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的园林路,狮子林的原址在宋代时为有钱人家的别业。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为供奉其师,相率出资,在吴中买地结屋,遂成园林。这就是狮子林的最初来历。初名“狮林寺”,后改名为“菩提正宗寺”,后又名“狮子林”。
明洪武五年(1372年),此园归并承天能忍寺。第二年,著名画家倪瓒经过狮子林,应寺中方丈释如海之邀作《狮子林图》,此图中狮子林小径幽深,山石峥嵘,亭台楼阁,宛如仙境。次年,释如海又邀蜀山画家徐贲绘《狮林十二景图》。从此,狮子林名闻遐迩,一时成为吴中文人赋诗作画胜地。
嘉靖年间,寺僧散去,园被当地豪门所占,并随着主人的没落而逐渐荒芜。
万历十七年(1589年),知县江盈科访求故地,重修该园;又有高僧明性持钵化缘,重建佛殿、经阁、山门,复为“圣恩寺”。这期间,园内有卧云室、立雪堂、问梅阁、指柏轩、禅窝、竹谷诸景。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南巡,曾亲临狮子林,并赐题“狮子林”匾额。乾隆初年,寺园分隔,其园林部分属川东道黄轩。黄氏精修府第,重整园林,取名“涉园”,又因园中有合抱古松五株,亦名“五松园”。咸丰以后,园渐衰落。
1917年,富商贝润生购得此园,大举修缮,建筑几近重建。因增置颇多,又参以西洋手法,贝氏之园比之倪瓒所绘图的旧貌已相差很远,但是楼台之宏丽,陈设之精美,仍被誉为民国时苏州各园之冠。假山叠石尽奇巧
综观狮子林的整体布局,大体上是以水池为中心,有堤将池一分为二,堤上立亭一座,池中有玉壶峰一座。园中的山体和古建筑则绕大水池而设,湖石假山主要集中在东南面,而园内的主要建筑物则多在西北面,西南两面建有长廊,布局十分紧凑。
狮子林既有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古建筑之美,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其假山的布置更是园林一绝,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元代流传至今的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假山群的设计极尽心思,有巧夺天工之妙。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登降不遑,迷似回文。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巅,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叠嶂,俯视四面坡差,或平缓,或险隘,给游人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古人有诗赞日:“对面石势阴,回头路忽通。如穿九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变幻开地脉,神妙夺天工。”庭园深几许
狮子林的大门设置在原祠堂南部,两扇厚厚的黑漆大门庄重威严,门两旁设有狮子滚绣球盘砣石,大门正面有一座高大的八字照墙,显得十分古朴。进入大门,穿过一条狭窄的巷道,就可以看到立雪堂与燕誉堂。燕誉堂的北面有一小方厅,从小方厅后面有一庭院,矮墙上筑一花坛,其中有一太湖石垒成的一座石峰,形体俯仰多变,似有九只小狮子,故称为“九狮峰”。此院西部有一海棠形的洞门,门楣有砖刻“涉趣”、“探幽”四字,穿过洞门就进入了花园。
进入花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池水碧波,堤上湖心亭、池中的玉壶峰两相映衬,使人意趣顿生。池南面的假山奇峰峻峭,突兀嵌空;石笋林立,古柏苍苍。北部的主体建筑是指柏轩。指柏轩共两层,高大宽敞,四周设落地漏窗,在轩内观赏园景有如挂画。轩前宽敞的平地上植玉兰,轩西植竹数枝,绿影摇弋,清风自引。
狮子林的假山大多集中在园的东南面,分东西两个部分,各自形成一个大环形,山上布满着奇峰怪石,石缝中还生长着不少粗大的古树,枝干交错,绿叶扶疏,树岩交融,使顽石有了自然的活力。屹立在南部变幻无穷、千恣百态的假山群中的狮子峰,是假山中最大的一块。它位于卧云室的东南面,具有石中之王的气派。卧云室旁边的假山群,前后左右,怪石睁嵘,把整个建筑都包围了,宛如石林一样。大大小小,各显姿态,
有挺立着的,有蹲伏着的,都像狮子形,有的似大狮,有的似小狮,有的似舞狮,有的似吼狮,有的似在搏球,有的似在相斗,足有500余种不同形象。 从真趣亭再往西,就是用土垒成的山峰,山上建有飞瀑亭、问梅阁、双香仙馆等建筑。问梅阁为此处的主建筑与观赏主景。阁内花窗雕成梅花形,室内的桌凳也是仿梅花形,室外有梅数株,梅花盛开时可倚窗赏梅。·假山尽得造化功——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的最大特点是山景.虽然占地面积仅三亩,但因为布局得当.其内湖的垒石假山却有深山幽谷之意,被行家评为中国古园赫之冠。此山为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的力作,虽由人作,却尽得造化之妙。堪称假山之珍。环秀山庄亦因此而驰名。古园话沧桑
