好的人,在个人经济利益、荣誉、地位面前,会处理得好一些。而思想比较差的人,在个人经济利益、荣誉、地位面前,往往处理得不好。在日常工作中,你只要稍加注意,不同思想的人,对待同一问题,所采取的态度截然不同。比如,委派一个同志到一个单位去工作,有的对前任成绩充分肯定,有的则采取贬低别人的办法来显示自己,甚至把前任的成绩记在自己名下。向领导汇报工作,有的实事求是,全面讲,有的只报喜不报忧,还说什么报喜得喜,报忧得忧。有了矛盾,有的正视解决,有的视而不见绕着走。

出了问题,有的肩膀很宽,有的则上推下卸。凡此种种,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来。我们做组织工作的同志,就是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观察人,识别人,全面、正确地去评价人。

在怎样做人这个问题上,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要求,我们讲做人,就是要做共产主义新人。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里面讲,做人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小平同志这几年反复讲,做人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看起来就那么几句话,但针对性非常强。这几年,有那么一批人,热衷于“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热衷于捞实惠,抓票子,还说:“不捞白不捞。”理想淡薄,纪律松懈。这种状况,当然不能长久继续下去,中央已经采取措施,要抓教育,抓纪律,着重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我们观察人,除了观察他是否具有一个人起码应具备的诚实、正直等优秀品质外,还要观察他是否是一个有作为、有抱负、有事业心的人。我们在选拔干部时,视野要开阔一些,站得要高一点,不要就人头抓人头,要就事业抓人头。我们的事业就是搞两个文明建设,这是我们的总任务。我们选干部、配班子,要为总任务服务,否则,我们组织工作和总任务会搞成两张皮。我们一定要既关心干部工作,更要关心党的总任务,从经济建设、“四化”建设的需要出发,需要什么干部,我们就配什么干部。我们要通过事业考核干部,通过干部推动事业,用“四化”干部去推动“四化”建设,这样水乳相融,就不会是两张皮了。不然人家搞经济的,就会感到组织部门撑不上劲。过去我在宣传部门工作,总感到宣传工作和实际工作两张皮,情况不了解,说话说不到点子上。我们组织工作也有这个问题,无论如何要贴得很紧,为经济工作服务,为党的各项事业服务。

在做人问题上,我们要提倡首先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好同志。一些好的同志得到提拔重用,这本身就是一种提倡。不要让那些投机取巧,阿谀逢迎,到处钻营,要名誉、要官的人得逞。韩非子说过:“所举者必有贤,所用者必有能,贤能之士进,则私门之清止矣。”讲的就是贤能的人被提拔重用了,钻营利禄和伸手要官的事就可以杜绝了。一个人做人的品德怎么样,群众是非常清楚的。当然,好人不一定能当好官,这里面还有个才能问题,但要做一个好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是一个很好的同志。这就是“德才兼备”中的德的问题。做不好一个人,就一定做不好一个领导者,他的思想水平连一般人的水平都达不到,怎么能希望他做一个好的领导干部呢?他的思想品德不好,一上台就会搞以权谋私,拉拉扯扯。也有一些同志品质不错,就是能力差一些,要当好一个官也就有困难。但对那些能力还可以、思想却很糟的人,尉健行同志讲,在领导岗位上不能用这些人,如果用了,就会脱离群众,归根到底影响党的事业。我感到讲得很深刻。我们选人,不能离开人的品质,单纯去看一个人的本事,有才无德,其才足以济其奸,这种人一旦掌了权,其害无穷。古人尚且懂得“德不称其祸必酷”的道理,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共产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唯一宗旨,所以用人一定要重视其为人。一些乡镇企业,就那么百八十人,那个人能力强,但思想作风稍差一些,也可以,因为范围小,影响也小一些。但比较高的领导岗位,它的工作范围比较大,权力也比较大,就必须德才兼备,必须是很好的同志。如果看能力还可以,但在做人上欠佳的话,就不能使用。

我这次讲话,概括起来,就是我们要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同志,奋发努力,为党、为人民求点学问、做点事情。

1985年12月6日58

宣传甘肃振兴甘肃

——在全省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同志们:

