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再整江山
32638500000062

第62章 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自古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元宵节起于汉代,兴于唐代。唐朝国力强盛。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到了宋朝,元宵节更是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毕竟古时候也没有什么丰富的娱乐

活动。再不借着过节疯狂的放纵一下,人生还有什么乐趣?所以连平时在深闺中的妇女也盛装打扮,元宵节在宋代发展成最热闹的世俗狂欢节,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

女混淆”的狂欢外,还有官员派发利是、君王与百姓同赏元宵。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

到了元朝,蒙古人入主中原,取消了大部分假日,第一,蒙古人没有过元宵节的习惯。第二,还害怕大伙聚集一起万一造起反来,那不就麻烦了吗。所以全年只有十六天的假。

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

上溪村这个元宵节算不上歌舞升平,对于流民来说升平倒还升平,歌舞是没有的,大部分人家都在窝棚里,相互周济一些糯米面,准备煮点元宵,反正有那么一点意思就算了。对于朱赝来说却没有打算就随随便便过个元宵节就算了,第一毕竟这是他穿越以来的第一

个元宵节,有很重要的纪念意义,有一点可以确定,自己不是那个只能活过一记得路人甲。第二个原因是,由于过年的时候朱赝带着辅兵去剿匪,所以这个年过的太简单,不但简单,而且大家都过的不怎么舒服,不但潘夫人担心儿子的安危,所以辅兵的家人也是提心吊

胆。朱赝可不是那个将就得过且过的人。他心里早就想把这块给补回来。

所以正月十五一早,有些流民就看见范二带着几个小管事是开始忙开了,紧接着那些参入剿匪的辅兵们也开始加入忙碌的队伍,先是在晒谷场周围种上一根根又大又粗的竹竿,然后一盏盏形状各异的灯笼,然后一一只只的四方桌被扛了出来,一口口大锅被安置零时

用土坯石块垒成的土灶上。那些媳妇和婆子一个个喜笑颜开的,摆放长板凳,碗筷碟子。紧接着,一担担的食材,一筐筐的的蔬菜,被流水一般挑过来。篝火也点燃起来,两头整羊和两头整猪被架在火上,估计整个烤好需要两个时辰。这个阵势立马引来孩子们的强势围

观,这些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眼睛盯着在熊熊炭火上不断翻滚的整猪整羊。一个个噙这手指,咕嘟咕嘟的吞着口水。负责烤肉的老汉裸露着上身,一边手脚麻利的转动架子,一边用湛着佐料的刷子刷着。“孩子们,都有份,别着急,一人一份,想吃肉吗?”“想......”

“想吃肉就好,现在都给我去搬柴禾,谁搬的多,一会俺给切块大的。”“轰”的一声,这些个孩子如同炸了窝的马蜂,到处搬柴禾去了。

各个大厨都拿出自己的拿手绝活,“烹,炸,煎,炒”片刻功夫,整个上溪村笼罩在一片节日的喜庆之中。

那个叫“大肉”的孩子带着哭腔狂呼“爹,娘,又要开大餐了,快来呀!,有烤全猪,烤整羊,满锅的元宵伴白糖,朱公子打算玩命的吃家当了!”

幸好这朱赝没听到,如果听到准气晕死过去。

渐渐的全村的老少爷们都聚集到稻场,这架势,大伙都知道要聚会了。只不过大伙心里还有些惴惴不安。人群中暗自传来低声议论:“朱公子是个好人了,瞧这弄的,我老汉活了半辈子,也没吃过这么丰盛的东西。”“常言道,没有不散的宴席,估计吃完这顿,咱

们大伙就要各奔东西了。”“我琢磨着也是,这朱公子也不会老白白养活咱们,哎!临走之前能吃上这么一顿,就算是死也值了。”旁边一个汉子一瞪眼:“你们这帮泥腿子知道个屁,谁说朱公子要遣散我等,前天铁管事的施工队还大肆扩充,这不,我不就进去了,要

