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文学速查手册
3315100000026

第26章 亚非古典文学(1)

蚁垤

音译为“跋弥”(Valmilki),印度古代诗人,据传为史诗《罗摩衍那》的作者。据说他早年曾是强盗,受仙人点化,出家修行。由于长时间端坐,白蚁在其身上筑窝而不知,因此被称为“蚁垤”。有一天他到河边沭浴,看见一对麻鹬在交欢,突然雄麻鹬被射杀,雌鸟悲鸣不已。蚁垤心生悲愤,脱口而出吟了一首短诗,就是“输洛迦”(Sloka,短颂)。后来,他遵大神梵天之命创作了《罗摩衍那》。

《吉尔伽美什》

古巴比伦史涛,也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史诗。大概形成于公元前19世纪,巴比伦第一王朝时期有了最初的定本。全诗共三千余行,用楔形文字记录在12块泥板上,主要情节是讲述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与野人恩奇都不打不相识,由交战的敌人变为好友,然后合力杀死了巨妖芬巴巴和危害人间的天牛,因此触怒天神,恩奇都患病而死。吉尔伽美什对好友的死十分悲伤,远走他乡探求永生的秘密,结果失望而归。史诗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现代学者多从史诗反映的人和自然的关系、对人类生命奥秘的探求,以及结构主义方法和原型批评等角度对史诗进行解读和分析,挖掘史诗中潜在的文化意蕴。这部史诗对古代希伯来文学和希腊罗马文学也有一定影响,是东西方文学共同的源头之一。

印度两大史诗

印度古代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史诗的合称。它们约形成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4世纪的八百年间,长期在民间流传,主要颂扬传说中的民族英雄业绩,表现了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非正义的主题。《摩诃婆罗多》的作者相传是广博仙人,题目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全诗约10万颂(每颂两行,每行16个音),共分18篇,是世界上已有写本的最长史诗。主要写了婆罗多的后代堂兄弟之间为争夺王位和国土而进行的斗争和战争。《罗摩衍那》成书稍晚,书名的意思是“罗摩的漫游”或“罗摩传”,传说作者是“蚁垤”。全书共7篇500章,2400颂。史诗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主要线索,展示了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全貌。两大史诗都用“输洛迦”诗律,都体现了婆罗门教的基本教义。它们不但开辟了印度文学的新时代,对印度人民世界观的形成、印度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雅歌》

古希伯来抒情诗集,形成于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化时期。题目是“歌中之歌”,为所有诗歌中最美的诗歌之意。收入《旧约全书》中,又名《所罗门的雅歌》,因为所罗门王是诗中的主人公,诗歌叙述的就是他与牧羊女书拉密的爱情。历代引起最多议论的是它的体裁,有3种主要说法:一说是恋歌集,一说是一出诗剧,一说是一组牧歌。至今没有统一的说法。实际上,《雅歌》虽然收录在《旧约》中,却并无宗教成分,而是以男女相互调情、相互取悦和赞美为主要内容,用丰富生动、形象新奇的比喻描写和抒发了男女****之情。风格质朴而奔放,自然清新,对性爱的描写艳而不俗。泼辣俊俏,爱情专一,敢于抗拒帝王的求爱的牧羊女形象,也是空前的。

《佛本生故事》

印度巴利文三藏《小部》的一部经典,包括童话、寓言等故事五百多个。佛教认为,释迦牟尼在成佛前,只是一个跳不出轮回的菩萨。他必须经过多次转生,在每一次转生中都行善积德才能戍佛。该书故事就是讲述释迦牟尼成佛前的转生故事,大约是公元前3世纪佛教僧侣由民间故事改编而成。这些故事里的正面角色或主要角色都被说成是转生的释迦牟尼的形象,并且故事有固定的模式:今生故事,由佛讲述前生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缘由;前生故事,是故事的主体部分;偈颂诗,一般插在前生故事中,总结故事,点明主题;注释,揭示偈颂诗的含义;对应,指出前生故事和今生故事中对应的形象,说明哪个是佛陀的前身。这些故事情节紧凑,主题突出,寓教于乐地宣扬佛教教义,如恬淡寡欲,提倡忍辱负重等。