今天上午,我就宣传甘肃作个发言,共讲四点意见。

第一点,为什么提出宣传甘肃这个问题。

宣传甘肃,是我们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来的。根据党代会报告精神,省委宣传部今年在整党过程中,研究今后工作的时候,把宣传甘肃作为我们整个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准备组织力量,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省委为什么在第六次党代会上提出这个问题?我的理解,这是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根据党的十二大的总任务提出来的。

首先,从开拓大西北来讲。近一二年,耀邦、紫阳等中央领导同志来甘肃视察工作,我们省上领导同志到中央汇报工作,中央领导同志反复讲,到本世纪末、下个世纪初,我们整个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要转向大西北,甘肃是开拓西北、建设西北的依托和纽带。紫阳同志一九八二年到我省视察,在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以后说,甘肃有能源优势,有那么多的水电储量,好多重工业厂子就可以摆在这儿,甘肃不一定要求轻、重工业比例那么协调。我们国家是“东轻西重”,东边是以轻工业为主,西边以重工业为主。目前,沿海地区经济基础较好,技术力量比较雄厚,交通条件也好,因此,沿海地区先开发,以后,我们国家的战略重点将转向西北。去年中央调整领导班子时,也讲到这一点。中央的战略思想,是把甘肃作为开拓西北、建设西北的纽带。

这是根据西北和我省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第一,甘肃地处西北五省的中心,铁路四通八达,铁路线比西北哪一个省都长。第二,甘肃的工业有一定的基础,我省的水电、冶金、机械、石化等工业在全国占有相当的地位,兰化、兰炼、兰石、金川、白银等都是我国同行业中数得着的大企业。第三,我们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现已探明的有六十四种矿藏,其中十种占全国第一位,二十三种在全国前五位之列;水电资源也很丰富,有一千二百多万千瓦。第四,我省的农、牧、林业发展潜力也很大。第五,我省疆域辽阔,共有面积四十五万多平方公里,很有发展前途。从以上情况出发,中央把开拓、建设大西北的依托和纽带放在甘肃的战略思想是符合实际的,是完全正确的。既然中央有了这个打算,我们的宣传工作,特别是宣传甘肃的工作怎么搞,这是形势的发展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在新的时期,党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必须坚定地贯彻执行为实现党的总任务、总目标服务,密切结合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来进行的指导方针。”依此精神,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党的宣传工作,应该紧紧围绕中央这个战略决策,广泛深入地宣传国家建设的重点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转向大西北的客观必然性,宣传我省在开拓西北、建设西北中所起的作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为国家建设重点的转移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央提出这个战略决策后,许多搞学术研究和理论工作的同志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开始研究西北的历史、西北的民族和人口、西北的经济开发,等等,为建设西北、开拓西北积极做贡献。去年,耀邦同志到青海视察时题词:“立下愚公志,开拓青海省。”到我们甘肃视察时,又提出了“种草种树,治穷致富”,“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把甘肃变成一个全国第一流的林业基地和牧业基地”的战略思想。我们一定要下定决心,很好地宣传甘肃,振兴甘肃。

其次,就我们甘肃本身来讲,也需要很好地做些宣传。我们甘肃地处祖国的大西北,距内地较远,在很长时期内,交通不大便利,外面来的人少,对甘肃不大了解。我们甘肃的气候是比较干燥,经济、文化比内地的发达省份还有一段差距,特别是山区、老区、中部地区困难就更多了。这样,给人引起许多误解。另一方面,我省为了贯彻中央“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加快经济的发展,决定实施两个对外开放,一是向国外开放,另一个是向外省、市(区)开放。我们已就此做了一些工作。今年,全国人代会以后,省上专门在北京开了一次招待会,并拿了一些项目,邀请几百名外国记者、商人和其他省(区)的同志,介绍了甘肃的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的宣传工作应当跟上去,大张旗鼓地宣传甘肃,宣传我们的两个对外开放政策,宣传我们甘肃的优势,以便吸引国内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人才。据我所知,现在我们许多条件很好,比如,土地条件、矿产资源,劳动力也不缺乏,就是缺资金、技术和人才。现在国家对我省的基建投资还不多,我省的财力又有限,假如我们有资金,有技术,好多事情就可以很快办成。别的不说,就拿咱们三十多万千瓦的大峡水电站来说吧,一旦搞起来,现在河里流的水,将变成电,变成人民币,流到我们口袋里。我们刘家峡建设时花了六个亿,现在几个六个亿都拿回来了。如果我们有钱,花上几个亿把大峡水电站搞起来,我们不仅在经济上受益,而且还可以解决兰州地区的电炊问题、空气污染问题。大峡水电站我们现在搞不起来,就是缺这几个亿的投资。这只不过是一例,现在我省好多事情就是缺资金。所以我们对内地开放,对外国开放,目的是吸引它们的资金、技术来。昨天,子奇同志在传达三中全会精神时说,有的省很愿意来我省投资,条件只是我们供应电。现在就是需要我们把我省的优势介绍出去,把我省的打算介绍出去。这些,确实是宣传部门应当干的事。人家不了解你,怎么跟你合作,所以要搞好甘肃的工作,就需要做好宣传甘肃的工作,这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近代,人才、技术大量的西来,有过三次。一次是在晚清,左宗棠带来大量人马,“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我省二毛厂和兰通厂的前身就是那时搞的,使甘肃有了现代工业萌芽。第二次是抗日时期,茅盾到新疆,写《白杨礼赞》,西北师院也是那时迁来的。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搞156项工程,来了大批人,信大祥商店、肉联厂、搪瓷厂等成建制迁来,小学教师也来了不少。可以预见,随着建设发展,会有第四次高潮,向美国开发西部那样。

