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等等,斯帕奇里发生的事可不只这些。我一边在店里漫步,一边跟着当时播放着的保罗·麦卡特尼的歌轻声哼唱。你以为这只是随机播放的歌吗?错了,它其实是精心挑选的一首穆扎克(Muzak),这是一种音乐类型—实际上也是一种音乐品牌—走出了电梯内部,走进了盖普、麦当劳、巴诺书店,以及无数的餐厅和商店,每天为1亿人演奏小夜曲。那么,一间商店是怎么决定要播放什么音乐的?嗯,首先,穆扎克会派一名“音频架构师”—这个字眼是指接受过音乐心理及心理应用训练的人—去零售店或餐厅考察一番,看看商店的数据挖掘调查,搞清在那里购物或用餐的人群情况。接着音频架构师会针对这个人群情况仔细挑选一个播放列表,这种做法用行话来说就叫作“窄播”。
正是通过这种做法,穆扎克才能设计出74个音乐程序,共10个种类,范围从独立摇滚到嘻哈再到古典。音乐15分钟循环一次,利用一种叫作“刺激增长”的技术让音乐有强度变化,每个单独的播放列表的速度和节奏都经过仔细设计,会对心理产生影响。你是否注意过,超市和杂货店里播放的穆扎克比餐厅里播放的节奏要缓慢很多?嗯,同样,这是因为调查显示,缓慢的音乐会让我们移动得更加缓慢,而我们在一家商店里转得越久,我们就越可能买下什么来。《大脑操纵:营销不能说的秘密》(Coercion: Why We Listen to What “They” Say)一书的作者道格拉斯·洛西克指出,在美国的百货商店里,如果消费者听到的是节奏缓慢的穆扎克,他们购物的时间就会延长18%,消费量也会增加17%,而在杂货商店里,如果购物者听到和缓的穆扎克,购物量则会惊人地增加38%。另一方面,罗什科夫说,速食餐厅会播放快节奏的穆扎克“以便提高顾客的咀嚼速度”。于是,他们就能让我们更快离开,从而服务更多顾客,也赚到更多钱。
拜窄播所赐,穆扎克甚至还会微调曲目,神不知鬼不觉地说服我们根据今天是星期几而买下不同的东西。星期六?那么播放的就会是更加浪漫的音乐,暗示道:给她买点什么吧—玫瑰和珠宝都很不错。这种手段非常有效,以至于日本有些超市把商店划分成了若干区域,每个区域播放的音乐旨在让每分钟的花费都能得到最优化。在生鲜蔬果部,从头顶音箱里传出了流水潺潺、鸟儿鸣啭、清风吹拂的声音;在点心部,童稚的歌谣伴着儿童的嬉笑声悠扬着,而在肉铺的那头,肉排发出了滋滋声响。
如果这还不够,穆扎克还能提供给零售商一项更加微妙的服务,称作“乐观气氛营造”,旨在更深层次地迎合我们。假设你是一个16岁的女孩,走进一家美国中部地区的服装店。店内的气氛和装饰都闪闪发光,很性感也很城市化。员工一个个都穿着时髦又迷人的制服。现在,把快节奏的电子音乐速度加快。对一个老是梦想着搬离她的小镇住进大城市的不切实际的女孩来说,这个环境有没有创造出一种幻想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在潜意识层面,这个音乐让女孩把自己幻想成她想成为的那个又酷又深谙世故的城市居住者—然后买下那些裙子裤子来拼组那个景象。如果我说商店都是有意这么做的,你要相信我。举例说吧,当盖普推出新的毛衣系列时,穆扎克的副董事长阿尔文·科利斯(Alvin Collis)断定,既然毛衣代表的是友谊、亲情、安全以及保护,那么商店就应该播放能给人温柔感、舒适感的音乐。穆扎克挑了什么歌来营造这种“乐观气氛”,说一首来听听?路易·阿姆斯特朗的《美妙世界》。
南美洲有一家连锁银行曾经让我帮他们转变形象,公众原本都认为它的客户服务很烂很二流,还要等特别久。在我分析顾客体验,包括人们得等多久时,我发现,其实也没有等那么久;因为在人们的预期之中,去银行就是要等很久,很恼人,所以他们会感觉排队的时间似乎比真正花的时间多。因此,我们利用像穆扎克这种公司编译的数据,精心设计了播放的音乐的韵律,并创造出本质上算三幕式的声迹。在银行门口,客户听到的音乐和缓而且热情(实际上,节拍比人的心跳还要慢)。他们走近柜台,音乐的节奏就会慢慢加快,在他们做交易的时候会达到顶点。结果呢?客户“感到”服务质量比原本的好上两倍—顺便一提,银行的收入也增加了10%—全亏了播放的音乐的节奏啊。好消息是?服务本来就很好了—不过,是音乐让顾客相信这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