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不爱学习,妈妈怎么办
3282500000013

第13章 这个真好玩,我喜欢!--合理恰当地开发孩子的智力(1)

所谓“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判断力等能力。开发孩子的智力能力是每位妈妈的任务,但是一定要注意合理和适度,极度开发和不合理开发都会对孩子造成永久性伤害。

42. 我爱益智游戏!--智力的开发是在孩子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高尔基也曾说过:“游戏是小儿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每个孩子都喜欢玩游戏,也会把玩游戏的时间视为最快乐的时光,在其中,孩子身心不但得到了满足,智力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开发了。

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斯特娜夫人与女儿经常玩“注意看”的游戏。

斯特娜夫人一手抓住五六根彩色的发带,在女儿面前一晃而过,然后让女儿说出发带的数量。

游戏的一开始,斯特娜夫人速度比较慢,但是女儿并不能准确地说出发带的数量。玩过几次之后,女儿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判断力也越发准确。

最让女儿感兴趣的不仅仅是猜发带的数量,而是她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让母亲来猜。而母亲也不是每次都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来。母女俩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都提升了注意力。

我们可以学习斯特娜夫人用游戏的方式来锻炼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力只是孩子智力能力的一种体现,而孩子的想象力、记忆力、判断力、创造力等能力都可以通过益智游戏获得开发。所以,为了孩子的智力能够得到合理发展,我们就要成为他最好的玩伴。

▲ 借助棋类游戏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

比尔·盖茨的外祖母经常陪他玩下跳棋、打桥牌等游戏。每次玩游戏时,外祖母总是对小比尔说:“使劲想!使劲想!”当小比尔下了一步好棋时,外祖母就会拍手叫好。这些游戏不但锻炼了比尔·盖茨的思维能力,而且无形中也培养了他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的确,孩子在玩棋类游戏时,眼睛得仔细看,脑子得不停地转,手还要听脑子的指挥。一次棋类游戏就能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全方位的观察能力,要是失败了,还考验了心理承受能力。那么,如果我们有空,就和孩子下盘棋吧!

▲ 和孩子玩“情景角色游戏”

6年级的唐昊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而且特别不喜欢记忆语文科目中的文学常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妈妈就利用周末的晚上,请唐昊当老师,妈妈当学生,“老师”给“学生”讲解有关文学常识类的题目,还要出考题让妈妈作答。

唐昊一开始觉得挺有意思,真正参与进去之后才发现并不是很容易,但是面对“学生”渴望的眼神,不得不硬着头皮“教课”。一段时间下来,唐昊的语言组织能力强了很多不说,也不再讨厌文学常识了。

这种变换角色的游戏可以大大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然后和孩子一起扮演其中的角色。孩子为了能说出台词,必须背会故事中的部分内容,并要流畅地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孩子的语言智能就被开发了出来。

▲ 游戏难度要适中。

游戏的难易程度会直接影响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如果游戏过难,孩子会因不能很好地掌握游戏技巧而丧失信心;如果过于简单,他又会因为没有挑战性而失去兴趣。所以,我们最好根据他的年龄、爱好和能力选择适合他的游戏。

另外,在竞技游戏中,不要总是让孩子处于下风。否则,他就会因屡受打击而不愿意继续玩。所以,我们要适当地 “降低”自己的智能,当我们和孩子的智能高低相当的时候,他才会通过彼此的切磋而迅速成长。

▲ 用心投入到游戏中

一天,小蕊邀请妈妈一起玩橡皮泥。妈妈答应了,并就找来小凳子坐在小蕊身边一起玩。但是,妈妈一边玩,一边看电视,还会随着电视节目哈哈大笑。妈妈不专心的样子被小蕊看出来了,小蕊生气地对妈妈说:“妈妈,您还是看电视去吧!”

如果我们选择了和孩子一起玩,那就认认真真地投入进去,而不是应付孩子,这样不但不尊重他,他也从我们身上学会了三心二意。另外,我们在与孩子做游戏的时候,不要总对他的行为指手画脚。他一旦玩得不轻松,游戏就很难起到开发他智力潜能的作用。

43.妈妈,我不想学奥数!--开发智力,不是一定要上奥数、珠心算

最近几年,奥数和珠心算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成了孩子和妈妈们追捧的火热学科。

有的妈妈听说珠心算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就让学龄前的孩子开始学习;有的妈妈得知,一些重点初中的入学条件之一是孩子要有好的奥数成绩,于是就义无反顾地把孩子送进奥数班;有的妈妈看着其他孩子都在学,也跟风地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其中一员;而有的妈妈在“门外”观望,一直在考虑到底要不要让孩子学。

那么,到底什么是奥数?珠心算属于哪种算法?学习它们真的能开发孩子的智能吗?它们真的适合每个孩子吗?