说遣散人,何必要扩充施工队。”旁边一个婆子哽咽道:“你是命好,有把子力气,所以公子才把你留在施工队,可是我们家没个男丁,我老婆子带着两闺女,到处受人欺负,肩不能挑,手不能抗,公子肯定不会留下我们母女的?”那汉子神色一黯:“石婆子,你也不

要担心,虽说你两个女儿都姿色平平,但是送给哪个管事做小,也未必没有一条活路。”众人正私下小声的议论。

只见朱赝带着大小管事来到稻场,潘夫人也由丫鬟扶着,盛装出席。酒菜流水介的送上来,这次的菜肴比杀年猪那次可丰盛的多,主菜是三味炖菜,炖猪肉,炖羊肉,炖鱼,三个粗瓷大盆成品字形摆在桌子正中,然后是四冷四热八个菜,主食是新蒸的白面馒头,热

腾腾冒着热气。和馒头一起端上来的还有一筐剥干洗净的大葱,看样子明末的山东人已经形成了生吃大酱蘸葱的习惯。更让人兴奋的,每桌还有一坛烈酒烧刀子。

朱赝觉得有必要在吃饭前说点什么,当下站起身端起酒杯清了清嗓子,下面顿时一片安静,“各位乡亲,各位父老.......这些日子,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共建上溪村,为了上溪村的建设付出了辛劳,我朱赝无以为报,请大家满饮此杯。”大家纷纷站起来干了这第一杯

酒。朱赝略一沉思,接过范二又斟满的酒杯,想想接下来的话该怎么说:“乡亲们想必也看到了,咱们这上溪村,地少人多,前途堪忧,我朱赝希望大家能相互体谅,团结协作,为迎接........”朱赝话刚说了一半,只听有人插口道:“朱公子能收留我等,已是仁至义

尽,我等岂敢再有奢望,公子放心,不需公子为难,我等会自行散去。”这话一说完,下面不少人已经有了悲戚的神色。朱赝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位大叔何出此言,我朱赝并没有遣散大家的意思。”这话一出,下面顿时一阵嗡嗡声。有人站起来道:“公子摆下如此丰盛的一桌酒宴难道不是,好吃好喝后,遣散我等吗?”

朱赝这才发现原来真是误会了,苦笑一声摇摇头道:“其实各位真的是想多了,我朱赝正准备放手大干一番事业,当前正缺人手,怎么会遣散大家呢,再说这顿饭也没有别的意思,其一是过年的时候,辅兵们随我一起去剿匪,害的诸位家眷提心吊胆,没能过个好年,这顿酒饭,就当是给各位乡亲赔罪了。其二,咱们这上溪村要建设成一个养殖农场,如果各位有兴趣,就在我这农场里面干活,这就算是一顿开工饭。”“莫非公子真的不是要遣散我等,而是留下我的继续干活出力?”

朱赝点点头道:“确实不是要遣散各位,不过这次招人也和往日不同,按每家每户来招,至少让大家每户人都有活干,这样才能有所依靠,长治久安。”下面的人见朱赝一本正经,不似说笑。顿时欣喜若狂。有人忍不住喊道“朱公子忠厚仁义,一定妻妾成群,多子多孙。”“祝朱公子公侯万代,福寿绵长。”“祝朱公子金银满箱,粮米满仓。”流民们一个个相拥而泣。“祝朱公子,百子千孙,万岁,万岁,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朱赝本来听着乡亲们的祝福,浑身轻飘飘的舒爽无比,这些赞颂都是自发的真情流露。冷不丁打了个寒颤,一丢酒杯,趴在泥地里,面朝京城方向高喊:“万岁,万岁,万万岁。”流民们这才明白过来,险些给朱公子招来杀身灭祖的滔天大罪。

朱赝哭丧着脸爬起来,一身雪白的锦缎长衫已经糊的泥泞不堪,心中无奈的骂了句“总有刁民想害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