迦梨陀娑

印度古代诗人和剧作家。他的生卒年月和生平事迹没有确凿的材料,只是根据作品等推测,大概生活在公元330年至432年之间,属婆罗门种姓,居住在当时笈多王朝的首都,信奉湿婆教,是宫廷诗人。他的名字是个复合词,“迦梨”(kā li)是一个女神的名字,“陀娑”(dā sa)意为奴隶,合起来就是“迦梨女神的奴隶”。传说他本是孤儿,后与公主结婚,公主耻其出身低贱,他遂向迦梨女神祈祷,终于变成了一个伟大的诗人和学者。他取这个名字表示不忘女神的恩典。迦梨陀娑的作品很多,主要有剧本《沙恭达罗》、《尤哩婆湿》、《摩罗维迦和火友王》,叙事诗《鸠摩罗出世》、《罗怙世系》,抒情长诗《云使》,抒情诗集《时令之环》等。其中《云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一个被贬谪他乡的小神仙药叉委托天边北飞的雨云向故乡的妻子传递信息的故事。分为《前云》和《后云》两个部分。长诗歌颂了真挚专一的爱情,并含蓄地表达了对造成相爱夫妻分离的社会的不满,想象丰富,心理刻画细致,尤其善于借景抒情,形成了端庄高雅、潇洒和谐的独特风格。

《沙恭达罗》

迦梨陀娑最著名的剧本。它的基本情节取自《摩诃婆罗多》和《莲花往世书》。全剧共分7幕,第一幕描写国王豆扇陀打猎来到净修林,和净修女沙恭达罗一见钟情,便隐瞒身份和她接近。第二幕写国王热恋沙恭达罗,并以净修林保护人的身份继续留在净修林内。第三幕写豆扇陀和沙恭达罗结合,国王临走时把一只刻有自己名字的戒指作为信物送给沙恭达罗。第四幕写沙恭达罗孕育了国王的儿子,决定前往城市寻找丈夫。但因为对来访的仙人失礼,受到“诅咒”:只有国王见到戒指时,二人才能相认。第五幕写豆扇陀不承认与沙恭达罗的婚姻,她被天女接上天去。第六幕写国王见到沙恭达罗丢失的戒指,记起往事,思念儿子。第七幕写豆扇陀上天,一家团圆。剧本通过豆扇陀和沙恭达罗之间的爱情磨难,批评了造成婚姻悲剧的统治权贵,歌颂了美满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在当时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戏剧人物生动丰满,情节曲折跌宕,用古典梵语写成,风格淳朴,语言流利雍容,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是占典梵剧的典范之作。

《万叶集》

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全集20卷,收诗歌4500多首。书名中的“万叶”,一说是“万语”之意,表示内容丰富多彩;一说是“万世”之意,表示生命万古长新。关于本书的编者和成书年代,说法不一。大致是由多人参与,经过多次编辑,760年左右大体编成。《万叶集》中的诗歌,按内容大体上可分为相闻、挽歌、杂歌三类。相闻是互相闻问的意思,是表示长幼相亲、男女相爱等内容的作品;挽歌是哀悼死者的作品;杂歌范围很广,包括不属于上述两类内容的其他作品,另外还有一些民谣。按形式来蜕,可分为短歌、长歌、旋头歌、佛足石体歌四类。《万叶集》的作者上白天皇、后妃、贵族,下到农民、士兵甚至乞丐,署名作者中有代表性的有大伴家持、山上忆良等。《万叶集》是研究日本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之一,对日本文学的影响更是深刻。

