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的一个秋日,一个30多岁的男人走进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文物收购部,他的名字叫詹森,是驻扎在印度的英国皇家第一孟加拉枪骑兵营的一名上尉。1900年,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詹森的部队奉命从印度出发,参加了侵华战争,在占领北京期间曾驻扎在颐和园里。在北京的这段时间里,他收集了不少宝贝。这次他带来了一幅中国古画,打算卖给大英博物馆。经过一番周折,古画最终以25英镑的价格卖给了大英博物馆。这幅古画就是旷世奇作——《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是现今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全图依据西晋著名文学家张华所作的《女史箴》一文创作而成。“女史”是古代宫中女官名,经常在皇后左右侍奉,主要负责记载皇后言行并制定后宫妃嫔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多由才学兼备的女性担任。“箴”本意为规劝、告诫,后演变成一种格言形式的文体,篇幅短小精悍并且押韵上口,内容多有规谏劝教的意义。张华是魏晋时期的文豪,博洽多学。他曾作《女史箴》一文,采用韵文的形式,拟女史的口吻撰写宫廷规箴,规劝教育后宫女性应当忠君敬神、恪守妇道,借歌颂古代贤德的妇女,用她们忠孝节义的故事从侧面讽谏性妒多诈而放纵滥权的晋惠帝皇后贾南风。
贾南风是晋惠帝的皇后,晋惠帝司马衷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懦主,国家大权被皇后贾氏独揽。贾后不仅貌丑,而且善妒忌,多权诈,生活荒淫恣睢。面对贾后的擅权祸国,正直的张华撰《女史箴》加以讽喻鞭笞,影响颇大。东晋的大画家顾恺之就是根据《女史箴》这篇奇文创作了一幅名噪古今的画作。顾恺之原名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出身士族,曾官任大司马参军。他精诗文、通书画、善谐谑,时人称之为“才绝、画绝、痴绝”。顾恺之的艺术水平主要体现在人物肖像上,重视点睛,神形兼备。他曾在瓦官寺作维摩诘像,一笔点睛为寺院募得百万巨资,此事轰动画坛,传为佳话。顾恺之被后世尊为画家四祖之一,有画论三篇传世,其中提出的如“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诸多理论长期影响着中国画坛。其作品历代均有收藏著录,但至今只有摹品数轴传世,著名的有《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
这幅《女史箴图》据古今学者研究,应该为唐代摹本,很有可能摹于唐太宗时期,因为太宗朝曾经有过一次大规模的临摹古书画的行动,《女史箴图》为名家名作,当在其列。唐摹本的《女史箴图》纵25.5厘米,横377.9厘米,全卷原有12段,现存9段,每段书有“箴”文,卷首有乾隆题“顾恺之画女史箴并书真迹”,卷末有“顾恺之画”款,为后人添加。图卷第一段画宫廷女官冯婕妤挺身向前,挡住越栏而出的黑熊,保护汉元帝刘奭的故事。第二段画班婕妤辞去汉成帝刘骜的车驾,表示要维护成帝的政治形象,为防微虑远而割欢同辇。第三段画人物射猎于山间的情景,山峦重叠,一虎蹲伺,一野马从山后转出。山麓间獐兔各一,翠鸟或聚或翔。山下有一人跪而彀弩,英姿勃发。第四段画两女相对梳妆打扮,一个背坐对镜,镜中反照出面影,另一个对镜端坐梳头,寓意是女人不仅要修饰容颜,更要注重内心品行的修养。第五段画床帏间夫妇相背,妇红襦侧坐,垂袂帘外,男揭幛而起,披襟蹑履将下床。二人正叙私语,甚是亲密,借此训诫女子应用良言维系夫妻感情。第六段画夫妇、妾侍围坐,三个孩童绕膝嬉戏,身旁有二神,箴文意在告诫妇女应该注重言行,自有神灵监察。第七段绘一男子挥手阻止前来寻欢的女子,提醒男女之间欢娱应有节制。第八段绘一女子“静恭自思”之状。最后一段是画女史端立,执卷而书,题“女史司箴,敢告庶姬”,直抒创作主旨,劝诫之意甚明。
《女史箴图》成熟地表现了古代绘画人物造型的基本技法特征,所绘人物形象、姿态端庄匀和、栩栩如生。画卷所运用的线描技法,行云流水,连绵蜿曲而富韧性,不仅精确地刻画了人物的神情形态,而且增强了衣纹服饰轻柔飘逸的质感。
《女史箴图》在千年的岁月长河中辗转流传,画卷上也留下了不同主人的印迹。画面上有唐弘文馆“弘文之印”,还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女史箴》词句11行,而且在宋朝的《宣和画谱》中明确记载,《女史箴图》是宋徽宗所收藏的顾恺之九幅作品之一。画卷本身及装裱部分压有宋、金、明、清内府藏印及明清历代收藏者的私人鉴藏印。《女史箴图》被清宫收藏后,乾隆把它视为最爱,在卷尾留下亲笔题字。乾隆去世后《女史箴图》存放在建福宫的静怡轩中,一直被妥善封存,后被慈禧太后移至颐和园。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颐和园之际,此画被英军上尉詹森所得,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故事。《女史箴图》寄寓在大英博物馆100多年,为了减少开卷,大英博物馆竟将《女史箴图》拦腰裁为两截,而且采用日式的装裱方式,裁剪下很多明清藏家的题跋印章,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不禁令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