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不爱学习,妈妈怎么办
3282500000012

第12章 我发现习惯真的很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在一期关于“儿童益智”类的电视节目上,主持人问:“气球为什么会飞上天空?”“小猫为什么要洗脸”……有一个孩子回答:“气球飞上天空是去找小鸟。”“小猫没有抓住老鼠,非常伤心,哭花了脸,所以要洗脸。”本来孩子的答案很有创意,可是主持人却说:“回答错误。”接着公布正确答案:“因为气球里装的是氢气,氢气比空气的密度小……”

如果单从让孩子学习知识的角度来看,主持人的回答无可非议,但是孩子们的回答充满了幻想和童真,我们就忍心打击他的创造性思维吗?那到底是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更重要?还是让他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呢?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既让孩子学到知识,又能保护好他的想象力,激发他的创造性思维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 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答案

对于孩子有创意的想法,我们不可以直接说:“错。”因为这样会打击孩子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相反,我们可以这样说:“嗯,想法很有创意,不过再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想法。”以此激励孩子更进一步地思考。当他再一次作出回答的时候,我们可以鼓励他:“嗯,已经离标准答案很近了,再好好想一下。”总之,我们的回答一定要以激发孩子积极思考问题为出发点,不要轻易扼杀他的想象力。

同时,在给出标准答案之前,我们也要肯定孩子充满想象力的回答,这样才能既保护她的想象力,又让他掌握一定的知识。

▲ 鼓励孩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鼓励孩子拓宽思维,让他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不必搞“标准答案”。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做游戏,用笔画一个圆,问他“这是什么”,其答案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我们和孩子可以一人说一个答案,以此发散孩子的思维,培养他的想象力。或者看到某一样陌生的东西,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猜测这件东西是什么,有哪些用途……

此外,在孩子做数学题的时候,会遇到“一题多解”的情况,我们也要鼓励他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

▲ 不斥责孩子的“胡说八道”

一个女孩和妈妈一起散步,指着路边上被抛弃的长满绿毛的胡萝卜说:“妈妈,您看,胡萝卜戴绿帽子了。”听了女儿的话,妈妈大概觉得“戴绿帽子”不是什么好词,赶紧望了望周围的人,然后凶巴巴地对女儿说:“什么绿帽子,下次不许这么说了啊!”女儿觉得很诧异,妈妈怎么突然变脸了,但也没有再说什么。

把长了绿毛的胡萝卜比作戴了绿色的帽子,是多么有创意的想法。实际上,在孩子的内心中,并没有好坏之分,他只是把好奇的东西将熟知的事物联系在了一起而已。但是我们却总是带着成人的评价和感情色彩看待孩子的比喻,在无意中就剥夺了他充分表达思想的机会。因此,在面对孩子有创意的说法时,我们千万不要斥责或者嘲笑他,以免折伤了他想象的翅膀。

39.妈妈,我发现了一种新的解题方法!--培养孩子的创新习惯

如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它需要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也只有这样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孩子勇于创新、热爱创造的精神,使他养成创新的习惯。

有一个上6年级的男孩,经常观察别人修自行车,看着看着就看出了“问题”。他发现修自行车需要很多工具,一会儿换扳手,一会儿又换改锥,这样换来换去很浪费时间。有时,找不到某一样工具时,还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找。

于是,这个男孩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把工具整合到一起呢?”最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一把多功能修理自行车专用扳手就成功问世了。

从这个男孩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创新想法大多来源于生活,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实在值得我们鼓励。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具有这样的思维习惯,有一些孩子思维不够敏捷,思考问题总有局限性,喜欢钻牛角尖,而这种思维方式就不利于他的创新习惯的培养,那么是什么限制住了孩子思维的发展呢?

有一些父母总是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安排得非常妥当,从来不用孩子自己去考虑,这种做法就很容易扼杀孩子的思考能力。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的确,如果凡事都被别人安排好了,或者总是墨守成规,按照固定的思路思考问题,相信学习的乐趣也会少很多。

因此,不管是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还是为了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都要培养他独立思考的习惯,尽量给他创造一个思考的空间。

▲ 允许孩子“恣意妄为”

在孩子的小脑袋瓜儿里,没有既定的规则,他的想法天马行空,有很多创造的空间。比如,用气球盛水,用小筛子盛水,观察水从小孔中漏出;把小船模型按进水里,或者拿着它用力拍打水面;把手伸进水龙头,让水花四处喷射……这时,我们不必急着制止他的行为,而是要多给他一些自由,只要保证他在安全的范围之内就可以了。