第三,宣传甘肃也是针对一般人对甘肃不了解提出来的。现在,国际上许多人知道敦煌,而不知道甘肃,敦煌在国际上赫赫有名,走到哪里,都有敦煌的招牌。美籍华人就搞了一个敦煌广播电台。最近,我到香港去,香港的敦煌招牌多得是,这个是敦煌公司,那个又是敦煌商店,仅敦煌大酒店就有两家,但人家不知道敦煌就在甘肃。

国内的人也一样,除知道敦煌外,下来就是知道兰州,真正了解甘肃的人就很少,好多人不知道甘肃、兰州、敦煌是什么关系。国外对甘肃了解的人就更少了。在国内一提到甘肃,人家就认为,遥远、荒凉,飞沙走石,寸草不生,经济文化落后,好像就生活不下去。许多人对甘肃缺乏一个全面的、客观的、正确的认识。许多没有到过甘肃的人,对甘肃的印象,还停留在唐朝边塞诗阶段。唐诗对外地人了解甘肃确实起了副作用。一首诗,对人的影响可大哩!可以起消极作用,也可以起积极作用。今年夏天,我到苏州去,国内外好多游客到寒山寺,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张继有一首“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枫桥夜泊》诗。这首诗在国内是妇孺皆知,在国外特别是日本也很流行,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就把寒山寺的那口古钟搞走了,现在挂的是仿造的。

这几年好多人来这里,就是想听寒山寺的钟声。就这么一首小诗,给寒山寺引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招来了万贯财宝。古时也有好多诗人来甘肃,写了不少艺术水平较高的诗,但是,有些诗句,如“西出阳关无古人”、“春风不度玉门关”等,确实给我们帮了倒忙。青海的同志讲,我们还不及你们,人家说我们青海是“古来白骨无人收”。

所以许多人对甘肃的印象不是来甘肃留的,而是小时候念边塞诗留下的。当然,我们也得承认,甘肃有些地方确实也比较荒凉。一九八○年,我们西北五报会在兰州召开时,我接待了一个《人民日报》社的同志,他是第一次到兰州,我到机场上去接他,一下飞机,我问:“怎么样?”他说:“除了可怕二字,再没有办法形容。”确实从飞机俯瞰兰州北山,光秃秃一片,拉羊皮不沾草,确实可怕。但一进入市区,他的印象马上转变,一再说,兰州真不错。去年,我接待全国记协《丝绸之路》采访团,一个《河北日报》社的记者讲,河北水利学院一个女学生,学水利勘测设计的,去年毕业后分配到甘肃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这个单位按说不错嘛,在兰州,还跟她的专业对口。可是,由于这位女同学不了解甘肃,把甘肃想得非常可怕,不愿来,最后竟走上了轻生自杀的道路。这件事我听了后,触动很大。我们有必要向国内外做好宣传甘肃的工作,希望这类痛心的事件再不要发生。

我们有必要把我们的真实情况告诉人家。有一次,我碰到了一个内蒙古的老同志,他问我:“听说,你们甘肃干部下乡都背着氧气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