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世纪的父母,培养孩子的高尚品德,必须让孩子从小心存正义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
●培养孩子的平等观,让孩子树立平等意识。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教育孩子要平等待人,一是要求他们不要以父辈的优越地位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并进而歧视他人;也不要因父辈的平凡平庸而感到自卑。二是不要因自己的天资聪慧而傲视他人,居高临下,高人一等;也不要因为自己愚笨而灰心丧气。
●养成“有话直说”的豪爽性格。
正直的人总是公开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愿望,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并按照它去行动。所以要教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不要转弯抹角。
●教育孩子勇于承认错误。
正直的人要勇于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不怕受处分,不说谎,更不诿过于人。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不应罚他,要进行批评教育,相信他能改正。
●抵制歪风,弘扬正气,利用集体的力量伸张正义。
要使孩子具有正义感,除了家庭的力量以外,还要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在幼儿集体当中,提倡互助、平等待人,以此统一全体小朋友的思想认识。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正义是指人对事物和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应有的认识。正确的认识始于全面深入的观察和准确的判断。为此,欲使孩子具有正义感,一定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见人得失,如己得失
凡人持身处世,惟当以恕存心。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此皆自己实受用处。若夫忌人之成,乐人之败,何与人事?徒自坏心术耳。古语云:“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如是存心,天必佑之。
译文
为人处世,应有宽容之心,看见别人有得意的事情,就应该为他高兴;看见别人有失意的事情,就应该对他表示怜悯、同情。其实,这种心态对自己也很有好处。如果一味地嫉妒别人的成功,欢喜别人的失败,还怎么与人共事?这是心术不正的表现。古人说过:“看到别人有所得,就如同自己有所得;看到别人有所失,就如同自己有所失。”存有这种心思的人,上天一定会保佑他。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康熙教育孩子“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大致相同,这种观点符合人际关系的黄金定律——你关爱别人的时候,就等于别人关爱你。要想教育孩子养成这种美好品德,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因为嫉妒心理正是“关爱他人”的“克星”。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与人的生活是千差万别的:当我们懂得付出、帮助、爱、分享,我们就生活在天堂;若只为自己,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实质就等于生活在地狱里。地狱和天堂,就在人的一念之间。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情绪,情绪有好坏之分。好的情绪表现为:友爱、善良、团结、赞美、同情、关怀等等;坏的情绪表现为愤怒、暴躁、苦恼、凶狠等。坏的情绪不仅能够伤害人与人之间的友好感情,甚至会由于攻击性情绪的发泄而造成悲剧。嫉妒则是一种非常恶劣的情绪,犹如心灵上的一颗毒瘤,如果不早日铲除,将会给孩子人格发展带来致命伤害。
教育孩子改变嫉妒的恶习绝对不是无稽之谈。其实嫉妒之心,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常看到两三岁的孩子看到妈妈抱起别人家的孩子,他就会很快地跑过去,敲敲他的头,或抓抓他的脚,直到把那个小孩赶走,然后马上要求妈妈抱自己。
嫉妒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情绪反应,但家长并不可以采取听之任之、放任不管的态度。因为经常的嫉妒反应情绪,会演变为人格的一部分。并且孩子嫉妒心强,也容易受外界的刺激,而产生诸多不良情绪,不仅影响进步,而且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有一个正在上初二的女孩,因为经二天就要期中考试了,她一直复习到晚上11点钟。大约是第二天凌晨2点左右,正在睡梦中的她忽然感到脸上一阵火辣辣的疼痛。当时她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同学的搀扶下,立即找到校外的一个磁卡电话,拨通了当地的急救中心。
