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方皇冠
32448700000017

第17章 无惊无险到天津

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出门在外,难免遇到难处,这时候父母远在千里之外,自然只能靠朋友了。

李全心里默默的制定着计划,待吴梦白搜肠刮肚的把他知道的说的差不多了之后。李全立马哈哈大笑起来,一脸诚恳的道:“小兄弟何须见外,正所谓相逢即是缘,你我在此相遇,这是难得的缘分啊!”

“不知小兄弟是何方人士?”

“在下松江府青浦人士,不知大哥是……”吴梦白倒是爽快,毫无顾忌的便把自己的籍贯告诉了李全。他可不在乎李全会不会有什么企图,毕竟是他主动找上李全的。并且他现在只想赶紧回家,不愿在这北方多呆。

话说这吴梦白本来是崇祯十六年的新科进士,虽然是排名很靠后的同进士,但也是进士不是?本以为能够出人头地,但却碰上了这倒霉催的明末战乱。但更倒霉的是,自从去年高中成为进士以来,马上被安排到福建那穷乡僻壤当了个知县,兢兢业业也算干出了点成绩。此次本来是进京述职,看看能不能挪挪位置。谁知道李自成就把京师攻陷了。本来这跟他关系也不大。虽然李自成有这里那里不足,甚至对勋贵重臣下手也挺狠。但那是因为李自成觉得崇祯能‘死社稷’,那么,可能,大概不是那么‘昏庸’。所以这个责任就只能让朝堂上那些人背了。李自成觉得明朝亡就亡在这些个尸位素餐的大臣手上,所以对整个前明降官都不大信任。但李自成却觉得崇祯十六年的新科进士可以信任。毕竟这些去年才考上进士的人,自然不会对大明朝有多大感情,也没有跟之前那些官儿牵扯太深。

既然李自成打算重用崇祯十六年的进士,那么吴梦白这种人应该是时来运转才对啊,怎么跑这来了啊?

闲话不多说。吴梦白本也是这么想的,可惜突然又掀起了抓前明降官的‘浪潮’,他就只好跑了。

新科进士就是新科进士。大概是因为年轻的缘故,所以吴梦白也没想过去做‘贪污受贿’这项很有前途的工作。所以才能干出点业绩来京述职,并且吴梦白还是没有行贿而被点名进京述职的。

初入官场的新丁吴梦白自然不知道这是多么大的好事。竟然没有塞银子疏通关系便能进京述职,简直就是走了****运。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主要是大明近年来确实没有啥好自夸的,大臣们也只能拿一些还在办实事的官员来装点下门面,骗骗皇帝罢了。

吴梦白虽然是被作为门面而招来述职的。但吴梦白自己不知道啊,他只觉得自己的‘才华’打动了朝廷,所以朝廷要给他‘升官’了。可是自从二月入京,左等右等也不见述职的影子,倒是等来了李自成破城。

而他吴梦白也不是什么‘忠臣孝子’,一开始是坐等李自成招安。可是李自成他不按套路出牌啊,他招安是招安了,可是他没有给招安的降官们授官啊!紧等慢等等了差不多一个月,又等来了大肆抓捕前明降官,吴梦白本来是不惧的。曾经李自成亲自表示过要重用他们这些崇祯十六年的进士。但是当他看到一群顺军士兵冲进他所住的驿站时,他就再也坐不住了。什么行李也顾不上了,直接一个人就跑了。全身上下除了一点儿银钱和一把用来装点身份的破剑,都便宜了顺军了。

曾经有离开京师的同乡找他一起回去,可是他贪慕大顺朝的官位,只觉得自己只要再等一等,凭自己能被朝廷认可而叫进京来述职的才华,怎么也能在新朝出人头地吧?君不见牛金星一个举人,现在都成了大顺朝文臣之首了?

与李全和朱迪钟不同的是,吴梦白是自己一个人靠双脚走到这里的。

出京之后,吴梦白便不再担心大顺朝的抓捕了。他自认为自己也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小小知县而已,大顺朝哪有闲工夫来抓他这么一个小知县啊!

……

李全跟吴梦白东拉西扯了一番,算是攀上了‘交情’。两人便打算‘结伴而行’?天津,因为李全不会随便信任陌生人,跟吴梦白表示自己只到天津避难。而吴梦白也问了李全以后要去哪找他,表示一定会回天津把钱还给李全,只是暂借而已。李全自然是随便胡诌了个地方敷衍吴梦白。

东拉西扯过后,总算是回到了正题。原来当时朱迪钟拉着李全的袖子便是要告诉李全在远离码头的河流拐弯处的地方停泊了一艘船。该船根据吴梦白的叙述是本地豪商李四海所有,趁着这运河上船只稀少的当口,好小小的发一笔财。因为他开出的价格是“十两白银一人”。而吴梦白现在全身上下所有的钱加起来也没有五两,更别说十两银子了。若是没有什么突发事故,或者运河运行如常的话。他这些钱省一点还是能够回到松江府的。

