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英雄盖世话韩信
3323200000006

第6章 牛刀小试震天下

战场上的指挥官往往有两种人,一种是真正的军事家,一种是伪军事家。他们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用理论服务于实践,后者是用理论完全指导实践。前者从来不把兵书当教条,后者往往兵书背得烂熟,理论头头是道,场场战役都想用兵书战例去套,平时牛皮烘烘谁也看不上。就象曾经的苏区那帮毕业于苏联什么军校的海归和毕业于国内的那个闻名于世的黄埔精英们,都看不上毛主席这个土包子的游击战一样,在较量尚未开始之前理论强的常常可以取得优势。理论就是前人的经验和成功,热衷于理论的人总是认为自己可以翻版别人的成功,而不是自己去创造奇迹。显然这个成余属于后者,不清楚他是出至于当时的那所军校,可以肯定此位仁兄是下过不少功夫读过不少兵书的,他看不上李左车偷鸡摸狗畏首畏尾的战术,他要和韩信面对面地打一场正规战,当然他确实有这个资本和实力,二十万对三、四万,似乎换了谁都会这么干。只懂兵书不懂兵法历史上的赵国是有过惨痛教训的。秦国统一六国时,秦国首先选取了进攻当时最强的对手就是赵国,只有赵国的实力和秦国有的一拼。赵国在战争的后期任用了只知道纸上谈兵的赵括,结果长平之战秦军主将白启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打败赵军,活埋了四十万赵军战俘,成为历史上最大最恐怖的战争惨案,也直接导致了赵国的最后灭亡。现在又出了个成安君陈余,我们常说让历史告诉未来,然而未来往往又一次次悲剧性地重蹈着历史的覆辙。这可能就是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个人都无法挣脱的宿命轮回吧。

在通往井陉关最后的一段路程上,有一条类似于一线天的小道,韩信命令部队停止了前进,这条路比先前的更为狭窄,最窄处还不到两米,强壮的马匹过起来都很困难,而且两边都是十几仗高的崖壁,此处显然是设伏的最佳选址。说是一条路,如果赵军在崖顶上早有伏兵,那么这无疑是一个张开的虎口。也就是兵书上所说的险地。但是韩信即没命令部队改道,也没命令部队安营扎寨,而是让所有人都陪着他在一起静静地等待,等待一个大家都迷惑只有他才明白的答案。一个时辰后一匹快马飞奔而来,在峡谷的另一端停了下来,马上那个人完全赵国的装束,他下马后快步穿越峡谷,韩信亲自下马迎接了他,那人没有拿出什么类似鸡毛信的东西,只是附在韩信耳边说了几句话。韩信微微点头面露欣喜。他转过身来做了一个坚定向前的挥臂动作,部队开始徐徐向峡谷开进。这个赵国装束打扮的人是韩信提前派往赵国的谍报人员,他带回了一个重要的消息,成安君陈余没有采纳广武军李左车半路偷袭,前后夹击,数日围困完全可以把汉军置于死地的高招,而是摆出了一副准备打一场决战的架势。战端未开,较量已经开始,第一回合韩信算是探了对方的底,也就是他先前所说的静观其变,我自有攻略。这个成安君自恃强兵无视策略看来赵国今儿又出了一个赵括。

古今中外所有卓越的军事家,他们都有一个同样智慧无敌的大脑,以及这个大脑所产生的巨大能量,那就是缜密而富逻辑的思考。就是在这种神似天机的思维编排中一个个强敌最后遭到了完败,让我们有幸看到了一场场超出常人想象,而又美幻绝伦的战争场面和令人惊叹的结局。韩信的杰作当然也不列外。在他得知赵军准备和自己决战的战略意图时,一套一战即可击垮对手的作战方案很快就在脑中形成。从这一点上看,成安君和韩信完全不是同一个等量级的对手,因为战场上最重要的不是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而是千方百计窃取敌人的战略部署。估计此时那个成安君压根儿就没想过韩信打算怎么出招。可能也就这么想,我有二十万人马,你能把我怎么着,有种你就放马过来,完全是一副仗着人多势众打群架的心态。

