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再整江山
32638500000061

第61章 大肆采买

看着朱赝自信满满的样子,范二和铁大叔也就不在劝阻了。虽然他们心里面颇不以为然。但是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毕竟人家是公子,自己说来说去只能算个下人。虽然朱赝并没有把他们当下人看。“公子您说怎么办?”朱赝哈哈一笑:“我已经列了一个单子,你

们看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只见朱赝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来。范二接过来一看,不由吸了一口凉气。“桃树一千棵,梨树一千棵,杏树,李树少许,猪仔两千头,羊仔两千头。小鸡五千只,小鸭三千只,鹅一千只,鱼苗一千尾。”连铁大叔也惊的目瞪口呆。朱赝接

着道:“这些只是第一批,待到一切都建设完毕,后续还有很多。”“公子这可需要一大笔银,这些全部采买怕不得一千两银子?”要知道一千两银子,有些人一辈子都没见过。也难怪范二和铁大叔会吃惊。

朱赝摇摇手道:“银子不是问题,我私人差不多还有一万两银子左右,这些都是从卧虎山挖出来的脏银,全部存在信用社,本来这些银子是都要分给大伙的,可是想来想去又觉得不妥,若想大家都有好日子过,光分银子是不行的,再多的银子一花就完,再多的粮食

一吃就光,若是想长久的过日子,必须要开源节流,我这人对于节流没有什么把握,但是开源还是有些心得。只要大家听我的,我朱赝保证让大伙都过上好日子,不敢说每天山珍海味,起码大鱼大肉是缺不了的。”

“俺老铁是个粗人,就只会干一些直活,谋划的事情做不来,公子怎么说俺老铁就怎么做”范二苦笑一声:“既然铁大叔都没话说,我范二就更没什么话说了,我范二不是忘本的人,我们一家能有今日,都是公子的恩赐,我这就去准备采买物品。”这赝点点头:“

铁大叔,如今您掌管着整个施工队,目前有多少人?”“回公子的话,一队有一百人,主要是咱们上溪村的老人和范管事一起过来的魏忠贤生祠那一波人,二队主要都是后来陆续从流民中挑选出来的,目前有五十人。公子要是嫌人多了,要不先把二队解散了。”“铁大

叔,不是嫌人多,是嫌人手不足。这二队才五十人,我看会严重影响工程进度。”铁大叔捞了捞头道:“公子的话俺老铁有些不明白,咱们村里的主要工程去年年内都大致干完了,只剩下一些边边角角。也不用这许多人。”

朱赝笑道:“铁大叔您真是老糊涂,如今我要采买这些猪羊,都要有地方养吧,总不能散养,这样我估计咱们一千多亩的麦苗也保不住了,从明日起,施工队即刻开工,开始修建猪舍,羊舍,猪舍长5仗,宽二仗,里面用栅栏隔开,羊舍也按这个规格来建。先建猪舍

羊舍各五间。这鸡舍和鸭舍也要建,只不过可以稍微晚一点,因为小鸡小鸭大概要到三月才能孵化出来。”

铁大叔面有难色:“公子,俺老铁以为如今俺们这上溪村哪里还有这么宽阔的荒地,难道要在新开荒的土坡那里建?”朱赝摇头道:“土坡那里是要建的,不过不是建禽舍,而是建房子,人住的房子,而且还是好房子,每户都是四间两层,前后都有院子,那里地势

较高,临水朝阳,是个宜居的好地方。本公子准备在那里建个小区,算了,估计你也不明白小区是什么意思,总之,今年上半年先建四十套,下半年再建四十套,有这八十套住房,在加上咱们村原有的房子,基本上大伙的住房问题差不多就能解决了。”铁大叔一听整个

人脸都绿了,“公子您不会说真的吧?”“你看本公子像是在说笑么。”

“那猪舍和羊舍建在何处?”“当然是建在田地上啊,”“可是田地上种着麦苗呢!”“现如今也顾不上这许多了。”“公子,您要办什么养殖场,俺老铁没啥说的,可这把好端端的麦苗给铲了,俺老铁想不通啊,这一到夏收的时候,那可是金灿灿的麦粒,白花花

的馍啊!”“铁大叔,您可不能这么算账,您看,我在这地上建猪舍,两千头猪,到了年底,就算一头猪五两银子,那两千头猪是多少两银子?”“俺也算不清是多少两银子,反正要把好端端的麦苗给铲了,俺心里难受,这分明是败家的行为,俺老铁当年跟着王爷,生

是王爷的人,死是王爷的鬼,可不能眼睁睁看着少爷您这么糟蹋粮食。”朱赝有些哭笑不得,要知道二十亩的猪场,就算养两千头猪,一年是一万两银子,去掉成本,起码净赚三千两,可以二十亩的地要是种麦子,一年只能收一季,就算一亩能打两担麦子,这都算是高

