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英雄盖世话韩信
3323200000004

第4章 将遇良才帝业兴

高祖二年(前205年),占据关中的刘邦实力逐渐得到了增强,这让他有了向项羽主动发动进攻的本钱和底气,都是出来闯天下的,凭什么只有你天天追着打我,猫和老鼠的角色总该有互换的时候吧。刘邦这回气势很足排场很大,共出了五路大军,满打满算有五十六万人马,乖乖五十六万着实把我们的那位从来都没怵过谁的楚霸王吓了一跳。刘邦这小子真是今非昔比了敢跟我玩大的了,我项羽可不是吓大的。我们现在还得说说这场战争的起因。秦灭以后天下就成了一块大蛋糕,怎么分这个权利掌握在义军盟主项羽手里。项羽自封为霸王,所以做法未免有些霸道,也没太考虑别人的情绪征求别人的意见,分配的结果自然是厚此薄彼有些人欢天喜地,有些人怨声载道,还有些人的祖业划到了别人的名下。齐王市的地盘儿就划给了齐将田都,而他自己被划到了胶东。这齐王的臣子田荣就出来打报不平,非要齐王留下来种自个儿家里的地不让他去胶东,还领兵抗击田都进驻齐国。这田荣和田都姓田,没准儿还沾亲带故,谁占了这齐国不都是田家的天下了嘛,这田荣为什么还不高兴啦?我真是有点儿搞不明白。现在暂且不说这个田荣到底有多大本事竟敢跟项羽叫板,单凭他第一个敢跳出来摸老虎的屁股这一点,不论是勇气还是胆量就值得肯定。不过田荣这人做事也有些欠考虑,他想要替人出头怎么着也该跟当事人商量一下吧,他这边一闹起来没想到齐王先尿了裤子慌了神儿跑了,别说老虎屁股估计连老虎的毛他也不敢碰一下。这下把田荣给气坏了,没想到自己力挺的竟是一个孬种。便派兵追到即墨把齐王给宰了,然后自封为齐王,这一下子动静就闹大了。本来这个时期项羽打算也弄个皇帝当当,楚怀王已经被他干掉了,现在他只想看看其他人的反应。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田荣这小子居然搞起了暴乱,这让他很是恼火。说句实话田荣是盘什么菜项羽根本就没放在眼里,但杀鸡给猴看这个道理他是懂的。于是他亲自挂帅并且将精锐部队倾巢出动,目的是做给别人看,谁敢跟我项爷作对我就捏碎了他!这就有了前面刘邦率领五十六万大军直扑彭城那一幕。要说项羽这个同志吧,优点很多但是缺点也不少,首先脾气不好不爱团结同志,统战工作也没做到家,自己刚挪一下窝,就有那么多人想来抄他后路捅他**儿是该检讨一下。这五十六万人相当于三四个集团军,阵势的确吓人,刘邦头一仗很顺手竟一举拿下了项羽兵力空虚的都城彭城。这么容易就把项羽的老窝给端了,刘邦一下子觉得这项羽跟他也差不了多少嘛,你看萧何和张良把他吹得跟个三只眼的二郎神似的,现在我老刘正喝他的酒吃他的饭躺他的床睡他的女人(不是虞姬,此人项羽一直带在身边)他能把我怎样?彭城丢了!这下项羽真的有点儿着急了,赶紧留下大部分人马继续和田荣作战,自己只带领三万精锐紧急回援彭城。如果大家不懂什么是精锐的话这场战斗结束之后你一定会明白的。楚军早上赶到彭城外围和汉军摆开阵势中午就分出胜负——大败汉军,杀死汉军十几万人。汉军向南逃跑,楚军追击到灵璧东面的睢水上。汉军退却为楚军所逼,拥挤在一起,汉军十几万人掉入河中淹死,死尸把河水都阻断了惨不忍睹。剩下的二十多万被楚军三万人里外包围了三层,最后刘邦只带了几十名随从突出重围。这场战斗在《史记》和《汉书》中都有记载,看来是真的。五十六万对三万,兵力十八比一还有富裕。据考证当时战场上没有什么有利于项羽的气候条件(比如借个东风放把大火什么的),也没有谁穿越时空隧道把今天的AK47给项羽的士兵每人发一支,完全是靠双方士兵体力、毅力、勇气和胆量的碰撞拼杀,最后人数占绝对优势的一方竟败的一塌糊涂。由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是刘邦带领五十六万头猪和项羽带领的三万人打了这场仗,才会打出这样令人目瞪口呆叹为观止的结果,真是气死人不偿命!