在经过反复梳理确定整个战役步骤没有任何遗漏后,时间已是半夜,韩信在中军大帐召集部将升堂颁令,此时部队距离井陉关还有三十里。他首先下令调出一支二千人的轻骑兵,要每人手持一面红旗,从小路前进隐蔽在山里,监视赵军动向。吩咐他们如果我军后退赵军全部出来追赶,他们就冲进赵军营寨拔掉营中的旗帜,插上汉军的旗帜。在开战之前,他还下令每人只能吃个半饱,说打完仗后再吃大餐。这命令让人有点儿晕头。这两千人能进入二十万人的营寨中拔旗?玩笑开大了吧,打仗之前还不让人把饭吃饱,战斗力岂不就打了折扣了吗?接到命令的将领个个一头雾水,但将令不可违只能依令行使,心里都在想这韩信玩的什么弯弯绕啊?象他娘小孩儿做游戏一样,整个部署前后都不搭。要知道这些人以前都是跟着刘邦打仗,刘邦打仗的方法很简单,一看就明白,那就是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也包括那些该打赢最后也打不赢的仗),基本上不用什么脑子,这猛地换了一个爱用脑子打仗的韩信,他们确实都不太适应。韩信看出了下面人对他的部署心怀质疑,但此时他并没多做解释,因为军事机密最高等级就是让敌人摸不着,自己人也看不懂。但更让人看不懂的是,韩信又派出了一支一万人的部队首先通过井陉关,赵军并未对他们发起攻击,因为他们在这支部队中没看见汉军的中军大旗,判定这只是先头部队,这支一万人的部队过关后开始安营扎寨,营寨的位置竟是背靠大河。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背河而战是自取死地。赵军士兵看见大笑,人说韩信有奇才不过是蠢才而已。攻击终于在天亮发起,韩信竖起中军大旗,指挥仅有几万人马的汉军向强大的二十万赵军进攻,在别人看来韩信确实是在做一件用鸡蛋碰石头的傻事。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还未诞生的冷兵器时代,人多势众在很多时候不能不说是优势有时还是决定性的优势。二十万对几万人,这完全象是一场以少拼多的群殴。汉军死扛了一阵最后还是没扛住对方潮水般的反击开始败退,当然韩信并不是真的想玩什么鸡蛋碰石头的游戏,除非他脑残。首先赵军以强大兵力占据有利地形,自己兵力不足强攻显然是自杀。那只有诱敌而出视机智取。韩信首先摆出一副想跟对方死磕的弱智打法,是想让对方轻视自己毫无顾忌地倾巢而出。赵军显然被初战告捷的喜悦所振奋,也没想对方似乎有诈,全军出动(估计连个守门儿的都没留)。一鼓作气把汉军赶到了河边。韩信和张耳于先前河边扎营的一万人会合,此时大兵压境每个人都知道后面就是湍急的河水已无退路,要想活命全军将士只有拼死抵抗,狭路相逢勇者胜,置于死地而后生。几万人在后退必死,全力抵抗尚有一线生机的驱使下,瞬间爆发了个个英勇无敌的神力,二十万赵军竟没能把他们赶下河。先前隐藏于山里的二千骑兵看见赵军营中空无一人,便冲进去拔取了他们的旗帜换上了汉军的旗帜。在河边与韩信军队鏖战的赵军看见对方愈战愈勇,没想到逼到悬崖边儿的山羊会变得比豹子还厉害,打算先退兵,当他们到达自家营寨时发现,营中已全部插满了汉军的的旗帜,顿时惊恐万分误以为汉军已经俘虏了所有的赵军将领,二十万人的队伍一下就乱了,溃兵如潮水般地四散,赵军的将军们不得不开始杀自己的人,想来稳住阵脚,所谓兵败如山倒阵乱如决堤最终还是徒劳。这时汉军乘势两面夹击,一盘散沙的赵军早已成了一群待宰的羔羊。在泜水赵军担任这场战役的最高指挥官的成安君陈余被汉军所杀,他为自己的拙劣指挥付出了应有的代价,而又一个诸侯王歇被俘。一场战役就宣布了一个国家的覆灭。关于这场战役结束后,出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参战的双方不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很多人都没看懂其中的道道。他们看不懂是很正常的,这场战役开始之前,其实每一个环节包括双方士兵和将军在战役发展各个阶段的心理反应,都在韩信的脑子里过了一遍,他的脑子就象一台高速运转的计算机,早已把每一步都做了精密的计算和编排,最后他得以全程掌控和导演了这场战役的整个过程。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看到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高人,他们往往做出的成绩让我们惊叹而似乎又望尘莫及。什么是高人?就是那种比你功夫下得深,比你想得更仔细,比你做得更周到的人。

但并不是所有人对这场战役都稀里糊涂,至少有一人是看明白了的,而且他还成功地预见了可能的结局,这个人就是先前提到的广武君李左车。李左车很清楚,此时的赵国即无强国之君又无倚重之臣,和其他诸侯国一样不过是在项羽和刘邦两大政治集团相互角力中苟且偷生罢了,即使当初成安君用了他的计谋也只能暂时保全赵国,日后也难保亡国之劫。此时他正夹杂在长长的俘虏队伍中疲惫又沮丧地行进着,路边的汉军士兵手持长枪,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象赶牲口一样吆喝着他们,天空一片阴沉,空气中都弥漫着哀伤,似乎老天在故意烘托他们心中国殇的悲愤。作为一个亡国之臣他对自己的未来已无需多想,或许被一刀砍了或许成为胜利者的奴仆只能听天由命了。他并不知道韩信已下令在到处搜捕他而且必须要活口,他的生份一下变得比赵王歇还重要。一处路口一个军官正带着一队士兵在盘查,身边还站着几个赵国宫廷仆役打扮的人,看样子是在指认什么重要人物,因为这些宫廷侍从对赵国所有王公大臣都熟悉,他们地位低下无需顾忌,只要能保命现在什么都可以做。李左车在心里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分量,在朝中自己没有手握大权,此役自己也未担任指挥,应该算不上什么举足轻重的人物吧。当他走到那位军官面前时,旁边负责指认的一名赵国侍从贼似的看了他一眼,便神情慌张,鬼鬼祟祟地附在那名军官耳边嘀咕了几句。

“你就是广武君李左车?”军官表情冷漠地看着他,手握刀柄,眼睛透着寒光。

“是,在下就是李左车。”李左车平静地回答。

那位军官一挥手,几名健壮的士兵一拥而上,一根粗大的麻绳象蛇一样紧紧地缠绕在他身上。

“我们找的你够幸苦的啦。带走!”军官似乎心里憋了一肚子的恼火,上前狠狠地推了他一把。

李左车不明白自己什么时候一下子变成重要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