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英雄盖世话韩信
3323200000021

第21章 悲英雄 叹良弓

住进宫殿的刘邦同志可能和今天买了一百多平米电梯公寓的中国老百姓一样心情特好,他在自己的新家(未央宫)非常闲情逸致地请已经靠边站了很久的淮阴侯韩信喝茶。当然即使刘邦不请韩信他也一直在喝茶不过是凉茶。刘邦饶有兴趣地向韩信提了一个问题:“像我这样的可以领多少兵?”韩信望着自己的皇帝毫不迟疑地回答:“陛下可领十万兵马。”刘邦再问:“那你能领多少?”韩信更是不假思索地回答:“多多益善。”刘邦似乎终于找到了从心理上杀杀韩信傲气的机会,便有些开涮地笑了:“既然你多多益善,你为什么被我给抓了?”韩信也笑了,不过笑得很无奈:“陛下不善于领兵,但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之所以被陛下抓了的原因。”刘邦听后大笑。他心里有底了,原来如果说韩信是孙悟空那他刘邦是如来佛。

刘邦和韩信的这段对话在不少历史典籍中都有记载,看来确有其事。但评论不一,有的说韩信狂妄自大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有的说韩信说的是真话,当然真话就会得罪人。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被软禁的韩信和当初战场上叱诧风云的韩信骨子里并没有什么改变。这也可能是当时刘邦得出的结论。应该说刘邦和韩信之间还是有情义的,想想如果刘邦不给韩信机会,天下就不会知道韩信是谁?反之韩信不帮刘邦开疆辟土,这天下会不会姓刘也不好说。一边是知遇之恩,一边是开国之臣。相互依存有恩有怨、有爱有恨。这也最终成为刘邦对韩信是杀是留犹豫不决的心病。但同样这也是韩信对刘邦是忠是反一直纠结不定的原因。似乎谁都没有最后撕破破脸皮的勇气。但是刘邦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对韩信绝不能放虎归山。韩信王的反叛,使得刘邦变得更加多疑小气,他几乎怀疑所有人,甚至包括对大汉帝国鞠躬尽瘁的丞相萧何,在他身边刘邦也安插了不少耳目,甚至派五百虎贲禁军给他看家护院(实为监视)。当然韩信自己也明白,他恐怕要一直这样被关在笼子里了。而关在笼子里的狮子和关在笼子里的兔子又有什么区别啦?他更清楚刘邦现在即使想给他巴掌大的一块自留地,也怕他从地里挖出一块传国玉玺。不过关在笼子里的狮子比关在笼子里的兔子还是有能量的。那就是他不应该屈辱地等死,而是要努力地求生。

公元前196年,这正是万株菊花齐开放,长安街头竞飘香的秋天。一个人特地来拜见淮阴侯韩信。应该说已经被双规了的韩信,处境算得上门可落雀的凄凉。还有人主动上门打招呼实属罕见。这个人名叫陈稀,他是来向韩信辞行的。原因是他被任命为钜鹿郡守,算是个地师级干部。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述说他是刘邦的心腹。但在秦末起事到后来的楚汉战争几乎都没提到过此人。我不清楚他算是刘邦那类心腹。但从他要去上任的地方来看,应该是被重用了。因为钜鹿这个地方历来是用兵之地,而且集结了汉帝国的重兵,也就是说陈稀不但是钜鹿的最高行政长官,而且还是王牌军的军区司令。从昔日炙手可热万人敬仰的大将军到现在无人问津的淮阴侯,韩信肯定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他是聪明人他知道陈稀能冒着风险来拜见他,绝不是仅仅是辞行,至少对他目前的处境表示同情。困在长安的韩信就如关在笼中的鸟,想出去是很困难的。但如果有人肯搭把手帮一把情况就不一样了,至少说恢复自由的希望很大。当然韩信不会放过这种能带给自己新生的机会。于是在他送陈稀出门的时候支开了随行人员。他觉得该是亮底的时候了于是表情恳切地对陈稀说:

“我可以和你谈谈心里话吗?”

“将军请说。”陈稀显得很恭敬。

“你去的钜鹿是天下精兵聚集的要地。如果有一天有人告你谋反,第一次可能陛下不相信,第二次他就会怀疑,第三次他就会亲自带兵来讨伐你。你该怎么办?”韩信用肃然的目光凝视着陈稀。

陈稀愣了一下,但他很快明白韩信话的意思,而且也清楚这种事是完全可能发生的。因为韩信目前的处境就说明这一点。他迎着他的目光口气坚定地回答:“到时候我愿意听侯将军指教。”

“我一定在这里起兵作内应,我们就可以夺取天下。”韩信握住他的手,象是在盟誓。

陈稀也握紧韩信的手传递着自己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