彭城战役的失利直接应了那句古话树倒猢狲散,先前跟着刘邦反楚的各路诸侯王纷纷倒戈投降了项羽。如塞王欣、翟王翳做的很干脆,公开发表声明带着队伍投入了项羽麾下,齐和赵也同楚讲和反汉。魏王豹似乎还有点儿抹不开面子不好意思,找了个借口回家探亲,结果回到属地就和项羽称兄道弟彼此结为同盟。这让刘邦第一次领略了政治这个东西有时候是这样的,当你得势的时候很炫酷,当你玩砸了的时候就很残酷。我们也不要去批评那些跑过去的人立场有多么不坚定,有多么不够哥们义气。其实他们也不容易,天下大乱的时候这些人趁乱拉起杆子抢了块地盘,现在虽说没那么乱了,可形势依然不明朗,项刘两家到底虽能坐天下谁也说不准,所以审实度势选边站队对于他们来说是件常常让人头疼的事。其实谁坐天下谁当皇帝他们并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无论谁当了皇帝坐了天下他们是否依然能守住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他们这些人和两千多年后我们之前的那个民国,山西的土皇帝阎锡山一样都信奉一本混世哲学——存在就是真理!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他们今天和刘邦结为生死之交共同反楚,明天可能又和项羽歃血为盟联合攻汉。觉着有点滑稽有点戏剧是吧,无奈乱世之秋谋生存不得以而为之。其实不论你打的是造反的旗还是平叛的旗,几千年来中国的历史都遵循一个法则——成者王侯败者寇!这是不变的王道。此时的刘邦完全落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老婆和老爹也在败逃时落到项羽手中),似乎楚汉之争已提前决出胜负,刘邦就是那个理所当然的败寇。这个时候却有一个人站出来,以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勇气力挺刘邦。这个人就是韩信,他也是刘邦手下唯一拥有实力但又没倒戈项羽的人。后来很多研究历史的人感叹,如果韩信当初也投降项羽,可能后来就不会有钟室的杀身之祸。就我认为韩信当时为什么没选择背叛刘邦投向项羽,是因为他和那些靠拉山头起家的诸侯王有本质的区别。那些人往往是迫于形势做出选择,而韩信是那种可以通过选择迫转形势的人。纵观楚汉战争的历史可谓轰轰烈烈跌宕起伏,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粉墨登场。真正的英雄我认为就只有两个,那就是项羽和韩信,何为英雄,顶天立地于世,不畏**、不屈时势、重情守义、匡正义担大任也。翻看中国的历史我们看到里面记述最多的人物有三种,奸雄、枭雄、英雄。枭雄如董卓,这类人基本上不干好事,即乱朝纲也祸害百姓,只能算那种有档次的人渣,结局是不论好人坏人都想干掉他。奸雄如曹操,这类人干过不少好事但也干过不少坏事,性格很复杂往往是双重性,似乎让人总是琢磨不透。其实很容易理解,这类人行为做事是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的,就如曹操的那句名言宁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所以只要对自己有好处,好事坏事他们都干。搞得研究他的后人们,争论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两千多年都没法盖棺定论。英雄如项羽,后来垓下一战全军覆没,汉军步步逼近背后是滚滚乌江自知已陷入绝境,危急之时乌江亭长撑船来接他过江,并说江东还有千里之阔,民众数十万足以称王。项羽却说我当初带八千子弟西进,如今无一生还,唯我独活,我何颜见江东父老。最后仰天长叹拔剑自刎(换了是刘邦定是大喜,早就连滚带爬上了船)。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气吞山河,英名盖世的硬汉形象。有诗为赞‘兵败垓下楚歌扬,十面埋伏琵琶响。功成名就终付水,英雄唯叹羞还乡。’这类人物往往性格鲜明,个性突出,且重感情讲义气,正是这样他们有时会做出一些,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让我们无法理解的傻事,这又恰恰是他们的可悲之处也是可爱之处。韩信的身上同样具有浓厚的英雄气质,他重情守义,且知恩图报。他很清楚是刘邦给了他兵权和地盘儿,他才有了施展自己才能和抱负的机会。他没在这个时候一走了之给刘邦来个釜底抽薪,而是迅速派兵和刘邦会合于荥阳控制住了局势。从而让刘邦才有了可以和项羽继续玩下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