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英雄盖世话韩信
3323200000022

第22章 悲英雄 叹良弓

汉高祖十年,也就是大汉帝国建立的第十个年头,陈稀果然反了。使的刘邦不得不再次御驾亲征平叛。刘邦当初对付韩信本来是想杀鸡给猴看起个震慑作用。不过他忘了,韩信是汉帝国的最大功臣,收拾他等于是杀猴给鸡看,结果是惊得胆小的鸡飞狗跳适得其反。陈稀反叛的经历其实跟韩信王差不多,也是跟匈奴人暗中勾结,而且还有韩信王牵线搭桥。估计看见韩信王反了在人家那边日子也过得满滋润的,想想万不得已这也不失一条退路,那就先给对面牵上线再说。不想刘邦的谍报工作做的好,有所察觉。陈稀当然知道后果很严重为了自己保命豁出去了,决然而然地从农耕民族阵营站到游牧民族阵营一边。而这次反叛还把刘邦的一位心腹把兄弟拉下了水,他就是燕王卢绾。卢绾这个名字在秦末汉初的那段历史中是屡次出现。他和刘邦是一个村的,而且同年同月生,算是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发小。本来他还可以和刘邦做连襟的,因为他和吕雉的妹妹订了亲,结果老婆被樊哙给抢了。他和樊哙、周勃、灌婴都是跟随刘邦一起起事的生死兄弟,铁哥们儿。他的反叛确实出人意料,这也给刘邦心理上沉重打击,连卢绾都反了老子还信得过谁?所以说人心隔肚皮是有道理的。在外御驾亲征的刘邦,把政务交给了自己的老婆吕雉处理。在这之前的吕雉并没显现出有什么过人之处。在刘邦打天下的日子里,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务农,还做了几年人质被项羽差点杀了。一个农妇何足为虑韩信是这么想的(然而他很快就要为自己这种看不起妇女同志的行为付出致命的代价),韩信觉得时机到了,开始与陈稀频繁地书信往来,估计是商确动手的时间和程序。这次出征刘邦本来是想让韩信一起跟随的,但韩信说自己身体不好拒绝了,当然自从他由王变成了候就一直病着,不上班还长期享受离休老干部的优厚待遇。

就在韩信准备紧锣密鼓谋划着,怎么跟陈稀里应外合给大汉帝国闹个底朝天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儿,韩信家里的一个门客不知什么事儿惹他生了气,估计这段日子韩信想搞点儿事儿心里很紧张压力大一上火,就把那人给关了起来还打算把他给宰了。看来韩信一开始就对干这种谋反的事儿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有句话叫着小不忍乱大谋。他却在这么关键的时候去与一个小人物计较,只能说脑子被驴踢了。麻烦很快就找上门来。那位门客有个弟弟听说自己的哥哥被关起来了,还可能被处死,急了跑到宫里告韩信与陈稀勾结企图谋反。当时皇后吕雉一听就慌了神,韩信是什么样的人她知道,他要谋反会闹出多大动静她也清楚。怎么办?自己老公不在家,就是在家好像对韩信也下不了手。那现在谁能为大汉帝国剪除这个最大的威胁。陈平跟着刘邦出征了,张良一天神神叨叨的已经不问政事了,萧何,对只有萧大人了。她立即把萧何召进宫里告诉了他这件事,她要看看萧何的反应,她心里还没底,要知道萧何与韩信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如果他反对采取过激行动,那么她这个皇后也只有干瞪眼的份儿。但萧丞相不愧是大汉帝国的倚重之臣,关键时刻孰重孰轻还是拎得清,他提醒立即封锁消息,把报信的人也关了起来。并表明态坚决支持皇后一切铲除逆反的正义行动。吕雉心里终于有底了。可韩信不是什么头脑简单的人,该如何对付他当然也是件伤脑经的事儿。搞不好还被他给收拾了。在长乐宫里,皇后和丞相密谋做掉昔日开国第一大功臣的算盘就这么拔响了。一番惊心动魄的谋划结果出来以后,分工是这样的,萧何负责把韩信骗进宫来,借口是皇帝已经剿灭反贼陈稀凯旋回朝,要大宴群臣以示庆贺各位臣公务必参加。等韩信进了宫,后面的事就由皇后吕雉来做。

“老臣请问韩信进宫以后皇后将对他如何处置?”萧何似乎并不想把事做的太绝,要知道他现在参与对付的是一个自己曾经极力举荐的人,因此还留下了一段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佳话。

“萧丞相,”皇后那张雍容华贵的脸一下变得难看起来,“你想说什么?我知道你和韩信有交情,难道个人情义比得了帝国的安危吗?做好你自己该做的事吧?帝国不会亏待你的。至于韩信进宫以后如何处置?本宫自有安排。”

“诺。”萧何不敢再言。

应该说在对待韩信的这件事上,萧何和刘邦一样心情很复杂也很纠结。不同的是他没有刘邦那样有选择余地。因为即使他是位高权重的丞相,有些事做不做该怎么做他还得听别人的。而且缉拿叛逆是他作为丞相责无旁贷的事儿。他很清楚这一次韩信是凶多吉少,因为对付他的是皇后吕雉不是刘邦。刘邦和韩信有交情,吕雉没有。要知道世界上所有母性的动物都是顾家的,当初刘邦还是沛县一个农民的时候,他那几间毛草屋就是吕雉的家,虽然很穷很苦但吕雉日夜不辞辛劳把持守护着那个家。而今刘邦做了皇帝,那么整个大汉帝国也就成了她的家,她也要守住这个家,而且还有责任替自己的老公铲除一切对这个家构成威胁的因素。如果说很多研究历史的人都不明白,后来吕雉为什么会从一个没有什么文化没有什么见识地地道道的农妇,一夜之间变成一个能够熟练玩转政治权谋的强势女人。我认为那是一种女人想守住自己家的强烈愿望所致而已。

萧何是政治家,但一旦玩起阴招也是把好手。为了把戏演得跟真的一样,他先派了两趟御使到韩信的府上去请韩信,但都被韩信以身体有病行动不便为由给打回来了。第三次他亲自上门,而且面带愁容,说皇帝凯旋而归举国欢庆,群臣都要去参加庆功宴。这时候你不去不太好吧。好歹也去做个样子嘛免得陛下生气。话说的很诚恳完全是在为韩信着想,而且是萧丞相亲自上门请,想想当初没有他的举荐那有我韩信的今天。所以韩信即使有再大的不痛快,不情愿恩人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再加上当时韩信的行动已经受到限制(不允许离开京城),所以消息闭塞,那时候也没电话互联网之类的玩意儿与外界沟通就相信了萧何的话。于是答应进宫,他不知道曾经的恩人现在已经成了出卖朋友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