▲ 和孩子一起了解奥数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是一项国际性赛事。比赛题目都是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其难度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比赛目的是及早发现数学人才,进行培养使其成为数学领域的专项人才。

而“奥数”进入中国,原本是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发现优秀的数学特长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孩子无论是否适合,都纷纷开始学习奥数。不可否认,有的孩子的确通过奥数的学习扩充了思维,开发了智力。但是,是不是所有孩子都能从奥数中受益呢?

早在2002年北京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国内一些著名的数学家就对低龄化奥林匹克数学热现象提出了批评。王元、杨乐等数学家认为,“奥数”本是一项很好的培养学生学数、学兴趣的课外活动,但有些奥数班只是教给学生技巧性的东西,而这些技巧性的东西有时并不是青少年必须具备的,更不能提高数学能力,有时甚至会造成钻牛角尖的现象出现。而高中阶段年龄稍大的同学,如果对数学有兴趣,进而阅读相关书籍并参加比赛,是自然正常的。但现在许多地方从小学、初中就开始办班,结果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学习枯燥,甚至对数学失去兴趣。

也曾有一位数学专家说过:“在同龄儿童的范围内,一般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由此看来,如果孩子属于5%的智力超常儿童,同时又对奥数感兴趣,并且又有幸遇到一位合格的奥数老师的话,孩子就是适合学习奥数的。然而,我们的孩子是不是这样的孩子呢?有没有碰到经验丰富的奥数老师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们就不要逼孩子学奥数。

▲ 慎学珠心算

珠心算是在孩子心里建立起个算盘,把抽象的计算数字和算盘上的珠子联系起来,在心里用“拨算盘珠子”的方式把答案计算出来。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技巧,会很快地把多个数字的多种运算结果准确地脱口而出。

珠心算的倡导者们认为珠心算是通过培养孩子的心算能力,以提高孩子的自制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能力。而专家则指出:学习珠心算对于锻炼手指和大脑会有一定的效果,而且算得快对孩子自信心的提高有好处。但是,珠心算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到底有多大作用,国内研究者正在进行相关研究;珠心算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数学智慧,在哪个年龄开始学更合适,也有待研究。

既然如此,我们面对孩子是否要学习珠心算的问题上,还是慎重为好。而且,很多事例证明,过早学习珠心算会有碍于孩子在学校的数学学习。因为,学过珠心算的孩子会把珠心算的算法应用到常规的计算中,但是,常规算法又和珠心算算法没有任何关系,最后,孩子被两种算法搞得不知道该如何计算,从而学习兴趣大大降低。

所以,让孩子开发智力,不是一定要上奥数和珠心算。上不上,完全看孩子的兴趣。如果孩子对奥数或珠心算特别感兴趣,从学习中能收获喜悦感、满足感和成就感,那就让他去学。如果他本身没有兴趣,或者把奥数或珠心算的学习当成负担的话,就不要强迫孩子去学。因为帮助孩子开发智力,绝非只有学习奥数和珠心算这两种方式。

44. 才艺?我真的需要学吗?--不要盲目跟风,强迫孩子学习才艺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才艺”成了时下最流行的学习内容,而各种各样的才艺班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似乎,学习才艺就是跟得上时代的表现,而不学则意味着“落伍”。为什么才艺学习如此受追捧?

一位母亲这样说:“当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更需要复合型的人才,而单一型人才则不被看重。为了能让孩子的智力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人,不学一两样才艺,是不行的。”原来,“才艺”被妈妈们认为是孩子智力能力全面发展的保障。

其实不然,如果说“德、智、体、美、劳”能够代表“全面”的话,才艺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充其量也只是占全面发展的1/5。所以,孩子即使学了再多的才艺,也不能称得上“全面”。从另一个角度讲,才艺并不是发展孩子智力能力的唯一途径,像体育和劳动也一样能开发孩子的智力。

