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名,安迪·沃霍尔经典的那句—“未来,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多年来又重新回响在他的耳畔,最终让他变得目光呆滞。“我受够那句话了,”他在70年代后期宣布,“我再也不会说那句话了。”
如今的情况更可能是15秒。布鲁斯·哈罗维兹(Bruce Harovitz)在《今日美国》中评论道:“名声的价值已经跌到谷底了。”去年,服装制造商美国之鹰(American Eagle)宣布,只需花上一件T恤、一条牛仔裤或是一双袜子的钱,消费者就能在该公司位于时代广场、高达25层楼的广告牌上把他们的脸向全世界放映出来。但是实际上美国之鹰这些精明的营销者打的算盘是:如何让这转瞬即逝的几秒钟永存—以及在这过程中持续地得到免费广告。他们知道,在当今数字世界,这些年轻又激动的消费者会掏出他们的数码相机或智能手机,把自己登上广告牌的画面拍下来,上传到Facebook页面,或晒给他们的推特粉丝看,诸如此类的行为能为美国之鹰打上不计其数的免费广告—也给自己带来更多名声。
事实上,如今要变成名人其实简单得难以置信。去年我跟《今日秀》的一位制片人打了个赌,说我能从零开始打造出一个名人。
在我上一本书的推广期间,我认识了克丽斯塔·布伦森(Krista Brunson),她当时是一个早间节目的幕后工作人员(不是管摄影的)。我一直在阐述我的名人论点:如果给一个人配上合适的“配件”(还有合适的人),那么公众就会被迷惑,相信她是个名人。但我的论点一直由于未被证明而受到挑战,所以我决定,我们就把克丽斯塔打造成一个“名人”,看看人们买不买账。
早上6点,克丽斯塔出现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化妆室,看上去就跟平时的自己没什么两样:年轻、有吸引力、精神振作,虽然的确有些紧张。10分钟后,在一位专门请来的化妆师的要求下,克丽斯塔卸掉了她平常的妆容,而一位个人造型师开始了对她的全面改造。没过多久,克丽斯塔有了蓬松的头发、闪亮的双唇、古铜色的两颊,还画上了烟熏眼妆。接着,我们让她穿上紧身皮裙、紧身衣,套上高级皮靴,搭配一个昂贵的香奈儿手袋、超大墨镜,以及点睛之笔—一只名为扎克的喜欢乱叫的微型犬。不过等等,还没完呢。大家都知道,名人很少会独自出门,所以我们给她配了一群假随从,包括一个个人摄影师、一个保镖(当然是要挡住仰慕的粉丝啦),以及一个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摄影师。
克丽斯塔·布伦森已经准备好成为自己人生中的明星了—一夜爆红,冉冉升起的全美巨星。
我们走出了位于洛克菲勒中心的《今日秀》演播室,前往第五大道,身后跟着一支摄影师队伍。就在克丽斯塔按照我的指示开始浏览第五大街萨克斯百货的橱窗时,摄影师就开始尽情拍摄。我还教她要慢慢地、慵懒地走,因为名人都会这样做,还让她不管发生什么都要坚决保持这个状态。然后—我从来都没碰过这种事—人们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开始围观,好像她就是茱莉亚·罗伯茨或者凯拉·奈特利。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不少人确信他们以前见过她,并开始拍她的照片,而那些仅相信她是个大人物的人则一直黏在克丽斯塔的随从身边,问她是谁。
有一刻,克丽斯塔的一个随从告知她当天接下来的行程。克丽斯塔,仍然保持着姿态,大声回答她午餐想要喝一杯含羞草鸡尾酒,接着下午还要做一次深度按摩。她在第五大道上继续走着,人也越聚越多。“克丽斯塔,你打算穿什么参加奥斯卡?”我们一个假狗仔叫道。“你在跟佩顿·曼宁上床吗?”另一个问道。在人们走上来索要克丽斯塔的签名时,她签的全都是自己的真名,可是没有人发现。
而且,在我们返回演播室的路上,有个男的跟我说,他曾经在一场演唱会上看到过克丽斯塔,还在表演结束后跟她说过几句话。他声称绝对没有看错人,他完完全全相信,那就是她。
不出我所料,打造一个名人就是这么简单:昂贵的装配、深色墨镜、高档服饰、名牌鞋子、一条老鼠大小的纯种狗。这也表明,如果我们这么容易就能打造出名人,那么我们究竟是谁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在周围的人面前所代表的品牌。
但我要再次重申,绝大多数公司及其营销者早就知道这一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