来到医院,医生确诊为硫酸烧伤!第二天上午,这位同学的父母得到消息,马上赶来医院。看到女儿的脸,父亲当时吓傻了:女儿的脸像个大盆;脸上血肉模糊,连眼睛、鼻子、嘴都看不清在什么位置;耳朵烧得焦黑一片。他们都不敢相信面前就是曾经清纯可爱的女儿。
在医院接受初步治疗后,学生家长立即报警。警方经过几天的侦查,发现是住在对面寝室的一位女生将硫酸泼到了她脸上。这位作案的女生与受害者同年级但不同班,两人平时没有什么来往,更谈不上深刻矛盾了。
受伤的女同学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对方与自己没有深仇大恨,却下如此毒手。据那位女同学向警方交待的口供中说,自己是因为嫉妒她的学习成绩好,长得又漂亮,因此想在考试前给她捣个乱,影响她的考试成绩。
面对如此惨痛的事件,有谁能够保持平静的心情?整天强调孩子要努力学习的父母,必须谨记某位心理学家所说的话:“嫉妒是一种十分自然的反应,每个孩子都会有嫉妒,孩子的嫉妒心从很小的时候就会有反应,引起孩子嫉妒的原因极多,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嫉妒会达到折磨人的程度。”
要想帮助孩子改变嫉妒的心理,必须找到孩子产生嫉妒的原因。心理学家认为,以下原因会引起孩子的嫉妒心理:
——在竞争中受挫会导致孩子对成功者的嫉妒
——因教师对他人的表扬而产生嫉妒
——因自己容貌欠美、身材欠佳而对生理条件优越的同学产生嫉妒
——因自己家境贫寒而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同学产生嫉
——不合适的家庭教育方式也可以导致孩子产生嫉妒心理
上述包括孩子的自身消极因素和外部环境的消极因素。两者互相作用,导致了嫉妒。
了解了孩子产生嫉妒理心理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根除孩子的嫉妒。
●父母要帮助孩子对自己有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父母不应该被“对子女的爱”蒙住双眼,要全面、客观地看待评价孩子,既要看到他的长处,也要看到孩子的不足。作为父母,不但要正确地认识孩子,还要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了解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的心理,但表扬并不可以不分场合,不讲原则,如表扬不当,就会使孩子骄傲,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甚至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误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是威胁,损害了自己的“面子”。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想,作为父母应该开导孩子,让孩子真正明白: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别人的帮助,荣誉既是成功者的也是大家的,人们给予赞美、荣誉,并损害不到其他任何人的利益。孩子还不能全面地看问题,不能对自己和他人进行正确的评价,这就要求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减轻孩子的嫉妒心。
●父母要引导孩子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正确地对待别人。
平时,家长要有意识地设置环境,创造氛围,使孩子的理智得到较好的发展。让孩子从日常的生活中,学会客观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从家长的处世哲学中,体会到“强中更有强中手”。如果父母可以令自己的孩子养成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孩子的情感就会不断丰富,心理就会日趋成熟。即使孩子对某人产生了嫉妒心理,也会很快被理智的思考所抑制。
●——培养孩子拥有开阔的心胸
大家也许发现,有嫉妒心理的孩子,往往有与人交往时,喜欢做核心;当不能成为社交中心时,就会发脾气;不会感谢人,易受外界影响等自身的性格弱点。对于上述情况,家长要悉心引导孩子。父母可以在孩子面前,对获得成功的人多加赞美,同时热情鼓励孩子虚心学习他人长处,积极支持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超越别人,使孩子的嫉妒心理得到正当的发泄。对遭到不幸的人要教育孩子给予同情,孩子幸灾乐祸是丝毫不能纵容的,那样往往会助长孩子的嫉妒心理。对孩子的挫折,要耐心地同孩子一起做认真的理性分析,帮助孩子找到失败的原因,支持孩子再做努力,绝不可让孩子垂头丧气,一蹶不振。从而使孩子经得起任何风吹雨打,对别人的成功感到由衷的高兴,对他人的不幸给予深切的同情,对自己的失败具有再造成功的信心。
诚而有信,不欺暗室
《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则为圣贤第一要节。后人广其说曰:“暗室不欺。”所谓暗室有二义焉:一是私居独处之时,一在心曲隐微则人不及知,惟君子谓此时指视必严也。战战栗栗,兢兢业业,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斯诚不愧于屋漏而为正人也夫!
