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拖拖拉拉,妈妈怎么办
3282400000016

第16章 你要做一下计划哦!--教孩子学会合理地利用时间(2)

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们一定要帮助他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量。比如,关于假期作业,我们可以先和孩子一起算一下假期一共有多少作业,然后把这些作业分配到每一天,确定好每天要完成的量。

在帮助孩子制订学习计划的时候,我们也要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量,比如,每天记忆几个英语单词,抄写几句日常用语,做几道数学题,朗读几遍语文课文,复习哪一科目的什么内容,等等,都要有一个比较具体的量。

我们帮孩子安排好了每天的学习量,就会便于孩子具体操作,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孩子的学习习惯自然就会得到培养,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 根据孩子的情况确定学习量的多少

每个孩子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根据他的学习现状、接受能力等,让他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分析,然后确定自己每天学习量的多少。

如果学习量定得太低,孩子轻轻松松就能完成,他就容易产生满足感,容易出现松懈的现象,不利于他的进步;如果学习量定得太高,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从而让他失去前进的动力,或者是孩子为了快速完成学习量而忽略质量,致使学习计划流于形式。

因此,每天的学习量一定要恰到好处,可以本着“蹦一蹦够得着”的原则,“蹦一蹦”就需要孩子付出努力,“够得着”就是孩子经过努力才能完成。

▲ 引导孩子“今日事今日毕”

今日事今日毕,意思是说,今天要做的事情,必须今天完成,千万不要拖拉到明天再去做。我们要帮助孩子树立“今日事今日毕”的观念,可以引导他把每天的学习按“轻、重、缓、急”理出头绪,先做着急的事情,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情,然后腾出时间做其他的事情。我们还要引导孩子想一想:今天该做的事情都完成了吗?

如果孩子养成了“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不仅对现在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未来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 每天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

为了让孩子按计划、有规律地完成每天的学习量,我们应该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检查一下他完成的情况。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可以及时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而且还可以督促他认真学习,起到约束他的作用。久而久之,孩子就能自觉完成每天确定的学习量,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42. 这一天过得好慢啊!--教孩子合理分配一天的学习时间

对于每个孩子来说,时间是公平的,每天都有24个小时,谁也不会多,谁也不会少。虽然每个孩子都花差不多的时间学习,但是取得的学习效果却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孩子学得很快乐,觉得一天的时间过得很快,学习效果也不错;有的孩子整天埋头苦读,觉得一天的时间过得很慢,学习效果也不好。

之所以会这样,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孩子是否懂得合理分配一天的学习时间。我们做妈妈的要想让孩子学得快乐,学得轻松,要想让他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就要教孩子合理分配一天的学习时间。

▲ 引导孩子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孩子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可以说,上课是获取各科知识的最重要环节。如果孩子没有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无论他下课花多长时间来补,也没有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的效果好。因此,孩子只有抓住和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才能理解和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就是要全神贯注地听课,自己的思路要紧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解老师讲的内容,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有的孩子喜欢记课堂笔记,以便于复习时使用。一般来说,课堂笔记主要记一些老师讲课的重点、难点和自己的疑问。有的孩子上课只顾着记笔记,记得倒是挺详细,但是听课的效果却很不好。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醒孩子,课堂笔记只要简单记录一下就行,不要因为忙着记笔记而忽略了老师讲课的内容。

▲ 指导孩子给“弱科”多分配一些时间

孩子每天放学之后,除了要分配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外,还需要分配一定的时间来消化当天学习的内容。这时候,我们需要提醒孩子,让他给自己的“弱科”多分配一些时间,以加强“弱科”的学习。

一般来说,男孩常常会在语文、英语方面较弱,女孩常常会在数学、物理方面较弱。因此,我们要帮助孩子分析目前学习的现状,然后针对他的具体情况,让他分配一些时间来弥补自己较弱的科目。

孩子在“弱科”的学习上,我们可以和他一起分析没有学好的原因,一起寻找更适合这门科目的学习方法,以便让他更好地学习。另外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时间要循序渐进,如果一上来就投入大量时间,必然会倍增厌倦感;二是做题要从简单的入手,如果一开始就做难题,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会打击积极性、摧毁自信心。

▲ 帮助孩子充分利用最佳学习时段

英国科学家研究表明:人选择最佳学习时段远比学习时间的长短重要得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要让孩子充分利用最佳学习时段,不同的时间段分配不同的学习内容,让他学得更轻松快乐。