▲ 不要急着给孩子太多的指导

孩子的思想因为没有固定的规则,所以他会想方设法玩出各种花样。而当他出现明显的错误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马上纠正他。比如,他在纸上画一个绿色的太阳,黄色的天空。我们会马上告诉他,太阳应该是红色的,天空是蓝色的,更有甚者会呵斥他一顿:“太阳怎么能是绿色的,天空怎么会是黄色的,乱画。”

类似于这样的指导和苛责就很容易把他限定在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之中,使他形成思维定式,而懒于思考其他方案了。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要急着否定他,而是多给他一些鼓励:“绿色的太阳和黄色的天空搭配在一起很好看”,以此鼓励他有创意的做法。

▲ 呵护孩子所有的思维火花

课堂上,老师问:“一个放满冰块的杯子,外壁不断出现水珠,为什么?”有的同学回答:“因为冰块融化溢出来了。”有的同学回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杯子凝结。”还有一个学生这样回答:“因为装满了冰块,杯子在‘冒冷汗’。”

听到这些回答,我们可能会嘲笑最后一种说法,甚至直接否定他。其实,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就是在这样一个个思维火花中激发出来的。所以,要想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我们就要呵护好他所有的有创意的想法。

▲ 鼓励孩子一题多解

面对一个难题,我们正常的思维是使用一种解题方法。但有时,一个问题不止有一种方法,这时我们就要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让他做到一题多解,以此发散孩子的思维。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启发孩子改变一下思考问题的习惯模式,不让他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40.蓝蓝的天上没有星星!--培养孩子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的确,多疑好问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前提,孩子没有疑问也就谈不上进步,更不容易增长知识。仔细观察世界上大多数科学家和发明家,在他们身上,我们都会发现一种质疑精神。因为只有勇于质疑才能发现问题,找出毛病,并有新的发现。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多思多问,培养他敢于质疑的好习惯。

小达放学回家后,兴奋地说:“爸爸,我今天在课堂上给老师挑出了一处错误。”爸爸听后,吓了一跳,赶紧问他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历史课上,老师在讲解鸦片战争的时候,把时间说错了。于是,小达大胆举手,当场质疑老师。然后,老师虚心接受了小达的建议,迅速改了过来。

听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后,爸爸有些担心,担心儿子当着这么多学生的面挑老师的错,会令老师很尴尬。最后,他告诉儿子,下次不要在公开场合指出挑老师的错误了。

很多父母都存在和小达爸爸一样的想法,认为孩子当场质疑老师,会令老师很难堪。实际上,我们的这种想法多虑了。很多老师觉得孩子的这种质疑很正常,而且现在书本上也经常会出现错误,所以适度的质疑是应该的。而且在质疑之下,孩子才能更快、更系统地获取知识。因此,当孩子主动向我们提出质疑的时候,我们要不失时机地鼓励他的行为,保护他敢于质疑的精神。那么,具体来讲,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质疑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呢?

▲ 不让孩子轻易听信别人的说法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探索,我们要告诉孩子,对于任何事情都要敢于质疑,不能轻易就听信了别人的说法。

一个女孩听说这样一条理论,如果把一条金鱼放在一个装满水的鱼缸里,然后把溢出来的水接到另一个缸子里,这溢出来的水和金鱼的体积应该是恰好相等的。女孩听说后不相信,便去问爸爸。而爸爸没有作出任何回答,只是笑了笑说:“你试一试就知道了。”最后,女孩果然亲自动手实验了一番,最后发现这条理论是正确的。

其实,不管孩子的质疑正确与否,我们都要鼓励他的行为。同时,为了解决孩子心中的疑惑,我们要鼓励他亲自动手实验一番,这样才能加深他对某个知识点的印象,从而提高他解决疑惑的能力。

▲ 鼓励孩子对书本进行质疑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科学理论是相对的,它具有先进性,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一定全是正确的,可能出现错别字,或者出现某一个公式写错了的情况。尤其是课外书,和教材相比,出现错误的概率要更高。因此,我们要告诉孩子,当对书本知识存在疑问时,要勇敢地向老师或者父母提出来。

▲ 不让孩子盲目服从于权威

要想培养孩子敢于质疑的能力,我们就要帮他克服老师至上、父母至上、书本至上、经验至上的陈旧理念,改变他被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权威不一定是真理,因为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老师,他们都只是在某一个领域有独到的见解,也是普通人,其思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也有犯错的可能。所以,当对他们的观点或者说法存在疑问时,一定要勇于提问,这样才能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