《古事记》

日本现存最早的历史和文学著作,用汉字表义和注音的方法写成,8世纪初期安万侣奉元明天皇之命编纂而成。内容分“帝纪”和“本辞”两部分。帝纪记载了从神武天皇到推古天皇历代天皇的故事,表现了天皇世袭思想;本辞是神话、传说和故事的汇编,就全书而言,神话的中心是突出天照大神及其后裔,以说明天皇的绝对权力来自天授神赐。《古事记》的文体主要是散文和诗歌,散文叙事用古汉语,诗歌则使用汉字作日语的标音,这些构成了日本古代创作的基本文体。从文学意义上看,该书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故事和诗歌,保留了古代日本丰富的语言,有重要意义。往世书一种印度民间神话传说的总称,被印度教的教徒奉为圣典,同时也被看作是古代的史籍,是古代历史、神话、传说故事的汇集,所以“往世书”也有“历史传说”的意思。传说它和史诗《摩诃婆罗多》都出自广博仙人之手。它主要采用诗体,也有部分散文,全部采用对话形式,诗的格律与史诗基本相同。被系统地编成文献并广泛流传是在纪元前后不久一直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其中的神话传说主要是在《梨俱吠陀》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主要歌颂印度教三大神中的大梵天、毗湿奴和湿婆,毗湿奴的化身黑天的事迹流传尤广。往世书共18部,成书时代不一,其中最重要的有《毗湿奴往世书》、《湿婆往世书》、《薄伽梵往世书》等。

《一千零一夜》

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中国又译《天方夜谭》。其中的故事和早期手抄本大约在八九世纪之交就开始流传,后来经过多次增补变化,16世纪才基本定型。书中的故事共有三百个左右,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实故事、道德训诫故事、笑话、童话等,其中,商人的故事占主导地位,广泛反映了中古阿拉伯社会的生活状况。书名来自这部故事集的引子:国王山鲁亚尔因痛恨王后与人有私,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晨杀掉。宰相之女山鲁佐德自愿嫁给国王,每夜讲故事引起国王的兴趣,免遭杀戮。她一直讲了一千零一个故事,终于将国王感化,立她为后。这种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框形结构对后世文学很有影响,如意大利薄伽丘的《十日谈》、英国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等。它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还有浓郁丰富的浪漫主义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离奇的情节,故事中常常出现具有神奇力量的宝物,如能自由飞翔的乌木马、飞毯,可以驱使神魔的手杖、神灯等。其中不少故事都是流传很广的名篇,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灯》、《渔翁的故事》、《驼背的故事》等。

崔致远

新罗(今朝鲜)诗人。字孤云,王京梁州人。12岁来中国学习,并参加过科举考试。后在中国从仕十余年,写了很多诗歌,多数失传,今存的作品多是怀念故国之作,如《秋夜雨中》中“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和《山阳与乡友话别》中“莫怪临风偏怅望,异乡难遇故乡人”等,感情真切、深沉。884年以唐使身份回国,后官至阿餐。因遭人诬陷,对现实不满,最后率全家隐居伽山。他归国后创作的诗歌现实意义较强,反映了新罗王朝末期黑暗****的社会现实。如《寓兴》写冒险家和名利之徒“轻生入海底”的丑态,五言律诗((古意》讽刺某些人的伪善面目。崔致远的著作只有《桂苑笔耕》和收在《东文选》等书中的少量诗歌传世,被公认为朝鲜汉文学的奠基人,为中朝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菲尔多西

菲尔多西出生在波斯一个破落贵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精通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等,熟悉民间传说故事。从975年开始,他历时35年,创作完成了史诗性长篇叙事诗《王书》(一译《列王记》)。全诗从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国王一直写到萨珊王朝末代国王为止,叙述了25代王朝、50多个帝王的故事,歌颂了历代道德高尚、体恤下情的贤明君主,也鞭笞了好大喜功、昏庸无能的国王。另外,还歌颂了历史上抗击异族侵略的民族英雄,保留了一部分波斯传说故事。这部巨著在维护波斯历史传统,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等方面发挥r很大作用,对波斯文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11-13世纪,许多诗人都以此为范本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