只要回到了松江府,他自然不需要为钱财忧心,吴家乃青浦大族。这也是吴梦白在满朝贪污的情况下竟然不收受贿赂的原因。因为他并不缺钱,人又年轻。

按照常理,既然吴家是松江府的大族,那么吴梦白就不应该投降李自成才对。但吴梦白并没有投降啊,他只是在等李自成来重用他。至于投降,吴梦白表示:那是京官们干的事,他只是个地方知县而已,哪有资格向李自成投降啊!所以他这不叫投降,叫‘良禽择良木而栖’。而且大族为了家族延续,在战乱年代子嗣分投各方是很正常的事。

但这却不是吴梦白的理由,吴梦白从来没想过是否会对家族造成什么影响,他只想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已。作为一个读书人,没有点儿政治抱负实在说不过去。而吴梦白的抱负很简单——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简单点说,就是升官。发财吴梦白是看不上的,吴家在松江府已经够有钱了。

这也是这个年代有点才华的富二代的通病,既看不上长辈们的蝇营狗苟,又眼高手低的认为自己能做出一番大事业。只有年纪再长一点,估计就变得跟长辈一个样子了。

……

就在李全还打算跟吴梦白继续东拉西扯的时候,吴梦白指着李四海的商船对李全道:“李兄,那船巳时正便走,若是错过了,就得等到明日了……”

李全总算不再继续跟吴梦白扯皮,淡淡道:“既然如此,我们便过去吧!”

大概是因为银钱的问题解决了,吴梦白对李全的搭话显得兴致缺缺,也没有之前那么热情了。这并不奇怪,毕竟吴梦白好歹也是个正经的进士老爷。

朱迪钟看着两人之间奇怪的状态,不禁暗暗想道:‘要是这吴梦白知道他之前称兄道弟的人是太监会有什么感觉?哈哈’。

李四海的商船是很普通的内河商船。但这种商船只有一个特点,就是快。一般来说这种商船都是用来运送一些比较急的东西,比如蔬菜瓜果。这样的设计可以满足这些商人的需求,也是一种很普通的船型。

虽说李四海客串了一下去天津的客运,但这其实也是李四海不得已而为之。此时李四海本人早已经带着家小跑去了天津,以躲避可能到来的兵灾。但李四海毕竟是本地人,有大量产业是在本地搬不走的。但钱再重要也没有命重要啊。李四海可不是京城里面的京官,宁愿要钱也不要命的果决之人。犹豫不决的李四海便决定让自己名下的商船往返于这与天津之间。每天给他带去最新的消息,看看是否有希望能保住家财。当然,同时李四海也没有忘记顺便发点财。但因为主要是用来打探消息的缘故,所以便规定了这么一个天价。李四海可不想什么阿猫阿狗都把他的商船当做客船来使……

李全虽然不知道李四海的把戏,但还是很小心的堤防不要阴沟里翻了船。但时间不等人,李全再警觉也没什么卵用。只好跟着吴梦白一起上了李四海的船。从这里到天津并不远,若是顺风的话,早早便可到达天津。就算不顺风,也能在天黑之前赶到天津。船只选择什么时间开船都是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选择好的时间才能更好的利用时间,虽然古人不懂什么时间管理,但人又不是傻子,自然也会往最优的地方靠近。

因为商船并没有装货的关系,所以船只行驶的速度非常快,但到达天津也需要三个左右的时辰,能早早赶在天津城门关闭之前到达天津。而这个时间的制定也是为了方便人们在天津城城门关闭之前能够进入城内。若是再晚才开船,一旦有点耽搁,那要是去天津城内的人不是要在城外多等一天?

因为当天便能到达的关系,李全自然不愿意进去那船舱。若是别人起了歹意,自己在船舱里那不是叫天不应,入地无门?这么有风险的行为,李全才不会那么傻的去做。所以李全借口想看看大运河的风景,便在甲板上随便找了个角落,带着朱迪钟坐下了。

这条船是运河里比较少见的风帆船,在没风的时候速度很慢,但今天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风刮的挺大,所以船头告诉仅有的几个客人估计今天能提前到达天津。

李全可没心思听船头唠叨。中午的时候还是在吴梦白那里蹭了点干粮,因为船上不管饭。还好一路上也没什么特别的事,一行人很快便到达了天津,船头收了钱之后也就没有再管他们了。

当太阳还斜挂在西方的天空中的时候,李全带着朱迪钟终于踏上了天津的码头,在这里能找到去南方的船只,李全心里重重的吸了一口气,默默道:‘就差一点儿了,只要找艘去南方的船,自己就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而天津码头是大运河上的一个关键枢纽,更是通过大运河南来北往之人的必经之路,在这里找艘去南方的船,简直是不要太容易……