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一平为突破性的构想而坐立不安,他咬紧牙关,发誓要实现自己的推销计划。他信心十足地推开了公司主管推销业务的常务董事阿部先生的门,请求他代向串田董事长要一份“推荐函”。阿部听完了原一平的计划,默默地瞪着原一平不说话。原一平虽在公司工作了3年,但只是在照片上看见过阿部,头一次面对阿部那种逼人的目光,心里开始发毛,渐渐有些招架不住了。这时,阿部才缓缓地说出了公司的约定,回绝了原一平的请求。原一平却不肯打退堂鼓,问道:“常务董事,我能不能自己去找董事长,当面提出请求?”阿部的眼睛瞪得更大了,更长时间的沉默之后,只说了5个字:“姑且一试吧。”说罢,用挤出的难以言状的笑容,打发了原一平出门。
等了几天,在接到约见通知后,原一平兴奋不已地来到三菱财团总部,抬头看见威严的三菱大厦,心头不由缩紧了。他好不容易通过传达室被带到会客厅,却被冷冷地丢在一旁。华贵的摆设,其厚无比的地毯,一坐下就像浮在半空的沙发,难熬的长时间等待,把原一平的兴奋劲耗去大半。他疲乏地倒在沙发里,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原一平的肩头被戳了几下,他愕然醒来,狼狈不堪地面对着董事长。串田大喝一声:“找我什么事?”还未清醒过来的原一平当即被吓得差点说不出话来,想了一会儿才支支唔唔地讲了自己的推销计划,刚说:“我想请您介绍……”就被串田截断:“什么?你以为我会介绍保险这玩意?”
原一平来前曾想到过请求被拒绝,还准备了一套辩驳的话,但万万没有料到串田会轻蔑地把保险业务说成“这玩意”。他被激怒了,大声吼道:“你这混帐的家伙。”接着又向前跨了一步,串田连忙后退一步。“你刚才说保险这玩意,对不对?公司不是一向教育我们说:‘保险是正当事’吗?你还是公司的董事长吗?我这就回公司去,向全体同事传播你说的话。”原一平说完转身就走。
一个无名的小职员竞敢顶撞、痛斥高高在上的董事长,使串田非常气愤,但对小职员话中“等着瞧”的潜台词又不能不认真思索。
原一平走出三菱大厦,心里很不平静,他为自己的计划被拒绝又是气恼又是失望,坐在路边胡思乱想了好长时间,当他无可奈何地回到保险公司,向阿部说了事情的经过,刚要提出辞职,电话铃响了,是串田打来的,他告诉阿部刚才原一平对自己恶语相加,他非常生气,但原一平走后他再三深思。串田接着说:“保险公司以前的约定确实有偏差,原一平的计划是对的,我们也是保险公司的高级职员,理应为公司贡献一份力量,帮助扩展业务。我们还是参加保险吧。”
放下电话,串田立即召开临时董事会。会上决定,凡三菱的有关企业必须把全部退休金投入明治公司,作为保险金。当晚原一平回到家就收到串田的约见信:“今天,你特地来找我,我却白活了那么大岁数,居然没有善待你,实在失礼之至。明天是假日,若不嫌麻烦,愿你能拨冗到舍下一趟。”
第二天,串田不仅亲切会见,还为原一平特意定做好西装、衬衫、皮鞋。他说:“一个像样的推销员必须有像样的外表。”原一平的顶撞痛斥,不仅赢得了董事长的敬服,还获得了董事长日后充满善意的全面支援,他逐步实现了自己的宏伟计划:3年内创下了全日本第一的推销记录,到43岁后连续保持15年全国推销冠军,连续17年推销额达百万美元。1962年,他被日本政府特别授予“四等旭日小缓勋章”。获得这种荣誉在日本是少有的,连当时的日本总理大臣福田赳夫也羡慕不止,当众慨叹道:“身为总理大臣的我,只得过五等旭日小缓勋章。”
有一个妈妈把一个橙子给了邻居的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便讨论起来如何分这个橙子。两个人吵来吵去,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由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而另一个孩子选橙子。结果,这两个孩子按照商定的办法各自取得了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
第一个孩子把半个橙子拿到家,把皮剥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果肉放到果汁机上打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橙子皮留下来磨碎了,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从上面的情形,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两个孩子各自拿到了看似公平的一半,然而,他们各自得到的东西却为物尽其用。这说明,他们在事先并未做好沟通,也就是两个孩子并没有申明各自利益所在。没有事先申明价值导致了双方盲目追求形式上和立场上的公平,结果,双方各自的利益并未在谈判中达到最大化。