环秀山庄位于苏州城的景德路,其旧址原是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臻的“金谷园”,宋代时有朱长文在此建有乐圃,以后历经社会变迁,又改为景德寺和书院、官衙。
明万历年间,大学士申时行买下此处的宅第,当时并未大兴土木,一直到清康熙初年,申时行的后人改称为“蘧园”,其时也不过建有一些普通楼堂,并未大筑园林。
清代乾隆年间,有苏州人蒋楫购得此园,于是延请行家规划园林,建筑亭台楼阁,叠假山,挖水池,遍植树木花草,使之初具林泉规模。
环秀山庄的大发展是在嘉庆年间,时文渊阁大学士孙士毅购得此园,他见园内荒疏,于是出资造屋筑亭,将全园整修一新。孙士毅见此园有水池而无山景,还请叠山大师戈裕良叠假山一座,于此,环秀山庄益见精致。 道光二十九年(1847年),此园又为汪氏富商所得,成为汪氏宗祠“耕耘山庄”的东园,并更名为“环秀山庄”,又称“颐园”。 其后,世事变迁,战乱频起,此园逐渐颓败,到1950年,此园仅存补秋山房、问泉亭和戈裕良所叠的假山,面积不足两亩。1979年政府对假山进行了维修,并重建了“半潭秋水一房山”亭。1984年又重建有谷堂、四面厅、问泉亭,移建海棠亭,整修补秋山房,修缮湖石假山,疏浚水池,并与园前的旧王鏊祠贯通,连成一体。深山幽谷见奇景
环秀山庄占地不大,布局上一反以水池为中心的小园布置手法,而是以山为中心,辅以池水,建筑不多,但高低起伏,疏朗有致。虽然园内面积不大,园外无景色可借,造景颇有些难度,但因布局设计巧妙,湖山、池水、树木、建筑,得以融为一体,咫尺之地,显出深山幽谷之意。园中的假山不愧是造山大师戈裕良的杰作,占地仅330平方米,但危径、洞穴、飞梁、绝壁互相呼应,真是“园小则见其大,山小则显其深”。并且在假山之侧,辅以池水,将假山分为东、北两部分,对假山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庭园深几许
走进环秀山庄的大门,就可以看到有谷堂横陈于前。穿过有谷堂,前面豁然开朗,整个园林的全景一下子呈现在眼前,真有花团绵绣的感觉。有谷堂左边有补秋舫,补秋舫犹如一只豪华的画舫,舫前种有许多芍药,花开的季节,姹紫嫣红,一片灿烂,其中以纯白色“月下素”尤为名贵。
从补秋舫往北行,靠西墙所建的就是边楼与廊道。边楼为两层,下层廊道,廊道的粉壁上整齐地排着雕有各种图案的漏窗,十分素雅美观,漏窗下还嵌有历代书法石刻.真草隶篆,各体俱全,游人边走边欣赏,雅趣十足。边楼的外墙全为玻璃明窗,从楼上隔着窗即可以俯视整个假山和池水的全景,放眼望去,满目锦绣,峭壁、峰峦、洞壑、涧谷、平台、磴道等山中之物,应有尽有,极富变化。
假山位于环秀山庄的中心,是全园的主景。假山以水池为辅,池东为主山,池北为次山。气势连绵,浑成一片,恰似山脉贯通,突然断为悬崖。而于磴道与涧流相会处,仰望是一线青天,俯瞰有几曲清流;壮哉,美哉,恰如置身于万山之中,全山处理细致,贴近自然,一石一缝,交代妥贴,可远观亦可近赏。——沧浪亭
《楚辞·渔父》中的“沧浪之水”不知源出何处,但苏州的沧浪亭却因苏舜钦的《沧浪亭记》而声名远扬。论起资历来,沧浪亭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年代最为久远.算是老大;论立意来,沧浪亭恐怕更要高出其他名园一筹。要知道.沧浪亭的始建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舜钦。苏舜钦何许人也?北宋大诗人也,诗与梅尧臣齐名,诗风豪迈,时为欧阳修所重。综观沧浪亭,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不愧与拙政园、狮子林、留园同列为苏州四大园林。古园话沧桑
沧浪亭的位置就在苏州城南的三元坊,现在为人民路沧浪亭街。沧浪亭的面积约为16亩,其原址曾是吴越广陵王钱元臻的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的池馆。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诗人苏舜钦因谗言被罢官,他流寓吴中时,见孙氏旧园遗址高爽静僻,野水萦洄,就以四万钱购买下来,在北部土山傍水处筑一小亭,并以《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取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徵明隶书“沧浪亭”三字刻于门楣,自作《重修沧浪亭记》。
道光七年(1827年),布政使梁章钜重修此园。并增建五百名贤祠。同治十二年(1873年),巡抚张树声再度重建,除重建沧浪亭之外,还增建明道堂,堂西有五百名贤祠,祠之南北有翠玲珑、面水轩、静吟、藕花水榭、清香馆、闻妙香室、瑶华境界、见心书屋、步埠、印心书屋、看山楼等。此次重修的园林建筑,大部分得以保存,形成今天的园林形貌。
数年之后,苏舜钦卒,园归章、龚二氏。章氏重新扩建时,发现地下有嵌空大石,传为文陵王所藏。扩建后,楼堂巍然,时见亭阁,名甲东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