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英雄盖世话韩信
3323200000007

第7章 牛刀小试震天下

韩信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战后全军聚餐。本来地点是选在赵国的王宫,但他最后还是改在了军营,因为他不想给这个举国上下正沉侵在亡国悲痛的臣民们更多的刺激,他知道对于被征服者来说应该给予的是安抚而不是羞辱。他不是项羽,他没有他那么霸道和残忍,把秦国皇宫抢劫一空后还放上一把大火。他把参加这次战役校尉以上的军官都请进了自己的中军大帐,亲自设宴犒劳。赵国府库充盈,所以大家餐桌上的菜肴丰盛。韩信下到席间亲自为每一位军官斟酒,他们个个受宠若惊,这是他们在汉王那里从未受到过的礼遇。面对香气四溢的美味佳肴和香醇的美酒,没有人急着举杯也没有人急着动筷。他们也不再介意韩信当初没让大家吃饱饭就去打仗的事儿,而是都怀着与开战前质疑完全不同的神情,取而代之的是叹服和崇拜。他们说以前跟着汉王打仗稀里糊涂所以总打败仗,现在跟着大将军打仗虽然也稀里糊涂可总能打胜仗,为什么?而且兵书上说安营扎寨要背靠山岭面向河流,而今天将军您却让我们背靠河流置于险地,反而能胜为何?韩信知道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已经真正让人信服和承认了。作为一位军事指挥官韩信很清楚,对自己的君王要讲的是宏观的战略,而对自己的部下他要讲的是具体的战术。事实上韩信不但是一位卓越的军事指挥家,而且还是一位军事理论家,他和张良后来合伙编著了一部兵书,这在《史记》和《汉书》中都有记载,可惜此书不知什么原因并未流传于世,不然或许也可能与《孙子兵法》齐名。韩信对大家说,你们以前打仗缺乏训练(乌合之众),战斗力低下,就象街上的老百姓。我把你们置于只有拼死一战才有活命的险地,也才能激发你们的战斗力,这就是致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先前项羽在面对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时,部队渡河后他下令破釜沉舟和秦军决一死战,最后击败秦军也是同样的道理。原来这打仗还真是不能光玩愣的,要动脑子。他们开始信服眼前这位曾受过胯下之辱不怎么被人瞧得起,还有几分文弱的新统帅,确实有着非凡的才能。看来这打胜仗的日子大家以后是要天天过了。

宴会刚刚结束一名军官让士兵推进了五花大绑的李左车,李左车原以为自己将要带往的目的地一定是被处决的刑场,当他进门时看见营帐门口悬挂的帅旗上写着大大的韩字,估计是韩信的中军大帐,心里纳闷难道这韩信还要亲自给他过堂。

“启禀大将军,赵国广武君李在车带到。”军官禀报。

正在查看缴获的赵国府库档案的韩信一愣,连忙从桌案边走下来,竟面带笑容,记住不是面带杀气,感情象是见到了一位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他先仔细打量了一番李左车,身材清瘦,面容疲惫,但却目光炯炯,虽身为俘虏并无半点惧怕和慌张,显出与众不同的气度。

“你们退下,”韩信向自己的部下示意,然后亲自为李左车松绑,“对不起让先生受惊了。”

此时的李左车确实有点惊,但是受宠若惊,他没想到连破三国,只用了一天功夫就让赵国二十万大军飞灰湮灭的奇才韩信会亲自给他松绑。眼前的韩信银盔银甲,气宇昂然英气逼人,眉宇间透着睿智和沉稳的儒将风度,心里感叹赵国能败在这样的人手里也算不冤。

“先生请上坐,”韩信把李左车让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吩咐士兵端上酒菜,“先生请用酒饭,算是韩信为你压惊。”