如果我们试想,两个孩子充分交流各自所需,或许会有多个方案和情况出现。可能的一种情况,就是遵循上述情形,两个孩子想办法将皮和果肉分开,一个拿到果肉去喝汁,另一个拿皮去做烤蛋糕。然而,也可能经过沟通后是另外的情况,恰恰有一个孩子即想要皮做蛋糕,又想喝橙子汁。这时,如何能创造价值就非常重要了。
结果,想要整个橙子的孩子提议可以将其他的问题拿出来一块谈。他说:“如果把这个橙子全给我,你上次欠我的棒棒糖就不用还了”。其实,他的牙齿被蛀得一塌糊涂,父母上星期就不让他吃糖了。
另一个孩子想了一想,很快就答应了。他刚刚从父母那儿要了五块钱,准备买糖还债。这次他可以用这五块钱去打游戏,才不在乎这酸溜溜的橙子汁呢。
2.选择答案,测试自己的谈判能力。
1) 谈判相持中的灵活规则主要体现在对( )手段的运用上。
A说理和沉默
B 批判和推理
C沉默和重复
2) “言出有信”并不是要求谈判手“有问必答”或“有问必全答”,而是追求( )。
A 答的对方满意、已方不吃亏
B能答则答、不能答则不答
C答的准确、适时适度、出言不悔
注:这些题目很简单,你自己不妨一答,但却能认识自己是否具有谈判潜力。
3培训游戏
4.行动建议
5提升训练
提问艺术:摸清底牌的通路
谈判者更好地运用提问的艺术来发掘问题、获取信息、把握谈判的方向。切记将这些变成限制谈判者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进行必要的竞争教条。这是基于谈判者之间的诚意与合作而提出来的。
【情景思考】
你想到一家公司担任某一职务,你希望年薪 2 万元,而老板最多只能给你 15 万元。老板如果说“要不要随便你”这句话,就有攻击的意味,你可能扭头就走。而实际上老板往往不那样说,而是这样跟你说:“给你的薪水,那是非常合理的。不管怎么说,在这个等级里,我只能付给你 1 万元到 15 万元,你想要多少?”很明显,你会说“ 15 万元”,而老板又好像不同意说:“ 13 万元如何。”你继续坚持 15 万元。其结果是老板投降。表面上,你好像占了上风,沾沾自喜,实际上,老板运用了选择式提问技巧,你自己却放弃了争取 2 万元年薪的机会。
【主题解说】
为了获得良好的提问效果,需掌握以下发问要诀:
第一,应该预应准备好问题,最好是一些对方不能够迅速想出适当答案的问题,以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预先有所准备也可预防对方反问。
有些有经验的谈判人员,往往是先提出一些看上去很一般,并且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是随后所要提出的比较重要的问题的前奏。这时,如果对方思想比较松懈,突然面对我们所提出的较为重要的问题,其结果往往是使对方措手不及,收到出其不意之效。因为,对方很可能在回答无关紧要的问题时即已暴露其思想,这时再让对方回答重要问题,对方只好自成体,按照原来的思路来回答问题,或许这个答案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第二,在对方发言时,如果我们脑中闪现出疑问,千万不要中止倾听对方的谈话而急于提出问题,这时我们可先把问题记录下来,等待对方讲完后,有合适的时机再提出问题。
在倾听对方发言时,有时会出现马上就想反问的念头,切记这时不可急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因为这样做不但影响倾听对方其下文,而且会暴露我方的意图,这样可能对方会马上调整其后边的讲话内容,从而使我们可能毛掉本应获取的信息。
第三,要避免提出那些可能会阻碍对方让步的问题,这些问题会明显影响谈判效果。
事实上,这类问题往往会给谈判的结局带来麻烦。提问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退路,同时也要考虑对方的退路,要把握好时机和火候。
第四,如果对方的答案不够完善,甚至回避不答,这时不要强迫地问,而是要有耐心和毅力等待时机到来时,再继续追问,这样做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同时再继续回答对方问题也是对方的义务和责任,因为时机成熟时,对方也不会推卸。
第五,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一个已经发生,并且答案也是我们知道的问题提出来,验证一下对方的诚实程度,以及其处理事物的态度。同时,这样做也可给对方一个暗示,即我们对整个交易的行情是了解的,有关对方的信息我们也是掌握很充分的。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下一步的合作决策。
第六,即不要以法官的态度来询问对方,也不要问起问题来接连不断。