英国生理学家阿德里安经过长期研究表明:上午的时间最好用于学习或研究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知识学科;下午的时间则应选择学习或研究地理、历史、文学、语言等知识学科。因为上午的时间有利于人脑发挥逻辑思维和扩大想象空间等功能,而下午的时间则有利于人脑记忆功能的发挥。

每个孩子在一天的时间里,精力状态是不一样的,最佳学习时段也是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属于“百灵鸟”型,清晨和上午的精力好,学习效率较高;有的孩子属于“猫头鹰”型,晚上的精力好,思维活跃,学习效率较高;有的孩子属于混合型,全天的精力差不多。因此,我们要帮助孩子找到每天学习的最佳时段,以便他充分利用,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 教孩子巧妙利用时间学习

孩子除了可以利用每天安排的学习时间外,还可以巧妙地利用其他时间学习。比如,全家人一起聊天的时候,可以讨论孩子感兴趣的有关学习的话题;孩子在吃饭、洗漱、打扫卫生的时候,可以听与学校课程相关的英语磁带;孩子在上学的路上,可以背诵课文、古诗、英语单词……

只要孩子开动脑筋,就可以利用一些“微不足道”的时间,并合理地安排到自己的学习中,日积月累,孩子会有更多的收获。

43. 我学得“头昏脑胀”--告诉孩子:文理科,交替学习

如今,孩子学习的科目越来越多,为了让他轻松地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做妈妈的需要告诉他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文理科,交替学习。所谓文理交替学习,就是不把内容相近的科目集中在一起学习,而是将文科和理科相互交替学习。

因为,将相近的科目放在一起学习,会造成局部脑细胞内物质的消耗过太,致使大脑疲劳;还会造成学习上的单调,使孩子产生厌倦的情绪。而且,大脑皮层工作的部位比较相近,容易使内容重叠、交错,容易引起知识体系的混乱和差错。所以,我们要及时告诉孩子文理交替的学习方法。

杨紫今年上6年级,还有3个月就要参加小升初的考试了,于是,她把学习安排得很紧,每天都在埋头苦学。但是,在一次考试中,杨紫却没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她为此很苦恼,心想:我每天这么努力学习,为什么却得不到应有的收获呢?

妈妈决定帮助杨紫寻找原因,于是,妈妈开始亲自观察她在家学习安排的情况。很快,妈妈发现杨紫要么捧着语文书不放,要么就一个劲地做数学题,不懂得“语数搭配,学习不累”的道理。

一天,妈妈问杨紫:“孩子,你每天这么努力学习,累不累?”

杨紫回答:“还好吧,只是时间长了就容易头昏脑胀。不过,妈妈你放心,我一定会努力的。”

妈妈耐心地说:“好孩子,妈妈相信你会努力学习。但是,长时间处于学习状态,容易使大脑疲劳、困倦,影响学习效果,所以,你一定要注意合理用脑,懂得调节。”

“那怎么调节呢?”杨紫疑惑地问道。

“你学习了一段时间后,要注意休息一下,让自己放松下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下面的内容。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几门功课交替学习,比如,前30分钟学习语文,后30分钟学习数学。这样一来,大脑才能得到好的休息,你学起来也会更加轻松。”

杨紫高兴地说:“嗯,我要试一试这个方法。”

在后面的学习中,杨紫使用了几门功课交替学习的方法,学得更轻松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最终,杨紫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一所重点初中。

由此可见,交替学习的方法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让他更轻松地学习。因此,我们要提醒孩子,在安排每天的学习内容时,不要长时间学习某一门科目,也不要将相近的学习内容集中在一起学习,而是要文理科交替学习。

▲ 学习要符合大脑工作规律

孩子在学习时,大脑所主管的读、听、视、写等功能区都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但是,大脑的每个功能区都有一定的工作时间限度,超过限度就会使大脑疲劳,出现头昏脑胀等症状,影响学习效率。生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左右各有分工,不同学科在大脑中使用的功能区是不同的,左半球侧重于逻辑与抽象思维,右半球侧重于形象思维。

因此,孩子学习要符合大脑工作规律,可以把文理科的课程交替学习,这样就能使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从一个功能区转到另一个功能区,就可以缓解大脑疲劳。

▲ 教给孩子交替学习的方法

2006年,刘泽汀以内地考生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香港科技大学录取,并获香港科技大学40万港币全额奖学金。谈到自己的学习体会,刘泽汀是这样说的:

我在学习的时候,如果时间超过30分钟,从来没有集中精力只学某一门科目,我的书桌上一定是放着四五门科目的书。如果学习时间是1个小时30分钟,我就会安排学习三四门科目,每门科目学习时间最多不会超过30分钟。

我的实践证明,人的大脑接受某一类新信息时,前30分钟最兴奋、最活跃,学习效率最高,效果最好;超过30分钟便开始下降,如果这时候继续学下去,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然而,接下来换另一门新学科,大脑又处于最活跃、最兴奋的状态……

刘泽汀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正是因为他采用了交替学习的方法,这值得孩子借鉴和学习。因此,孩子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一定要注意文理交替学习,比如,7:00-7:30学习语文,7:40-8:10学习数学,8:20-8:50学习英语。这样一来,孩子的大脑就会一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自然也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 引导孩子体会交替学习的好处

学习最重要的是效率,孩子采用交替学习的方法,就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孩子在文理科交替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避免前后学习内容相互干扰,又可以避免出现越学越无聊的情况。

如果孩子长期坚持文理科交替学习,会使他各科学习全面发展,齐头并进。而且,孩子不必考前突击,也不再只为考试而学习,他甚至不用想哪一天要考试,因为他天天都在“突击”学习。这样一来,孩子就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考试的奴隶。

44. 学习怎么没有进步呢?--检查学习效果,适当调整计划

当孩子面对越来越繁重的学习任务时,制订学习计划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很好地安排他的学习任务,促进他学习目标的实现,提高他的学习效率。因此,孩子在我们或老师的指导下,在新学期大都会雄心勃勃地制订一份学习计划。孩子觉得,只要制订了学习计划,就大功告成了。

其实不然,并不是每个孩子的学习计划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有的孩子连一个星期都没坚持下来,计划就被束之高阁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在制订学习计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后面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当计划和现实情况发生冲突的时候,孩子就束手无措了,计划自然就变成了一纸空文。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我们做妈妈的需要提醒孩子,做好了学习计划不等于一切都万事大吉了,还需要定期检查学习效果,寻找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惠婷上5年级,还有1个月就要期末考试了,为了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她为自己制订了一份学习计划,每天的学习安排都很紧,除了安排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她还安排了学习一些课外相关的知识。

惠婷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学习计划,可以让自己的成绩得到提高。但是,惠婷执行计划1个星期后,不但没有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反而把自己搞得很疲劳。

一天,妈妈对惠婷说:“女儿,学习有计划是很重要的,计划执行了一段时间后,没有什么效果,那就需要找到原因,然后适当地调整一下。”

惠婷说:“我觉得这个计划挺好的,只是我们老师已经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复习了,而我的复习进度和老师的复习进度发生了冲突。”

妈妈说:“你看,原因不是找到了吗?当你的复习进度和老师的复习进度发生冲突时,你是怎么做的?”

“那我只好两不耽误,白天按照老师的进度学习,晚上再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

“如果这样的话,两边都会花去很多精力,你就会感到疲劳,自然也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妈妈觉得,老师的安排是考虑全面的,是针对考试来集中复习学习的知识。你应该适当调整自己的计划,配合老师的安排,这样你的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嗯,妈妈说得对,我应该根据老师的复习进度来调整自己的计划。”然后,惠婷按照妈妈的建议调整了自己的学习计划。最后,惠婷取得了优异的考试成绩。

从惠婷的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只有学习计划还远远不够,在执行计划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妈妈发现惠婷的学习效果并不好时,及时帮助她找到了原因,并针对原因及时提出了有效可行的建议,才保证了她的学习计划得以实现,提高了学习效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因此,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孩子学习计划的执行情况,找到原因,然后针对原因适当调整计划,可以及时帮助他纠正在制订计划时所犯的错误,保证计划得以实现,学习方法得以完善,学习效果得以提高。慢慢地,在我们的帮助和引导下,孩子就会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帮助他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 帮助孩子定期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孩子执行学习计划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要帮助他检查一下计划执行的情况,学习效果如何,比如,孩子有没有按照计划执行?计划列出的具体学习任务是否完成?如果学习任务没有完成,是什么原因?什么地方安排得不合理?这段时间有没有遇到新的问题?有哪些新的内容需要重点掌握……然后,我们就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引导他调整学习计划。

▲ 引导孩子及时调整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