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3263900000035

第35章 名将传奇(7)

嘉靖四十年(1561年),大批倭寇窜入花街一带骚扰抢掠。戚继光率“戚家军”,首次排出“鸳鸯阵”法,大败敌军。紧接着,倭寇大举侵犯台州(今浙江临海),戚继光率领所部九战九胜,取得举世闻名的台州大捷。倭寇们心惊胆战,给戚继光取了个名字叫“戚老虎”。浙江倭患得到平息。这年秋天,因平倭有功,戚继光升任都指挥使(地方最高军事长官)。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秋,戚继光奉命率领戚家军进入福建,支援当地人民的抗倭斗争。嘉靖四十二年(1563)正月,戚继光与福建总兵俞大猷、广东总兵刘显等联合,斩杀倭寇二千三百余人,取得平海卫大捷。嘉靖四十四年(1566年)春,戚继光与俞大猷联合进剿福、广交界处倭寇,连战皆捷。广东倭患也基本平定,沿海的广大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明朝时期的边患主要是“南倭北虏”,南方倭患基本肃清后,“北虏”问题摆在面前。蒙古兵时常越过长城,骚扰边境。隆庆二年(1568年),戚继光被任命为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军务,领兵镇守北部边关。戚继光到任后,不辞辛劳,巡视防务,深入了解地形地貌,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固长城,整顿和训练军队,多次击退了蒙古骑兵的进犯,使两千里防线固若金汤。戚继光在北方御边16年,“边备修饬,蓟门安然”,北方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但是,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晚年竟遭到排挤。万历十年(1582年),主张改革的内阁首辅张居正逝世后,朝廷内反对改革的人活跃起来。他们诬蔑戚继光是张居正的同党,对他恶语中伤。万历十三年(1585年),戚继光被罢官回乡,闲居故里。万历十五年(1587年),在昏庸腐朽的当权集团的排挤和打击下,一代名将终于在贫病交迫和寂寞凄凉中逝世。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光辉典范。他率领戚家军投身沿海抗倭第一线,转战十余年,荡平危害东南沿海的倭寇,为巩固祖国海防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和意志。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热爱和平、抗击侵略的象征,他的丰功伟绩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流芳百世,光照千古。

名人名言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生平。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未有不立志之人,便能做得事业。

袁崇焕:英名永辉的抗金英雄

袁崇焕(1584—1630年),字元素,号自如广东东莞人,明末军事家,民族英雄。

袁宗焕于明万历四十七年考中进十,被任命为福建邵武县令。袁崇焕任职期间,廉洁奉公,宦囊萧然,甚至穷到父死奔丧时竟凑不够路费。袁崇焕身为县令,却心系边关,每遇退役兵卒,他总要打听边塞战事,久而久之,辽东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便了然于胸,知之甚详了。他盼望有朝一日能到辽东前线一展抱负。

天启二年(1622年),袁崇焕进京述职,御史侯恂慧眼识才,得知他熟悉边事,谈吐不凡,便奏请天子,破格提拔他为兵部职方主事。这个职务虽然也是兵部的低级官吏,无权参与决策,但他毕竟从山水迢迢的福建来到了人文荟萃的京师,更重要的是,他在兵部任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揣摩分析辽东战况,这使他感到快慰。

29袁崇焕

侯恂建议重用袁崇焕,于是他迅速被任命为兵部佥事,监军关外,朝廷拨款二十万两,让他招募士卒,守御山海关。三十八岁的袁崇焕正式开始了他保卫边塞的戎马生涯。

袁崇焕在镇守宁远时,努尔哈赤恐吓袁崇焕说:“我以兵三十万来攻,此城破之必矣!”袁崇焕不为所动,针锋相对地回答:“义当死守,岂有降理?且称来兵三十万,予亦岂少之哉!”实际上后金之兵是十三万,袁崇焕所部才二万人!

