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英雄盖世话韩信
3323200000005

第5章 牛刀小试震天下

楚汉之争的最初阶段,战场上的刘邦几乎完全处于劣势,到处损兵折将不说还不断丢地盘,经常把自己搞的象只疲于奔命的丧家之犬。为了帮刘邦撑住惨淡的局面大家有口饭吃还有份儿工可打,有两个人就显得特别的忙,他们就是丞相萧何和大将军韩信。萧何的主要任务是从蜀地大后方给刘邦不断地补充兵员和粮草,韩信的主要任务是从战场上把刘邦丢掉的地盘又重新夺回来,他们两人象驴一样不辞辛劳的劳动成果,就是给刘邦经常大仗大败小仗小败的败仗埋单。这让后来的很多人都难于理解,为什几个绝顶聪明的人竟会死心塌地跟着一个二流子加败家子混啦?项羽的威猛之势,犹如泰山压顶早把刘邦压得快只有进气没有出气了。为了减少项羽大军对汉军正面的压力,韩信从侧翼发起了对那个借口回家探亲,转而就投靠了项羽的魏王豹的讨伐。这次战役,韩信巧妙的运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术,最终攻破魏国并活捉了魏王豹。声东击西战术在中国军事史上有着举不胜数的成功战列。但韩信的这次声东击西史称‘木罂渡河’却被记入史册,且至今还有未解之谜。战役开始魏王豹就在可能会召到正面进攻的蒲坂设置了重兵,并且封锁了战略要道临晋关。敌人早已重兵布防险关隘口,强攻显然很难得手,但韩信偏偏摆出了一副要强渡临晋关的姿态,并在河里集结了大量船只,只不过是疑兵而已,其实另一支担任快速奔袭的部队,已从夏阳用木制的木罂渡过黄河偷袭了魏国的都城安邑。木罂是什么东西?它是如何作为渡河工具的?史书上没有详细说明。这竟成了后世学者争论的焦点,有人说是木盆有人说是葫芦,有人说可能就是一人抱了一块木板渡的河,当然到底是怎么渡的河也只有韩信才知道了。攻破魏国生俘魏王这算是韩信军事才能的小试牛刀,很快他和张耳领兵东进迅速拿下了实力较弱的代国。同样活捉了代王夏说。此时的韩信犹如刚刚登上拳坛的新生代选手一样,名不见经传,任何对手都可以藐视他,但当他一出手时,几个组合拳就轻易放到了两位久负盛名的重量级对手,其他人顿时傻了眼慌了神。但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韩信要做的就是,挑战那些敢和汉王为敌的对手,让他们一个个站出来再让他们别无选择地一个个倒下去。

下一个对手是赵国,不论是战国时代还是秦末的群雄并起,赵国都是一个很有实力的国家,国富民强且人杰地灵,赵人善武诸侯皆不敢轻视也。胡服骑射的典故就是出自于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国君赵武灵王首先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故事,正是他们先进的军事思想,从而将骑兵这一快速机动攻击力超强的兵种引入后来的中原战场。才让我们有机会领略冷兵器时代那一幅幅金戈铁马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这个时候的赵国虽不及战国时候强大,但也是拥有几十座城池,几十万人口的诸侯大国。赵王歇和掌管军政大权的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要来进攻赵国,并且得到情报韩信将从井陉关发起进攻,他们很快就集结起二十万军队在井陉关设下了重兵。这个时候的韩信正和张耳带着一支几万人的军队,长途跋涉行进在前往井陉关的崎岖小路上。韩信骑在马上,连续几天的行军他略感疲惫,表情是永远都让人捉摸不透的淡然和平静。沉默寡言似乎是历史上所有儒将的专利。他们也得到赵军已经在井陉关重兵布防的确切情报,几万人要去对付别人以逸待劳的二十万大军,完全违背了兵法上两倍于敌才可发起攻击的常识。况且道路狭窄辎重部队不能和战斗部队并同行进,他们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极易受到敌人的偷袭。但身为主将的韩信似乎并不关心,这和他智取魏国强攻代国的胸有成竹变若两人。韩信不会是仗着自己立了两次功就把谁都不放在眼里吧?副将张耳对是否能打赢这一仗心里实在是没有底,于是他不得不以自己军队副统帅的身份,提醒一下这位才刚刚崭露头角的大将军,我们这几万人是去和实力强大的赵国打仗不是去收麦子。

“将军,此去赵国路途遥远且路径狭窄,我军长途奔袭,粮草都远远抛在后面,没有人保护难免不受到攻击。赵军有二十万之众且已在井陉关重兵设防以逸待劳,而汉王只给我们几万兵马?敌强我弱之时,况且以疲劳之师击顽敌。卑职敢问将军,是否还有先前攻取魏代之把握?”张耳态度诚恳但神情不无忧虑地问。韩信并没有马上做出回答,他看了看从他身边经过的士兵,他们和他一样显得疲惫不堪,由于辎重粮草都在后面,士兵们有时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还要行走几十里的山路。他不得不承认张耳所说的是事实。以区区几万人长途跋涉去攻打拥有几十座城池,几十万人口和二十万军队的国家,这很容易让人想到那句成语以卵击石。此役是否能取胜,他目前确实没有十足的把握,然而战场的形势从来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力量的对比也是在双方较量的天平中相互转换的,作为军事天才的韩信是很清楚这一点,并且也懂得怎样聪明地去利用这一点,让最终胜利的砝码加在自己这一边。他故意摆出一副极易受到攻击的行军队形,是为了试探会不会遭到赵军的攻击,从而搞清赵国是否有高人主政,貌似强大的躯体从来就不可怕,可怕的往往是聪明智慧的灵魂。

“汉王命我等讨伐赵国,将令如山,军人当以服从为天职,纵是刀山火海也义不容辞。况且汉王时下手上已无兵可调。赵国虽强但未必就有御敌良策,我们兵临赵界当观其变,即时我自有攻略。”韩信此时并未明说自己心里的打算,不过他确实也还没有完整的作战方案。

赵国历来有强国之风,且不乏栋梁之才,前有廉颇蔺相如,后有时下的广武君李左车。李左车这个人在当时的赵国是颇有名气的,素以谋略过人著称。可惜没有实权只是个谋臣。他一眼就看出韩信行军的破绽,就对手握兵权的成安君说:“韩信刚刚灭了魏国和代国,并俘虏了魏王豹和代王夏,继而就来进攻我们赵国,是想挟胜利之威恫吓诸侯,他远道而来且路径狭窄,人不能并肩马不能同行,粮草皆抛于身后缺少护卫,士兵常常只能吃一顿饭却一天要走几十里的山路。早已人困马乏,如果能借我三万精兵从小道去袭击他的辎重部队,你在这里深沟高垒不与他交战,让他进不能进退不能退,不出十日粮草绝尽,到时候我就会将韩信和张耳的首级献上。倘若不这样做,我们就有可能成为他的俘虏。请您认真考虑我的建议。”能一下子说出如此完整的作战计划,并且点出了不予采纳的严重后果,说明这李左车是经过周密分析且深思熟虑的,看来这第一谋臣并不是浪得虚名,而确实有两把刷子。作为谋臣的李左车把歼敌的程序已经编排好了,剩下的就该成安君下令完成它的操作过程。然而成安君陈余却做出了这样的回答:“兵书上说,兵力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一倍于敌就和他交战。现在韩信几万人,说不定其实只有几千,长途跋涉来攻击我们。我们有二十万之众却避而不战,那么以后有更强大的敌人来了,我们如何应对,这会让其他诸侯国小看我们的。”看起来似乎说的也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