产的了。也才收四十担麦子,除掉成本,再除掉税收,留下三五担自己吃。辛辛苦苦一年到头能赚一两银子就算不错的了。可是铁大叔就是认死理儿。朱赝好说歹说,又是掰着手指头算账,可是铁大叔就是不依不饶,非要找潘夫人拿个主意,要是潘夫人依着朱赝的性子

乱来,还要找王爷凭理。

直吧朱赝气的七窍生烟。最后好说歹说,又是威逼,又是利诱,铁大叔终于做了妥协,朱赝心说:“要说这古人的观念也实在是太死板,还真印了那句台词,劝鬼子投降都没废这么大劲。”妥协的办法就是,先把猪舍建在村西那几十亩的旱地上,这几十亩地是砂砾

石地,颇为贫瘠。收成一直欠佳,甚至是靠天收粮。天旱的时候甚至颗粒无收。朱赝心想这也算是个折中的办法,而且这块地离准备新建的房子也很近,日后饲养也极为方便。

剩下就是人员问题了,上溪村目前一共有丁口九百零一十一人,这其中,施工队二百人,算是占了大头,另外还有楚千钧的小保队二十人,熊兆玉的侦稽队二十人,铁武的铁匠铺二十人,另外就是东方继的信用社十五人,原本孙阳的铸造小队只有五人,可是自从钱

庄开业以后,主要的业务居然是元宝的兑换。不得以,只好又添加了五人。算来算去,这上溪村算上大小管事一共有二百八十多人。差不多占了整个上西村人口的的三成,朱赝没想到自己居然差不多解决了三成人口的就业问题。这让他心里油然产生出一种自豪感。不过

这也仅仅是开始,养殖场建立起来以后,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手,就按一人照看五十头猪来算,两千头猪也需要四十人,这年头又没有什么机械化,全靠人力,每天打猪草,喂猪,清理猪圈,都是很琐碎的活,不过虽然琐碎,却不是太重的工作,一般的媳妇婆子都应该能

胜任。更别说男子了。这样一算,起码又需要一百六十至两百人,这样基本上,每户流民家至少有一个人能解决就业问题。那么这些流民才算真正有了保障。

其实以朱赝的想法,还是在北方推广一些比较耐旱又耐寒的农作物,虽然这些农作物,比方说番薯并不能作为主食,但是番薯有一个好处,只要保证有充分的水,番薯的藤蔓就会疯长,这些藤蔓不但可以充作杂粮,让人可以果腹,还可以喂猪喂羊,总的来说,基本

上番薯全身都是没有一点浪费的地方,拿小麦做个对比,麦秸人是不能吃的,即使是真的饿到吃麦秸的地步,麦秸也比番薯藤蔓难吃的多。所有的一切都源于尝试。而上天还是给了朱赝一个机会,起码有机会进行尝试。

大明末期,流民一年会比一年多,社会矛盾也会越来越尖锐,那些失去土地的流民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活活饿死,要么只能拿起武器为匪,为了一口吃的,不得不铤而走险,吃大户,说好听的就是抢大户的粮食吃。而这个年头,粮食就意味着活命。大户有钱有势有资源,肯定会召集人来反抗。而且保护自己的财产粮食也是天经地义。这样就造成了阶级的严重对立。所以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终大明朝亡与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而建州的后金只不过是拣了胜利的果实而已,毕竟建州也是大明的土地,不像蒙古也不像朝鲜,属于外国,严格来说不过是国内的少数民族武装势力,最终薪火燎燃,夺取了大明的政权。

如今,朱赝所做的的尝试就是努力弥合地主和流民之间的矛盾,如果说这种养殖农场在兖州滋阳能够实行的话,那么就意味在全国的大多数地方也能够实行。也起码让流民看到了一丝希望,一丝未来而不至于铤而走险。这些流民大多数都是庄户出身,对于饲养家畜也应该是轻车熟路。不存在什么难度。现在流民中已经议论纷纷,人心不稳,甚至有人传言,过了正月十五,朱公子就会遣散大家。毕竟流民心里也是明白的,朱公子不可能一辈子养着大家。就算是朱公子有心恐怕也没有这个力。其实朱赝压根就跟他们想的不一样,作为一个穿越者,朱赝更现实,在他看来,这些流民就是合格的员工,对于一个养殖场来说,还有比侍弄过牲畜的农户更适合的吗。其实朱赝心里还有另外一个担心。他也害怕这些流民会铤而走险,洗劫了自己。虽然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最好还慎重。所以朱赝准备举办一个盛大的节日宴会,正好借上元佳节来说明自己的计划,也让流民可以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