风云突变,鼓鼙声声。崇焕以寡抵众,却是从容不迫,方寸不乱。他与总兵满桂、辅将左辅与朱梅、参将祖大寿等聚集将士,刺血为盟,誓与城池共存亡。士兵们被他们的一片至诚所感动,纷纷表示效命疆场,万死不辞。崇焕知人心可用,命祖大寿等分守四门,烧毁城外民房,将百姓撒人城内坚壁清野,同时组织人力运送食物,盘查奸细,临阵逃脱者立斩不赦,上下士气大振。次日,后金军便蜂拥而至,用裹铁车牌、勾梯等攻城,崇焕命家丁罗立施放红夷大炮,訇然一声,巨响震天,后金军伤亡无数。努尔哈赤又命士兵在铁皮车的掩护下挖掘城墙,由于距离太近,红夷大炮无法发挥威力,施放弓箭,也无济于事,眼看几处掏墙已被挖破,崇焕急中生智,让士兵扔下棉油火把,烧毁敌人战具,又组织敢死队缒城而下,主动出击。后金军被大火烧得焦头烂额,只得弃城而去,崇焕瞅准时机,又用炮火猛轰敌兵,炮弹呼啸着在敌军中开花,后金军如惊弓之鸟,漏网之鱼,没命逃窜。这一仗杀得后金军尸横遍野,血流漂杵。努尔哈赤黯然伤神,领着残兵败将逃回沈阳。

宁远大捷的消息传到京师,举朝欢腾。当初宁远被围时、兵部尚书王永光招集有关人员商讨战守之策,一个个长吁短叹,没有善策,蓟辽经略高第、山海关总兵杨麒拥兵不救,朝廷上下一致认为宁远必失,谁知竟传来了捷报,天子当即传旨嘉奖有功将士,提升崇焕为右佥都御史。

崇祯二年十月,皇太极因和议未成,再次率兵攻明。因袁崇焕防守之地无隙可乘,便避开山海关,绕道蒙古喀喇沁部,从喜峰口偷袭人关,攻陷遵化(今属河北),由蓟州(今天津市蓟县)越三河(今属河北)、顺义(今属北京市)、通州(今北京市通县),直逼北京城下,城中风声鹤唳,一夕数惊。崇祯帝赶紧飞檄各地率师勤王,保卫京师。明朝总兵满桂在德胜门、安定门与清军厮杀,城上明军发炮助战,竟误伤自己人,满桂也中弹受伤,只得率残部退人城中。袁崇焕得知后金军绕道人关,急忙率领祖大寿等昼夜兼程人援京师。十一月十日抵蓟州,经过抚宁、丰润(今均属河北)等地,来到京郊广渠门外。天子立即召见,深加慰劳,询问战守之策,赏赐御馔、貂裘。崇焕招抚了满桂留下的散兵游勇,与后金军激战六小时,双方互有伤亡。皇太极被阻于坚城之下,没有进展。

皇太极知道,要打败明军,必须除掉袁崇焕,但是怎样才能如愿以偿,他冥思苦想,竟无善策。谋臣范文程提出,崇祯帝虽然睿智果断,但猜忌多疑,如用反问计,说不定可以得手。皇太极当即应允。原来皇太极于人关途中,曾捉获明朝两个探听消息的太监,交付给副将高鸿中、参将包承先、宁完我看守。高鸿中、包承先受皇太极密旨,故意在囚禁两太监之处耳语,声音若断若续,时隐时现,两太监佯装睡熟,却于暗中窃听。只听高鸿中说:“今日袁巡抚有密约,此事可立即办妥。”包承先示意他说话轻声,免得被二太监听去,次日,故意纵其中的杨太监逃归。杨太监回宫后,便将听到的话告知崇祯帝。崇祯早就风闻袁崇焕与皇太极议和,故意引他长驱直人,要挟天子订城下之盟,如今见杨太监说出崇焕与皇太极有密约的话,便信以为真,不假思索地将崇焕拿下,关入狱中。

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以通敌罪被磔杀于北京,崇焕无子,妻子和兄弟流放于三千里之外,家产籍没,一代忠良就这样蒙受了不白之冤!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1624-1662年),本名森,幼名福松,字明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明清之际民族英雄,著名的军事家,于1662年打败了侵占台湾长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