要知道像法官一样询问谈判对方,会造成对方的敌对与防范的心理和情绪。因为双方谈判绝不等同于法庭上的审问,需要双方心平气和地提出和回答问题,另外,重复连续地发问往往会导致对方的厌倦、乏味而不愿回答,有时即使回答也是马马虎虎,甚至会出现答非所问。
第七,提出问题后应闭口不言,专心致志地等待对方作出回答。
通常的作法是,当我们提出问题后,应闭口不言,如果这时对方也是沉默不语,则无形中给对方施加了一种压力。这时,我们保持沉默,由于问题是由我们提出,对方就必须以回答问题的方式打破沉默,或者说打破沉默的责任将由对方来承担。这种发问技巧必须掌握。
第八,要以诚恳的态度来提出问题。
当直接提出某一问题而对方或是不感兴趣,或是态度谨慎而不愿展开回答时,我们可以转换一个角度,并且用十分诚恳的态度来问对方,以此来激发对方回答的兴趣。实践证明,这样做会使对方乐于回答,也有利于谈判者彼此感情上沟通,有利于谈判的顺利进行。
第九,注意提出问题的句式应尽量简短。
在商务谈判过程中,提出问题的句式越短越好,而由问句引出的回答则是越长趣好。因此,我们应尽量用简短的句式来向对方提问。因为当我们提问的话比对方回答的话还长时,我们就将处于被动的地位,显然这种提问是失败的。
综上几点技巧,是基于谈判者之间的诚意与合作这一命题提出来的,旨在使谈判者更好地运用提问的艺术来发掘问题、获取信息、把握谈判的方向。切记将这些变成限制谈判者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进行必要的竞争教条。
摸底策略是指谈判者为了摸到对方价格的底牌,找出对手所能够付出和自己愿意接受的临界价格而采取的一些做法。
这些做法主要有:
·“请你考虑”的策略。卖主想知道买主是否愿意付出33万元购买一栋有家具的房子,运用“请你考虑”的策略看看买主的反应,卖主就可以了解买主心中的价格或者他预算的金额。
·“比较”的策略。卖主告诉买主他已成交的买卖,来试探买主对于高价格的反应;买主则告诉卖主以前类似的购买,以试探卖主对于低价格的反应。
·“我想我能替你找来”的策略。卖主先提供某些没有的东西、来探询买主愿意付出的价格,然后再代以另外的东西来求得更高的价格。
·“错误”的策略。卖主先出低价来引起买主的兴趣。然后假装发觉一个错误,再撤回原先的出价。
·“第三者”的策略。先使商谈全速进行,尽可能逼使对方做最大的让步,即使会谈破裂也无妨。然后再请第三者来仲裁,一般能使对方做更大的让步。
·“交易告吹”的策略。卖主先出价较高,然后尽量坚持这一价格来找出买主愿意付出的价格。买主所愿付出的价格通常很低廉,卖主对于买主的出价要表现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再说出显然无法做成交易的话来,然后要求买主诚恳地告诉自己最高的出价是多少,作为未来交易的参考。这时买主心中已经松懈下来,就会开始说给卖主听,卖主说他会告诉上司参考。第二天,卖主又提出对买主有利的最后价钱,在一般的情况下,这时的买主就会接受,因为这个交易对双方都有利。
一般情况下,谈判者在报价时可运用上述策略,但有时还要考虑到当时的谈判环境和双方之间的关系。如果对方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向你施加压力,则也必须以高价向对方施加压力,以保护己方利益;如果双方关系比较友好,特别是有过较长时间的合作关系,那么报价应当稳妥,出价过高则有损于双方关系,而且如果有很多竞争对手,那么就必须把报价压低到对方能接受而继续谈判的程度。
在谈判中,获得信息的一般手段是提问。为了解对方的想法和企图,必须十分机警,利用各种方法和技巧去探知对手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与人沟通的方法,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谈判的老手,总是密切注意对方的“心理过程”,因为这一线索足可显示对方的动机。发问可以说是“心灵这窗”。通过提问,除了可以从中获得众多的信息之外,还常常能发现对方的需要,知道对方追求什么,这些都对谈判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不仅如此,提问还是谈判应对的一个手段。
不同的谈判过程,获取信息的提问方法不同。为了便于认识,我们可将提问形式归纳为七种类型:一是一般性提问,如“你认为如何?”“你为什么这样做?”等;二是直接性提问,如“谁能解决这个问题?”等;三是诱导性提问,如“这不就是事实吗?”等;四是发现事实的提问,如“何处?”“何人?”“何时?”“何事何物?”“如何?”“为何”?等;五是探询性的提问,如“是不是?”“你认为?”等;六是选择性提问,如“是这样,不是那样?”等;七是假设性提问,如“假如……怎么?”等。这七种类型的提问方式,是有用的谈判工具,我们必须审慎地、有选择地、灵活地运用这一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