“我乃亡国之臣,何以受将军如此礼遇。”李左车有些坐不住了。

“先生先用餐,有话随后再说。”韩信为其斟酒。

李左车只好先吃饭,虽然心里不踏实,但他也相信饭里没下毒。

酒足饭饱后韩信又让侍卫递上了沏好的上等清茶,此时的李左车感动得差不多快要哭了,自己身为一个战俘何以受到对方主将如此高规格的礼遇。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是个人才,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这个世界的稀缺资源,他就跟制造原子弹需要提炼的铀和钵一样,矿石不好找一旦找到它们再加以科学的提炼利用就会产生令人恐怖的能量。所以人才不论是攥在自己人手里还是落在敌人手里他都是一块宝,重要的是你识不识货。很显然韩信是识货的,开战前,当他得知安国君陈余拒绝了李左车建议对汉军采取身后袭扰,前后夹击数日围困的正确战术后,他就深知此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下令要活捉他。如果要说韩信和项羽的区别在那里,那就是他从不刚愎自用,懂得集广意定良策的道理。而项羽总是盲目自大目空一切。

韩信和李左车相对而坐,并再此向其行礼后说:“我久闻先生乃赵国名士,足智多谋,现今我想向北攻击燕国,向东攻取齐国,敢问先生可有良策与我?”

李左车这下心里踏实了,原来韩信是有求于他,自己在别人心中多少还是个有分量的人物。当然他也不是个不识相的人,必要的谦虚谨慎态度还是要表示的。

“我听说打了败仗的将军是没有资格谈论勇敢作战的,亡了国家的士大夫是没有资格来谈论治理国家的。现在我是将军您的俘虏,怎么有资格和您一起来谈论军国大事啦?”李左车很客气地推辞。

韩信笑笑,他并不介意对方的故作客气,他心里草有一番劝词:“大家都知道以前百里奚在虞国时虞亡,但他后来到了秦国,秦国强盛而后称霸。这并不是在虞国时他就愚蠢而在秦国时他就聪明。而是虞国的国君发现不了他的才能,拒绝采纳他的谋略。如果当初安国君听从了你的建议,可能现在作为阶下囚的就应该是我韩信了吧。”言下之意就是赵国的败亡不是老哥你的责任,你已经尽力了,良禽择木而息,良臣择主儿侍。现在正是你重新选边站队的机会。

当然识时务者来俊杰这句话李左车还是懂的,能为韩信这样如今炙手可热的人物出谋划策,无疑是件很有面子的事儿。他对目前的形势很清楚,也作过比较透彻的分析所以他是有发言权的。看着韩信礼贤下士的功夫都下到这份上了,他也就不躲躲闪闪的了,针对韩信的战略目标结合目前的各方力量势态的走向,发表了下面的言论。

“常言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今天承蒙将军如此看得起我,我愿意献出我的一点愚见共将军参考。成安君陈余本来是有保全赵国的良策的,可惜他不能好好的运用,一战失利,最终才导致亡国之祸,自己也丢了性命。如今将军您连破三国,威震四方天下闻名。这是对您最有利的一面。现在您要去攻取燕国和齐国,我认为攻城略地不一定非要用战争的方式,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佳选择。况且如果现在去攻打这两个国家,您必须劳师远征,我听说燕国的城墙很坚固,而齐国的实力很强大,如果他们联手,您又长期与他们僵持不下,到时候军队断粮,人心涣散,战事久拖不决一定对您不利。”

“我当如何?”韩信连连点头认真倾听。

“我认为将军您目前应该在赵国按兵不动,安抚人心,让赵国人都臣服于您,觉得您是他们的救星。然后将军队调往燕国的边境,再派人去燕国说以厉害劝降,燕国惧怕您的威名又感慨您的仁义一定会归降于您。再用同样的方法去说服齐国。到那时候项羽和刘邦的胜负就会见分晓了。将军以为然否?”说完这番话后李左车静静地注视着韩信。

此时韩信脸上已是欣喜溢于言表,他端起酒杯:“听先生之言,韩某茅塞顿开,若我能取下燕齐两国,先生是立头功。我以茶代酒敬先生一杯。”

“左车身为阶下囚。今能为将军献策真是荣幸之至。”李左车连忙端起茶杯恭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