译文
《大学》、《中庸》全都以谨慎独处作为训诫,这是古代圣贤视为最重要的礼节。后人把它引申解释为“不欺暗室”,也就是在别人见不到的地方,也不做那种见不得人的事。所谓的暗室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人单独生活的时候;一是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隐秘。当一个人独自生活时,别人就看不到他的言行举动,深藏隐秘的内心深处就更使别人很难了解和看清楚。只有那些有德行的君子才能认识到,在这种时候,尤其要严格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思想,事事谨慎小心不越礼法,时刻保持警惕,即使任何事都不做,也保持一种令人恭敬的态度,即使什么也不说,也使人感到可以信赖,这才真正是不欺暗室的正人君子!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修行最重要的在于端正自己的心行,即使只是微细的念头或行为,或者是没有人看得到的地方,都不能够放纵。自己以为没有人看得到,但是天地鬼神看得到,因此古人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一个人可以自欺,但是绝对无法欺人。念头即使再微细,总有被人看穿的时候。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中的“信”就是指“诚信”。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里高楼林立,马路上车水马龙,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人与人的交往淡化了许多,但诚信之本不能丢。“士无信不立”,诚信既是做人的根本,又是立足社会的基础,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可以说,诚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美国教育家芭芭拉的儿子告诉她,他的拼写得了个好成绩。芭芭拉知道,她的反应将决定下回孩子是否想告诉她,他写了十一个单词,结果错了十个。
一般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说:“我为你骄傲,你真是个用功的孩子,我们会把这个成绩贴在冰箱上,让每个来咱们家的人看看。”
如果这样做,你就是在鼓励孩子把错误看成对自己的否定,下次他考的不好时,就不会把试卷带回家。
芭芭拉认为,不管考试成绩如何,都应该让孩子说实话。她说:“当孩子通过努力得了A时,你要自然地表达出喜悦,并提醒他那些错误的地方不容忽视;当孩子告诉你,他已经努力学习了,但还是错了十个,这真叫人失望时,告诉他不要灰心,每个人都有不如意的时候,坚持下去,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当他向你解释,现在他意识到了自己没认真对待这次考试,并且说他计划在下周提高拼写成绩时,你要让孩子相信,你相信他的能力,并期待他下一次能取得好成绩。并告诉孩子,错误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每一次错误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关键是他能否说实话,而不是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
孟子把“诚”看作是发扬人的先天善性后所达到的一种最高境界。认为尽心、知性、知天,就是“恩诚”的结果。荀子也把“诚”当作修养的重要方法和内容。他说“养心莫善于诚”,意思是说,培养自己的心,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诚挚的品德。一个人诚实,优于黄金,重于珍宝。只要能以诚心待人,就会使人感动,因此触及到任何地方都会把事情办好。因为人诚实,一般就不易发生大的差错;诚实就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挚纯正,就会得到别人的信服。同样,如果一个人一向说话办事可信可靠,即使偶然一两次说错办错了事别人也会谅解,如果言行不一致,一向不诚实,常用自己的行动“毁自己的诺言”,或喜欢捏造事实,有时说了些真话,也会被认作撒谎。“食言”不但害人,而且害己。是不够自尊、自爱、自重的表现,自己降低了自己的价值。信诚乃做人之本,在这个问题上最能鉴别一个人的灵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惟有诚信,才能发出闪光的青春之光,结出甜美的人生之果。
小列宁8岁时,有一次到姑妈家做客,他不小心打破了一只花瓶,由于害怕,他否认了这件事,母亲对此装作相信的样子,沉默了整整3个月,而在这3个月中撒谎的羞愧感时时折磨着小列宁的心。终于有一天他再也忍不住了,他哭着向妈妈说出了真相,妈妈这才安慰了他,说要写信告诉他的姑妈,姑妈一定会原谅他的,小列宁这才露出了轻松的笑容。在这场激烈的思想斗争中,诚实的高尚品德终于取得了胜利。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的调查统计数据令人震惊:在美国7岁的孩子中,98%的孩子都承认自己有过撒谎的经历。对于孩子撒谎,究竟该怎么办呢?
孩子说假话的原因有许多,除了害怕受到惩罚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由于年龄小,分不清是非,他们的多数行为是从成人那里学来的,因此常常说假话。换句话说,就是“有撒谎的父母,就会有撒谎的孩子。”要想帮助孩子改掉撒谎的缺点,父母必须以身作则,自己首先不撒谎。除此之外,还应该掌握以下的一些技巧。
●如果发现孩子撒谎时,首先要弄明白孩子隐瞒真相的原因,是怕你生气、怕你不爱他或者只是怕受惩罚,这是相当重要的。
●作为父母,应该考虑一下,当孩子犯了错,他除了撒谎,是否就没有其他逃脱或减轻受惩罚的方法呢?
●如果在证据确凿时,孩子仍坚持不承认撒谎,你强调的重点在于讨论当事实已经摆在眼前时,他为什么还要坚持否认。这时,父母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怒气,否则只会让他更没有勇气去面对真相。
●当他对很多事情不断撒谎,或者超出常理地坚持某个特定谎言时,要提醒孩子谎言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可以这样说,“如果真相大白,你想你会怎么样?”
●如果你的孩子告诉你实情,一定要记住称赞他,但也不要忘记惩罚。可以说:“很高兴你告诉我了,相信你是可以信任的。如果不说实话,我会罚你两天不准看电视。但现在,你只需要为那个错误承担一定的责任,我把惩罚减少一天。”
●处理孩子的说谎,千万不可把孩子的撒谎视为背叛。听着孩子捏造的故事,会让人感到特别痛苦,觉得孩子好像是在愚弄自己。孩子的目的只是要保护自己。作为父母一定要沉住气,不妨这样来问孩子:“如果我如何如何的话,你会有什么感觉?”这会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