30郑成功

郑成功少年时期就跟随他父亲到过台湾,亲眼看到台湾人民遭受的苦难,从那时起他的心中就埋下了一颗早日收复台湾的种子并下决心赶走侵略军。

由于清朝入关之后在江南采取野蛮残酷的高压政策,强行下达剃发令,激起了各地抗清运动的蜂起云涌。一些明朝遗臣和抗清力量,在福州拥立唐王朱韦键为皇帝,国号“隆武”。当时,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手握重兵,掌握着国家军事大权,是隆武帝依靠的主要力量。隆武帝即位以后不久,郑芝龙就将21岁的郑成功引荐给了隆武帝。隆武帝非常欣赏郑成功的才华,他不无惋惜的说:“只可惜朕无一女可与之相配,否则必择之其为佳婿。”在封建社会,皇帝以女儿给人做妻子是最高的荣誉,为了表示对郑成功的赏识,隆武帝将自己的本姓也是当朝最尊贵的姓朱姓赐给他,并将他改名为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1653年(清顺治10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又封他为“延平郡王”。

郑成功青年时期就很关心国家大事,清军入关占领北方以后,他决心反抗清朝,恢复明朝。郑成功的生活的时期不仅是国内明清王朝交替的时期,也是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东方的时期。1646年(清顺三年)秋,清兵进攻福建,隆武帝被生擒,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在汉奸洪承畴的勾引下,率兵投降了清朝,并写信劝他也来投降。他在回信中说:“一向只听说过做父亲的教导自己的儿子忠心保家卫国的,还从来没听说过劝自己的儿子投降敌人的。”郑成功反对父亲降清,因此誓与父亲分道扬镳。他率领部下先在广东南沃岛起兵,继而挺进厦门鼓浪屿,1650年(清顺治七年)占领厦门、金门两岛。以后与清军展开不断的战斗,逐步收复了福建漳、泉地区,并控制了北至浙江舟山,南至广东潮惠的东南沿海地区。

郑成功在坚持抗清的同时,又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展开长期的斗争。公元1661年3月,郑成功要他儿子郑经带领一部分军队留守厦门,自己亲率25000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后,利用海水涨潮的时机,驶进了鹿耳门,登上台湾岛。

台湾人民听到郑军来到,成群结队推着小车,提水端茶,迎接亲人。躲在城堡里的荷兰侵略军头目气色败坏地派了100多个兵士冲来,郑成功一声号令,把敌军紧紧围住,杀了一个敌将,敌兵也溃散了。侵略军又调动一艘最大的军舰“赫克托”号,张牙舞爪地开了过来,阻止郑军的船只继续登岸。郑成功沉着镇定,指挥他的60多艘战船把“赫克托”号围住。郑成功号令一下,战船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打中起了火,大火熊熊燃烧,把海面照得通红。“赫克托号”渐渐沉没下去,还有三艘荷兰船一看形势不妙,吓得掉头就逃。

荷兰侵略军遭到惨败,盘踞在台湾城负隅顽抗,等待救兵。郑成功在围困侵略军八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荷兰侵略军走投无路,只好扯起白旗投降。公元1662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后,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

台湾土地肥沃,但当时还有好多荒地未得到开垦。荷兰殖民者退出台湾之后,郑成功派一部分军队驻防,其余军队开垦荒地,几年之后就做到了“野无空地,军有余粮”。郑成功对台湾的当地少数民族高山族十分尊重,命令军队不得占领他们的耕地,强占他们的房屋。那时的高山族生产十分落后,不知道用牛等牲畜耕地,不会使用锄头、镰刀等农具。郑成功为了改变这种落后情况,专门组织一部分人帮助他们改进生产技术,从此台湾的农业生产得到了空前提高。

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台湾,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名人名言

烟树绿野秀,春风草路香。

乔木倚高峰,流泉挂壁长。

涛声怡我情,松风吹我裳。

夕阳在西岭,白云渡石梁。

兴尽方下山,归鸟宿池傍。

一向只听说过做父亲的教导自己的儿子忠心保家卫国的,还从来没听说过劝自己的儿子投降敌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