▲ 质疑要注意方式和场合

鼓励孩子勇于质疑、大胆提问并不是让他胡乱猜疑别人,也不是不分场合、不讲求方式地直接否定别人的观点,而是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委婉地指正他人的错误,或者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当老师在课堂上出现口误或者其他错误的时候,我们要告诉孩子,应该礼貌性地举手,纠正他的错误,如果不确定老师说得对不对,可以等到下课之后,再私下请教老师,向他表明自己的观点。

41.下一次,我一定比现在更进步!--培养孩子自我激励的好习惯

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表扬和鼓励。而且我们越是肯定孩子某些良好的行为,他就会表现得越来越好。可见,我们的鼓励会促使孩子有更好的行为表现。但是如果孩子从外界得到的鼓励太多了,他就会慢慢养成依赖心理。

上5年级的琳琳平时很喜欢听爸爸妈妈夸奖她的话,每次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后,她学习的劲头就非常高。可是如果爸爸妈妈长时间不夸她,她学习的兴趣就会低很多,成绩也会有所下降。所以爸爸妈妈总是有意识地多鼓励她。

除了爸爸妈妈的表扬之外,琳琳还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一次老师表扬了琳琳的同桌,没有表扬她,结果她郁闷了好久。了解女儿的心理之后,妈妈主动和老师沟通了一番,说女儿自信心不够,需要多一些鼓励和表扬。老师也很配合,总有意识地多鼓励琳琳。

可是一段时间后,因为一些原因,琳琳的班上换了一位新班主任,这位老师对学生很严格,很少表扬他们。结果琳琳因为长时间得不到老师的表扬,萌生了不想上学的念头。

为此,妈妈反省,都是自己平时太宠女儿了,使她无法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又不会自我激励,所以才会出现现在这种情况。

的确,琳琳就是因为不会自我激励,所以总是依赖外界对她的赞扬和鼓励才能产生学习动力。事实上,我们给孩子再多的鼓励,都必须经过他消化后,才能在他内心深处转化成一股强大的动力。也就是说,事情最终的发展还是由内因--孩子本身的自我激励能力所决定的。

一所学校曾对学生做过一项实验,结果发现不习惯于进行自我激励的孩子,其能力仅能发挥出20%左右,而能够进行自我激励的孩子,能力则可发挥出80%左右。可见,自我激励可以有效地开发出孩子的潜能,使他发挥出正常水平。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呢?

▲ 不让孩子随意否定自己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自己的短处暴露后,很容易就产生悲观的心理,然后盲目地否定自己,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时,我们就要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引导他全面地看待自己,并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长处。这样他才不会总沉浸于负面评价中,并慢慢激励自己走出消极情绪。

▲ 让孩子给自己鼓气加油

当孩子有良好的表现的时候,我们可以鼓励他自我表扬;当他感到困倦、懈怠的时候,可以让他给自己打气加油。比如,当孩子做了一件错事主动承认错误时,我们让他进行自我表扬:“我能主动承认错误需要很大的勇气,我做了一件正确的事,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当他学习感到疲倦或者懒惰的时候,我们可以让他对自己说:“来吧,××,只剩下语文作业了,打起精神,一会儿就能把它做完。”当孩子做某件是尽了最大的努力,不管结果怎样,我们都应该让他对自己说:“××,你已经尽力了,你做了自己该做的,而且做得还不错,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

▲ 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增加孩子的信心,为他提供充沛的原动力,使他克服学习上的障碍,最终取得一定的成绩。

上6年级的阳阳经常被老师夸奖心态好、不骄不躁,而这都要归功于妈妈教他的自我激励法。从他上3年级开始,每天早上醒来后,妈妈都要求他说3遍:“我是最棒的。”而且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当阳阳成绩不理想时,他会告诉自己:“下一次,我一定会进步的。”遇到挫折时,他会告诉自己:“要坚持。”总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挫折,他总能勇敢面对,并且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

从阳阳身上,我们不难发现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使他勇敢地克服困难和挫折。因此我们不妨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我能行”、“我可以”、“我能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等等诸如此类的暗示。

值得注意的是,积极的心理暗示一定是正面的语言,比如,“我要慢慢放松”,而不是“我不会紧张的”;“我一定会成功的”,而不是“我不可能失败”;“这件事很容易”,而不是“这件事一点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