然而调查发现,中国83.9%的父母认为要对孩子进行才艺培养,近80%的父母希望让孩子参加不止一项的才艺训练。为什么会这样?大部分原因是盲目跟风。有的妈妈很困惑:人家的孩子都在学才艺,我们家孩子不学,不就不如其他孩子了吗?人家孩子都学好几样才艺,我们只学一样,恐怕不够吧?在这种攀比心理的驱使下,妈妈不得不让孩子跟风学才艺,不管花多少钱,孩子只要学了,妈妈心里就踏实。

但是,孩子学习才艺的理由,应该是“因为别人学,所以我也学”吗?一定不是啊!孩子学习才艺的理由应该出于兴趣的培养。所以,如果孩子对学习才艺并不感兴趣,那我们就不要强迫他了。

▲ 正确认识才艺

到底什么是才艺?“才”就是才能,“艺”则是技艺,包括琴、棋、书、画、诗赋等。我们希望孩子掌握某项技艺,而孩子掌握之后,作何而用呢?

古代的文人都擅长琴、棋、书、画,他们在高兴、悲哀、惆怅时,会弹奏一曲,以抒发自己的情感;遇到好友来访时,兴致使然,于是对弈一局;出去游山玩水时,看到大自然如此美丽,泼墨于纸,作画一副……这些才艺完全成了感受生活、抒发情感的途径,他们不会把才艺当成负担,他们会在其中享受、感叹和领悟。

因此,学才艺是热爱生活的体现,献才艺是表达情感的过程。所以,才艺学习绝非技能培训,孩子为什么愁眉苦脸地学才艺?因为他没有感受到情操被陶冶了,反倒觉得因为学了才艺,所以痛苦不堪。

原因出在哪里?老师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我们对待才艺的态度太功利,总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才艺获得什么短期利益。如果说,一定要获得利益的话,那就是--快乐。如果孩子没有获得快乐,就不要让孩子再痛苦了。

▲ 培养有兴趣的孩子

田英人从小爱好广泛,喜欢踢足球、画画、学英语、摄影,特别喜欢看书和写作。他小学毕业时出版了《灿烂童年》一书,书中收集了他的绘画和摄影作品,一些著名作家都提笔为其寄语。2009年,他还出版了一本描写中学生活的散文随笔集--《中学生奏鸣曲》。

田英人的才艺之路是如何走的呢?田英人小的时候,父母都并没有刻意培养他的兴趣,基本是放任自流。但是,他特别爱看书。而且对他来说,写作不是一件枯燥苦恼的事,而是充满着快乐。关于画画,他没有上过培训班,就是自己总是在白纸上乱涂鸦,父母发现他喜欢了,才慢慢地领他接受较正规的训练。而英语方面,田英人没有提前学习,只是跟着小学的课程学习,当他感到学校的知识似乎不能满足需求了,父母才带他上了专为儿童开的英语班。他自己学得很起劲,小学毕业时就能够自如地和老外进行日常交流了。

田英人的父母完全以孩子的兴趣为培养宗旨。所以,我们一开始可以让孩子去接触和尝试一些才艺内容,发现孩子的确很感兴趣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他。毕竟,以兴趣为基础的培养才是最有意义的。

45.又用左手?换右手!--不要刻意地去纠正孩子的“左撇子”

“左撇子”也叫“左利手”,特指那些习惯使用左手的人。在生活中,绝大部分人都习惯使用右手,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天生的“左撇子”。而3岁之前的孩子往往都是左、右手并用,3岁之后才能明显看出他习惯于使用哪只手,5岁左右才能真正确定他是不是 “左撇子”。

对于孩子的“左撇子”,多数妈妈都会上前纠正,试图让他习惯使用右手。有的妈妈考虑到孩子用左手书写汉字不方便,上学后老师也要纠正,不如尽早纠正过来;有的妈妈认为,“左撇子”总是会在生活中与“右撇子”产生“冲撞”,不如让他跟大家一样,变成“右撇子”;有的妈妈没有什么明确的想法,就是觉得用右手才是正常的,所以会强行纠正孩子。

然而,我们有没有思考过:孩子为什么会是 “左撇子”?强行纠正到底科不科学?会不会给孩子造成伤害?如果我们弄清了这些问题,也许就不会对孩子那么苛刻了。

▲ 了解“左撇子”

现代科学认为,人类大脑左右半球分工不同,左脑是主管文字、数字、语言等逻辑思维的“理性半球”,右脑是主管色彩、音乐、空间、想象等形象思维的“艺术半球”,由于神经系统交叉指挥,左脑发育呈现优势的人一般习惯使用右手,反之,右脑发育优势的人一般就是“左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